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女孩
19540400000022

第22章 及早改变糟糕行为,女孩心理更健康(1)

心理和行为是相对应的,好行为塑造出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凝聚出好行为。所以,当孩子行为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要停留在行为的表面或者结果上,对孩子大加呵斥,而要透过行为剖析孩子的内心世界,然后纠正孩子的错误想法,这样才能治本,不耽误孩子的人格发展。

残忍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

那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被一个年轻的女孩活生生地折磨死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使想发泄,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怎么可以拿小动物当道具?

生活中有很多人亲切地称小动物为“儿子”、“宝贝”,就在于小动物非常可爱,很通人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这些人一定理解不了那些虐待小动物的行为。有的妈妈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便鼓励孩子掐死金鱼、挖掉猫咪的眼睛,而今天,我们又看到了年轻女孩虐待小白兔的一幕。除了让人难以理解外,我不禁想:女孩们那么温柔可爱的外表下面何以藏着一颗如此残暴的心,以至于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

或者缺乏爱心,或者压力太大

关于女孩残害小动物,我想到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缺乏对动物的爱心。

从女孩小的时候,我们就教育她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教育她们尊敬师长,善待同学,可是,很多家长的爱心教育仅限于对人方面,而忽略了孩子对自然界、对动物、对植物的爱。真正的爱,是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温情,所以,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爱的教育仅限于对人,那么孩子就会缺乏对动物、对自然界的关爱。

那些残害小生命、践踏草坪、随意折断植物枝条的孩子大都缺乏对动植物的爱心。所以,当孩子任意残害它们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孩子以引导,告诉他们这些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有的动物甚至能够保护人类的生活,比如,猫可以捉老鼠,使我们的食物不被老鼠啃食、使我们的物品不被老鼠破坏、使我们的健康不受鼠菌威胁。有的动物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比如,人类模仿鱼类和海豚发明了船和潜艇;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能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等。还有的动物能够保护主人,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影片,比如《狗狗心事》、《忠犬八公》等。

当然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贡献还有很多,要想利用好,还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动植物,多和动植物接触。人和动植物联系的纽带就是爱,如果我们爱它们,它们就会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把动植物对人类的好处说给孩子听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动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残害它们。

另一种原因就是因为压力太大,不知道如何发泄,于是就发泄到了不会说话的动植物身上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先要了解孩子的压力源在哪里,然后想办法帮助孩子解除,这样才不会使孩子的性格发生扭曲。

所以,我们要想女孩不残忍地对待动植物,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女孩对动植物的爱心,二是帮助女孩解除心理上的压力。这样,女孩的内心祥和自然,也就不会通过残害动物、摧毁植物来发泄内心的不痛快了。

教女孩不残忍之法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就以平等、友爱的姿态对待小动物呢?

1.随时纠正孩子对待动物的态度

孩子对待动物的态度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当孩子没有建立起对待小动物的正确态度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乱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行为。比如,当孩子去动物园要拔孔雀毛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并告诉孩子,这样孔雀会很疼,甚至会因此生病,那样的话,我们再来动物园就看不到这么漂亮的孔雀了。如果动物园里没有孔雀,还有什么意思呢?

2.培养女孩对动物的爱心

人和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像小猫、小狗、小兔子、小乌龟等小动物都很通人情,当女孩照料这些小动物的时候,就会对它们产生感情,同时小动物也会给孩子以回应,比如,小女孩一进家门,小狗就会迎上来,围着她转来转去表示亲昵;而小乌龟、小猫则会抬头呼应小主人的逗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小动物不仅仅是女孩饲养的宠物,还是她们心灵上的伴侣,让她们在业余时间不再孤单。

当孩子饲养了一只小动物的时候,就会觉得动物是非常可爱和友好的,也就把动物当成人类的朋友了,自然不会虐待和伤害它们。

3.正视孩子的压力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致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便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董事长愤怒至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然后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了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儿。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向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的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生命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这样,每个人其实都成了情绪的牺牲品,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调整情绪的方法。

所以,我们要从小教孩子学会正确地释放压力,调整情绪。当孩子有虐待小动物的倾向的时候,我们要通过观察、沟通的方式去了解孩子内心有着怎样的压力,然后想办法给予疏导。比如,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多多关爱孩子,带孩子出去玩耍,以此减轻孩子内心的压力。

家有爱哭小女孩

最近,我看到一则比较热的新闻,讲的是邢台市的一名叫余文丽的女医生,她医术高明,后来被派往新疆若羌县医院工作。在那里她勤奋工作,救治了很多妇女,为她们减轻了痛苦。丈夫突发脑溢血后身体偏瘫,她回家探望过丈夫后,又回到边疆继续工作。后来,她得知丈夫的康复情况不是很好,便选择带上丈夫一起去边疆,一边工作一边帮助丈夫康复,每天都要给丈夫按摩。

任谁听到这样的事,都会想到这是一个坚强的女人,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上打拼,也能够挑起家庭的重担。实际上她身边的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爱哭的女子。余文丽看电视剧遇到感人的场面的时候会哭泣,收到病人感谢的时候会流眼泪,丈夫生病的时候也会流眼泪,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名让人敬仰的好医生和好媳妇。

我由衷地佩服余大夫,同时我又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女孩爱哭并不是女孩的弱点,也不影响她们有一个有骨气的人生。可是当下的家长,女儿哭泣了,就会觉得女儿懦弱,甚至强迫女儿把眼泪忍回去,如果这么想,就有一些武断了。

哭泣是自然康复的过程

很多人哭泣过后,可能会有出不来气、心跳不规律、不思饮食、失眠等情况。于是,很多人觉得孩子哭泣是不利于成长的。他们甚至觉得这是孩子懦弱、无能的表现。

其实,孩子哭泣有利于身体健康。

1.眼泪能排泄出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人在遭遇到严重的精神创伤时,哭出声、流出泪反而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1957年,美国化学家布鲁纳西首先发现,动感情的眼泪与因洋葱刺激而流的眼泪,其化学成分是不同的。美国生物学有弗雷也认为,一个人在悲痛时流出的眼泪与因伤风感冒或风沙入眼流的眼泪,所含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他们认为,人在悲伤时流出的眼泪是有益于健康的。换言之,痛哭时的眼泪中含有有害身心健康的物质。因此,哭泣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2.哭泣可以让人健康

在情绪心理学中,人们因悲痛而哭泣,并产生心情舒畅、避免不幸后果的现象,称为哭泣效应。极度紧张有害于身体健康,松弛有利于身心健康。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极度紧张,就会分泌出甲肾上腺素类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适量分泌对人体有益,但此时已大量分泌,远远超过限度,因此血压就上升,血流就不畅,从而引发高血压。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并生成过氧化脂质这种老化物质,从而大大提高患病率。而哭泣则令一个人的悲伤、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是一种既简单又方便,且效果又好的放松方法。

所以,当女孩被感动、遇到伤心的事情,或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般会哭泣一会儿,家长不要指责孩子,要等孩子情绪平复之后,再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只有在她们恢复了快乐、轻松的情绪后,才能感到安全和被关爱,才能够面对困难,也才愿意接受帮助。

孩子哭过之后怎么做

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也会有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的时候,所以,孩子哭泣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孩子哭泣后,我们如何去读懂孩子的“哭语”,帮助孩子度过眼下的困难呢?

1.能解决的就解决

当我们在家里忙碌,而孩子却哭哭啼啼地围着自己转个不停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很糟糕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不要把内心的烦躁迁移到孩子身上,而要从内心深处了解孩子此时哭泣是为了什么。如果是合理的需要,就教会孩子怎么向父母表达;如果是不合理的需要,就不要理孩子。

我曾经见到一个孩子骑自行车的时候,突然就从车上下来,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妈妈问:“你怎么了?”这个时候,孩子忍住哭泣,指着自行车说:“屁股疼!硬!”妈妈检查了自行车座,原来车座上有一个小小的鼓出来的凸起,于是便带着儿子去修车店换了一个车座,孩子又高兴地骑上了自行车。

所以,我们要设法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如果是某种需要没有获得满足或者孩子有什么要求,就提示孩子说出来。这样,就等于引导孩子养成有问题就说出来的习惯,而不是采用哭泣的消极办法来寻求帮助。

2.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与孩子共情

如果孩子哭泣的原因父母不能帮助孩子解决,这个时候,就不要围着孩子问为什么哭泣了,而要等孩子哭过之后,给孩子一些安抚。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而独自落泪,这种事情父母是不便于主动介入的。当孩子落泪的时候,父母可以说:“交往中遇到了麻烦,的确让人伤心!”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就会觉得父母理解了自己。然后父母可以默默地坐在孩子身边或者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的时候,父母也不要评论谁对谁错,可以给出一种或者几种选择,让孩子自己拿主意,也可以重新理解一下让孩子伤心的内容。

又比如,有个孩子穿了条新裤子,到了学校却被同学说:“天天换新衣服!”孩子为这事非常生气,就说给了妈妈听,妈妈可以说:“同学可能记不清楚了,你并不是天天换啊!同学脱口而出的话,不需要太计较!也许是你的新衣服的确很漂亮,才引起了同学的注意啊!这么想,不就开心了吗?”其实,当孩子说出自己为之苦恼的事情的时候,说明他的心情已经平静了,这个时候比较能够接受积极的想法,父母如果说出比较积极的想法,孩子的心情就会很快变好。

不停地征求别人的意见

我曾经经历过一件事情:一位女孩去见未来的公婆,买了好多衣服,一件一件地试,不停地问大家:“这件行吗?这件怎么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说这件颜色很靓,那件看上去更庄重一些,这件款式很别致。那些价格不菲的衣服自然有着各自的特别之处,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最欣赏的部分。女孩把每个人的意见都当成了自己的意见,于是颇为犹豫不决,恨不得把每件衣服都穿在身上。

女孩正在苦恼的时候,其中一位朋友说:“那么多男孩追求你,你不是只选择了一个吗?难道你就不能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最适合今天场合的衣服吗?”女孩一下子被点醒,她想到未来的公婆都是节俭的人,于是选择了一件庄重大方的衣服出门了。

很多女孩就是这样,在做决定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怕将来后悔,于是不停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当然,别人的意见是可以听取的,但如果完全被他人的想法所主导,就可能迷失自己。

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受到了上帝特别的垂青,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最大化地实现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最宜于成就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每个人只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才是最为正确的道路。

可是,当下的很多女孩并不重视自己的想法,甚至根本就没有想法,于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别人说怎么做就怎么做,有的干脆就束手无策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女孩的自信心不够,自主性比较差。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女孩关系特别好,从上大学到读研究生都生活在一起,她们无论做什么决定都要一起商量,觉得两人的智慧加在一起定能有最好的选择。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她们特别想去同一家单位工作,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和被选择后,她们两个人都放弃过最好的单位。到后来终于获得了去同一家单位的机会,两个人为此而开心不已。谁知,工作起来以后,两个人逐渐发觉,她们的岗位都不是最好的,无论从福利待遇还是以后的发展前途来讲都是有很大的缺憾的。在她们发现了这一点后,都没有说出来,直到一年以后,其中一个率先辞职,另一个也辞职了。

直到两个人在重新选择的工作岗位上干得非常开心的时候,她们才明白,兼顾他人想法的选择很不现实,更不适合自己。

所以,不管我们的女孩多么在意父母的意见、朋友的想法,我们都要让她们明白,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有摸着自己的心口做出的选择,才是自己一生都不会后悔的选择。

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决定

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孩子尊重自己的意见,不随波逐流,那么,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既能自己做主又能听取他人意见的人。

1.抓住自主的关键期

孩子一岁以后,就进入了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一个人的自主性可能会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得到锻炼,但是,一岁到三岁的这段时间更为关键。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支持孩子发展了自主性,那么,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自己主宰自己命运、能够主动规划自己的未来、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的人,这样的人目的性比较强,会拥有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品质。

当孩子打下了这样的自主的基础,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再辅以强化和指引,教孩子一些自主的方法,孩子在自己决定和选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满足和快乐,那么孩子就能够成为一个自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