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19164400000027

第27章 霸纪上(3)

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东海兰陵人,宋时任辅国将军。宋明帝初年,会稽太守寻阳王刘子房反叛,在东部各诸郡同时起兵叛乱。徐州刺史薛安都占据彭城,归降北魏,派侄子索儿攻伐淮阴。晋安王刘勋派临川内史张淹从鄱阳道进入三吴地区,齐高祖萧道成逐一讨伐平定叛乱。宋明帝命他镇守淮阴。明帝七年,召萧道成被皇帝回京。到京城后,被封为常侍。宋明帝弥留之际,下遗诏让萧道成和袁粲共同主持重要事务。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起兵反叛,萧道成伐平定了叛乱,因而被升为中领军。苍梧王怀疑并忌恨萧道成,常常对近侍杨玉夫说:“等到织女渡过银河时,报告给我。”七夕之夜,杨玉夫害怕了,用宰牛刀杀死了苍梧王。萧道成于是迎立了宋顺帝。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谋反。萧道成讨伐他。之后宋顺帝封萧道成为相国、齐公,赐给九种器物。昇明三年四月,宋帝把皇帝位让给了萧道成。甲午日这天正式登基,在南郊烧柴祭祀上天。礼仪结束后,坐车回到建康宫,到太极前殿宣布大赦天下,改用新的纪年方法,即改元建元。四年后,萧道成死去。太子萧赜继承皇位。萧赜死后,萧道成的孙子昭业被立为皇帝。萧昭业死后,其弟萧昭文继皇帝位,萧昭文被废掉后,西昌侯萧鸾被立为皇帝。萧鸾死后,太子萧宝卷继承皇位。宝卷死后,宝融被立为皇帝,即齐和帝,齐和帝宝融最终把帝位禅让给了梁。

原文

梁高祖武皇帝名衍,姓萧氏。为巴陵王法曹,后为竟陵王子良八友。魏将王肃攻司州,帝破之,以功封建康郡男。齐明帝崩,东昏即位。遗诏以帝为都督、雍州刺史。长兄懿被害,帝起义。戊申,帝发自襄阳,郢、鲁诸城及诸将并降。壬午,帝镇石头①,命众军围六门。卫尉张稷斩东昏,以黄油裹首送军,平京邑,齐和帝以位禅梁,帝即位。太清元年,齐司徒侯景以十三州内属。侯景反,至京师,幽帝而崩。侯景立武帝太子纲为帝,又为景所杀。湘东王绎于荆州,使王僧辩等平侯景,传首江陵,景平。湘东王即位于江陵。魏使万纽、于谨来攻,梁王萧詧率众会之,帝见执,魏人戕帝。江陵既陷,王僧辩、陈霸先等议立帝子方智,于江州奉迎至建邺即位②。太平二年,禅位于陈。

注释

①石头:即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上。②建邺:治所在今南京。

译文

梁高祖武皇帝名衍,姓萧氏,曾任巴陵王手下的法官,后来成为竟陵王萧子良的文学八友之一。魏国的将领王肃攻伐司州,萧衍率兵打败王肃,因此被封为建康郡男。齐明帝死后,东昏侯继承了王位,齐明帝遗诏封萧衍为都督,雍州刺史。长兄萧懿遭到东昏侯迫害以后,萧衍起兵反叛。戊申日,萧衍从襄阳北出兵,郢、鲁等城以及守城将领都归降了萧衍。壬午日,萧衍坐镇石头城,命令部队包围六个大门,宫中卫尉张稷杀死了东昏侯,用黄油包裹首级呈到萧衍军中,萧衍军队打到都城后,齐和帝被迫让出帝位。萧衍即皇帝位。太清元年,原齐朝的司徒侯景率领十三州归附萧衍,后来侯景反叛,进攻到京城,将萧衍幽禁至死。侯景立梁武帝太子萧纲为皇帝,而后又杀死萧纲。湘东王萧绎在荆州派王僧辩等将领平定了侯景的叛乱,把侯景的人头送到江陵。侯景叛乱被平定以后,湘东王萧绎在江陵登基。魏国派万纽、于谨两员大将率兵攻打江陵,梁王萧率领部队迎击敌人,孝元帝萧绎被俘虏,遭魏国人杀害。江陵陷落后,王僧辩、陈霸先等人商量拥立元帝的儿子萧方智立为皇帝,并奉迎萧方智从江州到建邺登基。太平二年,萧方智禅位于陈。

原文

高祖武皇帝姓陈氏,名霸先,吴兴长城人也。梁武帝时为直阁将军。侯景反,高祖率所领与侯景大战。侯景败死,湘东王即位,授南徐州刺史,还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攻陷西台,高祖与王僧辩立晋安王,进帝位。司空僧辩又与齐氏和亲,纳贞阳侯,高祖以为不义,潜师袭王僧辩于石头,克之。是夜缢僧辩,贞阳侯逊位,晋安王复立。徐嗣徽北引齐师,遣萧轨等四十六将,济江至幕府山,高祖并破之。进位丞相,进爵为陈王。永定三年,梁帝禅位于陈。三年,上崩,立弟子蒨。崩,立太子伯宗。废,立顼。崩,立太子叔宝,是为长城公也。叔宝在东宫,好学,有文艺,及即位,耽酒色。

隋文帝初受周禅,甚敦邻好。宣帝崩,遣使赴吊,修敌国之礼,书称名顿首。而后主骄奢,书末云:“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隋文帝不悦,以示朝臣,贺若弼、杨素等以为主辱,再拜请罪,并求致讨。文帝曰:“我为人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而不拯乎?”命作距船,以晋王广为元帅,督八十总管以致讨。韩擒虎入自南掖门①,文武各官皆遁出,擒后主。晋王广入据台城,送后主于东宫。三月癸巳,后主与三公百司,发自建邺,之长安。及至京师,列阵舆服②,引后主及王公。使宣诏让后主,后主屏息不能对,封长城公,至仁寿四年,终于洛阳。

注释

①掖门: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②舆服: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古代车舆与冠服都有定式,以表尊卑等级。

译文

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吴兴长城人。梁武帝时任直阁将军。侯景发动反叛时,高祖陈霸先率兵和侯景作战,侯景战败死后,湘东王萧绎做了皇帝,任命陈霸先为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承圣三年,西魏攻陷西台,陈霸先和王僧辩立晋安王为皇帝。司空王僧辩和北齐和亲,另立贞阳侯为皇帝。陈霸先认为这样做是不义,派兵攻打王僧辩,并在石头城打败了他。这天晚上绞死了僧辩。贞阳侯退位,晋安王再次做了皇帝。徐嗣徽勾结北齐的军队,派萧轨等46个将领领兵,渡过长江到幕府山,企图反叛,陈霸先全部击败了他们。这以后陈霸先晋升为丞相,封为陈王。永定三年,梁帝把帝位让给陈霸先。陈霸先在位3年去世,他弟弟的儿子陈蒨被立为皇帝,即陈文帝。陈蒨死后,太子陈伯宗被立为皇帝。后来陈伯宗被废掉,陈顼被立为皇帝。陈顼死后,太子陈叔宝被立为皇帝,陈叔宝即长城公。陈叔宝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喜欢学习,有文学和艺术的涵养。即位以后却沉溺于酒色。

隋文帝杨坚受北周禅让,建立隋朝,立国之初,很注意与周边的邻国处理好关系。陈宣帝去世,他派人前往吊唁,按照两国交往的礼节平等相待,在信函中隋文帝称自己的名字,书信后还用“顿首”这样礼貌的词语。然而宣帝以后继位的陈后主却非常骄傲,在回信的末尾中写道:“如果你统治的地区能治理好,天下就太平了。”隋文帝看完回信后很气愤。把信拿给大臣们看,大臣贺若弼、杨素看后认为隋文帝受到侮辱,请求讨伐陈后主。隋文帝说:“我作为天下父母,难道因为隔着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河就不去拯救那里受苦难的老百姓呢?”命令制造战船,派晋王杨广率领80多员大将讨伐陈后主,隋将韩擒虎率兵冲进南掖门,陈的文武百官纷纷逃跑,陈后主被擒。晋王杨广占领台城,把陈后主送往东宫,三月癸巳日,陈后主和大臣们一道从建邺送到长安,隋文帝到达长安后。让成后主们穿上原来陈的服装,然后引进陈后主和他的王宫大臣,让人宣读诏书批评陈后主,陈后主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陈后主被封为长城公。隋仁寿四年,陈后主在洛阳去世。

原文

隋高祖姓杨氏,名坚。周武帝初,为随州刺史,女为太子妃。周宣帝立,拜为大司马。宣帝崩,立靖帝,进爵为随王,遂禅位焉,改号开皇元年。九年,平陈,废太子勇为庶人,立晋王广为皇太子。高祖崩,太子即位。炀帝无道,盗贼蜂起。十三年幸江都,李密设坛于巩,自署魏公。梁师都据夏州,刘武周杀太原留守王恭,举兵反。窦建德自号夏王,朱粲自号楚王,刘元进据吴都。炀帝闻群贼起,大惧。使冯慈明征兵东都,诏唐国公讳镇太原。五月甲子,唐公举义兵,遥尊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侑为天子,行伊霍故事。传檄天下,闻之响应。秋七月,唐公将西图长安,仗白旗、誓众于太原之野,被甲三万,留公子元吉守太原。义师次霍邑,隋武牙郎将宋老生拒义师。时连雨不霁,粮运不给,又讹言突厥将袭太原。唐公惧,命旋师,用秦王谏,乃止。老生背城而阵。一战斩之,平霍邑。冬十月,义师次长乐宫,卫文升挟代王乘城拒守。十一月,平京师,尊代王为天子,改元义宁。时炀帝将之丹阳,而大臣将卒皆北人,不愿南迁,咸思归。宇文化及因百姓之不堪命,杀炀帝于江都①,隋室王侯,无少长皆斩之。立嗣王浩为天子,化及为丞相。五月戊午,天子侑逊位于别宫,禅位于唐,都长安。己巳,王世充、段达等立越王侗为皇帝于洛阳。六月,宇文化及自江都至彭城,据黎阳,称许。李密率大军,壁清淇。敦煌张守一闻密之拒化及也,说越王以讨,越王不用其策,用孟琮计,与密连和。李密无东都之虑,尽锐攻化及,破之。密自败化及,益以骄傲。越王命王世充击密,密不用祖君彦计,密师败绩。遂西奔京师,寻谋叛,杀之。大唐武德二年,王世充杀越王侗于洛阳,僭称尊号,隋氏灭矣。

注释

①江都:在今江苏扬州西南。

译文

隋高祖姓杨氏,名坚。在北周武帝初年,曾任随州刺史,他女儿是太子妃。周宣帝当上皇帝后,封他为大司马。宣帝死后,拥立靖王,后被晋升为隋王。后来靖帝把帝位让给了他。他改年号为开皇元年。开皇九年,灭掉陈国,同年把太子杨勇废为庶民,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杨坚驾崩,太子杨广即位,史称隋炀帝。

隋炀帝残暴昏庸,天下盗贼、反兵四起。登基后第13年,隋炀帝南游江都,李密在巩设立高坛,自封为魏公。梁师都割据夏州,刘武周杀死太原留守王恭,举兵反隋,窦建德自封为夏王,朱粲自号楚王,刘元进盘据在吴都。隋炀帝听说这么多人反叛,非常恐慌。让冯慈明到洛阳去招募军队,接着颁布诏书让唐国公李渊守卫太原。五月,李渊率兵起义,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效法伊尹和霍光辅佐帝业。然后向天下发布檄文,天下百姓闻声纷纷响应。

同年秋季七月,唐国公李渊想向西进攻长安,在太原郊外高举白旗在军前誓师,当时披坚执锐的军队有3万多人。公子李元吉留守太原。李渊率领起义军队驻扎在霍邑。隋朝的武牙郎将宋老生率领军队抵抗李渊的起义军。当时正赶上秋雨连绵,几天都不放晴,军队的粮食供给没有保障,并且又有人谣传说突厥的军队将要袭击太原。李渊很恐惧,想带领军队返回太原,后听了秦王子李世民的劝说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冬季十月,起义军进驻长乐宫,卫文升挟持代王,坚守长安不投降。十一月,起义军终于攻克长安,尊代王杨侑为皇帝,改年号为义宁。这时隋炀帝想要去丹阳,而大臣和将士都是北方人,不愿意去南方,都想返回北方。宇文化及看到老百姓苦不堪言,就在江都杀死了隋炀帝,隋皇室的王侯不论老幼,都一律被斩杀,宇文化及另立嗣王杨浩为皇帝,自立为丞相。义宁二年五月,杨侑把帝位让给唐国公李渊,后者定都长安。当月,王世充、段达等人在洛阳立越王杨侗为皇帝。六月,宇文化及从江都进军到彭城,占领黎阳称帝,国号许。李密率领大军在清淇修筑堡垒。敦煌张守听说李密抗拒宇文化及,就劝说越王杨侗发兵讨伐李密,越王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反而采纳了盂琮的计谋,和李密联合起来。和越王联合,使李密消除了东顾之忧。动用全部精锐部队全力攻打宇文化及,最终打败了宇文化及。李密打败宇文化及之后,日渐骄狂。越王派王世充攻打李密,李密因没有采纳祖君彦的计策而惨败。于是向西奔长安,投奔李渊的麾下。不久因背叛李渊被杀。唐朝武德二年,王世充在洛阳杀死越王杨侗,自立为皇帝,隋朝最终灭亡。

原文

论曰:干宝称①:“帝王之兴,必俟天命②,苟有代谢,非人事也。尧舜内禅,体文德也;汉魏外禅,顺大名也;汤武革命,应天人也;高光争伐,定功业也。各因其运而得天下,随时之义大矣哉。”范晔曰:“自古丧大业,绝宗禋,其所以致削弱祸败者,盖渐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祸,嬴氏以奢虐致灾,西京自外戚失祚③,东都缘阉尹倾国④,成败之来,先史商之久矣。自秦汉迄于周隋,观其兴亡,虽亦有数,然大抵得之者,皆因得贤豪,为人兴利除害;其失之也,莫不因任用群小,奢汰无度。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远佞人,去僻恶。’有旨哉。”

注释

①干宝:东晋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著作《搜神记》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②俟(sì):等待。③祚(zuò):皇位。西京:长安,这里指西汉。④东都:洛阳,这里借指东汉。

译文

有评论说:干宝说:“帝王的兴起,一定要等待上天的帮助;朝代的兴亡更替,不是人事能够左右的。尧舜在部落内禅位,表现出的是文德;汉魏禅位给异姓,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商汤和周武起来反叛,夺取政权,是顺应了天意民心;汉高祖和汉光武征战杀伐,定立了伟大的功业。各个都是顺应天运而取得天下的。顺应天时变化而改变,其中的意义太大了。”范晔说:“自古以来,凡是丢失了帝王大业,使宗室灭亡,之所以导致自己衰弱败落,都是有其原因的。夏商周三代都是因为沉溺女色而导致祸患,招致败亡的,秦王朝是因为统治者的骄奢暴虐导致国家灾祸迭起,最终灭亡。西汉因为外戚专权导致皇位丢失,东汉因为宦官当权导致国家覆灭。成败的由来,先代史学家研究已经很久了。上到秦汉下至周隋,看他们的兴亡成败,虽然也有命运天数,但是大体上看他们得时,都因为得到了贤士豪杰的帮助,为百姓兴利除弊,他们失去的原因,莫不是任用了一群奸佞小人,骄奢无度。孔子说:‘很少以为简约而发生过失。’又说:‘疏远奸佞小人,除去怪癖险恶的人。’这些话是很有意义的。”

小结:打下江山不容易,守住江山更难。人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克勤克俭,励精图治。待到事业有成,便志得意满,变得奢侈堕落,这样就往往使事业以失败告终。所以,作为一个领袖人物,在事业中要切记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这样才能使事业蒸蒸日上,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争霸,愈演愈烈。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局中,要想立足其中,除了战争,外交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正当需要合纵、连横这些好的策略时,像苏秦、张仪这样的外交家应运而生。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往返于诸侯之间,出计谋,献良策,改变天下时局。这些外交家智勇双全,舌战群雄,成为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