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1947000000070

第70章 放宽肚皮装气,咬定牙根吃亏(1)

能忍耐、肯等待。

“做人就要像哔叽一样,经得起折磨,到哪里都显得有分量。”

这是胡雪岩以其一生的处世经验总结出来的。

胡雪岩是从给别人端尿壶做起。因为资助了别人丢了饭碗,流浪街头。

所以他能够从切身经验中总结出生存下去的第一要诀:人要有意志,要忍耐,要等待,要经得起反复和波折。

胡雪岩是从纵深的角度看待生活。他有经验积累做积淀,以历史感做后盾,面向着过去而向将来负责。他知道,一时的荣辱固然重要,忍耐过后的硕果却有更厚实的回报。

拿中国古话讲,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比如韩信受胯下之辱,勾践忍尝胆之苦。假如他们把一时的荣辱看得过重,就不会有机会成就后来的大业。

信天翁是世上少有的死得最惨烈的动物之一。它们会因为丧失了伴侣而撞壁而死。照目前的情形看,它们的数量在锐减,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只能从传说中听到这些奇特的行为了。

如果人类整个群体也以这种自毁模式去发展,恐怕不久我们这个世界连讲这些故事的人也没有了。

外界物种间的竞争实际上十分残酷。如果我们不能同时训练出一套适应这种残酷的反应模式,我们就至多是一个壮烈的牺牲者。

世界本身又是最势利的。如果你只是壮烈地牺牲了,却没在壮烈之前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东西,那你在人们记忆中的寿命就会非常短,比若惊鸿一瞥,转瞬即逝。

每一个为了面子而决绝于世者,最害怕看到的也正是这种局面。这种结果与他们潜意识中的愿望刚好相反。他们想以自己的行为告诉世界,他们是有价值的,不容忽视的。世界却以轻飘飘的口吻嘲问他们:你们都是谁呀?什么价值?嘲讽和遗忘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只得以“他们”这个笼统的字眼指代这一类人。

结论仍是回到胡雪岩以经验总结的生存第一要诀上:人要有意志,要忍耐,要等待,要经得起反复和波折。

胡雪岩既然能忍耐少年端尿壶的生活,也就能忍耐由于资助王有龄而失业的窘境。

失业的滋味并不好受。首先是名节上。钱庄老板震怒于胡雪岩的自作主张,给店里带来了经济风险,在店员中树起了一个恶例。为了防止其他伙计也有类似的举动,所以胡雪岩非走不可。这就把胡雪岩归入了不可信任的行列。

同行和熟人那里,也有人私下议论,绝不相信以胡雪岩的精明会做出损己利人的事,所以对胡雪岩的交代不但不信,反而觉得大可从这种交代上怀疑开去。保不准是狂嫖滥赌,欠下一屁股债,现在没办法了,就挪用款项,反而编造出一个“英雄赠金”的故事来。

归在一起,就是不能用这种人了。不但原店不能用,而且同行都不能用。把从小学来的本事都废了,胡雪岩只能去做苦力,吃门板饭。

胡雪岩因此而生计窘迫,流落到上海后,每日以烧饼白开水充饥,最困难时只得把袍子当掉。

因为有恶名在外,大凡知道他的人都不肯用他。据说他一度求职无门,曾托人介绍他到妓院去扫地、挑水。

胡雪岩深知人的本性,所以在自己落难时从没有打主意去找旧同事。

这是一段茫无尽头的苦日子。因为胡雪岩只是把钱赠与王有龄,但是王有龄是否能捐官成功,何时能捐官成功,他心里都没有底。

或许唯一有底的事是,他相信王有龄会发达,一旦发达了是不会忘掉他胡雪岩的。

不过连这一点也是他“自以为是”,因为他和王有龄并无深交。假如王有龄恰好是个背信弃义、没有良心的人,那么王有龄即便发达,也和胡雪岩毫不相干。

这一场等待以喜剧结束。正如我们从前人记述中看到的那样,胡雪岩等到了王有龄加官晋爵。也因为有王有龄回来作证,胡雪岩洗去了“保不准是狂嫖滥赌”的恶名,借的债还了,胡雪岩成了王有龄的生死至交。

胡雪岩的忍耐和意志不但表现在艰难困境中,还表现在顺境处世上。

比如,和漕帮做生意,胡雪岩不但要力争把生意做成,还要力争让别人承认他做人也是很漂亮的。所以当漕帮领头尤五面露难色时,胡雪岩觉得,别人既然爽快地放交情给自己,自己这一面就不能知难而退,光顾自己事情办成了,不去帮助别人分担难处。如果是这样的话,交往就这一次,不会有第二回了。

考虑到这些,胡雪岩宁可自己多承担些责任,也一定要替对方打算。这样做,也许自己的担子重了些,但却真正交到了朋友。事情要从长远看,只要能有朋友,不愁没有好日子混。

和胡雪岩的处理方法比较起来,王有龄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王有龄觉得,既然买了漕帮的粮,就有了现成的做生意的机会。与其把生意让给别人做,不如自己做、自己赚。

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十分严肃地告诫他:“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松江漕帮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龄公,现在的日子是苦些,不过好日子慢慢会来的,总要我们沉住了气,耐心去维持朋友的交情才是。”

胡雪岩的这层计较,自然是看得远了,不拿蝇头小利堵塞了心眼儿。所以我们说人的意志不仅要表现在能够忍受艰难困苦,而且要能够忍受平淡寂寞,把平平庸庸的生活都做好了、做活了,让维持顺境的因素变为化顺境为得意之境的因素。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就能出乎其意、拔乎其萃。人们总是以为逆境才需要表现一个人的意志力,因而在顺境中往往散漫无节制,结果白白浪费了好多时光和机会,甚至面对顺境手足无措,做事失去了原则和方向。要知道人的意志力本来就是贯穿一生的。有了钱不知节用就会丧产,有了地位不知节制就会丧权,有了名气不知节制就会自毁名节。

比如,王有龄事事顺遂,好运一个接一个,顺利得让人不敢相信是真的。这时候如果得意忘形,就免不了诸事无稽,做出没有分寸的事体来。所以胡雪岩就劝王有龄:“龄公,你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心中想着今天我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他劝诫王有龄心要放稳了,要经得起好运和喜悦的冲击,不管运道如何变,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这个大原则不能变。

做人要经得起折磨。

厄运来了是大折磨,经受不起,就会毁了自己;好运来了,也是大折磨,经受不起,会白白糟蹋了好运。有好多中了奖券一夜暴富的穷人,过不了几天就又一贫如洗,这就是经受不了好运的折磨。好运道来了,挡也挡不住,这是常有的事情。好运道是加诸于人的,全看承受的人是否有接受的能力。好运道放在做事气闲心稳、从容自在的人身上,他们会把好运再放大十倍百倍;放在手足无措、举止失度的人身上,他们会把降临到头上的好运眼睁睁放走。

在社会中,人们都会大致辨别出豪门世家和暴发户,就像在校园里,人们可以辨别出高年级学生和入校新生一样。其间的差别,唯在心理一端。由心而发,不同的心理素质,表诸于外,就有不同的特征。

当然,我们讲人的心理承受时,更多的时候是看一个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因为在逆境中矛盾更集中,成败的抉择更为迫在眉睫,生死的较量、善恶的较量、伟大与渺小的较量更为关键。逆境犹如悲剧的高潮,剧情的进展集中在主人公身上,要由主人公的行为来凸显他的意志和品质。

胡雪岩可说逆境不多,而且每每都预先筹划准备好了。比如,在垄断上海丝茧市场、与洋人打商战时,洋人“杀年猪”,故意和胡雪岩较劲儿。胡雪岩自然不甘束手就擒,不愿让辛辛苦苦做成的垄断局面轻易被冲垮了,因而有了长达半月的煎熬,为拉头寸而派人回去联络。就是在这样的大局面下,胡雪岩也是早有准备,通过和庞二等协商联系,渡过了难关。

又比如,杭州光复后胡雪岩晋见左宗棠。左宗棠听人传言,对胡雪岩冷眼相向,并准备上折参革胡雪岩。面对这样的荣辱浮沉,胡雪岩仍是冷静观察,提前就想好了一套说法,让左宗棠不得不承认,胡雪岩潜出杭州城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为了千万饿殍待哺的浙江灾民。不仅道理在,而且有实际行动,胡雪岩晋见左宗棠之时,就已经采购好了大米万石,陆续还有后继。这就使左宗棠骡子脾气尽消,把胡雪岩奉为上宾,进而收为幕僚。

胡雪岩唯一防不胜防的是他的整个钱业王国的崩溃,从钱庄挤兑开始,加速了胡雪岩整个事业的失败。那么,胡雪岩在这样一个大的失败面前,表现又是如何呢?

胡雪岩乘船去杭州,上岸伊始,就遇上了这么一个大变故,真是犹如晴天霹雳。胡雪岩明白,现在唯一于局面有益的,是要自己镇静。这就好比一条船,一旦遇到了大风浪,如果船长先慌了手脚,必然会引起船员更大的慌乱,他们就会各顾自己,谁也不去设法拯救大船,结果只能是船毁人亡,无一幸免;反过来,只要船长镇静,能把整船的人组合起来,同心协力,就有可能逃出险境,化险为夷。

所以胡雪岩叫来杭州分号的钱庄档手,要他回店告诉伙计们,钱庄仍要继续营业,有他胡雪岩的其他生意做后盾,一切困境都会克服。

他又专程去拜访藩司德馨,向他征求善局方略。德馨和胡雪岩一向关系甚好,知道胡雪岩面对这种行将崩溃的局面,决不会像其他一些小商人那样一逃了之,所以心先宽了三分,答应帮助胡雪岩疏通浙江巡抚和京城里的都老爷。疏通的目的,无非是要这些人不必因事浮沉、乱发议论。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大家一起来支持胡雪岩,给胡雪岩时间,让他自己来弥补因挤兑而带来的损失。

有了官面上的这种信任,胡雪岩才能从容调度,挽救危业。

胡雪岩能在这样纷乱的气氛下有条有理地处理问题,也足显示出胡雪岩的气度。他仔细考虑了全局,知道人生做事,有输有赢,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心理上不能输,要眼光放远,把事情看开。

照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但不输,吃过、喝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

这种眼光和心胸,在商人中有不少同其类者。与胡雪岩同期而稍后的徐润,就是这样一位经得起波折的人物。

徐润以买办起家。咸丰到同治年间,洪杨变起,上海租界人口由500人猛增到14.2万人,大量地主、富商逃离家乡,躲入租界,使得投资房地产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事业。

徐润从同治三年(1863年)到光绪九年(1883年),陆续购置地皮6100多亩,其中建筑地皮3200多亩,所建筑的洋房、住宅、商店等,每年可收租金12万余两,房地产价值总额达223万余两。

也就是在1883年,和胡雪岩一样,因为遇到中法战争,法国兵舰驰抵吴淞口,上海富户纷纷提款离沪,全市钱庄信用崩溃。另一方面,胡雪岩阜康钱庄倒闭,致使其他钱业同行也都资金周转不灵,纷纷向徐润逼债。

徐润无奈,只好将自己的产业贱价出售,抵偿债务,一下子亏损了八九十万两。徐润遇到了一生最惨重的经商失败。

徐润遭此变故,并不灰心,曾自书一副对联解嘲:“放宽肚皮装气,咬定牙根吃亏”,仍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光绪十六年(1890年)以后,徐润变卖家中古董器玩、书籍字画、先母遗物和夫人珠宝等,共得银八九万两,继续投资于房地产业,先后在上海和天津购地3000余亩。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在天津新划租界区,徐润购得的房地产也被外国人占去,使他再次蒙受很大损失。

在房地产经营方面,徐润数次受挫,并不顺利。但他不甘失败,屡挫屡起,充分体现出一个大商人所具有的心理韧性。

胡雪岩和徐润,同是近代著名的商人,在大变故、大挫折面前,两人的态度都很沉着。尤其是胡雪岩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势力不支持,拆后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传统手工丝织业,为了蚕农的利益而和洋人斗法。失败后,胡雪岩态度光明磊落,欠谁的款还谁的钱,力所能及,决不拖欠,因而为时人称道,被认为是“杭铁头”的典型代表。

这种心理素质,在大事的比照面前,已经化为一种修养。它需要一个人长期的磨砺,才能真正获得。

曾国藩在其家书中,自叙经历,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所说的心理素质和一个人所受磨砺的关系来:

“余平生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不与焉。第一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戍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年九江败后赧颜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笑之。吃此四堑,无地自容。故近虽忝窃大名,而不敢自诩为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

胡雪岩处变不惊、遇喜不乱的心理素质,也正和曾国藩一样,是从长期的经历中积淀提升出来的。细考人的一生,真正的智力差别固然存在,而意志的差别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为人形象的好坏所起的作用则更大。

边打边拉,营构洋场势力。

胡雪岩借重的另一个势力就是洋人。按胡雪岩自己的说法,他的成功得力于两个局势的大转变。第一个是洪杨之乱,第二个是漕海禁大开。

两者共同形成一个纷纷攘攘的乱世。而胡雪岩是典型的乱世英豪,善于应对乱世,把握方向,整顿秩序。

他对洋场的利用,也正得力于他这种能力。

在胡雪岩首次做丝茧生意时,就遇到了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并且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二人一见如故,相约要用好洋场势力,做出一番市面来。

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确定,是他主管了左宗棠为西北平叛而特设的上海采运局。

上海采运局可管的事体甚多。牵涉和洋人打交道的,第一是筹借洋款,前后合计在一千六百万两以上;第二是购买轮船机器,用于由左宗棠一手建成的福州船政局;第三是购买各色最新的西式枪支弹药和炮械。

由于左宗棠平叛心坚,对胡雪岩的作用看得很重,凡洋务方面无不要胡雪岩出面接洽。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胡雪岩的买办垄断地位。

洋人看到胡雪岩是大清疆臣左宗棠面前的红人,生意一做就是二十几年,所以也就格外巴结。这也促成了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形成。

势力一旦形成,别人就不易进入。就像自然保护区一样,在保护区内是保护的动物的天下,外类不得涉足。想涉入也是不大可能,因为洋人认准了胡雪岩,不大相信不相干的来头。所以江南制造总局曾有一位买办,满心欢喜地接了胡雪岩手中的一笔军火生意,却被洋人告之,枪支的底价早已开给了胡雪岩,不管谁来做都需要给胡雪岩留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