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仑。
维妇代会召开之年,半边天映红之季,五四名篇《我之节烈观》书箧冷落之秋,传统精品《十二寡妇征西》盛演不衰之时,谨以少妇青丝几缕,老妪白发几茎,杂文一篇,问号一串,怅望苍苍太空,求教于文豪周树人、国父孙逸仙等反封建前驱者麾下。
众公知否?近年海峡两岸议和,拟化干戈为玉帛,五千年前共一家。古语“炎黄子孙”忽变时髦,遂成当代华人自报家门之标准称谓。吾独沉思,炎帝黄帝同属雄性,缘何不提一雌?莫非二帝同性恋,其中一雄竟能代司雌职?据另典记载:俺们华裔,是性欲亢奋的女娲姑娘与伏羲哥哥私生子女。今人不依此说,讳提“女娲子孙”,是否嫌弃始祖野合乱伦,难立贞节牌坊?故而改抱炎黄大腿,连拜两位皇帝老倌作干爹,向外炫耀紫气东来。域外如何?碧眼西人不以祖先偷吃禁果为耻,欣然自称夏娃亚当后代,且裸女夏娃知名度大于雄汉亚当。伊甸园对比轩辕陵,更加反衬“炎黄子孙”重男轻女,尊父忘母矣。
嗟夫,虽是称谓,亦可窥见男性至上女性附庸的中国封建观念何等根深蒂固?小至称谓大至婚姻,还有多少雌雄不平实质,深藏于貌似对称的蟠龙华表柱下?
众公当年高擎反封建大旗,鲁迅先生更趋激进。揭示男女不平,呼吁妇女解放,对贞节牌坊深恶痛绝。大笔挥洒《我之节烈观》,为天下年轻寡妇鸣冤,诉守寡苦,叹守寡难,驳守寡光荣论,斥守寡自愿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反对以任何堂皇理由绳引少妇守寡至死。檄文一出,摧枯拉朽,贞节牌坊摇摇欲坠……
愚钝自幼深受先生启迪,愿作迅翁门前桃李之桃李,誓与封建幽灵鏖战复鏖战。昨日繁弦急管,观罢传世之作《三娘教子》等等“寡妇专场”,长叹贞节牌坊并未全坍,文明新寡仍饰花环。夜雨绵绵,重读檄文,秋灯闪闪,蓦然发现:先生弥留之前,曾给夫人留下一条至今尚未引起重视的遗嘱:“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这一笔堪称伟大的暗示,足见先生以身作则,不愧反封建前驱者称号。然而,病榻垂危毕竟只是曲笔两行,远不及早年宣言黄钟大吕,旗帜鲜明。由此,我进而发现鲁迅研究者们不曾触及,或不敢正视的一大矛盾现象《我之节烈观》作者的年轻夫人,守着《我之节烈观》作者遗像,从1936年到1968,青丝变白发,少妇成老妪,熬过漫长的三十二年孤独生涯至死不渝。伟大的女性为早逝的伟丈夫奉献一生,却与伟丈夫生前启迪世人的指向背道而驰,先生言教和夫人身教孰是孰非?愚钝百思不得其解,迅翁泉下合议仲裁?
国父稍逊文豪一筹,遗嘱似无片言安顿遗孀。国母丧偶时仅仅三十二岁芳华,辞世时足足八十八岁高龄。苍天:孀居绵延半个世纪,长达五十六年,
固然,发不同青心同热,生同壮志死同穴。山海誓,白首盟,伉俪情,战友谊,继亡夫未竟之事业,履妻子应尽之天职。膝下荒凉,普爱全国儿童;肩负重任,争取寰球和平。高尚人格,灿烂功勋,国之瑰宝,民之慈母,中华儿女谁不引以自豪?我于千声礼赞,万分敬仰之余,略感几分悲怆者,乃是另有不平发现也神州只见伟丈夫之未亡人从一而终,罕见未亡之伟丈夫始终从一,舞台亦无《十二鳏夫治国》之奇戏。设若夫妻双方均为非凡人物,女杰先逝,伟男健在,风华正茂,能坚持海誓山盟牛个世纪永不另择女战友燕尔新婚么?即使伟男坚持,必有说客盈门,红线成缕,曰“协助工作”,曰“照顾生活”,曰“大局需要”,曰“群众期望”……总而言之,天经地义。敬请公众屈指遍数,岂有治国安邦伟男子鳏居三五十年死不续弦之一例乎?
换言:设若伟男早夭,女杰遗孀,也似国母丧偶时一般年轻,倘有再醮要求,那还了得,国将不国。必有说客盈门,压力如磐,或横眉厉声禁止,或泣血顿首劝阻……统而言之,伟男续弦有理,女杰改嫁无耻。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海峡两岸共诛之,炎黄子孙共讨之!
再嗟夫,伟人是人不是神,何况是在旧中国土地上产生的伟人,怎能不受一点旧中国气候影响?历史局限,无损光辉形象。反封建前驱者尚且或多或少残存封建遗习,遑论二亿三千五百万文盲半文盲生男育女偏爱这半边天,不喜那半边天乎?甚至一些斯文人家也乐于弄璋,厌于弄瓦哉。纵观茫茫人海,男女不平乃父系社会通病,而吾国此病尤深。反封建大功告成否?女娲子孙却一辈子加入不了妇联的魏某于妇代会外赠言:姊姊妹妹,婆婆妈妈,辨花环反思牌坊,庆三八忽忘五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