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旦离开学校,就不再继续学习了。前几年,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许多人家里根本没有买过什么新书,书架上放的几乎全是在校学习期间的课本。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上班后人们不再阅读一些严肃的书,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往往把时间浪费在闲聊与看电视上。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有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而是要求我们多学习一些东西,我们应该学一些工作之外的新东西,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自己负责,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唯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可能对家人对社会负责,才会成为有责任心、有进取心、有成功心的人。所以要成大事,首先就要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
2、对家人负责
人只能对自己负责还不够,因为人是生活在家庭中、社会中的。一个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还应该对生育、养育自己的家庭负责。从照顾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到赡养自己的长辈;从对自己孩子的抚养到忠于自己的妻子或丈夫,都一样重要。可以说,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最起码道德标准,也是我们要独立面对的一类问题。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没有责任心的人是很容易丧失原则的。一个人是否能独立,是否能承担责任,是他能否成大事的一个检验标准。
现在的社会,节奏快了,众多的原因造成儿女们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家的概念越来越淡薄。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思考什么呢?难道说老人们的标准也在降低吗?从“要求被赡养”到“常回家看看”,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要勇于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3、向社会负责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际互赖的社会里,我们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享受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同样,社会也要求我们每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当前较为流行的话说,就是要求我们要有“敬业精神”。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实现自治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能够全身心投入事业,能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时候,他是社会中的一员,他同时又是独立的一个人,因为他有着独立的人格。
只有那些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追求的目标全身心投入的人,才会获得人生的成功。从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中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道理。人生不就是如此,例如,在一般条件下,即使天气再热,阳光也不容易把东西给烤着。可是当我们拿一个凸透镜却可以轻而易举做到这一点。因为凸透镜把射来的阳光聚成了一个点,所以东西就会燃烧。
经验证明,只有那些勇于为事业付出代价的人,才有可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企图投机取巧耍小聪明的人最终会被自己的小聪明碰得头破血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有首先做出奉献,然后才会获得。
给自己高调定位
是否能做到重视自我,对一个人的事业起决定作用,而智力的高低、学业的优劣仅在其次。成大事者的人心中只有一种信念: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还能做到。
在现实当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相信命运,凡事听天由命;有的性格懦弱,做事依赖他人;有的没有责任心,不敢承担责任;有的惰性太强而好逸恶劳;有的缺乏理想,混沌度日等等。总之,他们给自己低调定位,遇事不敢独当一面,又不敢承担责任,不敢为人之先。一句话,就是不敢重用自己,被一种消极的心态所支配,甘心自我轻贱。这种心态是一个人进步的最大障碍,成功的大敌。古人云:“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有所成就,就要敢于重视自己,给自己高调定位,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独当一面,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敢于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敢为人先。成大事者的人心中只有一种信念: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还能做到。
是否能做到重视自我,对一个人的事业起决定作用,而智力的高低、学业的优劣仅在其次。为什么有些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反而不如中等学生更有建树?原因往往是前者不如后者能更好地重视自己。
李嘉诚一家逃避战乱辗转来港,万没料到,仅一年时间,战火就燃及香港。在日军统治下的香港百业萧条,父亲李云经挣的薪水越来越少。为了养家糊口,他只好拼命地工作。祸不单行的是,由于长年劳累,再加上贫困、忧愤,他的父亲李云经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病倒了。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读书温习功课。他无法在经济上对家庭有所帮助,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籍。确实,懂事、好学上进的李嘉诚是父亲李云经最大的精神寄托,他满心期待着儿子能够学有所成、出人头地。
为了维持儿子的学费,李云经坚持不住院;医生开的药方,他不去药店买药,偷偷地省下药钱,以供日后儿子继续完成学业。后来,庄静庵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强行”让他住进了医院。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来的菜叶子,便是一家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父亲身上,希望他尽快把病治好,让全家渡过这道难关。
每天一放学,李嘉诚便匆匆赶到医院,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紧握住父亲的手,向他汇报自己的成绩。此刻,父亲的脸上就会洋溢出宽慰的笑容。
然而,命运无情。李云经终于没能熬过194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走完坎坷的一生,离开了这动荡纷乱的世界。他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还给李嘉诚留下了一付家庭的重担。
临终前,李云经哽咽着对儿子说:“阿诚,这个家从此就只有依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
此外,李云经深知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便留下“贫穷志不移”, “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类的遗言。
对于父亲的熏陶和遗训,对于父亲的一片苦心,李嘉诚永生不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使他终身受益无穷。李云经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这一年,李嘉诚14岁,刚刚读完初中二年级。
数十年后,每当李嘉诚回忆起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自己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人生计时,总是黯然神伤,并产生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伤痛之情。
14岁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呵护疼爱、充满梦幻的时代。但因父亲辞世,弟妹尚幼,为了生存,母亲设法批发一些塑料花去卖,每天只能赚到几角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五口。更加上经历时局动荡,世态炎凉,促使李嘉诚的早熟。
李嘉诚是家中的长子,对母亲非常孝顺,觉得自己应该放弃学业,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这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现实。尽管舅父表示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遵循父亲的遗愿,谋生赚钱,支撑起这个家庭。舅父未表示异议,他说,他也是读完私塾,10岁出头就远离父母家乡,去广州闯荡打天下的。原本,外甥李嘉诚进舅父的公司顺理成章。庄静庵未开这个口,舅父的意思李嘉诚心知肚明,他今后必须靠自己,独立谋生。
庄静庵似乎显得太不近人情、太无情无义了。商业社会的冷酷无情对一个少年来说,是一种灾难,但它也催人早熟,对日后的一代巨商李嘉诚来说又未尝不是一种福音。商业社会是现实而又理智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才迫使少年李嘉诚丢掉幻想,把自己逼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从此开始自我奋斗,由一个地位低下的打工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熟、成功和辉煌。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的重压,有些人由于承受不了而失败,有些人则敢于挑战,赢得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迪:我们应该正视并且利用人生的挫折和不幸,甚至应该自加压力,强迫自己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李嘉诚最初的理想是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迫于无奈,他是不会去从商的。李嘉诚后来回忆说,就是立业之初,自己的理想还依然是“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由此可见,从事经商实在是李嘉诚身不由己,逼上梁山的结果。
但也许就是时势造英雄,别无选择反而更使李嘉诚义无反顾,搏击商海,最终获得成功,成为香港首富、世界华人首富。这是后话。
早期的挫折使李嘉诚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冷酷,但也从小便练就了他坚忍的性格。
1943年冬,是香港少有的寒冬。日治时期,街市本就萧条,再加上寒风彻骨,街上行人稀少,一片萧瑟景象。
在这样一个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没有人会关注一对踯躅奔走于大街上的李嘉诚母子。原来母亲正带着嘉诚沿街挨门挨铺地寻找工作,他们已出来整整一天了,但他们的脸上依然是一片茫然和沮丧的表情。
从酒楼饭铺中不断地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李嘉诚母子已饿了一整天,此时在饭香的刺激下,空乏的胃腹一阵阵痉挛。“阿诚,饿了吗?阿妈给你买糯米鸡。”母亲看着幼小的儿子,心疼地说。其实,她身上只有仅存的几角零钱罢了。
“阿妈,不要,我不饿。”李嘉诚毅然地拒绝了母亲。他明白,如果再找不到工作,莫说糯米鸡,一家人连一日两顿稀粥都没得喝了。母亲看着儿子消瘦的面庞,心里一酸,泪水扑簌簌往下淌,忙侧过脸去。看来,今天是没指望了。
母子俩步履蹒跚回到家,李嘉诚再也没有力气了。他默默地躺在床上不愿动,母亲也沉默地把在路上捡的菜叶洗净,准备生火煮粥。正在这时,舅父进来了,带来一小袋米,并顺便询问了一下一家人的起居饮食,然后转身走了。他早已看出母子俩的疲惫和沮丧,但他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天刚亮,李嘉诚就起床了。他打算一个人出门找工作,因为他实在不忍心让可怜的母亲再陪自己忍受奔波之苦。
临出门前,母亲说:“你去找潮州的亲戚和同乡,潮州人总是帮衬潮州人的。”母亲说了一串人名地址,他们都曾与李嘉诚的先父有交往。李嘉诚本不愿求人帮忙,但他走遍了大街小巷,问过了一家又一家铺子,都毫无结果,还受尽了白眼冷遇,深深挫伤了他的自尊。万般无奈之下,他还是决定去找一个同乡长辈帮忙,不料,他找到地方一看却是一家倒闭的空店。
他曾听舅父与先父谈商界的事情,日军当道,市景肃杀,生意难续,生意人倒闭的多于开张的。李嘉诚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去银行找工作,扫地、抹灰、煲茶、跑腿,干什么都行。他想,银行是做钱生意的,银行不会没钱,当然不会倒闭。然而,等待他的,只有闭门羹。
夜幕降临,李嘉诚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找工作的结果一览无遗地写在他失意的脸上。母亲却露出难得的笑颜,告诉他:“舅舅叫你上他的公司做工。”
李嘉诚一时愣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两天,尽管他已备尝艰辛,他仍觉得好事来得太快了。母亲替李嘉诚擦干泪水,自己的泪水却夺眶而出,含泪叮嘱他说:“进了舅舅的公司,天天跟钟表打交道,这是一门好技术,日后准能发达。阿诚,你可要好好做,听舅舅的话。”
谆谆教诲间,她瞒住了一个事实。其实,庄静庵并不忍心让外甥小小年纪就独自闯荡谋生,他原本就有意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但他担心李嘉诚就这样找到工作太容易,害怕他由此不思自强自立。所以,他有意先让李嘉诚尝尝找工作的苦头,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业。
“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李嘉诚想起父亲的遗言和平日的要强行为,迅速地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不想受他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
母亲大感意外,直愣愣望着儿子,以为听错了。李嘉诚又果断地重复一遍。母亲不再吱声,她发现儿子在清高这一点上,太像他的父亲了,并且比他父亲还要倔犟。但同时,她又觉得儿子长大了。李嘉诚确实有几分倔强,这些天来遭受的种种挫折,并没有把他击垮,反而使他产生了一个顽强的信念:我一定要自己找到工作!
母亲深为儿子的懂事感到高兴,但在心底确实又不忍心再让儿子因为工作的事饱受艰辛与磨难。她同意嘉诚再去找一天工作,但事先声明“事不过三,第三天还找不到,就一心一意进舅父的公司做工。”
有心人,天不负。次日正午,李嘉诚就在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从此开始了他拼搏的人生。
敢于看重自我,终究必有大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大有越开发越丰富之势,敢于重用自己的人,总是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去完成其高远的目标。虽然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遭受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他从挫折和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和顺利中学到的还要多,每一次的挫折和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最终必有所成。
总的来说,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自己手中,每个人都可做出惊世骇俗的业绩,关键就在于能否做到重视自我。谁要总将命运寄托于他人,祈求他人的重用,那结果必将是受人役使和摆布,或者“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