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命好的九种女人
1941300000025

第25章 有眼光、机会多的女人最命好(1)

机会多的女人自然运气好

那些命好的女人,她们的好运气得益于在机遇面前有果敢决断、雷厉风行的魄力。她们有时难免犯错误,但是,她们比那些在机遇面前犹豫不决的女人强得多,因为她们能抓住较多的成功机会,所以她们的运气自然比一般女人要好得多。

香港著名女演员张曼玉堪称最命好的女人之一。单从事业上来看,张曼玉从一个港姐一跃成为国际著名影星,顺风顺水,一路走红,可谓是鸿运当头。张曼玉为什么这么命好呢?靠的就是眼光好,张曼玉总能抓住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机遇。

在当时,香港女演员成名常走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进入无线或者亚视艺员培训班,结业后与这两大演艺公司签约,并且逐步在一些电视剧中担当角色,逐渐走红;另一条路是参加港姐亚姐的角逐,一朝胜出,立即就会与无线或者亚视签约,成为其艺员,同样会得到一些上镜的机会。张曼玉选择的就是后一条路线。

张曼玉1964年9月20日出生于香港,曾经就读于圣保罗小学。9岁的时候,她随同家人一起移居英国。在英国读完中学后便参加了工作,当时她只有16岁,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伦敦的一家书店当售货员。17岁时随母亲回香港探亲,找到一份美容化妆师的工作。有一天张曼玉在大街上闲逛,偶然被一家广告公司的星探发现,邀请她拍一则推销维他命汽水的广告。于是她成了专职模特儿,先后拍一些汽水、洗发水、电器和百货公司的广告,她那俏丽淘气的外形和窈窕动人的体形,还受到杂志社的注意,使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封面女郎。1983年,香港无线电台举办“香港小姐”竞选活动,张曼玉感到机会来了,她决定参加选美,走向通往梦想的道路。因为有一段在英国的生活经历,使她显得与众不同,以清纯迷人的青春气质荣获“最上镜小姐”称号,并获得“港姐亚军”的荣誉。

随后张曼玉又被“无线”电视派到英国参加“环球小姐”比赛。她挤进了前15名决赛者的行列, 成为香港有史以来参加世界选美获得最好成绩的美女。回到香港后,她身价倍增,成为演艺界受人瞩目的人物。电视电影片约随之而来,从此走上了影视明星之路。

回忆这段历史,张曼玉自豪地说:“参加香港小姐竞选是我生平作出的第一次最有勇气的决定。因为这是我进入娱乐圈的重要机遇。就算落选,我还有机会当艺员,因为演戏实在太吸引我了! ”而且她很有主见,并不乱接戏,选择好导演和好剧本再行动。她豁达地说:“我18岁开始赚钱,从不靠男人养,因为赚钱辛苦,如果为钱而工作,我会很不开心,我不奢侈,手上的钱可以慢慢花,所以可以慢慢等好剧本出现。”

张曼玉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是 《画出彩虹》, 主演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新扎师兄》。她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青蛙王子》,与林子祥、钟镇涛、钟楚红、关之琳同台竞技,群星联袂,花枝蝶影,上映后获得好评,票房收入达1500万港币。张曼玉又接着拍摄了《缘分》,与张国荣搭档,靓女帅哥,珠联璧合。影片上映后很叫座,票房收入达到1500万元。1985年,张曼玉在成龙的影片《警察故事》中充当女主角,饰演警官陈家驹的女友阿美。

张曼玉说,自入道以来,对她演艺事业影响最大的人是成龙。主要是因为成龙对她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如有不服,恶言相投,曾经让她无法接受。

比如说张曼玉演得四平八稳,却并没有进入角色,成龙对她说,再来一次,她还是那样,怎么演都入不了戏,第三次,还是一样。成龙火了,开始骂人。

张曼玉气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很倔强,决不服输,于是一遍一遍拍下去, 一场戏拍了30多次, 基本上按照成龙的意图完成了。成龙说:“可以了!”但张曼玉还要再演一遍,一直到成龙完全满意为止。真是“严师出高徒”,有一场戏与匪徒搏斗,从十几级的楼梯上一直骨碌着滚下来,十分危险,摄制组给张曼玉找了替身,为了表演真实,张曼玉坚持亲自演,勇敢地完成了这个镜头的拍摄。

最后,张曼玉的执著和倔强,让成龙刮目相看,想不到这个娇娇弱弱的女孩这么敬业,身上蕴含那么大能量。随着《警察故事》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并成为当年香港十大卖座影片之一,张曼玉在影坛也声名鹊起,接着又拍了《警察故事续集》,她依然扮演成龙饰演的警察的女友阿美。成功之后,她又和成龙主演了《A计划续集》,同样赢得外界好评,被观众评论为成龙在银幕上的“最佳拍档”。1992年,28岁的张曼玉以《阮玲玉》在柏林电影节参加最佳女演员奖角逐成功,成为夺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的第一位华人女星。

从张曼玉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机遇往往只垂青于那些有眼光、能抓住机会的女人。所以,女人人生当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是睁大眼睛,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有时候,决定女人一生命运的,往往就在于那几次关键机遇。

有主见有眼光的女人能成大事

梁凤仪于1949年1月17日生于香港,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当时梁家家境殷实,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也非常独特,为让十多岁的她早见世面,父亲常带她去参加工商界非常流行的餐舞会等社交活动,从小耳濡目染商界人际往来、风云变幻,这为她以后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然而,在梁凤仪14岁那年,忽然家道中落,父亲的黄金股票生意一落千丈,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商场残酷的梁凤仪,后来把这段经历写进了自己的作品。”当时,心里的确有点难接受,从自己的房子搬到了廉租屋,虽然条件相差不是很多,但同学们一问你住哪里,说出‘廉租屋’三个字就说明你不是有钱人了,只能算中下阶层了。”

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刚刚起步,女性职员日渐增加,但偏巧女佣服务业日渐式微,老一代退休,年轻一代宁可在工厂里打工,也不愿接受工作时间长的“住家工”。梁凤仪对职业妇女的困难,了解甚深。她虽然未读过商科,但运用求学时搜集资料、分析形势的训练,知道在菲律宾招揽女佣工,薪金低廉而供应充足,所以她毅然在1977 年创立碧利菲佣公司,一个人到劳工署、驻菲的英国领事馆、当地的职业介绍所等多个职能部门周旋。

当时这个绝对新兴的行业并不为一般人看好,当亲朋好友知道梁凤仪离开出尽风头的影视圈转而开办职业介绍所,专门推荐从未有中国家庭使用的菲律宾女佣时,都认定她的事业将会滑落。在当时那个功利主义极重的香港,人们只要误以为某人要“沉”下去时,就会立即跟他划清界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段日子,梁凤仪的社交应酬骤降,因为她成了人们眼中的“白丁”。

追随梦想逆流而上,梁凤仪并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然而,作为香港历史上第一家菲佣介绍所,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工作本身的难度也是难以想像的。非但是体力上的劳累,还有精神上的极度损耗。一方面,她要做好背井离乡的菲佣的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她要不厌其烦地为客户解释劳工署与移民局的法令,还要静心聆听她们对家务困扰的投诉,提供劳资双方相处协调的原则与方法。

平均而言,梁凤仪需要微笑着耐心聆听每个家庭主妇吐苦水 1小时以上,才可以做成功一单生意。除此之外,她还要向有关政府部门力求保障引用菲佣,争取通过新法例,以便各方遵守。

自1977年梁凤仪创办碧利公司至 1992年,在香港工作的菲佣数以万计,介绍所多如雨后春笋。当菲佣充塞香港社会,从前离弃梁凤仪的朋友都跑回她身边,很轻松愉快地向旁人介绍:“这位引进菲佣给香港家庭的梁凤仪可是我的好朋友,你们谁也不能小看她!”

对此,梁凤仪总是付诸一笑,对于人情世态她早已无所谓。对他人何必强求太多? 而且把精力花在那上面,梁凤仪认为不值得,是对自己的小看和浪费。

对自己认定的事业,梁凤仪总是勇往直前并且全力以赴,凭着自己的不畏惧、不气馁精神,不怕一次又一次跌倒的梁凤仪,在毫无经济后盾与人情援助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魄力和巨大的勇气,不但让自己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还帮了香港职业妇女的大忙。

通过这番作为,梁凤仪的商业智慧、市场眼光与行政修养,均被商界人士认可和肯定。金融业巨子冯景禧把她从碧利发掘出来,提拔到“华资金融王国”——新鸿基证券集团内当高级职员, 主管公共关系与广告部门。从此,她与金融证券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为她以后成为商界名人和著名财经小说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梁凤仪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继续发挥自己在商业管理上的各种创意与管理才能的同时,又开始在《明报》上开设个人专栏,以纯粹业余身份从事写作。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每日专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回应,梁凤仪的声名随之鹊起。许多《明报》的读者,就是冲着她而订阅的。

1988年4月,梁凤仪开始撰写小说。她运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以香港工商界、金融界及政界为背景,写港英署、官商勾结,写尔虞我诈、刀光剑影,交织着大都会女性奋斗的真实过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每个构思都新鲜奇趣,每个情节都悬念环生,每个故事都精彩绝伦,令人爱不释手。梁凤仪将自己的小说文体命名为财经小说。她是个创意不断的女人,与独辟蹊径第一个开办菲佣介绍所一样,她没有跟随金庸写武侠,没有跟随琼瑶写言情,没有跟随席慕容写诗歌,她为自己量身“发明”

了财经小说。但她的选择是英明的。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国内正初尝经济发展带来的伦理关系的变迁,而且十分渴望了解香港,梁凤仪的小说正好满足了人们的期望。

她在1990年于内地出版了《醉红尘》等6 部长篇小说,1991 年更是推出了《花帜》等一系列作品,于是内地卷起了“梁旋风”,她的多部作品还被改编成电视剧。梁凤仪是一个天生的快枪手,3个星期就可以完成一部小说,一日可写出1.5万字。这固然与天分不无关系,而更重要的则是她的勤奋。梁凤仪有随时随地写作的习惯,绝不放过所有生活上的时间空隙。不论在飞机上、车上、船上,只要能坐下,她就摊开稿纸“沙、沙、沙”地写个不停。在她经营的书店内,她一边监督下属收拾和填充书架,一边坐在书店一角的地上写作。最令人佩服的是,1988年她遭遇匪徒入屋打劫, 警方正抓捕劫匪时,她也依然伏案疾书。最后,连那些破案的警官都说,令他们骇异的不是匪徒的恶行,而是梁凤仪在极度困扰之中所表现出的冷静与定力。一位警官说:“一个女人,她怎么能如此镇定?搞不懂,真是搞不懂。”自从梁凤仪开始创作,梁凤仪每月起码出版一本财经小说或散文。1988~1992年,梁凤仪共出版了50种作品,时至今日,她出版的作品早已超过100部。她的才华也受到读者及评论家的肯定。

1992 年, 梁凤仪获香港市政局与香港艺术家联袂合办的作家年奖;1993年,她被评为香港3大畅销作家之一。

从1989 年推出第一部小说《尽在不言中》起,梁凤仪就一直以畅销作家的面目出现,许多人认识梁凤仪是因为她的财经小说和作家身份,可是她却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纯粹的商人。因为,她觉得自己的性格更接近商人,作家太寂寞。梁凤仪把自己定位为九流作家,读者一定不会答应,但她确实这样评价自己。如果说梁凤仪在商界屡创奇迹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她在写作上的毅力则是奇迹中的奇迹,也一样不容置疑。

可见,梁凤仪成功的经验是:她有选择地开拓市场,找到市场中的空白点,分析经营的合理性,然后有选择地投资创业;她做事情总是勇气在先,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不愿人云亦云,深知有风险才有丰厚利润回报的道理。她有主见,别人的议论与非议、猜疑和反对,她从不放在心上。

懂得借势的女人让好梦成真

叶莺不仅是解读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深入的经典案例,也是阅读好命女人、成功女人的良好范本。从十三岁学习跳伞的小女孩到美国广播公司的女记者,从美国政府的外交官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全球副总裁,叶莺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一个好命女人的精彩人生。

叶莺素来对“成功人士”的头衔未置可否。她认为,成功不应该以知名度和财富来计量,也不是子孙满堂,成功就是活着的时候,每一天都充实。

香港李嘉诚拥有的长江实业大厦, 旧址是希尔顿酒店。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厦门口有个“印度人”,一直帮人开门开到拆迁为止。叶莺每次见到他,他都总是头巾雪白整齐,靴子闪亮,红制服上没有任何褶子——他永远微笑,简直像个用柯达照片拍好刻下来摆在门口的假人。叶莺说:“他敬业,活得充实,发自内心的愉快,那就是成功。我做不到,所以也还不算成功。”关于成功,叶莺听到过一个最好的回答,来自一名几乎没有念过什么书的人。叶莺问他人生想追求什么,他说:“等我死了以后,我要我的太太说,下一辈子还要我做老公;我的子女再投胎,还愿意我做他的父亲;朋友们都觉得我老王够朋友。”

叶莺的美貌自小出名。因为她的父亲独钟兰花,有人便将她形容为“兰蕙美人”。曾经有男记者当众向她表白:“如果我早生几年,一定追求你!”叶莺毫不慌乱地微微一笑:“如果我早生 100 年,乔治·伊士曼(柯达创始人)一定逃不过我的手心。”那是一种张狂的美,好像贝多芬的交响曲,或者范思哲的时装一样令人震惊。不过叶莺说,外表好看的人,总会在其他地方有缺限,命运肯定不会一路给你开绿灯。叶莺认为,很多美女最后平庸一生,那是因为她们的美变成了阻碍——女人知道自己美丽是好事,可以发自内心地自信,但也要知道,美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要学会尊重每个人的美。红颜薄命,那是因为她自以为很红颜,而其他人都不怎么“红”,所以才活该薄命。太自以为美的人,很容易被蒙蔽,于是妨碍了自己把最好的东西发挥出来。

叶莺每次出现,都充满诗情画意。让你无法怀疑,叶莺的真诚就是柯达的真诚,让你相信如此真诚的柯达能在最艰难的时刻实现华美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