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进店里问道:“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说他这辈子都在这店里服务。这位客人说:“我必须要告诉您一件往事:20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你们这个镇上,已经好几天没有进食了,我偷偷地从您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将收银机里面的10美元取走。时过境迁,我对这件事情一直无法忘怀。10美元虽然是个小数目,但令我深受良心的谴责,我必须回到这里来请求您的原谅。”
说完原委后,这位访客很惊讶地发现店主已经热泪盈眶并哽咽地请求他:“是否也能到隔壁将故事再说一次呢?”当这位陌生男子到隔壁说完故事以后,他惊愕地看到两位相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相拥而泣。
20年的时间,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存在的对立也因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20年猜疑的萌生,竟源于区区的10美元。
生活中,哪怕是一点点猜疑,也可能让你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火车轮在铁轨上疾速地转动着,车厢里平静一片,有人打盹,有人看杂志,有人望着窗外沉思。车厢的一角,坐着一位年轻的妈妈和3岁可爱的儿子。坐在他们对面的是两位机灵的女孩,她们在活泼地交谈着。
显然,小男孩骨碌碌的眼珠被两名活泼的姐姐吸引了。两个女孩意识到了这个男孩的说话欲,便把小男孩拉入聊天大军中,一会儿就逗得小男孩活蹦乱跳,看来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但是坐在一旁的妈妈不乐意了,眼神中透出对两个女孩的警惕,一把拉住了正在“跳探戈”的儿子,对他说:“坐好了,安静一点,姐姐们累了。”小男孩不情愿地挪到了座位上。车厢又陷入了平静。“终点站马上就要到了,请您准备好行李准备下车……”车厢广播开始讲话。两个小女孩看着妈妈拎着很多行李,便主动说:“我们可以帮您带行李,送您到汽车站。”小男孩也嚷着要跟着姐姐走。
可这位妈妈拒绝了她们的好意。一个人拎着沉重的行李,牵着小男孩的手费力地向出站口走去。
等他们费尽周折拦了一辆出租车时,看到刚才的那两位女孩正搀扶一位大妈上公交车。
这位妈妈望着两位女孩红色的背影,整个天空忽然亮了。
你怀疑别人,别人怀疑你,彼此相互猜疑,你的整个生活将乱成一团。改掉这种胡乱猜疑的毛病,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如果你无牵无挂地生活,你的生活会很轻松。
猜疑使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分道扬镳,使朋友隔阂,使夫妻反目,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误区。
猜疑的实质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猜疑者不从他人的行为表现中得出判断,而是认为他人表里不一,有所隐蔽,对自己可能有所欺骗,因而对他人反复考察,希望证实自己的疑心。但在现实中很多事情都是难于查证的,于是猜疑者就更有理由去怀疑。而且一旦对方发现你在查证一些事情时,就已经觉察到你的不信任了,这无疑为双方的关系隐藏了危机。
远离猜疑,积极地面对工作与生活。
学会信任别人
你也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单位,当你遇到领导或同事的时候,你向他们打招呼,可他们没反应,连笑都没有。如果你因此而联想下去,心里嘀咕,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这个人对自己是不是有意见?是轻视自己吗?
我什么时候得罪他了?
先看一则故事: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剩下的那个健康而饥渴的人对同伴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水。”他把手枪塞在同伴的手里,说:“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3小时后,每小时对天空鸣枪一次,枪声会告诉我你在的位置,我就能顺利找到你。”两人分手后,一个人充满信心地去找水了,另一个满腹狐疑地躺在那里等候,他看着手表,按时鸣枪,但他一直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听到枪声,他的恐惧加深,认为同伴找水失败,中途渴死,不久又想一定是同伴找到了水,却弃自己而去。看来,他还是靠不住啊,我平时也没得罪他呀。到应该开第五枪的时候,他悲愤地想:“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同伴早已听不到我的枪声了,等到这颗子弹用过之后,我还有什么依靠呢?只有等死了,而在临死前,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时该多么痛苦,还不如……”于是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不久那个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对骆驼商旅寻声而至,但看到的只是一具尸体。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学会信任别人呢?
第一,优化个人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第二,摆脱错误思维方法束缚。猜疑总是从某一假想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使猜疑自行消失。
第三,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第四,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面对流言,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第五,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现。
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紧张是一种不好的情绪反应
全美高等院校篮球锦标赛某场比赛还有几秒钟就要结束时,丹尼尔·马歇尔走到罚球线前。对垒的两队这时打成平手,马歇尔只要两罚进一,他的队就可以获胜。
平常练习,马歇尔投罚球几乎是百发百中的。这天晚上,他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深吸了一口气,拍了几下球,然后定睛注视着篮圈——结果两罚俱失,他紧张得没有投中。延时续赛之后,马歇尔的队输了。
马歇尔由于过度紧张失去了投篮的镇定。
由于科学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愈来愈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也在平静的生活中过着超速的日子。
许多忙碌的人因此不知不觉地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人甚至超负荷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过着急速运转的生活。这种情况下,势将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崩溃。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缓解紧张的情绪。
何雨是家里的独生子。由于历史的原因,父亲个人的理想成了泡影,便将全部的期望寄托在何雨的身上。他在父亲的灌输下形成的强烈的“出人头地”意识,与其一般的智能和责任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高考前,黑板上每天变化的高考日期倒计时和随时变化着的同学们的考试成绩一览表,加上父亲那企盼的目光,给何雨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心慌、惶惶不可终日的连锁反应。
当高考如约而至的时候,何雨突然心中一阵慌乱,大脑一片空白。他压抑着紧张情绪,越压抑,心里越紧张,结果,他落榜了。面对这沉重的打击,他长时间不能从失望、痛苦、无助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第二次面对高考,他的紧张感达到极点,他甚至想放弃第二次高考。他勉强考取了一所高等专科学校。
几年的大学学习以及之后走向社会,只要面对考试,紧张不安的情绪便会出现。
在职场打拼的人也会因紧张误事。
一名银行的职员这样讲述自己的感受:我现在处于极端苦恼中。我在进行竞职演讲时,由于紧张,抽烟太多,因而演讲时嗓子干燥,不能说话。虽然竞职成功,但我内心也因此留下了阴影,以后每逢人多的场合就讲不出话来,心跳加速,一句话也讲不出,全身冒汗,紧张到了极点。事后,我在人们面前非常自卑,总认为他们在嘲笑我,加剧了我对社交的恐惧,而我的工作性质又要求我在众人面前多讲话,我实在苦恼极了。我甚至想过辞职。帮帮我,我现在该怎么办?
紧张是因某种强大压力所引起的、高度调动人体内部潜力以对付压力而出现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急变化。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在重要的关键时刻,情绪的适度紧张不但不是坏事,还是必需的。
适度的紧张有益,但过度的紧张将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
过度紧张,会使人动作失调、行为紊乱、降低效率。
因为人们在过度的紧张情绪下,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这时,人就会体验到一种难以自制的心慌、不安、激动和烦躁情绪,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行为紊乱、动作失调现象。
偶尔出现过度的紧张如能及时调整,不会对人造成大的危害,但持续的情绪紧张状态对人体特别有害。有人把持续的情绪紧张称之为体内的“定时炸弹”。因此,长期、高度的情绪紧张,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
让放松成为习惯
著名小说家薇姬·鲍姆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她摔跤伤了膝部和腕部,有个老人把她扶起,这老人当过马戏班的小丑,一面帮她掸掉身上的灰土,一面说:“你之所以会受伤,是因为你不懂得怎样放松自己,你要把自己当成一只旧袜子一样松弛。过来,我教你怎么做。”
老人教薇姬和其他小孩子怎么跌倒,怎么前翻滚、后翻滚。他不停地叮咛:“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松垮垮的旧袜子,你就一定会松弛下来!”
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
一块发条永远上得十足的表不会走得太久;一辆马力经常加到极限的车,不会用得太久;一根琴弦绷得过紧就易断;一个心情日夜紧张的人则易病。所以善用表的人永不把发条上得过足;善驾车的人,永不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永不把琴弦绷得过紧;善养生的人,永不使心情日夜紧张。
下面介绍几种消除紧张情绪的妙计,希望对还在紧张的人们能够有所裨益。
1.克制坏脾气。当你想要骂某个人时,你应该尽量克制一会儿,把它拖到明天,同时用抑制下来的精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做一些诸如园艺、清洁、木工等工作,或者是打一场球或散步,以平息自己的怒气。
2.懂得自我反省。丹尼尔·乔塞林说过:“我不以自己疲累的程度去衡量工作绩效,而用不累的程度去衡量。”
他说,“一到晚上觉得特别累或容易发脾气,我就知道当天工作的质量不佳。”如果全世界的商人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因过度紧张所引起的高血压死亡率就会在一夜之间下降,我们的精神病院和疗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了。
3.不压抑自己。当有什么事烦扰你的时候,应该说出来,不要存在心里。把你的烦恼向你值得信赖的、头脑冷静的人倾诉:你的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挚友、老师、学校辅导员,等等。
4.学习懒猫。你见过睡在阳光底下的猫吗?它全身软锦绵的,就像泡湿的报纸。懂得一点瑜伽术的人也说过,要想精通“松弛术”,就要学学懒猫。
5.学会转移情绪。当事情不顺利时,你暂时避开一下,去看看电影或一本书。或做做游戏,或去随便走走,改变环境,这一切能使你感到松弛。强迫自己“保持原来的情况,忍受下去”,无非是做自我惩罚。当你的情绪趋于平静,而且当你和其他相关的人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可以解决问题时,你再回来,着手解决你的问题。
6.谦让。如果你觉得自己经常与人争吵,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过分主观或固执。要知道,这类争吵将对周围的亲人,特别对孩子的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你可以坚持自己正确的东西,静静地去做,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你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使你是绝对正确的,你也可按照自己的方式稍做谦让。你这样做了以后,通常会发觉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7.尽量在舒适的情况下工作。记住,身体的紧张会导致肩痛和精神疲劳。
远离迷信
求好命,是人生的一种愿望。算命原本是一种迷信活动,但许多人之所以趋之若鹜,就在于他们的心理需要能由此得到满足。就迷信来说,由于长期的封建迷信的心理暗示作用,人们辨别不清算命先生话语中的许多不确定意义。“两头堵”的语言本质,往往将自身发生的一些事主动地“对号入座”,对算命的神秘色彩,笃信不疑,遇事求仙算命,以求得一些心理的慰藉或平衡。如有的人屡获机遇,平步青云,局外人不明就里,就认为命好;若屡经坎坷,就认为命相不佳,唉声叹气。因此遇事都乐意从算命先生那亦虚亦实的话语中寻求精神支柱。
算命的魅力在于预测未来,尽管这种预测缺乏科学依据,可是由于算命的话,带有不确定性,往往给人留下回味和暗示的余地,这就使人产生一种相信算命的心理暗示。其实,真正解除心理压力的,还是科学的心理测试和咨询,才能够使你准确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
当遇到涉及升学、就业、婚恋的挫折和失利等问题时,依靠算命先生虚无缥缈的不确定性话语,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就容易陷入盲动的怪圈。如果去请教心理咨询专家,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思想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帮助你做出最佳的选择,使你恢复心理平衡,走出心理的误区。
如何避免被迷信禁锢自己的生活呢?
1.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无知是迷信的基础,科学是战胜迷信的有力武器。要解除迷信,首先就要以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知识能帮助人战胜愚昧,由自发走向自觉。
2.培养自身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例如体育锻炼、跳交际舞、钓鱼、下棋、弹琴、书法等。
3.多与人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多数人的迷信心理都是在经历挫折后产生的。例如身患重病、事业失败、婚恋不顺等。这时人们在心理上都需要支持和帮助,而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够使人迅速地找到心理支持,并得到慰藉。
如果问题严重,不妨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求得心理帮助或者心理治疗。
不要让别人的怒气影响你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范特霍夫,提出碳原子新理论之后,遭到德国有机化学家柯尔比的强烈反对。范特霍夫当众表示:“柯尔比老先生的宏论,从头到尾没有推翻我研究出来的铁一般的事实。”柯尔比听到此话,怒气冲天,不远千里赶到荷兰找范特霍夫辩论。当柯尔比怒气冲冲踏进范特霍夫的办公室时,范特霍夫热情地接待,冷静而谦逊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果使柯尔比消除了误解。两位科学家从此“化敌为友”,欣然携手合作。
应如何对待性情急躁者的“急躁”与粗暴呢?
第一,宽宏大量,一笑了之。遇上性情急躁的人冒犯你时,你一定得保持头脑冷静,置之不理,或者瞪他一眼,或者一笑了之。这种“一笑了之”的笑,可以是泰然处之的微笑,可以是表示藐视的冷笑,也可以是略带讽刺的嘲笑……最好的是泰然处之的微笑。它不仅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的局面,而且还可以让对方知难而退,避免事态恶化。
第二,暂时忍让,避开锋芒。当性情急躁者冒犯你时,如果你自己也是个急躁的人,急躁碰上急躁,针尖对麦芒,很容易着火。你应当压住心头的火,暂时忍让,避开锋芒。待对方锋芒锐减时,再充分地、轻言细语地说服对方,也可摆事实讲道理消除对方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