书城哲学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19164400000011

第11章 德行(3)

虞世南说:“魏武帝曹操是东汉宦官曹腾的孙子,宗室历代荣耀显贵,在汉朝做官三十多年。在董卓之乱的时候,他和山东诸侯一同起兵,诛杀了董卓,这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做到的。晋宣帝司马懿先后连续担任卿相,权倾朝野,掌控国家大局,身处在安稳的形势中,奉皇上诏令讨伐叛臣贼子,高居在上,高屋建瓴不足以形容他地位的居高临下之势。而宋高祖刘裕从民间崛起,开始创建大业。在旬月之间,就平定了叛乱,稳固了晋室。他身处在只有半州的地方,只有一郡的兵力,却能斩杀谯纵于庸蜀,在崤函擒住姚绍,攻克青部的慕容超,将卢循斩首在岭外,攻无不胜,战无不克。看他豁达之气,有汉高祖的遗风;他的胸襟,可以和汉光武帝相匹敌。只可惜他在位时间太短,宏图大志尚未施展,否则他的成就不可以估量!所以他比司马懿和曹操更优秀。”

宋孝武帝刘骏和明帝刘彧,他们谁更贤明?虞世南说:“两个人都性格残暴,虽然不是同一个人,残暴的表现也不相同,但是他们的残暴本性却相同。他们杀戮贤良之士,残害手足。朝中没有像陈平、周勃那样的丞相,与周边又没有像当年晋国和郑国间那种稳固强大的姻亲关系,还将国家的权力交到昏庸无能的大臣手中,怪不得能让萧齐氏乘虚而入,掌握了主宰天下的大权,不到一年,刘室的玉玺就到了萧齐氏的手中了。这就像密封的箱子,虽然牢固,却也正好方便盗贼的窃取,百密必有一疏,最后遭遇失败,令人叹息。至于国家的覆灭,也不能算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原文

齐建元、永明之间,号为治世,诚有之乎?虞南曰:“齐高创业之主,知稼穑之艰难①。且立身俭素,务存简约。武帝则留意后庭,雕饰过度,然能委任王俭②,宪章攸出,礼乐之盛,咸称永明。宰相得人,于斯为美。”

宋、齐二代,废主有五,并骄淫狂暴,前后如一。或身被贼杀,或倾坠宗社,岂厥性顽凶,自贻非命,将天之所弃,用亡大业乎?虞南曰:“夫上智下愚,特禀异气;中庸之才,皆由训习。自宋、齐以来,东宫师傅,备员而已。贵贱礼隔,规献无由,多以位升,罕由德进。此五君者,禀凡庸之性,无周、召之师,远益友之箴规,狎宵人之近习,以斯下质,生而楚言,覆国亡身,理数然也。”

注释

①稼穑(jiàsè):种植叫“稼”,收割叫“穑”。②王俭:字仲宝,东晋名相王导五世孙,南朝齐文学家、目录学家。自幼聪明好学,手不释卷。辅佐齐太祖萧道成即位,制定礼仪,拟定诏书,因辅佐有功被封南昌县公,升任尚书左仆射,统管吏部,兼任丹阳尹。齐武帝时,历任侍中、尚书令、中书监等。

译文

南北朝时期,齐国的建元到永明年间被称作是太平盛世,历史上果真是这样的吗?虞世南说:“齐高帝作为开国皇帝,深知平民百姓务农的艰辛,因此他也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齐武帝则沉溺在后宫的美色之中,生活奢侈,装饰华丽。然而,他能任用王俭这样的贤臣,朝廷的规章、制度都出自王俭之手,说起礼乐兴盛,人们都称赞永明时期。齐武帝能选贤任能,这是值得称道的。”

南朝宋、齐两个朝代,一共出现了五位被废黜的君主,都是因为他们骄奢淫逸,暴虐疯狂,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五位被废的君主中,有的被叛贼所杀,有的国家灭亡、皇位不保。难道是他们自己生性凶暴,自取灭亡,被皇天抛弃,使帝王大业倾覆吗?虞世南说:“过于聪明或者过于愚钝都是与生俱来的,难以改变,而天赋一般的人可以通过后天的教导和练习,使才能得到增长。自宋、齐以来,太子的师傅都形同虚设,虽然有地位卑微的臣子发现了问题,想要劝导,但由于身份的贵贱差异而没有办法实现劝诫。并且,晋升为太子的师傅很多是依靠原有的爵位和资历,极少由德行好坏决定。这五位被废的君主,才能一般,没有周公、召公那样德才双馨的人做老师,又听不到良友的规劝,反倒从身边的小人身上沾染了恶习,以这样低下的资质,生活在这样粗劣的环境中,国破人亡,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原文

梁元帝聪明才学,克平祸乱,而卒致倾覆,何也?虞南曰:“梁元聪明伎艺,才兼文武,仗顺伐逆,克雪家冤,成功遂事,有足称者。但国难之后,伤夷未复,信强寇之甘言,袭褊心于怀楚。蕃屏宗支自为仇敌,孤远悬僻,莫与同忧,身亡祚灭,生人涂炭,举鄢、郢而弃之,良可惜也。”

后齐文宣帝,狂悖之迹,桀纣之所不为。而国富人丰,不至于乱亡,何也?虞南曰:“昔齐桓奢淫亡礼,人伦所弃。假六翮于仲父,遂伯诸侯。宣武帝鄙秽忍虐,古今无比。委万机于遵彦①,保全宗国,以其任用得才,所以社稷犹存者也。”

陈武帝起自草莱②,兴创帝业,近代以来,可方何主?虞南曰:“武帝以奇才远略,怀匡复之志,龙跃海隅,豹变岭表,扫重氛于绛阙,复帝座于紫微。西抗周师,北夷齐寇,宏谋长算,动无遗册,实开基之令主,拨乱之雄才。比宋祖则不及,方齐高则优矣。”

注释

①遵彦:指杨愔。②陈武帝:陈霸先,字兴国,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胸怀大志,勤于政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英主。

译文

梁元帝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能平定了祸乱,最后却还是被覆灭了,为什么呢?虞世南说:“梁元帝多才多艺,文武双全,他顺应民意,讨伐叛逆,洗雪国恨家仇,最后功成名就,他的义举是值得称道的。但是灾难刚过,国家元气大伤,尚未恢复,他却轻信了强寇们的甜言蜜语,偏爱江汉而留恋不舍,于是在楚都江陵即位。他抛弃了宗室亲族,并且视他们为仇敌,自己处在孤单偏远的地方,没有人和他一起分担忧愁,最后国破人亡,生灵涂炭,鄢、郢的土地全部丢掉,实在是可惜。”

后齐文宣帝妄自尊大、暴虐无度,他的所作所为比夏桀、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他执政时,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国家却没有混乱灭亡,这是为什么呢?虞世南说:“从前,齐桓公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从不遵守礼仪规章,为人们所不齿,但是,他能将大权托付给管仲,使齐国实力居诸侯之首。神武帝和文宣帝一样的残暴鄙俗,荒淫狂暴。但是,他能够把朝政委任给杨愔,使宗室皇权得以保存。这是因为他能知人善任,所以国家一直还存在。”

陈武帝出身平民,却最终成就帝王大业,他可以和近代以来的哪位君王相比呢?虞世南说:“武帝拥有雄才大略,心怀开创宏基伟业的大志向,他的举动就像巨龙腾跃在江海之间,雄豹穿梭在山岭之中,他扫除了皇宫上的阴云,恢复了危难中的梁朝箫姓王权。在西部,他抗击北周的侵犯;在北方,他打败北齐来犯的敌人。他善于谋划策略,料事如神,出动就一定成功,万无一失,可以称得上是开创国家基业的英明君主,是平抚动乱、匡扶国家大业的冠世英才。和宋高祖刘裕相比,他稍差一点,如果将他和齐高帝相比,却又略胜一筹。”

原文

隋文帝起自布衣,光有神器。西定庸蜀,南平江表,比于晋武,可为俦乎?虞南曰:“隋文因外戚之重,周室之微,负图作宰,遂膺宝命。留心政治,务从恩泽,故能绥抚新旧,缉宁遐迩,文武制置,皆有可观。及克定江淮,咸同书轨,率土黎献①,企伫太平。自金陵灭后,王心奢汰,虽威加四海,而情堕万机,荆璧填于内府,吴姬满于下室。仁寿雕饰,事将倾宫,万姓力殚,中民产竭。加以猜忌心起,巫蛊事兴,戮爱子之妃,离上相之母,纲维已紊,礼教斯亡,牝鸡晨响②,皇枝剿绝,废黜不辜,树立所爱,功臣良佐,诛翦无遗。季年之失,多于晋武,卜世不永,岂天亡乎?”

注释

①黎献:黎民中的贤者,这里泛指天下百姓。②牝鸡:母鸡,这里喻指独孤皇后。

译文

隋文帝本是一介平民,最后成为了一代帝王。他平定西方的庸蜀地区,灭掉江南的后陈。和晋武帝相比,他们是同一类人吗?虞世南说:“隋文帝凭借外戚的重要地位,趁周王室衰微,专擅朝政,并最终篡权称帝。称帝后他勤务政事,对臣民广施恩惠,所以能安抚新旧官僚,进而稳定国家。无论在治理国家上,还是在用兵打仗上,他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后来他又消灭了后陈,实现了天下统一。百姓都渴望从此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但是自从消灭了后陈,隋文帝的生活就开始变得奢华。他已经是威名远扬四海,却开始疏于治理朝政,他搜罗的奇珍异宝堆满了内府,征召的江南美女充满了后宫。仁寿年间,他又大兴土木,百姓劳役繁重,苦不堪言,中等生活水平的人家也开始纷纷破产。加上他晚年变得多疑,巫蛊一案,杀了爱子杨俊的妃子,又将大臣杨素的母亲打入监牢。到这个时侯,整个朝廷混乱不堪,礼教衰败。他甚至还听信独孤皇后的谗言,杀害了自己的骨肉。他又废除了杨勇的太子之位,另立杨广为太子,功劳大臣、贤良相士,都快被杀光了。隋文帝晚年造成的错误比晋武帝还要厉害,隋朝没能长存,能说是上天要灭亡它吗?”

原文

或曰:“王霸之略,请事斯语矣。敢问殁而作谥,及改正朔、易服色,以变人之耳目,其事奚象?”对曰:古之立谥者,将以戒夫后代。随行受名,君亲无隐。今之臣子不论名实,务在尊崇。斯风替也久矣。

昔季康子问五帝之德于孔子,孔子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及土。分时替化,育以成物。其神为五帝纬。”古之王者,易代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生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少皞配金,颛顼配水,黄帝配土。帝王改号,于五行之德,各有所尚,从其所王之德次焉。夏后氏以金德王而尚黑,殷人以水德王而尚白,周人以木德王而色尚赤,此三代之所以不同也。及汉之初,公孙、贾谊以为汉土德,以五行之传,从所不胜。秦在水德,故谓汉据土而克之。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庖犠氏始受木德①,其后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著赤帝之符,得天统矣。昔共工以水德间于木火,与秦同运,非其次,故皆不永也。以此观之,虽百代可知也。

注释

①庖犠氏:上古帝王。

译文

有人说:“称王成霸的谋略,就遵照您所说的。那么,敢问帝王死后赐谥号、更改正朔、更换服装颜色,令人耳目一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古代为帝王赐谥号是有告诫后人的作用。谥号是依据帝王生平行为,给予一个评价性的称号,无论对君王还是对自己的双亲都不加隐讳。现在的臣子们为帝王立的谥号,不管是否名副其实,只求有尊敬崇尚之意。这种风气取代古代立谥的原则已经很长时间了。

从前,季康子向孔子询问武帝的德行,孔子说:“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五行相互更替变化,才孕育了世间万物。五行之神即为武帝行星。古代朝代更替的时候,变更称号,都是效法五行更替相生相克这个原则,依照五行的顺序变换称王,有始有终,相生相克,所以改称号也是有象征意义的。生为明王,死后与五行相配,所以有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少皞配金,颛颛配水,黄帝配土。帝王更改年号,由于对五行之德各有不同的崇尚,所以根据称王时所崇尚的德来排列顺序。例如,夏后氏以金德称王,所以崇尚黑色;商朝以水德称王,所以崇尚白色;周朝人以木德称王,所以崇尚红色,这就是三代之所以崇尚各不相同的德和色的原因。到了汉朝初年,公孙弘、贾谊认为汉朝应该推崇土德,顺应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就可以长盛不衰,秦朝推崇水德,所以汉朝是根据土克水灭掉了秦朝。刘向、刘歆父子认为汉高祖刘邦是从木德代表的震方即东方产生的,庖犠氏第一个受的木德,之后以母传子,五行不断地更替,从神农、黄帝始,又历经唐、虞、三代,排到汉朝应该是火德,所以,刘邦刚发迹的时候,有神母夜哭,符合了赤帝生的征兆,刘邦才得以继承天下大统。从前,共工氏曾因水德夹在木德和火德之间,与秦朝有相同的命运,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对,所以存在时间都很短。根据五行相克的法则推论,即使历经百代,都可以推测出它的兴亡成败。

小结:一国之君的一举一动关乎着国家的兴亡。同样,一个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风向标,领导者是否能够以身作则、因势利导,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要学会修身养性,完善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臣行第十

君有君德,臣有臣行,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则上下有序,天下大治。是任用了良辅还是错用了奸臣,人臣的正或邪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成败得失。

原文

夫人臣萌牙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豫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大臣也。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君终已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依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食饮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国家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

注释

①谕(yù):明白,理解。

译文

大臣如果能在事情、形势还处在萌芽的阶段,就预先料到,洞若观火,清楚地知道存亡、得失的关键,而且能在事情要发生之前,及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让君主能够超然独立,而始终立足在荣显、英明一方长盛不衰,能做到这些的人,就可以称为“圣臣”。能够谦逊慎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常常向君主提出一些好的意见,规劝勉励君主遵守礼仪,勤政爱民,常常告诉君主治国的宏远策略,称赞宣扬君主的美好德行和有益政策,匡正补救君主的不好之处,能做到这些的人,就可以称为“大臣”。早起晚睡,勤于政务,坚持不懈地为国家举荐贤能之才,经常拿历史的行事经验为例警醒君主清醒地执政,能做到这些的人,我们就可以称他为“忠臣”。能够明察事物发展形势,洞悉其成败,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阻塞漏洞,绝断灾祸的根源,扭转局面,转危为安,使君主最终不必担忧,能做到这些的人,我们可以称其为“智臣”。奉公守法,忠于职守,不接受别人的贿赂,饮食起居节约简朴,做到这些的人,我们可以称其为“贞臣”。国家昏暗混乱之际,能做到不阿谀奉承、苟且偷生,敢于犯颜直谏君主的过失,能做到这些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直臣”。这就是所谓的“六正”。

原文

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沈浮,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①。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后害,如此者,谀臣也。中实险诐②,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又心疾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彰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于朝廷,如此者,谗臣也。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显贵,如此者,贼臣也。谄主以佞邪,坠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闻,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

注释

①具臣:具,准备。这里指起到充数作用的大臣。②诐(bì):偏颇,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