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竹风。
一个愚人所提的问题,一千个智者也回答不完。鸡为什么长骨头呢?桂圆无核岂不更好?这样吃起来该有多么方便,老鼠是专门为猫才生存的么?在哲学史上,这叫做“目的论”。引申开来,可以成为希特勒之流杀人和侵略的借口。唯日耳曼民族最优秀,其他所谓低劣民族天然是应当被征服,而甘心当牛马的。至于犹太人,那只能赶尽杀绝。
蔷薇有花也有刺。有刺,采折时是要扎手的;如果没有刺,岂不更方便。有花也有刺才构成蔷薇的整体,只有花而无刺,可以是桃花、菊花、梅花或其他什么花;但那就不成其为蔷薇了。取消某一事物的特性,全都一个样,人世间一定呆板、单调、乏味。
有一种人面团团,笑嘻嘻,见人作揖鞠躬,说话也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之类,没棱没角,四平八稳,不着边际,看得多了,能不使人扫兴,《水浒传》之所以热闹,正因为一百单八将各有个性,栩栩如生,绝不雷同。鲁智深、武松、李逵等都是粗人,然而他们个性突出,“粗”得很不一样。
联系到文章,也有类似的情况。文似看山不喜平,已经是老掉牙的话了。现在常说为文“贵有新意”,所谓新意,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且不管这种见解如何,只要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便可各抒所见,不妨有刺。不能人云亦云,只重复那些说厌了的老话。如果这样,人家早已说过,何劳你去鹦鹉学舌,也就是说,不能炒冷饭,也不要温吞水。特别是杂文,应有所指,指向那些生活中的缺陷和阴暗,目的是为了使人惊醒,发人深省,引起疗治的希望。而绝不是逞一时之快,或者为暴露而暴露。
讽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有刺。但也不能浑身是刺。有谁见过,只长刺而不开花的蔷薇呢?蔷薇不仅开花,而且秀丽、清香,人们常见的一种“十姊妹”就是属于蔷薇科的。每当春夏之交,它微笑着迎风招展,在山坡上,在小溪边,在墙角屋后,光这名字所给予人的享受就够陶醉的了。
杂文也应当表扬新人新事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心灵美,语言美……,难道不值得大加表扬么?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有恒河沙数的仁人志士,构成振兴中华、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写下来是可供借鉴的。这些就是蔷薇的花,或者有花的蔷薇。
蔷薇之所以构成独特的性格,正因为它有花,也有刺,两者缺一就不成其为蔷薇。写文章,大抵也该如此。花可供欣赏,人们大约是不会异议的;至于刺,就难免议论纷纭了。文章是否有刺,往往可以推测“双百方针”贯彻的程度;对作者来说,也可借以窥见他的思想状况:是解放呢,还是停滞、僵化?是勇往直前呢,还是心有余悸?
作品必须有益于世道人心,增强读者分辨是非、识别善恶的能力。蔷薇的刺是由枝叶和花朵加以陪衬的,它们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无刺的蔷薇是不存在的,光有刺而无花,那不是蔷薇。浑身是刺的不是蒺藜和野棘么?即使几岁的孩子,也知道蒺藜和野棘,除扎人而外,别无好处。
又有谁爱蒺藜和野棘呢?但人们却爱蔷薇,因为它不但有刺,而且有花。
我希望有花又有刺的蔷薇,多在文艺的百花园中盛开,以它的秀丽、清香迷人。
1982年3月,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