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19206100000056

第56章 余晖残照(2)

我老年多病,眼病也日益严重,无法再挽回了。各位子侄的身体都不是很强壮,古代的君子修身治家,一定要先使自己身体强壮,而后才有振兴的能力,一定要使别人高兴,鬼神敬重,然后才会出现吉祥之兆。今天写下了这四条,用来警惕自己已进年老之心,并尽量弥补以往的过失。两个儿子也要以此各自努力,互相勉励,每夜用这四条作为功课答问,每个月底都用这四条来相互检验,并将此文重复寄给各侄子共守,以期望他们都能有所成就。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二日(1859年11月25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对儿子们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诚然修心贵在养德。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往往能遵循社会规范行事,从而减少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反之,道德品质低下的人,现实中总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导致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困难,常常被贪婪、充满嫉妒和怨恨的心理包围,甚至不择手段沽名钓誉,损人利己,对现实常常处于不满和挫折感之中,积累成疾。

古代不少学者早已注意到道德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寿命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孔子活到73岁,孟子活到84岁,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寿星了。谈到长寿的秘诀,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这是说,重视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美好的回报,能永远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活了100多岁的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总结其长寿经验时明确提出养德为修心的基础,是养生首务,既能防病,又能避祸。

孔子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良好的道德修养还使人保持开朗、乐观的心境。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总是心胸豁达宽广,热爱生活,在现实中珍惜名誉,乐观进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信中曾国藩的四条教子方法,即是他对儿子们和曾家侄儿们的期望,希望他们都能学友所成,修心养德。

【经典格言】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

(1867年2月7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鄂督五福堂有回禄①之灾,幸人口无恙,上房无恙,受惊已不小矣。其屋系板壁纸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说打杂人役失火,固不可疑会匪之毒谋,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细。若大惊小怪,胡想乱猜,生出多少枝叶,仇家转得传播以为快。惟有处之泰然,行所无事。申甫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辞:此皆圆融能达工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常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弟若欲自儆惕②,似可学阿兄丁戊二年之悔,然后痛下箴砭,必有大进。

立达二字,吾于巳未年曾写于弟之手卷中,弟亦刻刻思自立自强,但于能达处尚欠体验,于不怨尤处尚难强制。吾信中言,皆随时指点,劝弟强制也。赵广汉本汉之贤臣,因星变而劾魏相,后乃身当其灾,可为殷鉴。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

同治六年正月初三日

【注释】

①回禄:传说中的火种。此处指火灾。

②儆惕:敬惕。

【译文】

沅弟左右:

鄂督署的五福堂遭了火灾,幸亏无人受伤,上房也没有受损,只是受惊吓不小。那里的房子是木板墙壁加纸糊,本来容易招火。凡属遇到这种事,只能说是打杂的人失火,不要怀疑到是敌匪的毒计,尤其不要怪是仇家的奸细干的。如果大惊小怪,胡思乱猜、添枝增叶,那传播起来非常快。只有处处泰然处之,行若无事,像申甫说的那样,“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星冈公说的,“有福的人善于退财”,真是处于逆境的人自安好办法。

弟弟要求为兄时训示,为兄自问近年来,得力于一个“悔”字诀。过去自负,以为自己的本领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每看见别人的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才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本领。什么事都看得见别人有几分对的。所以自戊午到现在九年里,与四十岁以前完全不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根本,以不怨不尤为应用。立,是发奋自强,站得住的意思。达,是办事周到,行得通的意思。

我九年以来,痛下决心改掉没有恒心的毛病,看书写字,从不间断。选将练兵,也当留心,这都是自强自立的工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没有一句过头的话,没有一个自夸的词,这都是圆熟到能达的工夫。至于说到怨天,本来就不敢;尤人还不可避免,也随时强制自己尽量克服。弟弟如果想自己警惕,似乎可以学为兄丁戊二年的悔悟,然后努力鞭策自己,定会有大进益。

“立达”二字,我在巳未年曾经写在弟弟的手卷上,弟弟也时刻想自立自强,但对于“达”字还缺乏体验,对于不怨天尤人还难以强制。我在信中随时指点,劝弟弟强制自己。赵广汉本来是汉的贤臣,因星变而弹劾魏相,后来身受其灾,可以作为殷鉴。心里暗暗存一个“悔”字,没有什么事不可以挽因的。

同治六年正月初三日(1867年2月7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前半生和后半生简直判若两人。这还要从曾国藩在籍为父守制三年说起。事实上,他并没有守制三年,仅仅是一年半的时间。曾国藩自咸丰七年二月廿九日奔丧至家,至咸丰八年六月初七日再度出山由湘乡动身赴浙江,前后总共历时一年半。这一年半时间,名曰“乡居”,实则是曾国藩一生思想、为人处世巨大转折的时刻,就像练武功的“坐关”、佛道的“坐禅”一样。

曾国藩在家中重读经典,期望能从中找到摆脱困惑的答案。这时他认真阅读了以前看过但并不相信的《道德经》《南华经》等老庄的著述。这些书虽讲的是出世之学,但曾国藩重读,却为他的立身处世指点了迷津。同样的处世之学,孔孟主张直率、诚实;而申韩(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下反而是王,弱反而能强,柔则是至刚。把老子的言论与自己过去的行事相对比,曾国藩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者,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处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过去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懂,所以自己的行事恰好似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形无象、鬼斧神凿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妙了!读到这里、想到这里,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进了光明世界,豁然开朗。

自此之后,曾国藩行动做事,由前时的方正,变为后来的圆通。他自己承认,“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年,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曾国藩这里把家居的两年自称为“大悔大悟”之年,他自认为前后行事“迥然不同”了。

【经典格言】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

(1867年4月3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十八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计亲族邻里中或及于难,弟口内心绪之忧恼,万难自解。然事已如此,只好硬心狠肠付之不问,而一意料理军务。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弟已立大功于前,即使屡挫,识者犹当恕之。比之兄在岳州、靖港败后栖身高峰寺,胡文忠在奓山败后舟居六溪口气象,犹当略胜。高峰寺、六溪口尚可再振,而弟今不求再振乎?

此时须将劾官相之案、圣眷之隆替、言路之弹劾一概不管,袁子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务须咬牙砺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

同治六年二月廿九日曾国荃书札

【译文】

沅弟左右:

十八日的战败,杏南表弟阵亡,其他营官阵亡的也很多,想到亲属、乡亲中有人遇难,你内心的忧愁烦恼一定难以化解。然而事已至此,只好硬起心肠,置之不理而专心料理军务。补救一分,就算一分。弟弟你已经立下了大功,即使多次失败,了解你的人也会原谅你。比起我在岳州、靖江战败后栖身于高峰寺,胡林翼于奓山战败后在六溪口漂泊船上的景象,还是要好一些。高峰寺、六溪口之后还可以重振旗鼓,而你今天就不求再次振作了吗?

现在应将弹劾官相的失败、皇上对你态度的转变、现今舆论对你的责难一概不管。正如袁子凡所说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生”另起炉灶,重新开始。怎么知道这两次的大败,不是上天在磨炼你这个英雄,使你大有长进呢?谚语说“吃一堑,长一智”,我平生的进步全在受到挫折、受到侮辱的时候。务必咬紧牙关,磨砺自己的意志,积蓄气势,增长才智,千万不要自己放松泄气啊。

同治六年二月廿九日(1867年4月3日)

【精华点评】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说,天要把重大任务降临到某个人身上,必然会先要他心中有苦恼的事情,使他的筋骨时常处在疲劳之中,使他常常挨饿,困乏他的身体,并且使他每次做事都不能顺心如意,以此来锤炼他的心志,培养他坚韧的性情,增加他的本领。所以遇到苦难挫折,处在逆境当中,不妨把这苦难挫折看成是上天将要托付给我重大的责任,所以上天用苦难挫折来磨砺我。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经受过艰难困苦的锤炼。曾国藩亦是在屡战屡败中“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后屡败屡战,赢取人生的一场场胜利。

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经受过挫折并不是好事。社会不是繁花似锦、满地春风的乐园,处在社会当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与困难,当真正面对挫折与困难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遇到困难挫折,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我们能经受困难挫折的磨砺,培养坚强的意志力与忍耐力,无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都能保持积极的斗志,那么将来遇到大的难题也就容易克服。

【经典格言】

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

力守悔字硬字两诀,以求挽回

(1867年4月16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春霆之郁抑不平,大约屡奉谕旨严责,虽上元之捷,亦无奖许之辞,用是怏怏者十字四;弟奉与渠奏报不符,用是怏怏者十之二;而少荃奏省三败挫,由于霆军爽约,其不服者亦十之二焉。余日内诸事忙冗,尚未作信劝驾。向来于诸将有挟功而骄者,从不肯十分低首恳求,亦硬字诀之一端。

余到金陵已六日,应酬纷繁,尚能勉强支持,惟畏祸之心刻刻不忘。弟信以咸丰三年六月为余穷困之时。余生平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不与焉。第一次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戌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年九江败后,郝颜走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富绅人人目笑存之。吃此四堑,无地自容。故近虽忝窃大名,而不敢自诩为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弟今所吃之堑,与余甲寅岳州、靖江败后相等,虽难处各有不同,被人指摘称快则一也。弟力守悔字硬字两诀,以求挽回。弟自任鄂抚,不名一钱,整顿吏治,外间知之者甚多,并非全无公道。从此反求诸己,切实做去,安知大堑之后无大伸之日耶?

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

【译文】

沅弟左右:

春霆抑郁不平,大概足因为总被圣旨严厉指责,即使正月十五打了胜仗,也没有一句奖励的话吧,这占他不高兴的原因的四分;你上奏与他上奏的报告内容不相符合,这占他不高兴的原因的两分;少荃奏报中说省三战败是由于春霆违背作战计划,他不服气也占了两分。我这些天各种事很忙,还没有来得及写信劝他。我一向对于那些挟功傲慢的将领们,从来不肯完全低头恳求,这也是硬字诀的一个内容。

我到金陵已经六天了,应酬繁多,还能勉强支持,只是惧怕灾祸的想法一刻也忘不掉。你的信中认为咸丰三年六月是我穷困的时候。我一生中摔过几个大跟斗,但你说的这次还算不上。第一次是壬辰年(1832年)公布乐舞生,提督学政贴出公告,批评我文理浅陋。第二次是庚戌年(1850年)在一篇日讲制度的奏章中,我画了一张非常粗劣的图,同僚们没有一个不嘲笑、挖苦我的。第三次是甲寅年(1854年)岳州、靖港战败后住在高峰寺,湖南全省的官绅都看不起我。第四次是乙卯年(1855年)在九江打了败仗后厚着脸皮到江西,又参奏江西巡抚、提刑按察使,次年被围困在南昌,官绅们来慰问我时都带着嘲笑的目光。这些教训,让人无地自容。所以近年来虽有些名气,但不敢自夸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既怕公众的议论,又怕命运的安排,这都是磨炼后得来的。

你如今摔的跟头,与我甲寅年在岳州、靖江战败后差不多,虽然难处各有不同,但被人指责、嘲笑却是一样的。你应该努力坚持悔字诀和硬字诀,以求得弥补。你自从当上湖北巡抚,清正廉洁,整顿吏治,外边知道这个情况的人很多,并不是完全没有人主持公道——从此反省自己,认真做下去,怎么知道摔了大跟头之后没有大成功的一天呢?

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1867年4月16日)

【精华点评】

读这封写给正遭受挫折的曾国荃的书信,看到信中曾国藩的四次尴尬境遇,我们不得不感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中,有坦途有坎坷;有鲜花,也有荆棘。人生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遭受挫折是痛苦的,弱者对此灰心懊丧,强者必舔血抚痕站起来,抬起头顽强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