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19164400000003

第3章 大政(1)

成就大业,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办到的,所以图谋大业的人,无不求贤若渴。然而如何选拔人才、任用人才,也是一门需要仔细研究的学问。人各有才,才有参差,要仔细洞察人才的差异,从实践中考察他们的真实才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察相之术,早有记载。富贵在于骨法,喜忧在于容色,古代在选用人才时也会把它作为参考。周公吐哺,刘备三顾茅庐,都已经成为礼贤下士的经典美谈。凡是明君仁主都要珍惜贤能,厚遇有才之人,只有这样君王才能实现宏图大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本卷最后还谈到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行,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这样,国家才会政治清明,社会才会井然有序。

大体第一

为君之道,去细务,识大体,知人善任,方使上下齐心,政通人和。善于识人用人,是定国安邦的根本。

原文

臣闻老子曰①:“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②:“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③:“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

何以明其然耶?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官,夔为乐正,人造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九赋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乘成功以王天下。

注释

①老子: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②荀卿: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世人尊称为荀卿。③傅子:傅玄,字休奕,西晋初年的哲学家、文学家。

译文

我听老子说:“用正当的方法治理国家,用奇诡的方法用兵打仗,用无为而治的方法获取天下。”荀卿说:“对帝王的要求是善于使用有能力的人,对平民百姓的要求是能充分发挥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做事能力。”西晋傅玄说:“如果能让士大夫忠于职守,听从命令;诸侯能守住自己封地;朝廷三公能够参政、议政,总揽天下大事。那么君主垂拱而待就可以治理好国家了。”

怎么证明这个道理呢?在尧统治的时代,舜任司徒,契任司马,禹任司空,后稷(jì)为田官,夔(kuí)为礼乐官,倕(chuí)做工匠,伯夷管理秩序,皋(ɡāo)陶做判案官,益负责驯化禽兽。这些尧都不会做,为什么尧却能够成为他们的君主,而这九个人对他又俯首称臣呢?因为尧知道这九种官职的工作内容,以此授予每个人不同的职位,使他们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而尧在他们事业成功的基础上称王于天下。

原文

汉高帝曰:“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注释

①子房:张良,汉初三杰之一,是汉高祖的重要谋臣。

译文

汉高祖刘邦说:“在军帐中通过运筹谋划,就能使我们在千里之外的战争中获胜,在这方面我不如子房;安邦定国、安抚百姓、保证军饷充足、粮道畅通,这些方面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能取,这方面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够合理地使用他们,这是我能够拥有天下的原因。”

原文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预五音①,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来矣。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劝。通乎用非其有也。故称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责成,君之体也;好谋无倦,君之体也;宽以待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

注释

①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徴、羽五个音级。

译文

所以说,善于识人用人,是成为帝王应该有的素质;善于解决问题,处理事情是作为臣子应该具备的才能。看不见摸不到的无形的东西主宰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万物,看似飘渺无源头的东西却是事物的根源。鼓发出的声音不在五音之列,却是五音的主导;掌握君道真谛的人,不会去做五官做的具体事情,而是主管具体做事的人。君王遵守这个任人的真谛,官员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有。先王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使用他人的东西像是在使用自己东西一样,善于这样做,才是真正懂得了做君主的真谛。而不懂得这个真谛的君主就不会这样做,他们不会任用有才能的人而凡事亲力亲为。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抑郁不得志,因此很憎恶君主。他们的情绪积累下来,就可能为君主的统治带来隐患,甚至导致政治危机。当年商汤和周武在一天之内夺取夏朝和商朝的所有,他们将获得的土地分给诸侯,天下人对他们无不心服口服;他们赏赐给臣民财物,天下人没有不支持、拥护商汤和周武做天子的。可见,商汤和周武就非常通晓怎样用他人的才能成就自己事业的道理。因此说,能够合理地设置官职是能做君主的前提,能任人以官职,并加以勉励督促是做君主的前提;长于谋划,并乐此不疲也是做君主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够有仁厚之心,善待臣民是君主应该有的素质;拥有宽广的胸怀,包容万象是做君主应该具备的素质。如果国君具备了这些素质,让臣民慑服而又尊敬,那么君王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小结:要想掌握高超的用人之道,必先要做到知人善任。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管理中,只有了解和掌握员工的特点,合理安排其到相应的岗位上工作,实现能力与工作任务的相互匹配,人尽其才,才能够充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工作变得简洁有效。

任长第二

国家的兴旺发达或者颓废衰败,都和人才是否得到正确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无完人,用人之长避其短,古已有之。

原文

臣闻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圣人,谁能兼兹百行,备贯众理乎?故舜合群司,随才授位;汉述功臣,三杰异称。况非此俦而可备责耶①?昔伊尹之兴土工也②,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推③,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

注释

①俦(chóu):同辈或同一地位的人。③眇(miǎo):瞎了一只眼,后亦指两眼俱瞎。②伊尹:生卒年不详,名伊,商初大臣。本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隶,后被商汤重用,帮助他灭掉了夏。

译文

我听说辨识人才,考察人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环节。如果不是圣人,谁又能够胜任百行,懂得所有呢?所以舜统管各个部门,根据人才的不同才能分别授予官职;汉朝刘邦在排序功臣时,对萧何、张良、韩信这三杰还给以不同的官职、爵禄。更何况那些和他们不一样的各种人,怎么可能要求他们尽善尽美呢?当年伊尹兴修工程的时候,他让脊背强壮的人背土,让盲人推车,让佝偻的人铺路,这样他们就都做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挥了他们的专长。

原文

管仲曰:“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臣不如隰朋,请立以为大行①;辟土聚粟,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以为司田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以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不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以为大理③;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④。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焉;若欲霸王,则夷吾在此。”

注释

①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②司田:古代负责掌管农田税收的官吏。③大理:古代负责掌管刑狱之事的官吏。④大谏:古代官名,掌谏诤。

译文

管仲说:“举止讲规范、进退合乎礼节、言辞刚柔相济方面,我不如隰(xí)朋精通,请任命他为大行;开辟土地,集聚粮食,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方面,我比不上宁戚有能力,请任命他做司田;在广袤的战场上能有序地指挥战车,激励战士勇敢前进,战鼓擂动,三军将士就能勇往直前,视死如归,这方面我比不上王子城父,请让他做大司马;能够明察秋毫,果断地裁断案情,不杀无辜之人,不诬蔑无罪之人方面,我不如宾胥无,请让他做大理;直言敢谏,一片忠心,不怕惹来杀身之祸,敢于对抗权贵方面,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做大谏。君主如果只想要治国强兵,用这五个人就可以了;如果想要称霸天下,就只有我管夷吾能胜任了。”

原文

黄石公曰①:“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决取其利,愚者不爱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淮南子》②曰:“天下之物,莫凶于谿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麋之上山也,大章不能跂③,及其下也,牧竖能追之,才有修短也。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则悖矣。”魏武诏曰:“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任其长也。”由此观之,使韩信下帏④,仲舒当戎⑤,于公驰说,陆贾听讼⑥,必无曩时之勋,而显今日之名也。故任长之道,不可不察。

注释

①黄石公: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据传黄石公在下邳桥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②《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同时又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③大章:古人名,大禹的臣子。《淮南子·坠形训》:“禹乃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里七十五步。”④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历任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被吕后斩杀。⑤仲舒:董仲舒,著名的儒学家。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此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⑥陆贾:汉初思想家、政治家,早年随刘邦平定天下,后被刘邦任为太中大夫,著有《新语》。

译文

黄石公说:“富有智慧的人、勇敢的人、贪婪的人、愚钝的人我们都要使用。有智慧的人,喜欢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坚持志向,不动摇;贪婪的人根据利益得失决定行动;愚钝的人勇于牺牲。根据他们的不同性格任用他们,这就是用兵的精妙谋略。”

《淮南子》中说道:“天下的物品,没有比谿(xī)毒更凶骇的了,而优秀的医生将它珍藏起来,用来治病。麋鹿上山的时候,连最能走的大章都追不上,一旦它下了山,就连小牧童都能追得上。这是因为不同的环境下,才能会有长短之分的缘故。例如,居住在北方干旱地区的胡人方便骑马,居住在南方水泽之地的越人方便驾舟,因为环境不同,使用工具也不一样,如果反过来,让越人骑马,胡人驾舟,就违背了常理。

魏武帝在诏书上说:“勇于进取的人,不一定有高尚的品德,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一定有进取的勇气。难道陈平算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苏秦称得上诚实守信吗?但是陈平辅佐刘邦奠定了汉朝的基业,苏秦帮助弱小的燕国强大起来。这是因为他们的长处得到了发挥。”可见,如果让韩信写文章、立著作,让董仲舒带兵打仗,任命于公去游说诸侯,任命陆贾去断情裁案,他们一定没有现在这样的成就,也就不会扬名于世。所以,我们不得不仔细思考任人之长这个道理。

小结: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一个人的长处发挥得当,甚至发挥到极致的话,往往可以一个人干出几个人的活来,效率大大提高。

品目第三

本节讲的是如何将人才分类,做准确辨识人才的伯乐。

原文

夫天下重器①,王者大统②,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

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智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得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

所谓贤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其身,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菀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所谓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圣者也。

注释

①重器:国之瑰宝珍品。这里指治理国家的重要因素。②大统:统治国家的准则。

译文

国家长期安定、太平,王位稳固长存的关键是正确地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所以,孔子说过:“人有五类:庸俗的人、知识分子、君子、圣人和贤德之人。如果王者能够清楚地辨认出这五类人,并能恰当地使用他们,就证明他完全懂得了治国的方法了。”

所谓庸人,心中无大志,谈吐中缺少教养,他们不选择贤明的人赖以托身,自己也不努力求生存发展。目光短小,不识大局,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随波逐流,没有主见。这样的人就是庸人。

所谓士人,有自己的目标,行动有计划。虽然不能完全通晓所谓的“大义”,却也能做到说话有根据,虽然没有处处行善,却也有让人赞叹的善行善举。智慧并非越多越好,重在精通;说话交流也并非越多越好,重在能抓住说话的要领;做事情也不是多多益善,关键是明白做事的前因后果及方法。明白做事的道理,说话妥当,行动有计划,这样,他们的志向就像生命和身体一样很难被改变。所以,富贵对他们没有增益,贫困对他们没有损害。这样的人就是士人。

所谓君子,说话诚实守信,而不避忌讳,常做善事而从来不夸耀,思路清楚,明达事理,说话谦虚和善,行动踏实,坚守原则,自强不息,表面上看去很容易就可以超越他们,但实际做起来却很难做到像他们那样。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所谓贤人,品德合乎礼法,行为符合规范,说的话能够让天下的人信服并被效法,而不会引起人们的嫉妒诋毁,道德思想足能够教化百姓而又不会歪曲了道德的本身。他们能够让天下人都富有,而又不集聚财物;乐善好施,使百姓脱离疾病和贫困。这样的人就是贤人。

所谓圣人,他们的品德足可以和天地相比,变幻无穷,通明世间万物的规律,与万物和谐统一,不违背自然。布大道于天下,使之成为民众的性情。光辉如日月,行为变化若神助。百姓不知道他们的道德到底有多崇高,见到他们也不知道圣人却是自己的邻人。这样的人就是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