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19206100000062

第62章 余晖残照(8)

【精华点评】

在治兵方面,曾国藩强调将必亲选、兵必自招。继承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舍节制不能成军”的思想,把统领归大帅调遣,自统领至兵勇逐级自选、层层节制的优点概括为“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曾国藩一改中国古代国家招募军队的方式和“兵不识将,将不择兵”陋习,由书生文士来招募军队。

将士的选择,给养招兵都由主帅自己办理,由将在户籍所在地募集军队,这样将士来源主要是湖南同乡。曾国藩吸收戚继光的募兵标准,亲自制定《招募之规》,规定“以技术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之气者优先用之”。指示将领“募格须择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之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之气者、有衙门之气者概不收用”。他说:“山僻之民多犷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之民多游情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所以,曾国藩在招募士兵时,专招朴实健壮的山僻之民,由统帅亲自募兵选将。

【经典格言】

仍当在选将练兵切实用功。一以维持大局,扫净中原之氛;一以挽回令名,间执谗慝之口。辛苦半生,不肯于老年博一取巧之名,被人窃笑也。

顺其自然清静调养

养生在于戒恼怒、知节啬

(1865年10月20日与大儿子曾纪泽书)

【家书】

字谕纪泽儿:

卅日成鸿纲到,接尔八月十六日禀。具悉尔十一日后连日患病,十六日尚神倦头眩,不知近已痊愈否?

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义也。

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此外,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凡多服药饵,求祷神祇,皆妄想也。吾于医药、祷祀等事,皆记星冈公之遗训,而稍加推阐,教尔后辈。尔可常常与家中内外言之。

曾国藩像尔今冬若回湘,不必来徐省向,徐去金陵太远也。朱金权拟于初十内外回金陵,欲伴尔回湘。近日贼犯山东,余之调度,概咨少荃宫保处。澄、沅两叔信附去查阅,不须寄来矣。此嘱。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三十日成鸿纲到我这里,我接到你八月十六日的禀帖。知道了你十一日以后连续几天患病,十六日还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不知道这几天痊愈了没有?

我遇到事情都尽力遵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这两句话,就是在养生之道上也如此。身体强健的人这样做,如同富有的人极力地避免奢侈会变得更加富有;体质虚弱的人这样做,如同贫穷的人因为节俭能自我保全。节俭不光是在饮食上、性欲上,就是用心读书上,也应该节约俭省,不能太过分。我的“八本匾”里面,讲养生以少发怒为根本。我还曾教导你心中不要太愁苦,要活泼,让心中存有一片生机活力,这也是消除烦恼的办法。

既要尽力不恼怒,又要知道节俭,养生之道就完全能自己掌握了。除此之外,像是年龄的长短,得不得病,这都一概听天由命,没必要胡思乱想,去计较那些。但凡是吃药、求神保佑的,都属于妄想。我对医药、祈祷等事,都牢记星冈公的遗训,而稍微加以阐述,这样可以教育后辈。你也可以时常对家中内外说一说。

今年冬天如果你回到湖南,就不用来徐州见我了,徐州离金陵太远。朱金权将会在初十前后回到金陵,想和你结伴回湖南。这几天敌军进犯山东,我调度兵马的公文,一概以咨文的形式发到李少荃宫保那里。澄、沅两位叔叔的信附上查阅,不必寄来了。此嘱。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1865年10月20日)

【精华点评】

人活着必须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其实我们需要的很简单,我们要的只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它没有具体的概念,也许是一种感觉,也许是精神,也许是物质,而这两者都不可少,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但是,精神上的富有显得更重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意念是神奇的,只有精神富有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人要有物质追求,生活的质量才有保障,但不可以为物质所迷惑,物质的背后是对理想的执著。只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奢侈的人虽然富有,但心里总是不满足,还不如节俭的人,他们虽贫穷,但心里充实。而卑劣的人由自卑到恼怒,越发衬托出君子的优秀。卑劣的人应该学会“见贤思齐”,去学习君子的优良品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的人。人生时刻面临困境和挑战,敢于面对生活的波浪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时刻准备着,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为我们深爱的和深爱我们的人好好活着。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不管是知识丰富还是身无长物,都要做个快乐的人,充实地活着。

【经典格言】

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义也。

古人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

(1865年11月17日与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书)

【家书】

字谕纪泽、纪鸿儿:

廿六日接纪泽二十日排递之禀,纪鸿初六日舢板带来禀件、衣书,今日派夫往接矣。李老太太病势颇重,今日略愈否?深为系念。

泽儿肝气痛病亦全好否?尔不应有肝郁之症。或由元气不足,诸病易生,身体本弱,用心太过。上次函示以节啬之道,用心宜约,尔曾体验否?

张文瑞公(英)所著《聪训斋语》,皆教子之言。其中言养身、择友、观玩山水花竹,纯是一片太和生机,尔宜常常省览。鸿儿身体亦单弱,亦宜常看此书。吾教尔兄弟不在多书,但以圣祖之《庭训格言》(家中尚有数本)、张公之《聪训斋语》(莫宅有之,申夫又刻于安庆)二种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以后在家则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环金陵百里内外,可以遍游也。算学书切不可再看,读他书亦以半日为率。未刻以后,即宜歇息游观。古人以惩忿窒欲①为养生要诀。惩忿即吾前信所谓少恼怒也,窒欲即吾前信所谓知节啬也。因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切嘱。

此间派队于廿八日出剿,初一二可以见仗。十九日折奉旨留中,暂无寄谕。尔可先告李宫保也,余不多及。

涤生手示

九月晦日②

【注释】

①惩忿窒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惩,警戒、制止;忿,愤怒;窒,阻塞堵死,抑止;欲,嗜欲。

②晦日: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廿九日。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廿六日接到纪泽二十日由驿站用排单递送来的禀帖,初六舢板带来纪鸿禀帖、衣物、书籍,今天已派人去接应。李老太太病势相当严重,近日来略好些了吗?我深为挂念。

泽儿肝病是不是也好了?你不该有肝气郁结之症。也许是由于元气不足,容易得病,身体本来就虚弱,加之用心太多。上次去信告诉你节俭之道,用心也要俭省,你体验过了吗?

张文端公(英)所著的《聪训斋语》,都是教育孩子的话。其中讲养身体,选择朋友,观赏山水花竹,纯粹显现的是一片太平祥和的生机,你应该时时阅读反省。鸿儿身体也单薄瘦弱,也应该经常看这本书。我教导你们兄弟不在于要看多少书,只用圣祖的《庭训格言》(家里还有几本)、张公的《聪训斋语》(莫家有这书,申夫又曾在安庆刊刻)两种来教育你们,书中句句都是我心中想说的话。

以后在家就种竹养花,出门就尽情欣赏山水,环绕金陵城百里远近,可以到处游览。算学的书不能再看了,读其他书也以半天为限。每天未时以后,就应休息或者外出游览。古人把抑止愤怒、堵塞邪欲作为保养身心的诀窍。抑止愤怒就是我日前信中所说的少恼怒,堵塞邪欲就是我以前信里所说的知道节俭。因为追求名声、争强好胜而太过分用心思,也属于欲望之类。药物虽然有利,而害处也随之而来,不可轻易服用。切嘱。

这里派兵于廿八日出营剿敌,初一、初二可以开战。十九日的奏折朝廷没有批复,奉旨留在宫中,暂时没有寄谕。你可先告诉李宫保,其他不多谈。

涤生手示

九月晦日(1865年11月17日)

【精华点评】

人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自然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喜怒哀乐都不过分,控制在一定程度内,那么对人就不会造成损害。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缺一不可,同样,哪种情绪过于泛滥也都不可以。过喜过怒过悲,对人的身心都会造成损害。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生气发火只针对值得的事情,而且不宜过度,这是有修养的人具有的品质。荀子说:水与火有气,但是它们没有生命;草木等有生命但是没有知觉,飞禽走兽虽然有知觉但是不懂得礼义廉耻;人有生命,有知觉,又懂得礼义廉耻,因此人是天下最高贵的。人的力气不如牛,奔跑又比不上马,但是牛马却被人们驱使劳作,原因就在于人能合群,牛马不能合群。人之所以能够合群,又因为人有等级名分之分,等级名分的贯彻实行又有赖于礼义来协调。由此,以礼义定等级名分,使人各得其所,各归其位,这样就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集体力量强大,强大就能战胜万物。知礼义廉耻,言行举止与为人处世都合乎一定规范。人比其他生物高明的地方也正在于此,人知道礼义廉耻,能以此约束自己。喜怒哀乐,憎恶或是喜欢别人,都不从自己个人偏好出发,而是根据礼义规范,以礼仪规范来要求约束自己,亦是养生之法。

【经典格言】

古人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

养生之法在于顺其自然清静调养

(1866年4月10日与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书)

【家书】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二十日接纪泽在清江浦所发之信。廿二日李鼎荣来,又接一信。廿四日又接尔至金陵十九日所发之信。舟行甚速,病亦大愈,为慰。

老年来,始知圣人教孟武伯问孝一节之真切。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净调养,不宜妄施攻治。庄生云:“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东坡取此二语,以为养生之法。尔热于小学,试取“在宥”二字之训诂体味一番,则知庄、苏皆有顺其自然之意。养生亦然,治天下亦然。若服药而日更数方,无故而终年峻补,疾轻而妄施攻伐,强求发汗,则如商君治秦、荆公治宋,全失自然之妙。柳子厚所谓“名为爱之,其实害之”;陆务观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皆此义也。东坡游罗浮诗云:“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下一“存”字,正合庄子“在宥”二字之意。盖苏氏兄弟父子皆讲养生,窃取黄老微旨,故称其子为有奇志。以尔之聪明,岂不能窥透此旨?余教尔从眠食二端用功,看似粗浅,却得自然之妙。尔以后不轻服药,自然日就壮健矣。

余以十九日至济宁,即闻河南贼匪图犯山东,暂驻此间,不遽赴豫。贼于廿二日已入山东曹县境,余调朱星槛三营来济护卫,腾出潘军赴曹攻剿。须俟贼出齐境,余乃移营西行也。

尔侍母西行,宜作还里之计,不宜留连鄂中。仕宦之家,往往贪恋外省,轻弃其乡,目前之快意甚少,将来之受累甚大,吾家宜力矫此弊。余不悉。

涤生手示,二月廿五

李眉生于廿四日到济宁相见矣。四叔九叔寄余信二件寄阅。他人寄纪泽信四件、王成九信一件查收。曾国藩笔迹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二十日收到纪泽在清江浦发出的信。廿二日李鼎荣来,又收到一封信。廿四日又收到你到金陵后十九日发出的信。船走得很快,你的病也好多了,我很欣慰。

年老之后才知道《论语》中孔圣人答复孟武伯请教孝道一节所讲的真实恳切。你虽然体弱多病,然而只适宜于清静调养,不适宜于随便用药物治疗。庄子说过:“只听说要让天下的人自在宽裕,没有听说要统治天下的。”苏东坡就摘取这两句话作为养生的办法。你对《小学》很熟悉,可取“在宥(自在宽裕)”二字体验回味一番,就知道庄子、苏东坡都有顺其自然的意思。养生也是这样,治天下也是这样。比如吃药,每天变换几种方剂,无缘无故地整年猛烈进补,病不重而妄施猛药强求发汗,那就像商鞅治理秦国、王安石治理北宋,完全丧失了自然的妙处。柳宗元所说的“名义上是爱护,其实是伤害”,陆游所说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苏东坡《游罗浮》诗说:“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下句一个“存”字,正合乎庄子“在宥”的意思。因苏家父子兄弟都讲究养生,巧取黄老学说精微的意思,所以称赞他的儿子有奇志。以你的聪明,难道不能看透这一层旨意吗?我教你从睡眠、饮食两方面用功,看似粗浅,实际上却能得到自然的妙处。你以后不要轻易吃药,自然越来越健壮了。

我十九日到达济宁,听说河南的捻军图谋窜往山东,我就暂时驻在这里,不马上到河南。捻军于廿二日已进入山东曹县境内,我调朱星槛三个营来济宁守卫,腾出潘鼎新一军到曹县去攻剿捻军。等到捻军离开山东境内,我才能移营西行。

你侍奉母亲西行,应作回归乡里的计划,不要留连武昌等地。做官的人家,往往贪恋于外省的繁华,而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家乡,相比之下眼下的舒心快乐很少,将来所受连累却是很大。我家应力戒这种弊病。其余不多谈。

涤生手示,二月廿五(1866年4月10日)

李眉生于廿四日来济宁相见。四叔、九叔寄给我的两封信寄给你看看。别人寄给纪泽的四封信、寄给王成九的一封信,请查收。

【精华点评】

世界上没有最高深的道理,如果刻意去寻找高深的道理,那注定是无法找到的。就像禅宗说的:“感觉到饿了就吃饭,感觉到困了就睡觉。”因为世界上最高深、最难懂的道理,其实是存在于最平凡的道理中。一切顺其自然,不必去刻意寻找。饿了吃饭,困了就睡觉,这样也是一种悟道。真理不必刻意去寻找,真理就蕴藏在平凡事物中。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有时候过于执著于某事,反而失去本来拥有的平和与才华。有一个长胡子的人,某天有人问他睡觉时,是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还是被子里面,长胡子的人回答不上来,因为长胡子的人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当天晚上他上床睡觉,一直想着这个问题。把胡子放在被子里面,他觉得不合适,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他也觉得不合适。结果他一晚上都没睡好觉。后来他想通了,胡子在里面还是外面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能做到顺其自然就好。

【经典格言】

顺其自然之意。养生亦然,治天下亦然。

从眠食二端用功,看似粗浅,却得自然之妙。

仕宦之家,往往贪恋外省,轻弃其乡,目前之快意甚少,将来之受累甚大。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

(1866年7月16日与四弟曾国潢书)

【家书】

澄弟左右:

五月十八日接弟四月初八日信,具悉一切。七十侄女移居县城,长与娘家人相见,或可稍解郁郁之怀。乡间谷价日贱,禾豆畅茂,犹是升平气象,极慰极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