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19278800000018

第18章 最难熬的心理——孤独(2)

我们有时候会想,住在这么气派豪华的贾府,过着锦衣玉食般的公主生活,有那么多的人围绕着,关切着她,她还自怨自怜,孤独葬花,这不是自寻烦恼吗?殊不知,正是有我们这样的想法以及“何必多此一举”的态度,注定了林黛玉的孤独悲哀。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她的脆弱,她的担忧,还总是以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衡量她的一切,她才会与我们越走越远。宝玉如此地爱怜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源自于他们拥有只有他们自己能够理解的孤独感受,因此才会如此地珍惜。错只错在他们在一个不懂做梦的年代做了一个无比华丽的美梦,梦醒了,梦就会破碎……

细细观察身边,你会发现一些十分孤僻的人,他们的灵魂十分孤独。他们缺乏安全感,敏感,很难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却又想得到周围人的尊重与认同,这种矛盾让他们产生回避,退让,不自觉地缩回到自己的世界,越走越远。

理查德·耶茨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中描写过这么一个故事《南瓜灯博士》。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孤独的小男孩萨贝拉,他敏感,没有安全感,他不相信任何人。他的孤僻就像一个厚重的壳,面对不安全的事件他总是下意识地退却和自我保护。他既想要老师的特殊关注,但又感觉不到心灵上的触及,所以他总是以怨报德。萨贝拉的老师对他的关心也是希望他能融入班集体。他的老师并没有真切地去感受萨贝拉的那种孤独无助,她的姿态太高,萨贝拉触不及,所以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无奈。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也许,让这些真正的孤独者走出自我狭小的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拥有孤独感受的同类。感觉有点绕,但却是灵魂的触及。有时候我们的关心对孤独的人来说是一种看不见的伤害,是推动他们越加孤独的力量。因为我们总想着让他们走进我们不孤独的世界,却忘了我们的不孤独也只是短暂的存在。

完美主义者的孤独感

完美主义者最大的优点是追求完美,同样追求完美也是完美主义者最大的缺点。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缺点同时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矛盾冲击。这种巨大的矛盾冲击必然导致他们独孤焦虑的处世态度。一方面,完美主义者拥有“事事都不尽如人意,事事都不完美”的观念,这种观念让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即总是想要把不完美的事情变成完美的结局。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但完美主义者凭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冲动,全力改造着这些满是瑕疵的事情,尽量使其完美,并且乐此不疲。他们注重细枝末节,注重旁人常忽略的地方,所以他们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事情,内心自是非常的骄傲与自豪。另一方面,完美主义者并不满足眼前取得的成果,他们习惯认为完成的事情只不过是该完成事情的冰山一角,没什么值得欢庆。既想得到他人的称赞,又觉得做得不够不足以得到他人的赞美,这种矛盾的心态让他们产生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与无助。这种孤独的感觉,有时候非常强烈。被众人包围于掌中,却得不到该有的喜悦与兴奋,是何等的悲哀啊!

完美主义者的孤独感,体现最为深刻的是追求完美爱情的人。追求完美爱情的人,总是沉浸在童话的记忆中,渴望着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殊不知,童话毕竟不是现实。所以,在现实的处境中,找寻着不现实的梦境,收获的也就只有孤独与寂寥了。

美丽纯真的爱恋是一种难得的遇见。每个人对此,心中总是充满了向往与憧憬。有这样一个故事:女人们可以在一家专营女性婚姻服务的店挑选心仪的配偶,店内一共设有六层,随着楼层的增高,男人的质量也就越高。但每个顾客只能进去一次,且只能往上走,而不能退回到之前走过的楼层。一个女人来这家店寻找钟爱的男人。在一楼有个告示牌,上面写有:这里的男人有工作。女人看也不看直接就上了二楼,二楼同样有告示牌:这里的男人有工作且热爱小孩。女人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上来三楼:这里的男人有工作且热爱小孩,还很帅。哇!不错哦!但女人还是强迫自己继续往上爬,四楼:这里的男人有工作而且热爱小孩,令人窒息的帅,还会帮忙做家务。“饶了我吧!我快站不住脚了!”但女人转而一想,说不定后面还有更好的呢。女人爬上了五楼:这里的男人有工作而且热爱小孩,令人窒息的帅,还会帮忙做家务,更有着强烈的浪漫情怀。女人简直想留在这一层楼,但她仍抱着满腹期待走上了最后一层。第六楼出现了一面巨大的公告板,上面写道:你是这层楼的123456789位访客,这里不存在任何男人,这层楼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女人有多么不可取悦。谢谢光临!

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不是每个女人都是不可取悦的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男人的女人或者追求完美女人的男人其结局是遗憾的,更是寂寞的。他们孤独地回想着曾经错过的种种,孤独地坚守着完美的爱人,灵魂的伴侣一定会出现的那份美好。过高的要求注定他们不会活得轻松,快乐。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剩男剩女的原因之一吧。他们无法容忍有瑕疵的爱情,或者应该这样讲,他们无法忍受有瑕疵的另一半。然而,人无完人,这个世界本就不是十全十美。不完美的自己怎能要求他人的无暇透亮呢?生活中,幸福的恋人或者夫妻,他们的爱情是包容的爱情,在享受双方给予的甜蜜时,同样也会包容双方各有的缺点。从这个角度来讲,包容才是爱情完美的本质体现。

除了追求超现实的东西之外,完美主义者的孤独感还来自于渴求他人带来的不认同感。追求完美的人对他人要求太高,苛求太多,无形之中容易造成紧张的气氛,影响自己,也伤害他人。

有这样一个人,她的观点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清楚明白的;人人都应该寻求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应该走正确的道路,而错误的事情,都应该反思改进……有没有感觉到,追求完美的人总喜欢采用一个词,就是“必须”。为了达到心中的准则,她每天必须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假期也要遵循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每日要步行30分钟锻炼身体;她不准自己懒散,因为懒散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不仅会摧毁身体的健康,亦会使心智堕落;在工作中,她不允许自己读错一个字,也无法容忍别人写错字;时刻警惕自己要谨言慎行;要不断地自我充实,就要博览文学名著,多听古典音乐,做瑜伽、跳芭蕾……她用这样的标准要求着自己也要求着别人。

这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与这样的人相处,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她的上司是这样评价她的:她是一个认真、尽职,令人信赖的助手,她严于律己,要求尽善尽美。但更多的朋友却认为她的要求太高,她活得太累,与她相处,人会感觉非常累,大多时候总是要顺着她的意,气氛才不会被弄僵……她的朋友很少,因为她对他人要求太多……所以,她是孤独的。在她内心深处,她极度渴望别人的理解,渴望朋友的关怀,渴望有人认同她的原则,渴望有人触及她的心房,然而,一切又是如此的诡异,她失去了她渴望的一切。她孤独地行走在她自己规划的旅程中,坚强地鼓励着自己,却又默默地哭泣……

想想自己是怎么对待别人的

心理咨询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来访者是某大学的在读学生,男性。前段时间因为与女朋友分手而心情无法平复,脾气变得十分暴躁,常常与周围的朋友、同学发生摩擦。有时候明知道是自己的错,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为此感到非常苦恼,特来求助。

该求助者陈述道:那天像平常一样,他们吃完饭就到湖边散步,走着走着,女朋友突然提出分手,说两个人合不来,不能勉强继续下去了。男孩子认为,对方完全是在找借口。他认为他在各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每年都可以拿奖学金,社团活动也拿奖,而且对她非常专一,对她的照顾也十分周到。她肯定是喜欢上别人了,才拿这个作为借口,她根本就是水性杨花。咨询师通过采用角色扮演的手段,重演了当时湖边发生的一切。要求该求助者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尽量模仿对方或者自己当时的言行动作,并全心投入到角色中去感受。

男孩子站到女朋友的位置,停下来,深吸一口气。“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一点共同点都没有。”这时男孩子又站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怎么会呢?你怎么突然之间这样说话?”(女朋友位置)“我喜欢文学,你说这是别人闷慌了憋出来的东西;我收藏漫画,你又认为这很幼稚。每次约会你都离不开时事,可是我对这根本不感兴趣,为了能跟你有话可聊,我已经逼着自己去关注这方面的新闻了,这样做真的很辛苦……不过这也算了,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你的大男人主义,什么都是你安排好的,我根本就不能有自己的主意!与你在一起我真的很难受,我们根本没办法沟通……分手吧,好不好?我们不要再勉强下去了。”这时,咨询师打断了男孩的陈述,要求他将对方内在的感觉表达出来。男孩按咨询师的要求重新做了一遍。男孩接着说道:“我似乎觉得她很伤心,也很无奈。其实她一直以来都是顺着我的,有时候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我却没放在心上。我以为她已经习惯将就了,原来不是这样的……”咨询师问:“现在回到你自己的位置,扮演自己,听到女朋友这话你有什么感觉?”男孩呆住了,半天没有反应。

男孩困惑地回答:“为什么会这样?我对她还不够好吗?为了成为她优秀的男朋友,我一直在努力啊!各方面我都尽量做得很完美,将来也一定是一个好丈夫,为什么她还不满足呢?为什么她还要提出分手呢?她怎么可以先提出分手!我可是男人,应该一切都是我说了算,我不能这么没用让女人先抛弃的!”咨询师接着问:“为什么是男人就应该一切由你说了算?”“因为男人本来就比女人强,无论是身体还是头脑都优越于女人,所以事情都应该让男人主宰,像我这样被女人抛弃真的很丢脸!是男人就应该成为强者。”当咨询师要求男孩不断大声重复“是男人就应该成为强者”这句话的时候,男孩哭了,“为什么我一定要成为强者?为什么我就不能比别人弱?我过得这么的累……”咨询师开导性地问:“是谁让你一定成为强者的?”“是妈妈。从小妈妈就对我非常严格,她要求我必须样样都要优秀,要比别人强。她说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将来要承担整个家的责任,所以我要变强,我要成为强者。”

心理学中有个“黄金法则”,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也就是说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采用的却是“反黄金法则”,也就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就像上面案例中的男孩一样,“我对她那么好,她却提出与我分手,这怎么可以?要提也是我先提……”结果自然不好。

心理学家阿龙森和林德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他们安排一些互不相识的被试者参加一系列的实验,使这些被试者发生一系列的交往。每次交往后,安排一名被试者向他们评价另一名被试者,并故意安排被评价者碰巧听到对自己的评价。评价有夸赞,也有抱怨。结果是,当实验者要被评价者选择下一阶段实验的合作者时,受到赞许和喜欢的被试者们都倾向于选择原来的伙伴,而受到抱怨和拒绝的被试者则倾向于更换原来的合作者。这个实验表明,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而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排斥他们。所以要想让他人接纳我们,我们首先要主动地接纳、喜欢对方,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自己被接纳,被喜欢。如果大家都选择被动地等待,也就不会有和谐的人际交往了。

被动等待被接纳、被喜欢的人,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孤独的境地,容易产生无力的悲哀感受。想想自己是怎么对待别人的,是否做到了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那样地去对待别人,是否主动地给予他人关怀,主动地赞赏他人。如果人们多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你会发现其实快乐很简单。再回到上面的案例中来,咨询师采用的角色扮演方法实际上就是让男孩切身体会“黄金法则”的真谛。男孩对待他人的方式是错误的,所以他的女朋友选择与他分手。成长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但只有经历过了,你才能够体会到那份刻骨铭心的痛给你带来的幸福与愉悦。

不要让错过成为孤独的理由

今年的夏天似乎来得特别的早,黄昏时依然无法抵挡炎热的肆虐。练摊中的小易鼻尖上挂满汗珠,额角发髻亦是湿漉漉的一片。身边的小贩吆喝声像浪潮一样拍打过来,而她仿若一叶孤舟,飘摇,沉浮,却寻找不到停靠的岸。脚下各种各样的鞋子似乎也在无声地抵抗笼罩小易的这份孤独。无数次鼓足勇气,她准备大声吆喝,可是喉咙就像被封住一样,连呼吸都在颤抖。孤独困窘夺走了她好不容易积蓄起的力量,无奈的她除了暗自叹息还是暗自叹息……

窘迫的生活在母亲生病之后变得越发艰难。自小,她与摆地摊的母亲相依为命,如今生病的母亲无力继续维持她们本就艰难的生活。但是坚强的她选择承担一切。她开始利用学业的闲暇时间在校门口练摊。虽然第一次练摊狼狈不堪,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担心母亲的病情,所以她并没有把摆摊的事情告知母亲,她独自坚守着这份孤独,默默地适应着这一切,感受着这一切。可生性害羞的她到现在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像身边的小贩那样大声吆喝,叫卖地摊上的物品。站在吵吵嚷嚷的人群中,孤寂的影子划了好长好长,她就像堕入凡间的天使,无奈地应对着她现在的生活。

她的局促不安被闲逛的他发现。他是这个学校大四的学生,只比小易高一届。他不用担心生活,也不用担心工作,因为一切都有父母在为他铺路。可以说,他是从小含着金钥匙成长的。他身边的漂亮女孩换了一个又一个,他尽情地带着她们唱歌、跳舞。对于地摊货,他从来不会光顾。他来这边,只是觉得好玩。有时候,甚至恶作剧般地玩“狼来了”的游戏,大叫一声“城管来了”,然后看着这些摊贩抱头鼠窜,他不亦乐乎。但表面上的放荡不羁却丝毫掩饰不了他内心空虚的寂寞。这天,他还是如往常,带着漂亮的女朋友在这边闲逛,突然间他看到了她孤独的身影,那份寂寥拨动了他的某根心弦,触及了他灵魂深处,他感觉如此的熟悉。他站在那里,纹丝不动。连女朋友生气地拂袖离去都没在意,他只是站在那里,感受着她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