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阊门外的民房有十多里,繁华甲天下,这次是金陵大营的逃兵溃勇先到那里放火抢劫,然后贼匪的军队才来到。其实兵如同火灾,不加制止就等于是自焚,古人是不会欺骗我们的。弟弟在军营中,希望能常常有爱民的诚恳之心,多讲些理学里的大道理给那些士兵听,这样打了胜仗就是立功,打败了也不至于造孽。现在世道大乱,我们身在军营中,最容易造孽,也最容易积德。我自从咸丰三年初招募士兵的时候,就把爱民当做第一要务。这么多年以来,即使没有能力做到,但是心中也始终不敢忘记“爱民”这两个字,在这方面我一向没有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家里的事承蒙沅弟的料理,已经足够足够了。要是现在我死了,除了文章还有没写完的以外,实在是已经没有其他遗憾了,只是怕朝廷委派给我大的任务,让我一筹莫展。请沅弟为我认真考虑。吉左营以及骑兵我就不派过去了。王中丞的来信抄下来给你寄过去,你可以抄给希、多看一看。
兄国藩手草
另外,我有信和银子寄给吴子序、刘星房。希望你通知嘉字营的帮办吴嘉仪,让他派两个稳妥的人来我这接受银子和信,然后转送到江苏的省城和南丰。
二十六日又行
咸丰十年四月廿二日(1860年6月11日)
【精华点评】
在军队的统属关系上,曾国藩有一套非常正规的统属系统,不以官阶分军职,而是以理学传授系统中的位置来衡量。理学家十分重视师生间的授受关系,这与理学看重道统是相一致的。湘军以理学治军,将帅也多是儒生出身,师生关系成为判分军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罗泽南在军中的地位、曾国藩在军中的威望与他们的理学修养有较大关系。
在军队训练上,曾国藩重视理学思想教育。他以理学训导士兵,“用恩莫于仁”号召以“仁爱”之心引诱士兵为封建统治者卖命;“用威莫于礼”强调上下尊卑的名分不可逾越颠倒。在战略战术上,他利用名教同太平天国争夺民心,提出“爱民为第一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论统治者心目中的“民”究竟如何定位,但行军作战倘若扰害民间,总是兵家大忌。正如近代爱国将领蔡锷所说:“若修怨于民,而招其反抗,是自困也。”曾国藩能够充分认识到“爱民”与军队作战的关系,认识到“凡军事之胜败,先视民心之从违”。由此注意改善和协调军民关系,其远见卓识让人钦佩。
【经典格言】
吾自三年初招勇时,即以爱民为第一义。历年以来,纵未必行得到,而寸心总不敢忘爱民两个字,尤悔颇寡。
在禁止扰民、解散胁从、保全乡官上下工夫
(1861年3月17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廿七日申刻张复益、屈楚轩到,接廿四日来书。此二人真善走,已各赏蓝翎一支矣。廿三日步拨之缄尚未到。自十一月后,东流、建德之步拨早已撤回,并将充步拨之郧阳兵遣发回鄂。此后弟有来信,切不可写步拨字样。若由驿递九江、南昌而达祁门,亦不过十日可到,否则须专足也。
公文一件,甚好甚好,即当批准通行各属。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择术已自不慎,惟于禁止扰民、解散胁从、保全乡官三端痛下工夫,庶几于杀人之中寓止暴之意。
南坡信何以未见?或忘未封入邪?窜金溪之贼,养素禀已获胜仗,见田禀大半由云际关入闽,尚无确信。
家信数封寄还。此间接澄弟正月初八日信,寄阅。《地舆略》又寄去十本查收。馀数本,此间友人分散矣。
陈镇廿一日至东流,甚好,可略壮声威也。
咸丰十一年正月廿八日
【译文】
沅弟左右:
廿七日申时张复益、屈楚轩到来,接到贤弟廿四日的来信。这两个人走路真行,我已经各赏一支蓝翎给他们。廿三日步拨的信件还没有收到。从十一月后,东流、建德的步拨早已经撤了回来,并把充实步拨的郧阳兵调派到了湖北。这之后弟如有来信,千万不能写步拨的字样。如果由驿站递九江、南昌而到达祁门,也不超过十天就可以到达,不然的话,就必须派专人送信。
公文一件,很好很好,要马上批准并通知下属各部。我们弟兄带兵,把杀人当做职业,选择这种行业已经是不慎重,只有在禁止扰民、解散胁从、保全乡官三件事上面狠下工夫,相当于在杀人之中寄寓了禁止暴力的意思。
南坡的信件怎么没有看到?也许忘记装入信封中?流窜到金溪的敌人,养素来报告他们已经获得胜仗,看到田的禀告,敌人大多数从云际关进入福建,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有几封家信寄还给你。这里接到澄弟正月初八写的信,也寄给你阅读。《地舆略》再寄去十本,请查收。我还有几本,被在这里的朋友分散了。
陈镇廿一日已经到了东流,很好,可以壮我军声威。
咸丰十一年正月廿八日(1861年3月17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极力提倡“不扰民为本”。他认为“爱民乃行军第一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只有将“爱民”作为第一要义,才能称为“仁义之师”。这里的“爱民”主要是指“不扰民”,也即是他的“八本”格言所说的“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他还特意为湘军撰写一首《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经典格言】
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择本已自不慎,惟于禁止扰民、解散胁从、保全乡官三端痛下工夫,庶几于杀人之中,寓止暴之意。
愿弟常存畏天之念,慎静缓图攻城
(1863年9月3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二十日接十六日信,廿一日接十一日交雷哨官信,具悉一切。杏南未愈而萧、伍复病,至为系念。
亲兵独到,而丁道之匠头未到。丁道以前二年在福建寄信来此,献磞炮之技。去年十一月到皖,已试验两次,毫无足观。居此半年,苟有长技,余方求之不得,岂肯弃而不用。渠在此无以自长,愿至金陵一为效用,余勉许之。至欲在雨花台铸炮,则尽可不必。待渠匠头来此,如需用他物,或可发给,若需锅铁及铸炮等物,则不发也。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往年攻安庆时,余告弟不必代天作主张。墙壕之坚,军心之固,严断接济,痛剿援贼,此可以人谋主张者也。克城之迟速,杀贼之多寡,我军士卒之病否,良将之有无损折,或添他军来助围师,或减围师分援他处,或功隳于垂成,或无心而奏捷,此皆由天意主张者也。譬之场屋考试,文有理法才气,诗不错平仄抬头,此人谋主张者也。主司之取舍,科名之迟早,此天意主张者也。若恐天意难凭,而广许神愿,行贿请枪;若恐人谋未臧,而更多方设法,或作板绫衣以抄夹带,或蒸高丽参以磨墨。合是皆无识者之所为。
弟现急求克城,颇有代天主张之意,若令丁道在营铸炮,则尤近于无识矣。愿弟常存畏天之念,而慎静以缓图之,则善耳。
顺问近好。兄国藩手草,七月廿一日。
弟于吾劝诫之信,每不肯虚心体验,动辄辩论,此最不可。吾辈居此高位,万目所瞻。凡督抚是己非人,自满自足者,千人一律。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不特吾之言当细心寻绎,凡外闻有逆耳之言,皆当平心考究一番。(逆耳之言随时随事皆有,如说弟必克金陵便是顺耳,说金陵恐非沅甫所能克便是逆耳。)故古人以居上位而不骄为极难。
兄又及
同治二年七月廿一日
【译文】
沅弟左右:
二十日接到你十六日的来信,廿一日接十一日交给雷哨官的信,一切都已知道。杏南的病还没有好转而萧、伍又得病,非常挂念。
只有亲信士兵到来,丁道那里的工匠头还没来。丁道前两年在福建曾经寄信到我这里,献上制作磞炮的技术。去年十一月到了安徽,已经试验了两次,威力毫无惊人之处。他在这里居住半年,假若真的有擅长的技术,我正求之不得,怎么可能弃之不用呢?他在这里没有办法长期居住下去,一心想到金陵发挥自己的才干,我鼓励他并同意他走。他计划在雨花台铸造大炮,倒是大可不必。等他们工匠头领来到这里后,如果需要其他东西,是可以发放供给的,但是如果需要锅铁和铸造大炮的物品,就不要发给他。
凡要干大事,以远识为主,才能为辅;凡要成就大事业,人的谋略占一半,天意占另外一半。前几年攻打安庆时,我告诉你不必代上天做主张。城墙壕沟的坚固,军心的稳定,严密地切断敌人的粮草接济,再痛快剿杀增援的敌人,这些都是可以由人来出谋划策的。攻克城池时间的早晚,杀死敌人人数的多少,我军士兵会不会生病,良将有没有折损,或是增添其他军队来帮助围困之师,还是减少围城的部队而分兵增援其他地方,或者马上要成功时却失败了,或者无意之间却大获全胜,这些都是上天的意志。就比如进考场应试,文章写得有理法、有才气,诗词写作平仄不错格式也正确,这些是人的智慧能决定的。而主管考试的官员怎样录取,得到功名的时间的早晚,这些全都是上天的意志所决定的。如果担心上天靠不住,便求神拜佛,行贿赂请人代考;如果担心人的智慧不足,便另想方法,或者做板绫衣来夹带,或者把高丽参蒸完了用它来磨墨,这些都是那些没有头脑的人的所作所为。
你现在急于想攻克敌人城池,很有点儿代替上天做主的意思。假如命令丁道在军中铸造大炮,则更像是没有见识的人了。如果你经常保持对上天敬畏惧怕的感觉,从而慎重平静地慢慢想办法策划攻打克城之事,那样就好了。
顺问近好。兄国藩手草,十月廿一日。
弟对于我的劝诫之信,每次都是不肯虚心体验,动不动就争辩,这种做法是最不可取的。我们处在这么高的地位,万人瞩目。凡督抚认为自己正确而别人错误,从而骄傲自满的,都是这样。君子不同于凡人的地方,只在于虚心罢了。不光我的话应该仔细琢磨,凡是外面听到的不顺耳的话,都要静下心来研究一番。逆耳之言随时随地都有,说你肯定会攻克南京,就是顺耳之言;说南京怕不是你沅甫所能攻克的,就是逆耳之言。所以古人以为高居上位而不骄傲是非常难做到的。
兄附带又说了以上这些话。
同治二年七月廿一日(1863年9月3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他经过长期的准备而厚积薄发的结果。在未起之前,曾国藩一直暗蓄力量,不轻易在人前显示自己的真实实力,能暂屈人下,伺机而动。为了能使自己平稳地走向成功,且不被他人算计,曾国藩非常注意保存实力。为了能赢得上级信任,他宁愿把自己的功劳让给别人;在众人之间周旋,即使危急时刻也尽量不树立敌人。正是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众人的拥护,走向位高权重也就不足为奇了。曾国藩畏天但不怕天,畏死但不怕死。他怕的是他人的嫌疑、闲言和怨谤。他和曾国荃同领一个军队,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曾国藩尤其谨慎。在官位显赫之时,他依旧保持着一贯的谨慎、有所保留的行事风格。
【经典格言】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愿弟常存畏天之念,而慎静以缓图之,则善耳。
善于保养则忠孝悌皆能全
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1860年5月14日与曾国潢、曾国荃书)
【家书】
澄侯、沅甫两弟左右:
廿二日接初七日所交家信,内澄弟一件、沅弟一件、纪泽一件。知叔父大人已于三月初二日安厝马公塘。两弟于家中两代老人养病送死之事,皆备极诚敬,将来必食报于子孙。闻马公塘山势平衍,可决其无水蚁凶灾,尤以为慰。
澄弟服补剂而大愈,甚幸甚幸!丽参、鹿茸,虽享福稍早,而体气本弱,亦属无可如何。吾生平颇讲求惜福二字之义,近年亦补药不断,且菜蔬亦比往年较奢①,自愧享用太过,然亦体气太弱,不得不尔。胡润帅、李希庵常服辽参,则其享受更有过于余者。澄弟平日太劳伤精,唢呐伤气,多酒伤脾。以后戒此三事,而常服补剂,自可日就痊可。丽参、鹿茸服毕后,余可再寄,不可间断,亦不可过多,每早服二钱可也。家中后辈子弟,个个体弱,唢呐、吃酒二事,须早早戒之,不可开此风气。学射最足保养,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纪泽今年耽搁太多,此次宜静坐两个月。《汉魏六朝百三名家》,京中带回一部,江西带回一部,可付一部来营。纪鸿《通鉴》讲至何处?并问。即候日好。兄国藩手草,三月廿四日。
再,抚州绅士刻余所书《拟岘台记》,共刷来八分,兹寄五分回家。澄弟一分,沅弟一分,纪泽一分,外二分送家中各位先生,暂不能遍送也。
咸丰十年三月廿四日
【注释】
①奢:过分,过度。
【译文】
澄侯、沅甫两弟左右:
廿二日接到初七日发出的家信,内有澄弟一封、沅弟一封、纪泽一封。知道叔父大人已于三月初二日安葬在马公塘,两位弟弟对于家中上两代各位老人养病送葬的事,办得很诚敬,将来必然得到子孙的厚报。听说马公塘山势平缓,绝无洪水、白蚁的祸患,很感欣慰。
澄弟服用补药,身体好转很大,很值得庆幸。丽参、鹿茸这些补药,你虽然服用得较早,但体质本来太弱,也是无可奈何。我一生很讲究“惜福”二字的含义,近日来也是补药不断,且食用的菜蔬也比往年更好,很惭愧地感到享用太过分了,然而也是因身体气色太差,不得不这样做。胡润帅、李希庵常常服用辽参,他们的享受更是超过了我。澄弟平时劳神伤精,锁呐伤气,多饮酒伤脾。以后戒除这三件事,常服补药,自然可以逐渐好转。丽参、鹿茸服完之后,我可以再寄,不可以间断,也不可以过多,每天早上服用二钱即可。家中后辈子弟个个身体较弱,锁呐、吃酒二事必须早早戒掉,不可开此风气。学习射箭最能锻炼身体,早起更是千金妙方、长寿金丹。
纪泽今年的功课耽误太多,现在应静下心来坐上两个月。《汉魏六朝百三名家》这部书,我从京城带回一部,从江西带回一部,可以送一部来营中。随便问一下,纪鸿的《通鉴》讲到何处了?即候日好。国藩手草,三月廿四日。
另外,抚州士绅刻我所书写的《拟岘台记》,共寄来八份,现在寄五份回家,澄弟一份、沅弟一份、纪泽一份,另外两份送给家中的各位先生。暂时不能每人都送。
咸丰十年三月廿四日(1860年5月14日)曾纪泽书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