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嫉妒是一种到处都见得到的负面感情。但是+在具有竞争性的国家,大家以奖励竞争、肯定价值作为向成功喝彩的方式,在这些国家之中,文化的力量可以防止个人的萎缩,让个人更积极地行动,探寻其他的路径和方法称赞卓越的人物,并努力学习他们的优点。
我们认为,善于吸取他人经验的人,首先是不会有嫉妒心的。一旦被嫉妒的心态所左右,他们的思想就会发生畸形改变,他们的眼睛就会被蒙蔽,他们的行为就会背离正常的轨道。
善于吸取知识的人,主张靠竞争来获取成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找到成功的途径。他们所盼望的竞争方式,是人人平等、公正、合理合法的竞争。
那些优秀人士看待比自己成功的人士,自有一套方法。他们敬佩而不嫉妒,羡慕而不怨恨,模仿而不妨害。他们接近成功人士的目的,是学习别人的优点,了解别人的优势,为我所用,以便充实和武装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因为他们清楚一点:具有那些优秀人才的特质,才有同别人一较高低的资本。
当然,真正善于吸取的人,除了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也应经常向那些看起来弱小、贫困、失败甚至愚蠢的入学习。他们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因而不论何种场合,与什么人相处,总是抓住机会了解学习更多的东西。
生活有各种层面,每个层面均有不同的现象。而我们每个人的经验和学识,多半来自我们熟知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圈子。一旦脱离我们固有的圈子,就会感到陌生、不解、无所适从。事实上,这正是绝佳的学习的机会。
而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的独立的世界。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和我们不同,我们永远无法彻底明晰他内心的秘密。因此,即使是乞丐、精神病人,仍然可能让我们深受启发。
79.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
——雨果
必须永远朝着黎明、青春和生命那方面去看。
——雨果
美国《读者》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么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
一位军界要人回答,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回答,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是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两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
更有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成植物。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
但是,相当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人有时非常矛盾。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常常心存厌倦。对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有时是不能用不知足来解释的。
有个人曾对住在森林公园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公园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花香。然而,当这对夫妇知道有人羡慕他们的住所时,却深感诧然。他们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丰富有趣。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对夫妇对这儿太熟悉了,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他们漫长的日子里,已经不再有风景的含义,而是成为习以为常的东西。《读者》杂志上的那些部长、商人以及平民百姓,之所以不愿做现在的自己,与住在森林公园的那对夫妇一样,是对长期拥有的那片风景已经习以往常,风景已不再成为风景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穷,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在一种无知无觉的疲倦状态。感动过我们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了,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这时,人就需要找寻另一片风景。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追求知识,挣脱旧我,纯洁精神,净化灵魂,升华自己。其实,深究其根源,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已没有风景了。
有一个青年得了一种怪病:他不快乐,终日闷闷不乐。一天,他去拜见一位智者以讨求良方。
智者说,只有世界上我们认为最好的东西才能使我们快乐。这个人看了看身边,他没有发现自己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于是他决定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他收拾行装辞别妻儿老小,踏上漫漫旅途。
一天,他遇见了一位政客,他问:“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政客官腔十足地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吗,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想了想,觉得权力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诱惑力。于是他又去寻找。
第二天,他遇到了一个乞丐,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乞丐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说:“最好的东西?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呀。”他想了想,自己对食物并没有太多的渴望,所以也不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第三天,他遇见了一位女人,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女人兴高采烈地脱口而出:“当然是法国巴黎高档而漂亮的时装了!”他觉得自己对时装也不感兴趣。
第四天,他遇见了一位重病的人,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病人恹恹地说:“那还用问吗?是健康的体魄。”这个人想,健康怎么会是最好的东西呢?我每天都拥有,但是我不认为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第五天,他遇见了一个在阳光下玩耍的儿童,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吗?”儿童天真地回答说:“是好多好多的玩具啊。”这个人摇了摇头,继续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接着,他又先后遇到了一个老妇人、一个商人、一个囚犯、一个母亲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老妇人说:“年轻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商人说:“利润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囚犯说:“自由自在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母亲说:“我的宝贝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年轻的小伙子说:“我爱过一个姑娘,她脸上灿烂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哎!没有一个回答令他满意。
他继续走啊走啊,他穿过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带着五花八门的答案又回到了智者那里。
智者见他回来了,似乎知道了他的遭遇和失望。于是捋着花白的胡子说:“先不要去追究你的问题,因为永远不会有一个确切的而且唯一的答案。你现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把你最喜欢的东西和情景找出来,告诉我。”
这个人经过长途跋涉,已是饥寒交迫、蓬头垢面。他想了一会儿,对智者说:“我出门很多天了,我想念我亲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想念一家人冬夜里围着火炉谈笑聊天的情景……”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感叹,“那就是我现在最喜欢的图画啊!”
智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回去吧,你最好的东西在你的家里,他们可以使你快乐起来。”
这个人不甘心,疑惑地问:“可我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啊!”
智者笑了,说:“你出来之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你出来之后·如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了。”
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我们喜欢的东西。不管是你拥有的,还是未曾拥有的,不管它是繁杂的,还是简单的,也不管它多么便宜,多么金贵,多么实在,多么虚无。只要是我们最喜欢的,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本身其实生活在幸福中。
80.一步一个脚印,人生充满希望
我始终认为,任何天生的或后生的天才,若不与坚忍不拔、谦虚踏实和埋头苦干的品质相结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狄更斯
长城不是在一天之内修建好的!突出的成就都是历尽多少努力、多少拼搏、多少心血才能获得的。成功从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无论是在职业的选择中,还是在工作和劳动中,很多成功往往属于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他们没有良好的条件,没有捷近的道路可走,也不祈求外在机会的垂青,所以,他们走的路最实在,他们所得到的机遇也就会最多。青年人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自觉而顽强地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
体育运动员的汗水、鲜血让我们从中得到启示。以足球为例,在一个比赛季节开始之前,他们要常年累月地进行训练,耐力、爆发力,断球、停球、射门等训练,不停地重复,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通过训练,他们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力求每天都能提高一步。这样,到了比赛那天,他们才能够在追逐过程中划下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打出几个精彩的富有想象力的进球,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每个成功都只能如此: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时间,就是耐心和努力。
一步一个脚印,你没有吃亏,因为你的每一步都是朝着你的目标迈进的。
在1984年5月10日香港报业工会举办的“1983年最佳记者”比赛中,香港《快报》记者曹慧燕夺得了三项“最佳记者”的金牌。曹慧燕为什么能在这个对她来说还很陌生的环境中取得成就呢?除了刻苦顽强的努力外,主要是她善于从小块文章写起。她在香港白天上工,晚上自修英语,并利用业余时间写些杂感式的“小文章”,试着向报纸投稿。第一篇小文章在香港《明报》“大家谈”专栏上刊出后,她受到很大鼓舞,于是更专注于这种“小成果”的努力。后来她进人《中报》搞香港报馆中地位最低、工资也很少的校对工作。在校对的同时,《中报》为她和她的一位同事开辟了一个名为《大城小景》的专栏,让他们每天撰写一篇短文。正是每天800字的专栏稿,磨练了她的笔锋,活跃了她的思想,为她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我们将一个人的追求目标比作一座高楼大厦的顶楼,那么一级一级的阶段性的目标就是层层阶梯。这个比喻看来太浅显了,但不少人却忽视了这一循序渐进的“阶梯原则”。
高尔基在同青年作家的谈话中说:“开头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人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我曾劝一位有才能的文学作者暂时不要写长篇,先学写短篇再说,他却回答说:‘不,短篇小说这个形式太困难。’这等于说:制造大炮比制造手枪更简便些。”
高尔基讲的就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建造一幢大楼,要从一砖一瓦开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就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阶段性目标虽然慢,却始终向上攀登,而每个小目标的胜利总给人鼓舞,使人获得锻炼、增长才干。
台湾作家郭泰所著《智囊100》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捡回家,要看蛹如何羽化成蝴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所以,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但是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这只蝴蝶注定要拖着笨拙的身子与不能丰满的翅膀爬行一生,永远无法飞翔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一个事物的成长都有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
这说明,欲速则不达。
另一则故事则是一个生动的靠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使梦想变为现实的例子。远在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他才15岁,却拟了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他把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
当他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实行。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从这时起,他按计划逐个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他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
在你的身后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吧。像阶梯一样攀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走得最远的人!
等到走完一段里程后,你会惊异地发现,自己竟然是那样的精彩,那样令人流连忘返。
81.不要怕,不要悔
人民将会在未来的岁月用微笑报答你的每一滴泪珠。
——雨果
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峻峰的人。
——雨果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少小离家,云山苍苍,心里难免有几分迷惘。
他动身后的第一站就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
老族长正在临贴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一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随手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前来求教的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中年人,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回乡情切,又去拜访那位族长。
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封套来,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
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只听到人生一半的秘密,拆开封套,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对了,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这六字箴言的意义,要一本长篇小说才说得清楚。但是我们相信对那些有意根的人,这几个字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