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19284900000006

第6章 你为什么会失败(1)

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预测

世界著名化学家、最高科学奖设立者诺贝尔说过:“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自己的形象如何,是由自己的行为来雕琢的。伟大还是渺小,高尚还是卑劣,都全在你自己!

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的一个石矿中工作时,看到一块巨大的矩形石头,心里非常高兴。他抚摸着这块石头,仿佛从里面看到了摩西的精神,他开始雕刻这块石头,经过了许久,终于雕成一尊伟大的艺术作品——摩西雕像和十诫。

人是有目的的,这是人区别于其他任何动物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劳动是有预期目的的,人在处理工作、学习、生活等人生问题时也是有目的的。追求人生目标和理想的实现,乃是人的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成熟,人开始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确定人生的目标,也就是在为自己“人生的道路怎么走”、“朝着什么方向走”、“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进行设计。这种自我设计,也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预测,自己为自己雕像。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人一看到“自我”就皱眉头,认为自我就是自私。他们奇怪地认为人们可以在劳动前对自己的劳动结果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或蓝图,却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预测或设计。

自我不是自私,自我也不是个人主义的同义语,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是人的特点。人生的过程,就是“自我”不断实现的过程,自我实现的要求产生于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经历了自我意识——设计自己——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这么一个过程。如果把设计自己作为立志,那么自我管理便是工作,而自我实现就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和终极点上。

没有人生的目的,没有自我实现的欲求,就不能算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人有了“自我”,才有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主体与环境的分别;有自我,才能谈得上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反映,才会有真正属于人类的有意识、有目的并对他人产生影响的社会性行为,也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对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虽然在取得成功的人才中,存在着自己确定自己目标方向的“自定向”,他人给自己确定目标方向的“他定向”,以及没有一定目标方向的“无定向”三种类型,但仔细分析起来,不管是“他定向”,还是“无定向”,要想为社会做出贡献,都离不开人生的努力。人认识自己的才能有一个过程,有的人在年轻时就认识到自己的才能,也有的人是在通过很长的实践之后,才认识自己的才能素质的,还有的人是在他人发现之后才认识自己才能的,但“我要做什么的目的是什么”、“我将怎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却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一种主观活动。人毕竟是自己前程的设计师,成龙成虫全在自己。社会和他人就是根据一个人平生作为,对他的“自我”做出认定和评价。

人是自己的雕塑家。剪除人的自我意识,无异于消灭人本身;否认人有自我设计的权利,无异于否认人本身!

没有把目标放在正确的方向

在赛车训练学校的课堂上,教练老师说道:“在赛车时你最需要当心的一件事,就是当车轮打滑时要怎么办。”(这用在人生中倒是个不错的引喻,有时我们还真不免会碰上无法掌握的状况)。他接着说道:“碰到这种情形很简单,那就是把目光放在你想去的方向,可像大多数人那样一心只想车子别撞上栏杆。”你一定听过这样的事,某人一路上顺顺当当地快速开着自己的跑车,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车子突然失去了控制。在高速公路上,差不多要好几英里才会有一个电话亭,可是这些失控的车子往往就偏偏撞上去。究其原因,乃是当车子失控时,驾驶人都力图避开碰上什么,结果越是盯着不想撞上去就越是会撞去。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行动方向乃是朝着我们的想象中所摆放的位置。

当老师说完上述道理后,就对罗宾说:“现在我们要进行车轮打滑的反应训练,我这里有一台电脑,当一按其中一个按钮,有一边车轮就会腾空,造成车子失控面乱滑。这时候你可别盯着路旁栏杆,而要盯着希望车子驶去的方向。”

“没问题。”罗宾满怀自信地说道,“我听清楚了你所说的。”

头一次驾着车出场,罗宾一路上尖叫个不停。随之,老师就按了那个按钮,而车子便突然打滑并失控,你可知道罗宾的眼睛是盯着何处吗?一点没错,就是路旁的栏杆!眼看着车子就要撞上去。罗宾心里害怕得要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师迅即把他的头扳向左侧,逼着他看向应当要去的方向。虽然车子还是不时打滑,而罗宾也一直担心会撞上栏杆,可就是硬被老师逼着只看车子应当去的方向。最后,罗宾终于把意识摆对方向,而方向盘也能顺势转向。当训练结束时,罗宾停好了车子,重重地吐了口气。

美国成功学大师罗宾指出:当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问题,要把精力放在寻求解决在让你害怕的方向上。

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

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为别无选择。

对事情有两个方面的人也容易陷入困境,因为他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给自己。

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第四、五个,甚至更多的方法。

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而已。

没有办法,也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而已。

其实世界上尚有许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

只有相信尚有未想到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

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力,而且不止一个。

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

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今天,一个非常让人失望的事实是,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而质疑自己是否具有成功的能力,对于自己的一事无成,他们常常能找到各种借口、理由来搪塞。悲观主义、消极情绪,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特点,弥漫在我们的社会。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渴望追求成功的影子,相反,他们给人的印象倒像是某种力量的受害者。

相信自己,这是人生首先要做到的一件大事。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不可能实现自己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而一旦相信了自己,相信自己身上蕴藏的能量,你必将取得成功。

人活着不是一种单纯的存在。你应当抓住、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你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可以帮助你实现友爱、和谐、欢乐、伟大和宁静。

我的整个成人时代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那些最幸福、最有成就、最有创造力的人,都是我学习的楷模。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他们之前没有仿效的榜样,所以,都是自己摸索起步的,而今天,我们事实上已经有了一切的便利,可以帮助我们去达到他们当初的成就。

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真可以说是半死不活,毫无生气。看起来他们每天都在忙,但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没有任何目的、方向。这一切,有时是出于对未来未知事物、对变化的恐惧,有时则是因为自己情绪低落,毫无斗志,没有丝毫往前走的愿望,觉得自己在那些抉择、变化面前无能为力,于是,无谓地打发时间,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这些人从来不去想,这个样子是否对得起自己?

如何对得起自己?这是一个好问题。倘若有人不关心这个问题,从未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的话,我想,他已经对不起自己了。

其实,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没有认真想过“如何对得起自己”这个问题。这也许是因为一般人都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总是对自己好吧。其实,未必,关键在于每个人对“如何才算对得起自己”的认知是不同的,所以,当他们选择对得起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时是有很大不同的。有的人眼光长远、发展稳健,有的人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其结果大相径庭。

例如,有个女人45岁时突然发现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于是,她愤怒、痛骂、恸哭,一年多的时间也没摆脱这种状况。朋友劝她:既然感情破裂,离婚算了,重新开始吧。可这个女人说,绝不!我拖也要拖死他!朋友问她,那你这样做对得起自己吗?女人执迷不悟:先把他拖残了再说!这是多么地对不起自己啊,可这女人就是不明白。而且,无论她丈夫有多大的错,事已如此,女人如果只怨丈夫会越想越气的,还是停止抱怨,妥善处理为好。因为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事就不要做了,免得对不起自己。

另一个正面的例子。有个女职员,有一天正要下班,听到上司要求自己的一位同事晚上留下加班,那同事说有事无法留下,女职员便主动要求留下加班。过了一会儿,上司无意中听见这个女职员在打电话,好像是安慰朋友或是情人,因为她这样说:“唉呀,你别这样嘛,上司要求留下加班,就是有急事要办嘛……好了,好了,别说了,明天我请你喝咖啡。”这件事,女职员并不知道上司听见了。在上司心中,当然对这位女职员投入工作的主动行为记了一功,好感油然而生。

这位女职员不怕多做、不怕付出、不计较的态度是不是对得起自己呢?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干太傻,但是,这才是真正对得起自己的智举。这种人,绝不会吃大亏。

说到底,一个人能否对得起自己,其实是一个懂不懂得对自己负责任,会不会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方向,能不能坚持的问题。

你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要去支配自己的生活,要成长,要学会应对各种变化,享受成功的人生。自己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怎样品尝,怎样感受,这都是你自己应该决定的事情。一个相信自己的人,就可以实现这样一种生活。你需要做的,是对自己的未来有更高更好的预期,不要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要树立对自己的信心。要学会拥抱生活中的变化,而不是害怕变化。要大胆去追求自己渴望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固步自封,停留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打转。

你完全拥有足够的能力,所需要的,只是去相信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让他人代替你决定。要相信自己人生态度可以更积极,身体可以更健康,生活可以拥有更多的友爱,前景可以更加地光明,相信一切都可以借助自己的力量实现。生活中出现的每次经历,要当作学习、进步的好机会,而不是让自己恐惧、担心。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发现美的踪迹;在生命最轻微的呼吸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奇迹。无论身在何处,多一点同情的眼光,少一些评判的态度,不要苛求,不要因为别人不合你的意见就不快,要接受别人原原本本的样子,做到了这一切,你就能赢得心灵的和平、宁静。

同时,要坚持自己的价值、尺度,要相信内心真实的自我,不要在意他人的评判,不要拒绝生命中的新体验,没有变化的人生将会平淡无奇,毫无活力。只管走自己的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自责、检讨上。

要为自己找到生命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就去追随它。去从事你真正热爱的职业,去帮助周围的人,为他们服务,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要明白,你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这时候,保持自己思想、行动上的独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梦想去生活。

严肃、拘谨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要保持一分幽默感,多和幽默风趣的人交往。要学会自嘲,不要把自己的错误看得太严重,也要告诉你周围的人,对自己、对生活,可以抱轻松一些的态度。生活原来就没有固定的准则,可以由我们自己去描画。

我们无法避免错误,但大可不必由此就谨小慎微,害怕错误。错误正是我们学习、进步的好机会。要记住,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拒绝尝试、拒绝行动。一次跌倒了,我们可以爬起来,吸取教训,下次我们就会做得更好。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曾经做过上万次的实验,在最后的一次成功之前,他所经历的都是失败。可是,我们谁会在意他的那些失败,谁会称他为一个失败者呢?事实上,我们只会把它称作暂时的挫折,是未来进步的阶梯。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其实日常我们称为失败的那些经历,无非是暂时阻碍了我们去实现我们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些失败的经历,没有这些经历所揭示给我们的那些教训,没有从这些经历中获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改善,就绝不会有最终的成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失败给予我们的,远比成功为多。

把希望寄托在自身以外的东西上

生活不只是找到可以感觉安全的稳当藏身处而已,生活是要勇于活活泼泼过日子,并且对自己独特的经验做诚实的反应。人只有在愿意冒险评估一下什么才能真正增进、缔造安全,并愿意抛开所有会造成和限制的东西时,才能藉由生活得到不断的变化与成长。虽然我们并没有真的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可是我们的生活确实像蜗牛一样。只有背着个人财富、荣誉、地位、学历、朋友、所属教会或职业团体,有了这些背景、来历和渊源,我们才感到安全。这些非常外在的东西却构成了我们的“安全岛”。没有它,我们好像就不知所措了。

人可以借钱,同样,也可以从先祖的成就、某一协会或运动俱乐部的会员资格、有势利的朋友、荣誉联谊会钥匙、名牌汽车、服饰、地位或银行账款等,借到“地位”和安全。这些借来的东西,其最明显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外来性质”。它们源于自我之外,通常也不是经由个人努力获得的。凡依靠它们而得安全的人,注定一生要过“二手”的日子,并且自觉地牺牲掉了自信和独立精神。

我们需要的安全岛并不是真正可以依赖的根。只要把希望寄托在自身以外的东西上,我们就有危险。因为财富可能丧失,财产可能被偷,曾经可靠的关系会突然告终,社会、宗教、职业团体可能失宠、解散,支持我们的信仰也可能变得与个人的经验相互矛盾。紧抱外在的安全岛只能提供假的安全感,然而,它可能掩饰发展内在资源的需要,因此你的内心深处会一直不安。只有我们内在的力量才是唯一的源泉。

牛津大学一位受欢迎的哲学教授总是让学生们在安全与自由中做出选择。不用说,两者总是都有一些坚定的拥护者。拥护安全的人会说,除非在安全之中,否则人不可能自由;另外的人就会绝对地护卫自由的绝对至上,“因为,没有了自由,人怎么可能感觉安全呢!”

显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做这个选择,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做这个思考,然后说出他们的希望。这个自主生活的保证正威胁着许多人。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书中描写了对于某些人来讲,自由是如何地导向焦虑和怀疑,因而使他们感到不安全。书上说,有人顶喜欢权威声音带来的安全感,以及篱墙围起来的舒适,而不愿理智地承认,他们必须为自己设想,并在内心寻得一个安全的位置。“寻求安全”的人往往预备从个人独立的自由,逃进群体的安全中——即使此举意味着自我的屈服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