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1947000000062

第62章 帮助别人就是为自己铺路(4)

胡雪岩不愧见多识广,转眼就有了想法。他认为这个白胡子老头身居乡下,很少来上海走动,大可用瞒天过海之计,即使日后让他发现,也是无计可施。胡雪岩建议让七姑奶奶改姓,认王有龄做义兄,两头说媒娶嫁婚宴等一应事宜皆由王有龄出面打理。然后以王有龄知府大老爷的身份,在古家出面求婚时,王家应允亲事并付庚帖,只要保守秘密,外人谁知道这位老爷的妹子就是以前那位七姑奶奶呢?族长日后即使发现,难道还能驳回吗?这一着足以应付乡下老族长了。自然,郁郁寡欢的古应春顿时一扫忧急神情,觉得心头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七姑奶奶也笑得合不拢嘴,乐得急下厨房张罗一桌佳肴来款待这位大恩人了。尤五自是很感激,胡雪岩又帮他解决了一件事关自己名声的棘手的家务事。

设想如果这件事情不是胡雪岩帮忙迅速解决,不仅仅古应春和尤五在洋行和江湖上的名声都会受到影响,他们的生意也会受影响。更严重的是,这样更摧毁了他们的自尊与自信,甚至造成古应春、尤五两位朋友彼此互相敌视与怨恨。

由于胡雪岩对古应春在婚姻一事上的大力帮助,古应春心存感激。自此之后,胡雪岩与洋人之间的丝业、枪支军火各种生意,都由古应春全力帮衬,越做越大。

在胡雪岩为围困的杭州城筹集粮食的过程中,他获得江湖上、生意上许多朋友的热心帮助,朋友们出钱出力,并且,不惜为此向自己的冤家对头低头、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护送粮船到杭州。所有的这些朋友,能够无私无畏地在关键时刻向胡雪岩伸出援助之手,是因为胡雪岩曾经倾心帮助过他们,帮他们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度过经济难关。朋友之间的交往出发点不应该是图利,但却可以得到利润丰厚的回报。他们帮助胡雪岩是视其为知己,是真心朋友之间的倾心交往。如果纯粹为了利而去交所谓的朋友,那就无法结交到真正的朋友,只有以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去结交朋友,才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也只有从真正的朋友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慰籍和前进的力量,才能使自己的事成为朋友们的事,自然而然,就会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胡雪岩平常倾心结交的朋友,在他事业最关键的时刻也都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真所谓,患难之中见真情。”

胡雪岩奉王有龄之命,在杭州城被围困数月将近城破之时前往上海购粮,一路上太平天国义军对清军及各种商人的围追打击,实在是危险重重。但胡雪岩凭着救民于水火的满腔热忱及帮助好友王有龄实现报国之志的愿望,沿路直到上海。由于在嘉兴附近受太平军盘问时,一句话不对就被对方粗暴地砍了一刀。一路上无药可医,胡雪岩在荒郊野岭胡乱找些香火掩敷,从小褂子上撕了些布条扎紧,到上海古应春家中时,伤口已经溃烂,同时身心疲惫。刚住下,胡雪岩就全身发高烧。古应春与七姑奶奶视胡雪岩为可以共患难的真心朋友。因此,古应春与七姑奶对胡雪岩照顾得十分细致,为他洗伤,请医生,弄吃的。胡雪岩一直昏厥了数日,全赖古家的悉心照料。由于腿伤一时半刻还好不了,无法行动,这一切自然由古应春代劳。胡雪岩因一路上太平军封锁盘查,根本带不了银两,所以到上海是空手而来,但却要带十万石大米到杭州,途中还有太平军的盘查封锁。这件事仅凭胡雪岩个人力量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古应春的大力帮忙使他采购粮米一事并无大碍,最为关键的是运输了。虽然闻讯相助的尤五本人是漕帮运输业的老大,他的势力就在于河运,但当时的运河已不通了,嘉兴有太平军把关,这一大批粮食这一关就过不去。唯有考虑海运,海运是沙船帮的势力,沙船帮与漕帮向来有解不开的过节。沙船帮老大叫郁馥华,以航行南北洋起家。河海两运,真所谓“井水不犯河水”,彼此之间并无恩怨。但自从由南漕河运改为海运之后,情形就大为改变了。尤五倒还算明事理,认为既然朝廷决定的事,是大势所趋,并非郁馥华要延揽和兜抢尤五的生意、打碎漕帮的饭碗,但他手下兄弟却没有这么想。加以沙船帮的水手进进出出目中无人、趾高气扬,茶坊酒肆出手阔绰,漕帮兄弟相形见绌,越发妒恨交加,两帮兄弟之间常常发生口角和摩擦。

有一次两帮群殴,虽然漕帮欠理,但依照江湖规矩:江湖事,江湖了。郁馥华却将尤五手下的几个弟兄,扭到上海县衙门。知县刘郇膏是江苏的能员,也了解到江湖中的漕帮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愿多事。同时古应春去说人情,刘郇膏很是知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传了尤五到堂,当面告诫一番,叫他将漕帮的几个弟兄领了回去。

两帮结怨由此生。尤五认为,连县老太爷都知道松江漕帮不是好惹的,郁馥华反倒不讲江湖义气,大家同是“靠水吃水”,一条线上吃饭的人,全然不能互相照应。尤五特地为此召集所属码头的大小头目,郑重宣布:凡是沙船帮的事情,松江漕帮,不准参预。有跳槽改行到沙船帮去做水手的,就算“破门”,见面不认。

事情过后郁馥华也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心中十分不安,几次托人向尤五致意,希望修好,尤五置之不理。尤五对胡雪岩当年在漕帮经济困难时,放款给自己,心中十分感激,时常寻机报答。因此尤五感到如今为胡雪岩的事却不得不违反自己当初对漕帮兄弟的告诫,要向对方低头了。

尤五与郁馥华碰面,郁人果然热情。尽管当时他身价已过百万,却在待人接物方面无任何骄横之态,反倒显得诚恳谦恭。尤五既为修好,这也是郁馥华多时心愿,郁馥华当时非常高兴。从利害关系上讲,沙船帮虽然兴旺一时,到底根浅,而漕帮到底根深蒂固,势力不同,两帮言归于好,在沙船帮方面更为重要。郁馥华认为两帮修好,这事值得大大铺张一番,传出去足可增添自己的光彩与声势。因此,尽管尤五焦急的神情表示他有急事相求,郁馥华的儿子郁松年也一再提醒,但当天终于没能把事情敲定。

接下来七姑奶奶也帮了胡雪岩大忙。胡雪岩养伤在床,便托七姑奶奶去照应漕帮请整个沙船帮吃饭的酒席。因为七姑奶奶经过大场面,熟车熟路,办这样的事顺顺帖帖。由于她的身份和性格特殊,胡雪岩与古应春许多不好说出口的话,她都说得极是个理,有板有眼的,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佩服。事实也证明她的方法是最好的。当初胡雪岩与古应春的意思是两帮修好,请尤五拿一个道台的单子去与郁馥华商谈,因为当时上海道台是何桂清,胡雪岩要在他那里开个信件或命令之类的东西十分地方便。但身为江湖人的尤五认为这样做不太好,无奈古应春与胡雪岩都觉此法可行,并力劝他,一时心中犹豫不决。七姑奶奶一听说此事,马上找到尤五说:“要做官的出来圆场,就有点吃罚酒的味道,不吃不行……”。

“对,对!”尤五一拍大腿,对此大为赞赏,还是同在江湖的妹妹了解自己的心思,了解江湖的做法与规矩。他说道:“你这句话说到我心里了,小爷叔那里我实在不好驳,那样一来的确有点这样的味道。”

“江湖事,江湖了”,七姑奶奶又来了些慷慨激昂之气了,向尤五建议道:“五哥,你明天去看郁老大,只说目的是为了解杭州之围和维护小爷叔的交情,向他低头,请他帮忙。这话传出去,哪个不识你大仁大义?”

尤五凝神想了一下十分在理,骤然转身走了。他已经认可了妹子的话,认为江湖恩怨不必惊动官府,事情进展将会更加顺利。

郁馥华这一头是已经搞定了,但还有一桩事情却不得不考虑,即运粮途中雇佣了一支荷枪实弹的武装保护力量。到杭州,太平军攻打运粮队伍时,洋枪队便发挥了优势,保住了那十万石大米。以后即使送不到王有龄那里,在左宗棠那里也是靠这十万石大米立下赫赫战功。

你吃肉来我喝汤。

胡雪岩经商,有着良好的商德,他的商德之一在于,在经商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同行之间的关系,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目前利益。因为他将同行的人情看得重于眼前利益,因此,他时刻注意避免两败俱伤的恶性竞争,做到了一般商人极难做到的一面:不抢同行的盘中餐。

胡雪岩做生意,人缘放在第一位,人缘,对内指员工对企业忠心耿耿,一心不二;对外指同行的相互扶持、相互体贴。

如开阜康钱庄时,为了消除信和钱庄的疑虑,他声明:自己的钱庄将不会挤占信和钱庄的生意,而是另外新辟门路,浙江海运局的钱款往来将按原来约定的由信和钱庄经营。这样一来,信和钱庄不是多了一个对手,而是多了一个伙伴,自然疑虑顿消,转而真心实意支持阜康钱庄。在胡雪岩以后的经商生涯中,信和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这还要归功于他当初没有抢了信和的生意的那份情谊。

甚至对于利润极丰的军火生意,胡雪岩也注意宁可抛却银子、也不得罪同行的准则。军火生意利润不薄,但风险也特别大,要想吃这碗“军火”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雪岩凭借他已有的商业基础,依靠他在漕帮的势力,很快在军火生意上走上了正道,着实做了几笔大生意。这样,他在军火界也成了一个有头面的人物了。

一次,胡雪岩打听到一个消息,说外商又运进了一批先进、精良的军火。消息马上得到进一步的确定,胡雪岩知道这又是一笔好生意,做成一定大有赚头。他即找外商联系,凭借他老道的经验、高明的手腕以及他在军火界的信誉和声望,胡雪岩很快就把这批军火生意搞定。

正当春风得意之时,他听商界的朋友说,有人在指责他做生意不仁道。原来外商已把这批军火以低于胡雪岩出的价格,拟定卖给军火界的另一位同行,只是在那位同行还没有付款取货时,就又被胡雪岩以较高的价格买走,使那位同行丧失了赚钱的好机会。

胡雪岩听说这事后,对自己的贸然行事感到惭愧。他随即找来那位同行,商量如何处理这事。那位同行知道胡雪岩在军火界的影响,怕胡雪岩在以后的生意中与自己为难,所以就不好开列条件,只好推说这笔生意既然让胡老板做成了就算了,只希望以后留碗饭给他们吃。

事情似乎就可以这么轻易地解决了,但胡雪岩不然,他主动要求那位同行把这批军火“卖”给他,同样以外商的价格,这样那些同行就吃个差价,而不需出钱,更不用担风险。事情一谈妥,胡雪岩马上把差价补贴给了那位同行。那位同行甚为佩服胡雪岩的商业道德。

如此协商一举三得,胡雪岩照样做成了这笔好买卖;没有得罪那位同行;博得了那位同行衷心的好感,在同业中声誉更高。这种通融的手腕日益巩固着他在商界的地位,成为了他在商界纵横驰骋的法宝。

不抢人之美,是胡雪岩圆融的处事方式的具体体现。他一直恪守这一准则,不仅在商业上,在政治上也是如此。

胡雪岩在外经商多时,尽管自己不愿意做官,但和场面上人物来往身上没有功名,显得身份低微,才买个顶戴,后来王有龄身兼三大职务,顾不了杭州城里的海运局,正好胡雪岩捐官成功,王有龄就说要委任胡雪岩为海运局委员,等于做王有龄在海运局的代理人。

对此,胡雪岩以为不可。他的道理也很简单,但一般人就是办不到,其中关键,在于胡雪岩会退一步为别人着想。胡雪岩直告王有龄,海运局里有个周委员,资格老、辈份早,如果王有龄卸任,应由周委员替代才是,如果贸然让胡雪岩坐上这个位子,等于抢了周委员应得的好处。反正周委员已经被他收服,如果由周某代理当家,凡事还是会与胡雪岩商量,等于还是胡雪岩做幕后代理。既然如此,就应该把代理职位赏给周委员。

这样一来,胡雪岩避免了将周委员的好处抢去,也避免了为自己树敌。所以说,他的“舍”,实在是极有眼光、有远见的。

利用同样的观念,胡雪岩还曾帮助了王有龄一次。王有龄官场得意,身兼湖州府知府、乌程县知县、海运局坐办三职,王有龄在四月下旬接到任官派令,身边左右人等无不劝他,速速赶在五月一日接任视事。之所以会有这等建议,理由很简单:尽早上任,尽早搂到端午节“节敬”。

清代吏制昏暗,红包回扣、孝敬贿赂乃是公然为之,蔚为风气。风气所及,冬天有“炭敬”,夏天有“冰敬”,一年三节另外还有额外收入,称为“节敬”。浙江省本来就是江南膏腴之地,而湖州府更是膏腴中的膏腴,各种孝敬自然不在少数,王有龄四月下旬获派为湖州知府,左右手下各路聪明才智之士无不劝他赶快上路,赶在五月一日交接。如此一来,刚上任就能大搂“节敬”。

王有龄就此询问胡雪岩的意见,胡雪岩说:“银钱有用守一天,朋友交情却是得罪了就没得救!”他劝王有龄等到端午节之后再走马上任。

胡雪岩之所以这样建议是有多方面考虑的,王有龄不是湖州第一任知府,在他之前还有前任,别人在湖州府知府衙门混了那么久,就指望着端午节敬,王有龄名正言顺可以抢在头里接事,抢前任的节敬,当然名正言顺。可是,这么一来,无形中就和前任结下梁子,眼前当然没事,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发作。要是将来在关键时刻发作,墙倒众人推,落井猛石下,那可就划不来了。

胡雪岩真是高瞻远瞩得可以,他深深明白,江湖上有云:“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吃肉来我喝汤。”这意思是说,好处不能占绝,干事情不能吃干抹净,一点后路都不留给别人。人家前任知府已经被扫地出门,你新官上任之际,总得替人家想想,送对方一顿“节敬”,自己没损失什么,却颇能让别人见情,何乐而不为呢!

胡雪岩的不抢同行的盘中餐,当然并不是回避竞争与利害冲突,他将人际关系与人情资本看得比目前的利益重要得多,舍却一时之利,可以保持交情,而交情能够带来的长远利益却是不可估量的,作为一个商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还能注意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