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女孩
19540400000013

第13章 符合女孩智能特点的学习才能中“女状元”(2)

2.用数学化方法学习数学

任何一门功课要学好,都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显得更加枯燥。所以,预习就显得特别重要。预习数学,还是要先通读课本,找到这一堂课要讲的重点内容,然后再对基本概念和公式进行重点理解。

学习数学还要经常复习,适度地做一些习题,以达到深度理解、运用公式的目的。关于概念、公式、定理等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多复习,千万不要觉得理解了、记住了就行了,因为大脑有记忆的功能,也有遗忘的功能,特别是那些枯燥的知识点,更容易忘记,只有经常复习,才能实现永久掌握的目标。

3.遇到困难时,多鼓励女孩

如果我们主观地认为一些事情难,那么这些事情就会真的变难了。所以,平时我们要多鼓励女孩,特别是当女孩遇到难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家长不要说学习辛苦、学数学难之类的话语,以免降低孩子的学习信心。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女儿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那么,孩子对数学的印象好了,有兴趣了,也就不会觉得数学有多难了。

偏科的痛,万不可品尝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问身边不同年龄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科?你不喜欢哪一科?”很多孩子想都没想就答出了“英语”、“数学”、“语文”。还有的孩子皱着眉头说自己最最不喜欢哪一科,一上课头就疼。当一个孩子说出为哪一科头疼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偏科情况。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及时地帮助孩子转变想法,培养孩子对弱科的兴趣,那么,孩子就不会发生偏科了。

偏科不在孩子本身,在于教育方法

一提偏科,哪个家长都头疼,为什么呢?木桶原理是最恰当的解释。一个用木板做的木桶,若有一块木板短于其他木板,那么这个桶只能容纳短木板上沿这部分体积的水。一旦孩子出现偏科,孩子的总成绩就会被最少的那一科拖累。而各种考试,都是以总分为标准择优录取的。

我们经常说的偏科指的是学习过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既然偏科很恐怖,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各科齐头并进,不偏科。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偏科是由孩子的先天因素决定的,是一件没办法的事情。如果家长这么想,那么孩子偏科就难以改变了。事实上,孩子偏科不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而是可以避免的。

不同孩子的优势智能不一样。有的孩子能够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表明孩子的空间智能比较强,他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所以这些孩子对与绘画、几何、方位等联系紧密的科目学得就比较容易一些。

但是,如果这个孩子不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快速听懂别人说过的话,在语音、语义、语法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灵活而轻松地掌握,那么,这个孩子的语言智能就可能不够突出。对于这样的孩子,在规划未来职业的时候,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等可能就要避开。

事实上,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女孩自己,看到学习成绩的时候,都会觉得女孩的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然智能等可能会差一些,而语言智能则会比较强。即使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也不等于女孩在数理化方面就学不好了。

学习这件事除了与先天的优势智能有关,更与孩子的智力水平,比如观察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以及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毅力、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孩子哪一科学得不好,也是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的,而这些影响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使弱科变为强科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孩子完全可以不偏科。如果孩子有偏科的情况出现,绝对是后天因素起到了负面的推动作用,可能是女孩太任性,跟老师闹点小别扭就把负面情绪迁移到了老师所任的课;也可能是女孩太娇气,觉得学习起来有困难,就不学了。总之,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偏科,都是可以改变的。

避免孩子偏科的教育方法

不同孩子的优势智能不一样,所以,就会有一门功课的知识比较容易接受,另一门功课的知识接受得慢一些的情况。但是,接受的快慢并不一定决定孩子学的好坏,所以,偏科是可以预防、可以改变的。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预防和改变孩子偏科呢?

1.弱科可以更好

当我们发现孩子哪一科学习起来比较费劲,或者说成绩有点落后的时候,一定不要认为孩子不擅长这一科,学不好这一科,而要从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下工夫。从走入校门开始,孩子学习的知识大都是基础知识,不具备专业性,这些知识是面向相同年龄段的所有孩子的,任何一个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都能学好。

即使孩子学习某一科的时候显得有些费劲,家长也不要着急,只要耐心辅导孩子,孩子就能一点一点地进步,最终取得好成绩。

2.早发现偏科“苗头”

偏科的学习状态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弱科的状态后,孩子失去了学习这科的信心,甚至有了畏惧情绪,于是,就从心理上放弃了。如果孩子某一科成绩不好,短时间内我们就发现了这个苗头,然后想办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那么,孩子的成绩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进步状态,就不会出现偏科的情况了。

举个例子,有个女孩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升入初中后,又添设了新的科目,大概在开学三个月后,妈妈发现这个孩子几何成绩不怎么样。于是,妈妈很真诚地和孩子沟通了一下,告诉孩子刚刚接触一门功课会有些摸不着头脑,所以感觉很不容易,但是只要踏踏实实地、一点一滴地学习,总会学得进去,学进去就好了。

老是记不住,怎么办

那天,在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记不住英语单词而又哭又闹,还不吃饭,并且越来越讨厌上英语课,只要有英语课,她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早上还赖床不起。

爸爸妈妈知道女儿因为记不住英语单词而对其充满厌倦和恐惧,他们就竭尽全力给女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可是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所以,他们很是着急。

为记不住所学知识苦恼的不光是小孩子,很多高年级的孩子也在为记不住所学知识而苦恼。一名中学生曾经皱着眉头说:“当时明明记住了,可是用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我都怀疑我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了。”

不管是对英语头疼的小女孩,还是怀疑自己脑子有问题的大男孩,我们都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他们的脑子没有毛病,也用不着为记不住知识而头疼。

了解我们的记忆力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阶段。

记忆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到2秒。第二种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在1分钟左右。第三种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地保留下来,保存时间较长。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记忆力好或者不好都指的是长时记忆。如果一个人记忆的过程完成得迅速、准确,那么,这个人的记忆力就好。

记忆是靠脑细胞完成的,记忆的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为常见的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

1.压力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的《神经科学期刊》上报告说,他们对一些年纪较大且记忆力渐差的实验鼠进行了压力测试,并随后对这些实验鼠在迷宫中表现出的记忆力,及其大脑中随压力而产生的激素——皮质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鼠大脑中有两种与皮质醇有关的受体,当压力较小时,较低的皮质醇含量会激活其中一种受体,这种受体的功能有助记忆;而当压力持续放大时,增多的皮质醇含量超出了这种受体的接受范围,开始激活另一种受体,而第二种受体的作用则会减弱记忆。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说明压力对于记忆是一柄双刃剑。这解释了为什么有时一点压力能增强记忆,而压力过大则会减弱记忆效果的情况。

2.知识之间互相干扰

学习心理学认为,对于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记忆效果不同。接近开头和末尾的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这种现象就叫作系列位置效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材料的中间部分受到了前面内容和后面内容的干扰,即同时受到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而材料的开头部分只受到倒摄抑制,结尾部分只受到前摄抑制。因此,系列位置中处于中间部位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两头相对来讲就要好许多。

3.不懂记忆规律

人脑有记忆的功能,也有遗忘的功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行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如果记忆完了就丢下不管,那么是不会有好的记忆效果的。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影响记忆效果的不利因素,认识到有这么多不利于记忆的因素后,我们就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教孩子一些记忆方法,以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对记忆的影响,从而很好地提高记忆力。

教女孩一些记忆方法

如果用心学习却记不住所学的知识,或者每每记忆很少的内容都很费劲,那么,就要教孩子一些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了。

1.快乐学习法

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背诵所学的知识的时候特别地勉强、不乐意,那么,孩子就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正在记忆的内容上。所以,平时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轻松的氛围,不强求孩子一定要考前几名,也不把孩子跟别的孩子比,只要孩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就好了。

2.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用以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要想使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就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机。

3.及时复习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比较科学的复习方法是,遵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按间隔时间由短到长的规律来复习。学习新的内容后当天要立即复习,然后就是三天后、一周之后、学习了一个单元之后、两个月之后等的间隔复习。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新知识纳入旧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去,这样更利于知识的储存和提取。

4.先理解后记忆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记者采访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记者问袁隆平:“2001年您和数学家吴文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您对数学怎么看?”袁隆平说:“我从初中开始就不喜欢数学。读初中时由于日本侵略中国,我随家人逃难迁到重庆读初中,有一次数学老师教我们‘负负得正’,我想了一阵,不理解为什么负负会得正,就问老师。老师当时没有回答出来,答应回去以后想想再告诉我。过后,我自己也在想,还是不明白。过了两天,我又问老师,老师说还在想。又过了几天,我再去问老师,老师有点不高兴了,觉得我在钻牛角尖。老师说:‘负负得正,书上都是这么说的,记住就是了。’我当时就产生一个想法:连负负得正都解释不清,学数学有什么用哦。从此以后,我就不太喜欢数学,转而喜欢与实验有关的课程,尤其喜欢农学。”袁隆平这种读书力求理解的精神,使他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艾宾浩斯在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死记硬背费力不讨好。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对要背诵的文章,首先要尽量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含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就会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记。

学习方面处处不靠谱

曾经听到一位妈妈说:“每年放假都要操心孩子的学习,刚开始的时候让写作业怎么也不写,说,终于放假了,还不让我玩一玩?我想也是,就让他玩一玩吧!结果,一玩就把作业的事情扔到了脖子后头。于是,离开学没几天的时候,就开始赶着写作业。时间紧,写得就比较马虎了。”这是一个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生活没有计划,缺少秩序,让家长很操心的典型案例。

好习惯、好行为

孩子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生活,问题在于家长没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模式,具有惯性的力量。在一个人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就会有一种动力推动着孩子自觉地这么去做,而不会受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养成了放学后先休息半个小时,然后再写作业的习惯,他就会每天这么去做,不需要父母提醒和监督。即使有小朋友来约他出去玩或者有好看的电视节目,他都不会被诱惑,而会坚持把作业写完再去做别的事情。

注重培养女孩的学习习惯

既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么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那么,我们需要从孩子上学起就开始培养。

1.遵循科学的方法

行为心理学中,一个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这称为21天效应。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因为你一不留意,你的坏情绪、坏毛病就会浮出水面,让你又回到从前。你在提醒自己、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许会感到很不自然、很不舒服,然而,这种“不自然”、“不舒服”是正常的。

第二阶段:7~21天。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经过一周的刻意要求,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你不可大意,一不留神,你的坏情绪、坏毛病还会再来破坏你的成绩,让你回到从前。所以,你还要刻意提醒自己,要求自己。

第三阶段:21~90天。此阶段表现为“不刻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这一阶段是习惯的稳定期,它会使新习惯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你已经不必刻意要求自己,它已经像你抬手看表一样的自然了。

一个人要养成好习惯,最重要的是坚持。因为很多坏习惯,就是在不经意间经历了千百次的重复后形成的,积习成性,改正起来就不容易了。

2.培养习惯要趁早

很多人都有一个致命的坏习惯,那就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当一个人没有习惯的时候,就会随心所欲,而随心所欲就是一个不良习惯。所以,不养成习惯的习惯是个很大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