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细说汉初三杰
1935900000008

第8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拜将后,立即着手部署挥师东进的准备工作。而要挥师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首先必须平定关中之地。关中之地也就是三秦之地,之所以叫三秦之地,是因为项羽在分封诸侯时,将关中地区分封给了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个秦朝的降将。

项羽分封三个秦朝的降将分镇关中,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阻止刘邦大军的东进。因为早在项梁还在的时候,刘邦就与项羽并肩作战,那时的刘邦还是项家军中的一员,项羽对刘邦的人脉和能量是了解的,知道他绝非等闲之辈。项羽提防刘邦是非常必要的,但错就错在他不应该让三个秦朝的降将去镇守,因为项羽在新安坑杀降卒时,这三位降将不但得以保全性命,而且还在后来的分封中被封王赐爵,三秦老百姓普遍都认为他们是内奸,是他们葬送了20多万子弟兵的性命,所以,他们在关中地区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老百姓根本不支持他们,汉军来了不但不通风报信,反而巴不得刘邦早点打回关中。因此,分封三个秦朝的降将镇守关中,是项羽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相反,刘邦在这一点上则比项羽高明得多。他明明知道项羽把他分封到汉中是有意整他,把关中之地封给三个降将是有意提防他,但他并没有和项羽争执,而是在萧何的策划下,忍气吞声地前往汉中就国。这还不算,他在前往汉中的时候做得更绝,毅然接受张良的意见,烧掉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这条栈道是汉中地区出入关中最便捷的一条通道,此举的意图就是向项羽表明:此去汉中,就在那里做个汉王,逍遥过日子,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不再有东归的念头。此举还真迷惑了项羽,在项羽看来,虽然汉中还有其他道路通往关中,但那几条道不但险峻,而且有章邯等人率重兵把守。项羽当初之所以不杀章邯(要知道项羽视叔父项梁如父,而项梁是章邯杀死的),一方面固然有向天下人表示自己是以德报怨之人,另一方面,章邯的军事才能也确实让他佩服,有惺惺相惜之意。试想,当初陈胜、吴广的几十万大军,被章邯率领一帮在骊山做苦工的刑徒,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镇压下去了;项梁算是精通兵法的人,定陶一役却被章邯打得大败,并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章邯进攻赵国时,赵国丞相张耳、大将军陈余也算是当世豪杰,但他们在章邯面前一筹莫展,几至坐以待毙,而几十路诸侯的救援人马,面对人数不如自己的秦军也一个个被吓破了胆;怀王派宋义领兵救赵,但自以为比项梁高明的宋义慑于章邯的威势,在途中裹足不前,结果给了项羽发动兵变的口实。可见,章邯用兵打仗就是这么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人,正因为他是这么一个人,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打败了他,天下诸侯才如此畏服项羽,以至前往参见他时,“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并公推他为“诸侯上将军”,节制天下诸侯的军队。事实上,纵观整场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论军事天赋,韩信第一位,项羽第二位,章邯第三位,英布、彭越分列第四、第五位。但此时的韩信根本没有名气,而且因为有胯下之辱,根本被人看不起。所以,此时的项羽便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天下无出其右者,再加上有章邯这样的将才帮他镇守关中,辅之以司马欣、董翳等人的帮助,三秦之地可高枕无忧矣。于是,分封诸侯后,他便率军东归,衣锦还乡了。

然而,表面上看起来固若金汤的三秦之地,在韩信看来并非无懈可击。韩信拜将后,一方面抓紧时间整军备战,积极充实军队的战斗力,储备作战物资,为东进关中准备条件;一方面在盘算着如何挥师进入关中。

韩信知道要想进入关中,必须翻越秦岭。自古以来,秦岭就是中国地势地形的重要分水岭。秦岭山脉雄踞于渭水以南、汉水以北的整个地区,高度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西部高度大约在3000米左右,成为高原状;东部高度逐渐降至1000米左右。秦岭和巴山间有一大片比较平坦的地区,这就是汉中平原。这个平原从今勉县到洋县,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有汉水流经其间。在当时,从汉中进入关中的进军路线主要有三条:

一是褒斜道:此道历来被称为北栈道,是当年秦惠文王派兵攻取蜀国的道路。它有两个出口,南口被称为“褒”,在汉中褒城北约10里的地方;北口被称为“斜”,在眉县西南约30里处。

二是傥骆道:也有两个出口,南口被称为“傥”,在洋县以北约30里处;北口被称为“骆”,在周至县西南约120里处。不过,此条道路弯弯曲曲,其中弯度最多的一条道路长约40里,弯道达94盘。

三是子午道:在两山峡谷中,长330里,主要是栈道,沿途高山深壑纵横,非常险峻,是通往关中最近的一条路。但是此道在刘邦率部前往汉中,经过后即命人烧掉了。

历代南北征战大都以褒斜为主要路线,傥骆和子午两道为次要通路。因为傥骆道弯道太多,不利于大部队的开拔。虽然子午道最近,但是,此道已经被焚毁,即使修好了,如果走这条线,那么首先遇到的严峻问题就是要与章邯的主力军作战,能否一举歼灭章邯的雍军,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毕竟章邯也是天下少有的用兵能手,况且如果司马欣的塞军、董翳的翟军前往救援,那么势必会使汉军陷于更加被动不利的局面。于是,韩信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东进战略,决定派出部分兵力明修烧毁的栈道,主力则经褒斜以西故道袭击陈仓,再由陈仓向东进攻,奇袭关中。

陈仓是个什么地方呢?原来渭水由陇西流往宝鸡,是一条天然的通道。而渭水下游便是咸阳,基于运输上的方便,秦朝在此建了一个官仓,用以储藏粮食,称为陈仓。为保护陈仓粮食的安全,秦朝在陈仓派驻了一些官兵。但是,这个关卡腹地小,容不得太多的守军,而且山路崎岖,军队也无法驻扎,所以只有情况紧急时才派兵前来驰援。而且在秦岭山脉中,惟一能容下较多军队经过的便是渭河。陈仓此处的地势隐蔽性较高,偷渡时不容易被发现。于是,韩信决定汉军主力在此偷渡。

韩信命曹参、樊哙为先锋,他本人与刘邦率领周勃、灌婴等为本队。为保障长期作战的需要,刘邦则让丞相萧何留守巴蜀,筹集军粮器械,保障前方供给。

当时,雍王章邯将自己军队的主力集结于废丘,并在宝鸡、咸阳等地部署了不少兵力,担任对汉军北上堵击的重要任务。而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两人的军队则担负支援任务。

不过,由于章邯对刘邦的印象不深,而且他一向看不起非正统的将领,再加上刘邦前往汉中时已经焚烧了栈道,因此,他对刘邦的防范并没有达到高度戒备的状态。至于韩信,此时根本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听说他打过什么仗,对于章邯来说,他只知道韩信是个在淮阴市井上混吃混喝、钻人裤裆的家伙,没有什么能耐。

更致命的是,自坑杀降卒事件后,章邯自己也被吓坏了,作为秦军统帅,看着自己的将士被坑杀,他连反抗式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他甚至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还能忍辱偷生活下来,而且还要接受项羽的分封,替他镇守关中。他深知秦民痛恨他,所以自被封为雍王后,处事一直比较消极、颓废,不太愿意管事,也不狐假虎威。此时的章邯已不复有镇压陈胜、吴广义军、灭项梁、攻打赵国时的威风与自信了。

从汉中那边传来情报,说韩信拜将后,正派人大修栈道,有攻击关中的迹象。章邯对此并不感兴趣,也不关心,他认为通过修建栈道,然后进攻关中,要等到猴年马月。于是,他对报信的人说:“修栈道?那么打过来还早得很哩!”

为了迷惑章邯,韩信在派军分批向陈仓秘密进发的同时,他本人却留在栈道工程现场,指挥修筑栈道,大有不修好栈道不进兵的架势。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汉军由南郑出发,曹参率领先头部队经“褒斜道”转向故道,迂回雍军侧后,解除了雍军的抵抗,攻克了故道城。汉军通过故道要隘,势如破竹,迅速推进到陈仓附近。陈仓守军遭到汉军的突然袭击,仓促应战,很快就被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