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尾记忆
在记忆的实践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记忆一定材料的时候,开头部分和末尾部分总是记起来比较容易,也不易忘记,中间部分就相对记得比较费力,很容易忘记。这事实上是因为记忆过程中,存在着识记材料相互影响,抑制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先识记的材料对后识记的材料和回忆起到干扰作用;同时,后识记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识记材料起干扰作用。把这一特点运用到记忆实践中,就形成了首尾记忆法。利用这种方法记忆,能够让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以同样的精力,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具体方法如下:把重点和难点放在记忆的开头和结尾记忆。事实上,老师的课堂上课规律就是如此,为了方便同学很好的理解、记忆知识。在上课开始,老师通常会总结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同学的记忆。在上课结束时,又通常会总结这一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促使更好地被学生吸收。
适时改变顺序。在记忆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把记忆材料的顺序进行改变,从而在不同的时刻,都有不同的开头和结尾。这在记忆单词时就可以得以运用。记忆若干单词的时候,每记一次,就换一个地方开始和结尾,从而平均使力,让每个单词都能得到最大的记忆。
分段时间进行记忆。在长时间的记忆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中间休息的方式来割断记忆时间。休息之后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分段材料进行记忆。在记忆大篇幅的材料时,我们可以对材料进行分批成段的记忆。这样,每一个分批、每一个段落都会有相对的开头和结尾,从而人为的制造了增进记忆的条件。比如,背诵一个文章。我们在大体了解内容后,就可以早上背一小段,中午背一小片,晚上再背,可能就完成任务了。
3、形象记忆
作为记忆方法的基本点,就是通过形象来进行记忆事物。因此,有人说一切记忆都起始于形象。实验也证明,直观形象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容易记忆,而且记住之后不易忘记。把这一特点应用到实际记忆中,就形成了形象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可以通过形象联想进行。在大脑中,要像电影屏幕一样,一面看文字,听词语,一面在脑海里浮现形象的事物。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就能在短时间内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形象,并把它们印进脑海保存下来。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利用形象记忆那?借助实物形象记忆。以记忆单词为例,就是要把记忆的词尽量换成具体的事物。比如“领带”马上想到自己最喜欢的一条;比如 “电影”就想到自己最喜欢的影片。
利用图表构成形象进行记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有些内容比较冗长,也比较复杂。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图、表、模型等方法,来减轻记忆的困难,因为图标是很形象直观的。尤其是学习历史、地理等,要多读地图和表格,对于朝代、事件、方位、地形、气候、河流、山脉等进行分析比较,这样,知识点就比较容易记住。
发挥想象力构成形象进行记忆。比如,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省市自治区多且复杂难记。我们在记忆省市地区形状时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它们各异的形状展开想象,如陕西省的形状就比较像一只蹲立的兔子。
4、分组归类记忆
分组归类就是指当记忆材料比较多的时候,为了便于记忆。可以将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分组归类,加以组合,形成不同的记忆组块,从而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比如,我们要记以下这些名词,分别是:电视、大米、尺子、面包、西服、风衣、橡皮、绿豆、裙子、书本、空调、蛋糕、背心、钢笔、冰箱。如果我们记忆的时候按照这些词的字面排列顺序,而没有从中寻找规律,就很难记忆。但是如果我们分析这些词,并把这些词分组归类为家电、服装、食物、文具四大类,记忆起来就既省时方便,又记忆牢固,不易忘记。
学习一个较长材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整理归类的基础上,以提纲的形式保持记忆。通过编写提纲,可以使材料在自己的脑海里更有条理的呈现,同时把很长的材料分成不同的组块进行记忆。同时,小标题又可以作为提示应回忆的内容。编写提纲,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把识记材料按照一定意义,把它分成各个部分;二,归纳每个部分的小标题,或提出容易联系记忆的支撑点;三,把各个组成部分按照小标题或支撑点连接成一个系统。
此外,分组归类不一定只按一个标准,记忆材料的性质、技能、构造、大小、形状、颜色、时代等等都可以作为归类的标准。因此,在进行分组归类的时候,应该尽量按适合自己记忆的路子,明确怎样进行分类。如果碰到不好确定属于哪类事物的特殊事物,不必勉强给它们定方向。特殊事物就特殊记忆,如果把这些特殊的事物归纳在一起,事实上也是一个记忆组群。5、试背记忆
人们记忆材料,通常是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的记忆,直到材料全部背下来;二是,先熟悉材料,阅读几遍然后不看材料试着背诵,背不出来或者遗漏的地方再看材料纠正,反复进行,直到把材料背下来。有实验证明,第二种方法的记忆效果比第一种好,并认为最好的时间比例是阅读占40%,尝试背诵占60%。
其原因是,尝试背诵可以帮助我们在每一次阅读的时候,都能针对自己的不足,有目标地记忆材料;同时它让我们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在阅读中插入尝试背诵,可以使学习的情景生动活跃,而单调的反复阅读,时间长了,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
尝试记忆实际上就是自己考自己,其具体操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记忆英语单词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英文默写单词,也可以看中文默写英语。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一些小纸片,一面写上中文,一面写上英文,随身携带,有时间就可以随时拿出来记忆,看着中文回忆英文,看着英文回忆中文。再比如,在背诵课文的时候,可以一个人默背或者默写,也可以两人组成小组,相互背诵给对方听。在默不下去、背不出来的时候,再看,再记,再背。
6、分段记忆
不少学生在面对大堆要背诵记忆的课文,常常感到头疼、力不从心,甚至被吓倒,失去信心。分段记忆就是帮助学生如何起步,树立信心,挑战记忆的好办法。
分段记忆是指把要识记的材料分成若干段部分集中记忆。根据这个道理,原来一大篇的材料就化作了一个个小篇,每个小篇还可以分成一个个小段。一小段一小段的材料记忆起来并不困难,信心也就大增了。这一点就像打仗,把敌人分化成一小股一小股,然后一股一股地进行歼灭就比较容易。分段记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比如,我们学习的各门学科,就是分成各个章节、各个单元,通过几年的学习慢慢积累而达到掌握要求的。
那么,识记的材料以多长为最佳呢?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他得出正常成年人的记忆广度为7+或—2,我们称之为 “魔力之七”。也就是说,识记材料每一分段所包含的数量最好在七个左右。只有这样,分段记忆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得提高。
江苏省某小学的陈珊同学在班里是 “背诵高手”,以记忆力强,背诵速度快见长。她事实上就是分段记忆的得益者,她把这种记忆形象地称之为 “吃甘蔗”。她背书不像别人那样一口气把一篇课文读完,然后一字一句的背。她背书的时候总是先把课文读几遍,让自己熟悉内容,然后像吃甘蔗一样一节一节的往下啃。如果有时一节内容还是太多,她就再把它分成几个小段。等每一节都背好了,再把整篇文章通读一遍,然后把全文背一次。如果有的地方还不够熟练,就重点背诵。如此这般,一片课文很快就能背诵完成。
这种办法不仅记忆效果好,记忆效率也高。在一次学校举行的一次背书比赛中,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背诵一篇文章。林珊同学就运用这套背书方法,不一会儿就把文章被出来了,结果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7、串词记忆
当我们在背诵长篇文章,利用分段记忆法的时候,常常还需要利用串词进行辅助记忆。这样,在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后,就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要点,只要记住词串,文章相应的内容也会回忆起来。其要领是:一,把文章分成几部分,并使其每一部分要含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即知识要点。做这项工作时,可以参照文章已有的划分法,如文章的自然段;也可以对长的自然段进行人为划分;还可以对简短、相近的段落群进行归纳。
二,根据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确定一个中心词。中心词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词串稍显累赘,也难以记忆;太少,则容易免漏掉某个重要的思想内容。并且,每个中心词都必须保证能够借以回忆起相应的那个部分的内容。每个中心词都要便于与邻近的中心词串联。
三,所有中心词都确定之后,要按照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抄写下来。然后,根据各中心词与其相应的文章片断的联系,将中心词依次串联起来,并对各中心词相应提出问题,借以搞清各中心词之间的联系。通过复习熟练记忆这些联系,保证不会忘记为止。
四,将每个中心词同相应的文章片断和后接的一个中心词有机联系起来,然后对整个词串进行复习直至把文章完全记熟。
经过这样熟记的文章,就万无一失,可以放心大胆地撒在一边了。因为只要还记得那个词串,就能够把文章回忆起来。8、讨论记忆
通过与别人对学习材料的争论、探讨,是大脑高度兴奋地集中,从而强化记忆的方法,就是讨论记忆法。
靠自己一个人,把书本上的知识,即使原封不动地都记下来,结果也是有限的。做提纲、出声读、反复阅读固然很必要,但是如果加上讨论,把彼此不足之处互相补充,效果就更好。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考试的前几天,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吵吵嚷嚷地讨论习题集。当一个人就一个题目讲自己的解法时,有疑问的同学就会质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把自己所思所想的,积极地说出来。最后,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参看答案验证是否正确。如果错了,大家就再讨论,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并把它纠正过来。
争论记忆符合人脑的活动规律。在进行争论的过程中,使人全神贯注、高度兴奋,建立起来的记忆联系势必强烈而集中。一方面,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同时分析对方观点的正误;另一方面,积极思维,评论对方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