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没有规划就没有好发展
磨刀不误砍柴工。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事先做好相应的规划,创业也是如此。
对于一个刚创业的企业来说,一份说得清楚、经得起反复推敲的事业计划书,对未来事业的发展以及创业融资工作的进行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拿得出这样一份计划书,意味着创业者已经亲身经历了一次科学策划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全面论证、修改、充实的过程。
创业者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等于在创业前进行了一次热身,接受了一次洗礼,可以完成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并事先发现可能的机会、威胁及企业的优势、劣势,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郑州某销售公司的老板李某,在创业之初就制定了一个严密的创业计划。结果,在短短三年内,他的公司获得了长足发展。
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发展。在决定创业后,李某作了详细的创业计划书。下面是李某叙述他是如何制定创业计划书的:
1、创业分析。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一定要了解自己,审视自己,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市场上打拼了几年后,我在河南已经建立起一定的人脉网络,拥有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同时还有三个铁哥们儿组成的销售团队。人脉就是钱脉,团队就是力量。除了这两个优势外,其他三个哥们儿也有创业的雄心,也同样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四人结合一起做点事,创自己的事业,可以有的放矢地彰显优势,弥补不足。
2、创业定位。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对于创业,选择方向至关重要。
①要选择熟悉行业。我这几年全在食品行业摸爬滚打,又有客户网络,因此,定位在食品行业,这样不至于以后走更多的弯路。
②要确定好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最后确定成立食品贸易公司,我们四个人都是股东。一个好汉三个帮,因共事多年,又相互了解,便于工作时取长补短。否则,不懂行,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即使行业好,也难以获得创业成功。于是,就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了发展方向。
3,产品定位。做贸易就要有合适的产品,厂家选择好了,事业就好开始。因为资金短缺,就没有选择大公司,而选择了有发展潜力、且又急欲开发河南市场的中型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因为这种企业好沟通,容易合作。其次,把利润高的酒类作为首选产品,这些产品利润空间大,便于操作。
创业开始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分析和明确定位,去寻找厂家做代理。功夫不负有心人,贵州某酒厂看中了我们的网络和团队,我们也看中了厂家务实的发展规划及优良的产品。通过深刻接触及互相考察,双方进入了实质性的合作阶段。进入实质性阶段后,我们又做了如下计划:
1、争取厂家支持。在和酒厂谈判时,要始终围绕自身的优势进行沟通,并和我们一起到河南部分地市,实事求是调查自身的销售网络。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向厂家提出条件,要求厂家给予支持:
①前期由酒厂出资,在《大河报》上刊登一次招商广告,协助招商,以后所有广告费用由我们自己支付。
②酒厂所有产品以最低价供给我们,我们独立操作市场。
③酒厂出资三个月,在郑州租仓库先把货发来,三个月后我们分批偿还仓库租金。
双方通过近一个月的沟通,厂方答应了我们提出的三个条件,但仓库由厂方派人亲自管理,对我们进行监督。这样借助厂家的支持。前期几乎没有投入资金,同时不受厂方的价格限制,自己可以灵活操作市场。为创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做好市场调查。为了做好市场,就需要对市场做细致的调查。尤其是对销售渠道进行调查。在市场上,其它酒都是以都市、村庄的酒店和便民店同时作为主销渠道,直接拉动终端,进而开发流通渠道。通过调查,我们决定在别人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了“一带多”的办法。即以一个酒店为中心拉动消费,进而带动周边的零售店。
3、制定营销策略。根据厂家支持和市场调查,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营销措施:
①根据资金不足的实际情况,我们没有全面开发市场,前期只招聘了四名业务员,加上我们四人共计八人,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计划用15天做起一个样板市场,然后进行克隆。
②采取从郑州外围的都市、村庄向市内包围的办法开拓市场。
③根据对商品的调查,结合都市、村庄消费的状况,我们以45度零售价13元的酒切入市场,每人负责5~8个便民店或小酒店,反复进行布货。
④与好的酒店合作,联合搞促销活动拉动消费。与酒店搞互利互惠活动,凡顾客点两个特色菜就赠送酒一瓶,或者在每晚上座率最高时,搞“只要参与,就能中奖”活动,每桌仅限一人,凭餐桌号码免费抽奖,100%中奖,最高奖为一瓶酒。酒店气氛浓了,销售酒就自然容易得多。
4、团队管理。要想创业获得成功,需要有一个好团队,而要组建起一个好团队则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①必须尽快把员工的思想融入到公司的理念中,为我们以后克隆市场打基础。
②工资透明化,公司把80%的利润作为工资,并实行当天销售当天结算的工资制度。
③规范作业。每天8:10进行上岗前指导,8:30开始工作,下午6:10进行一天总结。星期日上午8:30做一周的工作总结,对业务突出的进行表扬,对业务不好的帮助查找原因。星期日下午2:30~4:30,围绕“零起步同创业”的理念进行培训。除我们讲以外,还从其他公司聘请一些朋友,以实际案例对业务员进行培训。通过这样的工资制度和培训,既随时体现了个人价值,又东西,同时也能让他们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
通过式,我们在一年内开发了河南13个地市的市场,团队扩大到且既团结又稳定。基本上奠定了我们创业的基石。从2003年到虽然没有惊人之举。在郑州也没有什么名气,但我们的公司良性循环之路。办公室由原来的一间小房搬到了写字楼,看到我们的发展,都主动寻求合作。
当初如果没有创业的决心,没有铁的团队,没有经过市场的苦与难,没有步步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我们的创业就不可能有今天……
创业是充满冒险而又非常复杂的事情。在创业过程中,任何盲动都只能导致创业失败,都无法使企业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创业之初,创业者必须要对自己企业的发展做好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步去实现。虽然规划并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有了规划就有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家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发展方向,那么无论创业者带领大家多努力,最终都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因此,在创业之初,创业者一定要牢记“没有规划就没有良好的发展”,一定要对自己企业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规划。
根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对创业的研究,在创业之初,创业者做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把理念变为公司的途径,包括创业成功的因素和发展的阶段。
2.业务的创意如何,包括一个有前途的业务创意的构成因素、产生一个业务创意、保护你的业务创意、向投资者展示你的创意等。
3.商业计划,包括商业计划的优势、成功商业计划的特点、投资者的观点、制定专业商业计划的一些建议。
4.商业计划的结构和关键因素,包括执行概要、产品或服务创意、管理团队与管理技能、市场和竞争、营销和销售、业务体系和组织结构、实施时间表、机遇和风险、财务规划和融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创业者一定要制定好创业的发展规划,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 规划要具有前瞻性
在创业之初,创业者对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均需详加规划,结合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扎好创业根基。然而,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因为当前经济发展很快,高新技术发展很快,商业赢利模式的探索进展很快,企业之间的购并和整合变化也很快,创业者做好的许多规划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已经落伍了。因此,创业者要想使自己的创业活动取得成功,在做决策时应谨慎思考,做出有前瞻性的规划。
在现代社会,由于创业外在条件的变动性和冲击性,创业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创业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外部的变动、发展和冲击。使得任何一个企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处在竞争的惊涛骇浪之中,就处在飞速发展和变化的市场激流之中。创业者要想把握住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某种保障,在做决策和制定规划时,一定要做到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做规划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是指创业者要从战略的高度,预见经济的发展和走势。预见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经济的发展规律,探求企业方针政策的得失和利弊,以便找到正确的创业起点,找到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和创业后能够赢利的创收点。在做决策和规划时,许多创业者常常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常常是“拖后研究”,看到人家干什么,他就想干什么,看到人家干火了,他就马上想下手。可现实是,看着别人挣了钱后,你再把资金投进去,往往就是去垫底。
因此,作为一个创业者,要想在事业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在做策划时,就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使自己做出的决策和规划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创业者具备了这种特质,往往容易获得商机,在竞争中领先对手,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21岁就成为百万富翁的张向宁在谈到创业之初做规划时说:“如果按照规则来出牌,符合逻辑地去做一件事情,我的优势就不能体现。我的优势在于开辟一条‘新路’,走一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路。我是一个很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人。”正因为他在做规划时“不按规则出牌”,他的企业获得了令人惊讶的发展。
1989年,为节省北京大学一年的军训时间来研究专业知识,16岁的张向宁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两年后,呆板的大学生活和枯燥无味的教育体制。使张向宁选择了出国留学。这就意味着他将放弃名牌大学的毕业资格。但是,他不后悔,他说:“我总是在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选择创造环境而不是适应环境。”
也许是命运捉弄人。正当张向宁在为出国做准备时,年迈的父亲突然病倒。这使得张向宁的出国之行不得不搁浅。父亲病好了,张向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路”——放弃了学业却又出国未果。几经思忖,18岁的张向宁选择了一条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
在1993年,21岁的张向宁通过做国际贸易赚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在当时,这并不是小数目。但张向宁却并没有为此而欣喜若狂,或者挥霍无度,而是更加谨慎地思考下一步的创业计划。
张向宁几乎与丁磊、雷军等人同时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在筹备了一年多时间后。1995年底1996年初,张向宁与哥哥张向东一起注册了“万网”。
在创业之初,张向宁带着几个员工,以200万的小资金去赶互联网的大潮,条件是相当艰苦的。当时,他们夏天都舍不得买空调,穿着背心在办公。
“收手还是继续赔?”1997年,“万网”200万元投资已经接近尾声时,张向宁与哥哥进行着这样的争论。在当时,如果及时收手,还能有20万的资金;如果继续下去,要么赔得一塌糊涂,要么走向辉煌——张向宁选择了坚持做下去。于是,他又借来一笔资金,继续经营“万网”。
1999年,“万网”迎来了IDG的风险投资。2000年,张向宁又融到了一笔洋资——美国新桥的投资。从此,“万网”成为中国最大的域名和网站托管服务提供商,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之一。张向宁认为,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结果”。
就在此时,张向宁又开始酝酿一个新的目标,做出了另一个“不合逻辑”的决定——离开“万网”,进行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