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秀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
19295700000012

第12章 成功地参加考试(1)

随着时代的变迁,素质教育的提倡,这一观念似乎已经过时,也难有人再提起。但事实上,考试仍然是学生心头的一块心病。毕竟社会、家庭传统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很重视的。从而导致学生害怕考试,出现怯场现象。明明平时学得好好的,一到考试关键时节,没上考场就全身无力,坐在考场上更是头晕目眩,结果成绩往往不好。这就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考试采取正确的态度,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关键时刻的良好发挥。

考试是一种手段。一般的考试,其实是对学习知识的考察,学习效果的检验。其目的不是用分数衡量学生,而是督促学生适时、全面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通过考试总结成绩,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分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水平,但不是绝对的。分数只能提高学生学业的一个大概指标,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不能十分准确地说明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一个考90分的学生,他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有可能比考100分的学生还要强些。因为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受着各种各样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身心状况,学习习惯,试题内容,试题难度,命题范围诸因素。如果考生情绪低落或身体状态不好,就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再如,学习能力较差,但做题细心的考生的成绩,相对于能力高却粗心大意的学生就可能高些。

因此,要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考试,面对分数,绝不能做分数的 “奴隶”。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考试抱以正确健康的心态,在以后面对重大的考试才能用 “平常心”来从容对待。

考试前的心理准备

考场上的 “大敌”,就是怯场。怯场,是许多中学生最不愿意发生,但是自身又难以控制的现象。怯场会使正常的心智活动暂时失调或中断,使考生的水平和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从而影响考试成绩。

怯场,就心理学角度而言,是一种恐惧心理。害怕考试考不好,胡思乱想,心理紧张,人的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 “兴奋灶”,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的作用,引起智力活动的抑制,使人思维混乱,心跳加速,神经活动失调,内分泌系统失去平衡,出现怯场或头晕现象。

按心理活动失调的程序,怯场可以分为:轻度怯场。具体表现为临场情绪紧张、心慌出汗,原本熟悉的知识突然回忆不起来,但思路尚在,答题还能正常进行。中度怯场。具体表现为胸闷气紧,头皮发麻、手指发抖,较多的知识回忆不起来,伴随思路出现障碍,思维的深度、广度、速度和灵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答题混乱,不知所谓。重度怯场。具体表现为正常心理活动暂时中断,出现昏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现象,迫使考生中断考试。

一位曾经有过严重怯场经历的学生是这样自诉严重怯场的:在考物理的时候,我按照习惯把发下来的试卷看了一遍,然后开始做容易的题目。可是,没做几道题,我就下意识地停下来,想先算算自己会做多少题,能得多少分。于是我又把试题和分值看了一遍,发现自己不能及格,就一下子紧张起来。我命令自己赶快做题,心里想能做多少算多少吧。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我的思路中断了,思维混乱,什么都想不起来,明明刚刚心里已经有点数的题目也写不出来,我就只能对着试卷干瞪眼,脑子里一片空白,心想这下全完了。心里又是着急,又是心慌。后来不知怎么,只觉得脑里嗡地一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考生出现怯场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案例中的学生之所以出现怯场,其主观因素是考前焦虑,总想考出好成绩,思想负担重,情绪过度紧张;客观因素则可能是老师、家长甚至周边同学给他施加的压力,以及紧张陌生的考场气氛。在广大中学生中,常见的考试怯场的原因包括:

第一,考前一段时间心情沉重,过度焦虑,思想负担重。由于错误地理解考试及分数,片面夸大考试与个人前途的紧密关系,因此总是担心考试失败会如何如何,引起脑神经的过度兴奋和焦虑,于是在考场上不能自如发挥。

第二,考前复习不够,自知自己的知识掌握地不够扎实,心里不踏实,使自己无心做题。有些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到考试迫近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很多知识没有巩固,心里非常着急,对自己能不能考试成功缺乏信心,产生胆怯心理。

第三,部分考生学习方法不科学,不会科学用脑,考前还在拼命复习 “开夜车”,导致考前休息不够,大脑疲倦。临考前大脑疲倦,是怯场、晕场的重要原因。

在认识了怯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造成怯场的原因之后,让我们看看如何克服怯场。我们可以从考前、临场、考场三个方面入手:

考前准备:充分休息。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很多同学都有难以入眠的经历,但是为了第二天考场上的精力充沛,又必须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那该怎么办呢?首先,在考前,由于心理紧张,难以入眠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此心理不要因为睡不着而心慌着急。很多同学知道睡眠的重要性,往往早早躺在床上,瞪着天花板,边想着明天的考试,边等待“瞌睡虫”的到来,结果越想睡觉,越睡不着。这样做,其实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平时休闲的习惯,舒舒服服地洗个澡,适当看点电视,或者看一点跟考试无关的书,然后在晚上10点钟之前上床就可以了。如果担心自己还是睡不着,可以泡一杯温牛奶,看几页你能找到的最无聊、最枯燥的书,这样,你很快就能产生倦意。

临场准备:适应环境。考前最好提前半个小时到场,先熟悉一下考场的环境和考试的气氛,消除自己的陌生感,减少怯场心理。这时,应该避免和同学讨论学习中的问题,特别是你可能不知道的问题,以免引起无端的紧张、害怕。相反地,要尽量找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无伤大雅的笑话等,都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让大家心情愉悦。

考场中:坐在考场中,等待老师发试卷的时候,如果感到自己心情紧张,可以闭合双眼,深呼吸,并在心里告诉自己,“放松”、“放松”,或者在心里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歌曲,默默唱给自己听,尽情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开始考试的时候,要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沉着、仔细、认真、冷静。如果能在考试中真正做到这几点要求,你肯定能在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如果考试做题中出现心理紧张,又该怎么办呢?当然是稳定自己的情绪了。下面是几种放松紧张心情,舒缓不稳定情绪的几种方法:

一、平静心态

当考试突然出现慌乱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这时我们可以把双脚与肩同宽,两手自然放在膝盖上,双目闭合,深呼吸三四次。深呼吸时,要做到绵长、缓慢、深沉,可以在吸气时数1~5,呼气时数6~10。

如果在做某个题目时,思路突然中断,可以对自己喊“停”,同时紧握一个拳头,自行中断原来有些混杂的思绪,当自己觉得情况有所好转时,再迅速进入正常答题。

二、自我暗示

当发现自己思绪繁多,杂念重重,有怯场现象的时候,做深呼吸,排除杂念。并用坚定的声音在心里告诉自己:“冷静,放松”;“我有信心有把握考出最好的水平”;“我难,人家也难,没什么了不起,先把自己会做的题目都做好”等等。总之,只要发现自己有紧张,就要用暗示的方法给自己减少压力,并配合深呼吸,就能稳定自己的心理。

三、转移思维

一旦发现自己紧张慌乱,就要马上采取措施。立即停止答卷,暂时放弃做题的念头,眼睛离开试卷,想一想与答题无关的事情,或者思考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或者想一想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或者静静地默念隔位数 1,3,5,7……,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这时候,不要因为时间紧迫而舍不得花时间,这点时间是必须要花的,并不是浪费,而且所花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对自己的考试绝对是值得的。

如果天气炎热,还可以自备毛巾、手帕及饮用凉水。在出现胸闷烦躁头晕时,可以饮用一定量的凉水,当然不宜太多,也可以将毛巾等用凉水浸湿,放在颈动脉和太阳穴处,清醒头脑,稳定情绪。

合理的答题顺序

在试卷发下来之后,要先浏览卷面是否清晰、完整;然后,浏览试卷,了解试题的结构、题型、份量,对自己的答题顺序基本上做到心里有数。在浏览过程中,最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觉得生疏、吃力的题目上,总去想这里要丢几分,那里又要少几分。在浏览时,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各道题的重点以及它们不同的分值,为确定自己的做题顺序创造条件。制定答题顺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制定顺序的时候,要考虑疲劳因素。如果是要求选写几篇短文,并完成一系列多项选择题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写一两篇作文,再转向选择题,然后再去完成其他作文。这样适当地转换一下,有利于自己的思维运作。

解题的顺序不一定就是题目标号的顺序进行。我们已经对题目的难易程度有所了解,因此,应该本着 “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熟后生”的原则,进行答题。对自己熟悉的、会做的、容易得分的题目先做,不熟悉的、没有把握的、不会做的题目放在后面解决。

具体顺序应该如下:先做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以前似乎曾经做过,有印象的题目;题目短、答案也简单的题目,然后才是大题、长题、自己觉得吃力的难题。

确定这样的做题顺序至少有三大好处:一,避免出现在解大题目时苦思冥想,占用大量时间,而使自己会做的题目最后因时间来不及而不得不放弃;二,同时先做容易的题目符合大脑 “有浅到深”的思维逻辑方式,使大脑很快进入解题状态;三,在做题过程中,先做简单的,能稳定心态,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感,也有利于后面大题目的解题工作。

不过,对于成绩优秀,反应敏捷,但是常常粗心大意的同学,我们建议其选择先做中档题,这样有利于抑制自己心浮气躁的情绪,不会因为题目简单而轻敌马虎,使自己很快进入专注稳重的答题状态。

对于部分学习踏实,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但是性格内向,动作缓慢的同学,我们建议其选做难度偏高的题目。因为这部分同学在考场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时间不够,难以完成试题,导致考试后面阶段心神不宁,心里着急,答题速度却更加缓慢。如果先做分数比例较大的题目,完成一定的分数,考试后期就能相对地心情比较平稳,答题速度也会有所加快。因此,面对一份试卷,科学的答题顺序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全面考虑知识掌握程度、性格差异、学科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别人的可以借鉴,但是绝不能照搬。

正确分配答题时间

考试时争取拿分的原则是:能得分者,绝不允许失分;能得满分者,绝不少得分。科学地答题时间就是为了这一目的的实现而安排的。有些考生一拿到试卷,一律从头做起,不管大题小题,难题易题,只是按部就班地答题。结果,容易的题目自然没问题,顺利通过,在难题面前却 “卡了壳”,傻了眼,慌了神。而且,因为没有预算,前面先做的题目花了太多的时间,后面一些自己会做的题目也没有时间做。这种前松后紧,顾此失彼得现象在考场中是时有发生的,如何来确保自己不犯这种悲剧性的错误呢?我们就要科学地安排分配考试时间。科学合理地分配考试答题时间,是临场发挥出色的重要因素。在试卷发下来之后,应该保持不急不躁的心态,沉着冷静地把全部试题浏览一遍,在浏览和确定好做题顺序之后,我们就要考虑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才完成自己的预定目标,不至于让自己在某一试题上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而耽误其他试题的解答工作。在分配答题时间时,我们要通盘考虑试卷的题目类型、数量、难度值等客观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答题时间。

分配答题时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配答题时间的基本原则是:易题和少分题少花时间,难题和多分题多花时间,使自己在该得分的地方有充足的时间解答。

心中应该有 “分数比”的概念,花十分钟的时间去解答一道10分值的题目比用十分钟去攻克一道3分值的选择题要有价值得多。

时间的安排只是大致的整体调度,我们只能大略地计划每一道试题的大概时间与整体时间,没有必要把时间精确定到每一小题或每一秒钟。

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自己原先的时间安排。如果那道题本来的计划是5分钟,但是过了5分钟你还是没有头绪,就要先跳过题目,看下面的题目,以免因此占用其他题目的时间;但是如果已经接近成功,时间就要适当延长,因为如果跳过,就要错失解题机会。

在分配时间的时候,最好留有5~15分钟的时间作为检查时间,如果题量很大,对自己的做题又比较有把握的时候,检查时间可以适当缩短。这样的检查时间是必要的,不让自己因错、忘、漏而造成失分,影响成绩。

考试中的时间安排,其实反映的是考生的经验问题。为了达到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地安排分配时间,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要思考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和解答各类题型的最佳方案,在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模拟测试的基础上积累经验。解答题目的技巧

考场就是战场,打战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专心、细心。在考试的时候,切忌东张西望,东想西想,烦躁不安。考场上,最重要的是细心,不要对一些简单的题目,不在乎,不重视,一拿到试卷就做,也不复查,结果丢三落四,错漏频频。1、动笔之前,先审好题审题是答题的关键,我们必须仔细认真地审好题目。但是,偏有很多学生急于动笔,还没有弄清楚题意就急于答题,答了一部分,看看不对劲,回过头来重新看题目,才知道自己离题了,结果浪费时间,还把卷面涂得一团乱糟糟。更有甚者,在考场上完全不知自己答错,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直到下场对答案,才知道自己错了,后悔莫及。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的 “注意”栏里明文规定:“必须写议论文,不要写成诗歌或其他文体。”但是很多考生就没有仔细审题,没有按要求写成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有一位考生甚至连题意都没有领会,提笔就写,先在作文的头一段论述什么是天才,第二段讲陈景润自学成才,最后突然冒出一句 “通过上述例子说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严重离题写作,就是审题不仔细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