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龙。
“希望工程”,名字起得真好。动员100万颗爱心,一对一地支持失学少年,让他们念完小学。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百万小学生自然比百万文盲更有希望。不过,时代发展一日千里,工业农业都要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工农业的要求相比,小学毕业生也差不多还算文盲。所以,受益于希望工程的百万儿童受益以后的前途,依然是个未知数。希望工程的希望值,其实很低。
何况全国需要接受帮助的儿童可能远远不止100万。
国家有“义务教育法”,法定受教育的程度是初级中学毕业。真要做到这点以免违法,我们还需要多少个“希望工程”呢?
“百万爱心”,落实到行动上,一共两个亿,而且还分几年支付,每年数千万元。经济学家计算,现在全国老百姓手中的钱,已经超过一万亿。两亿元和它相比,真是少得可怜。
听说这个数字至今还不落实,今年还要大力征集。
是“爱心”太少,还是富于爱心者往往不富于金钱?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年年春节,全国大放鞭炮。今年放掉30亿,相当于15个希望工程。
还有献给已经毫无希望的死人之爱心,去年用于土葬的丧葬费有70亿,35个希望工程。
公费吃喝,据说去年吃掉1000亿。按每次吃喝至少留下20%的残汤剩水计算,倒掉的泔水就值200亿,倒掉了100个希望工程。
如果我们对放鞭炮的开征噪声污染税,如果税率是10%,我们就会再有一个半希望工程。如果开征高档坟墓的“无希望税”,希望工程的数字还要大增。而筵席税早已列入开征的税种了,如果当真执行,或者干脆于每餐吃喝以前先向本地希望工程办事机构交纳一定捐款,凭收据开饭,我们就可能有上百个以至更多的希望工程。它如公费出国“考察”,购买豪华轿车,修建高级的“常委楼”和什么楼,如果都征一笔“希望”税或“爱心”捐,那么我们的教育真会大有希望了。
我们素来是讲究“宏观调节”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又特别有利于宏观调节。所以上面的设想,应该不是痴人说梦。
毕竟现在还没有调节到这个程度,所以不只学生穷,学校也穷。
穷则思变。万变不离其宗,都在钱上打主意。于是出现“倒墙效应”,推倒围墙办商店。先是倒了小学的墙,其次中学,其次大学,最后波及全国最著名、世界也极有影响的学府。
听说已经发明出此举的积极意义了。我想那意义不外是能够搞钱。试问如果我们能从全国普遍的浪费里为教育筹集充足的经费,你们还想这么办吗?
这是我们的希望呢,还是我们的悲哀?
有钱的学校也有,就是所谓“贵族学校”。
所以有钱,因为它收“贵族”,即先富起来人家的子弟念书。学费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不在乎。
钱多气魄大,环境优雅,校舍华丽,师资一流,设备先进,还有“封闭式管理”。
“封闭”在里面的孩子们该是幸运的。他们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但是他们毕业以后呢?小学毕业,现在听说已有“贵族”中学,还可以继续封闭下去。中学毕业以后呢?到那时,也许已经办起了“贵族”大学。但是大学毕业以后,我们还能够为他们开设贵族工厂贵族农场贵族机关,为他们专建一方贵族特区吗?
他们总要从脱离中国现实土壤的“封闭”中走出来的。走出来以后,他们怎样能够适应这个陌生的社会呢?这个社会又怎样能够使用这些耗费极高成本买来的知识呢?
陶行知早讲过,这样出来的学生,不过是“双料少爷”和“双料小姐”。把可能极有用的人才,培养成双料的少爷小姐,可惜不可惜!
这样的事,可能处于“宏观调节”调不到的范围。但是我们也是极讲究“舆论导向”的,舆论总该告诉那些对自己儿女怀着无限爱心的有钱父母,这样花钱未必有效,而不要一个劲地去吹捧。某些理应懂得教育的同志,实无必要争着去锦上添花,附凤攀龙,表示多余的热心!
还有“高价生”。环境设备不算贵族化,价码倒向贵族水平挺进。听说如此这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古人把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做一大乐事。改一个字,聚天下银才而教育之,当校长的,当师长的教育家们,真会以此为乐,感到开心吗?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公认的原则。因“财”施教呢?又是捉襟见肘,又是富得流油;又是苦心孤诣地征集“爱心”,又是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又是对教育的热心,又是对教育的无知。希望云乎?失望云乎?
也有富得流油,也有捉襟见肘;也有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也有苦心孤诣地征集“爱心”;也有对教育的无知,也有对教育的热心。失望云乎?希望云乎?
199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