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篇)
19375800000019

第19章 西北名城(3)

敦煌古称“三危”,而如今的“三危”是指敦煌市城东南有3座巍峨奇特的山峰,被称为“三危山”。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

奇境珍藏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下,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整个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00米,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

它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历经十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终止营造。在唐朝武则天时代建造的洞窟已达到1000余龛,因此,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窟。其中,彩塑在石窟中占着主要位置,彩塑多为一佛二菩萨的三身组合,还有阿难、迦叶、十大弟子及罗汉、天王、金刚、力士等不同佛菩萨塑像,与墙壁和顶部的壁画,以及地面上的莲花砖,构成了一个佛国天堂。

石窟中最吸引人的是壁画。壁画内容有佛像画、故事画、经变画、山水画、动物画、佛教史迹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其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历史之悠久,技艺之精湛,实乃举世罕见。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寻幽探秘:

2.莫高窟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现存的石窟、雕塑和壁画到底有多少?

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保存洞窟492个,珍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7千米的鸣沙山北麓,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绵延40多千米,南北广布20多千米,最高处海拔1715米。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沙峰起伏,如蟠龙蜿蜒,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就像一座金山。当狂风掠过,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而轻风吹拂时,沙山发出的声音好似吹奏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它与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同为我国“三大鸣沙山”。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泉水清澈,千年不涸。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自古以来,人们在很多典籍中都记录了这沙漠中神奇的一泉。可惜的是,近年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

1994年,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寻幽探秘:

3.鸣沙山-月牙泉中有“三宝”,具体是哪三宝?

三宝分别是:五色沙、七星草和铁背鱼。

一、仔细看鸣沙山的沙子,会发现沙粒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称之为“五色沙”。

二、月牙泉南岸有一种叫“罗布红麻”的植物,每年6、7、8月时就会的盛开小花,小花犹如夜幕中的点点繁星,故称“七星草”。它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加工成茶服用后,有增强抵抗力、强身健体之功效。

三、敦煌特有的狗鱼就是铁背鱼,据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敦煌市西北约180千米处,公园面积398平方千米,主要呈现因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

地质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好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古城内有“城堡”、“城墙”、“街道”、“大楼”、“广场”和各种各样的“雕塑”,整个布局就像设计师设计过一样。而且细看每个造型,有高大的建筑物、有形形色色的动物、有惟妙惟肖的人物……整个公园就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

而且夜幕降临之后,劲风吹过这些“建筑物”,就会听到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寻幽探秘:

4.“雅丹地貌”是敦煌又一大奇观,那么,“雅丹”是什么意思?雅丹地貌又是如何形成的?

“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是维吾尔语“险峻的土丘”之意。雅丹地貌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形成过程一般是:一开始沙漠里有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暴雨的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又由于大风不断剥蚀这些节理和裂隙,原本的平台高地就成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或者石柱或石墩。风蚀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雅丹地貌。

典故传说

【白云仙子和神沙大仙】

相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鸣沙山,更没有月牙泉。有一年,这里大旱,树木庄稼都枯死了,人们干渴难忍,大声哭泣。刚好白云仙子路过这里,听到人们的哭声,也伤心地掉下了的眼泪。泪珠落地化为清泉,清泉使人们度过了干旱的灾难。

后来,人们修了一座庙宇供奉白云仙子。但是,起了嫉妒心神沙大仙一怒之下,把一把黄沙变成了沙山,想填埋清泉,从而赶走夺他香火的白云仙子。白云仙子找到嫦娥求救,嫦娥借着月光与神沙大仙斗法。

这天正好是初五,白云仙子为了不让神沙大仙得逞,便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泉,供人们饮水浇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轻轻将衣袖一拂,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顶,气得神沙大仙吼声如雷,沙山因此而鸣响。

如今,月牙泉静静地躺在那里,但却总能听到神沙大仙的吼声。

知识百科

【敦煌学】

敦煌学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个姓王的道士在雇人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文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在发现后的20年间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也遭到劫夺与破坏。

这些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从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敦煌文化进行整理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随着敦煌艺术研究院的建立,敦煌学渐趋成为一门具有国际性研究价值的学科。

37. 吐鲁番

名城概览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市区距乌鲁木齐市184千米。吐鲁番历史悠久,自两汉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明代起称“吐鲁番”,清朝统一新疆后,设吐鲁番直隶厅。

吐鲁番地处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由于这里的气候干燥、风大、炙热,是瓜果生长的好地方,因此,吐鲁番也是闻名遐迩的“葡萄城”。不仅如此,吐鲁番有各类古代文化遗迹70多处,包括原始遗址、故城遗址、古墓群、石窟寺、烽燧驿站、岩画等等。市郊有著名的苏公塔、交河故城、坎儿井、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市内的博物馆里面还有新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

2007年,吐鲁番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寻幽探秘:

1.吐鲁番有一种利用自然气候和环境的医疗方法,是什么呢?

吐鲁番盛行一种“沙疗”,是利用当地气候和灼人的沙地治疗风湿、皮肤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在吐鲁番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奇境珍藏

【吐鲁番葡萄沟】

葡萄沟是吐鲁番的“桃花源”,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千米的火焰山中,这是一条南北长约7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的峡谷。这里水渠纵横,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与火焰山的炽热形成鲜明对比。

葡萄沟内栽种的无核白、马奶子、白加干、红玫瑰、索索等近百种葡萄,形成了天然的葡萄博物馆。这里种植葡萄面积为4200多亩,年产鲜葡萄近15000吨。维吾尔族把葡萄沟叫做“布依鲁克”,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

⊙寻幽探秘:

2.葡萄沟种植的近百种葡萄里,哪一种最富盛名?

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

【坎儿井】

坎儿井,维吾尔语叫“坎儿孜”,原为“地下水道”之意,是一项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不需动力而将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新疆独具特色的坎儿井在吐鲁番尤为突出。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构成。竖井是用来开挖暗渠,运送沙石及通风用的;暗渠是主体,也就是地下河道,一般高1.7米,宽1.2米,长3-5千米;明渠是地面的导流渠,将水引入涝坝(蓄水池)或直接浇灌田地。

据说,这里最长的坎儿井暗渠有25千米,竖井就多达300眼。坎儿井的工程之浩大,同长城、大运河并称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寻幽探秘:

3.坎儿井是吐鲁番特有的水利工程。当地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挖成坎儿井?

坎儿井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丰富的地下水源;二是有一定的坡降;三是有防渗透、防坍塌的土质。而这些条件吐鲁番一一具备。

【苏公塔】

苏公塔又称“额敏塔”,全称是“额敏和卓报恩塔”。它位于吐鲁番市东郊2千米的木纳村。额敏塔是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感谢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而出白银7000两建造的。额敏和卓死后第二年,由他的儿子苏来曼继续修建,建成于177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苏公塔外部用清一色灰黄色砖砌成,除了顶部窗棂外,基本上没有使用木料。塔高44米,塔基直径为10米,塔身下大上小,呈圆锥形。塔内有通往顶部的螺旋形台阶72级,塔身周围不同方向和高度设有14个窗口。塔的表面分层砌出三角纹、四瓣花纹、水波纹、菱格纹等15种几何图案,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塔入口处,有一方石碑,分别用维、汉两种文字记载了修塔的缘由。

1988年,国务院公布苏公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即“王城”之意,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位于吐鲁番市东面40多千米的三堡乡。故城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始建高昌壁,后经历高昌郡城、高昌国都、唐西州城、回鹘高昌及高昌回鹘国都共五个历史时期,于公元13世纪末毁于战火。

高昌古城是按照唐代长安城的样式和布局,全部由夯土(较为坚固的土质建材)建筑而成。故城呈长方形,周长5千米,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总面积200万平方米。现今留存有外城墙、内城墙、宫城墙、可汗堡、烽火台、佛塔等较为完整的建筑。它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故城遗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高昌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焰山】

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尔塔格”,意为“红山”。它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山长100多千米,最宽处达10千米,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火焰山上寸草不生,每当盛夏时节,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火焰熊熊燃烧,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山。

⊙寻幽探秘:

3.火焰山和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有不解之缘,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59回中讲道: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有座火焰山,为了过火焰山,孙悟空与牛魔王、铁扇公主斗智斗勇,终于借到芭蕉扇,并扇灭了火焰,师徒四人翻过了火焰山,向西天取经而去。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千米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仅15千米,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朝,后历经唐、五代、宋、元代,长达700年之久,是当时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千佛洞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1982年,国务院公布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典故传说

【坎儿井的典故】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西汉时,有一位名叫庄熊罴的人上书汉武帝刘彻,建议开凿龙首渠,引洛河水灌溉大荔平原(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他认为,如果渠修成了,就可以把100多万亩的盐碱地改造成良田。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下令征调10000多民工修渠。

修建时,由于山体的渠岸经常崩塌,渠水无法通过。庄熊罴便带人先在山上测出渠道要经过的路线,然后沿着这条线凿出一眼眼直井,再把各井从地下挖通,使之成为一条地下渠道,渠水就从地下渠道流过山去,到达大荔平原。这种井下相通引水的输水技术,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内地人民大量迁徙到西域,渐渐传入新疆。

知识百科

【麦西来甫】

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歌舞之乡,早在吐鲁番高昌回鹘王国时期,《高昌乐》是唐代的“十部乐”之一,著名的高昌乐舞曾风靡长安城。

后来,历代诗人、乐师和民间艺术家将维吾尔传统民歌、古典音乐和民间乐曲再创作,加入文化内涵,渐渐地,一种独居民族特色的歌舞娱乐体系--麦西来甫形成了。

现今的吐鲁番麦西来甫,是将演唱、乐器、舞蹈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紧密揉合在一起,多在生产的空闲季节、节日、婚礼、宴会等场合举办,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食粮。可以说,麦西来甫是吐鲁番维吾尔人民创造的文化瑰宝,是华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