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努力走好,就能一点一点地收获幸福。婚姻是女孩生活中的大事,嫁人如第二次投胎,关系着女孩一生的幸福。这项重要的选择凝聚的是女孩从出生起就开始的对于婚姻的认识和理解。她们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而她们对婚姻的认识离不开家长的培养和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给予女孩认识婚姻的机会。
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那天,在网络上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妈妈日记,是描述女儿探寻出生问题的。
女儿小时候,总是爱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有时候就笑着回答她:“是因为上帝看到爸爸妈妈太孤单了,就把你这个可爱的小天使送给我们做伴来了。”女儿看到妈妈不是很认真的样子,就没再说什么。之后常常是,玩着玩着就会突然问:“妈妈,那我又是怎么冒出来的呢?”妈妈更觉得可笑了,就随口说:“你就像那个孙悟空一样啊,也是从大石头里蹦出来的!”她平时很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看到那个神通广大的孙大圣,竟然也和自己的出处一样,觉得还满意吧,就没再追问了。
有一次睡觉前,她又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又说:“你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呀!”没想到她突然紧紧地抱住妈妈,有点胆怯地说:“妈妈,你不要说我是从石头里出来的。”“为啥呀?”“从石头里出来好可怕!”“从石头里出来有什么可怕的呀?孙悟空不也是从石头里出来的嘛。”“反正我一想到从石头里出来就觉得恐怖,妈妈,你不要再这样说了,好吗?”为了不给女儿造成心理阴影,妈妈之后便尽量不去触及这个话题。
后来,她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妈妈就换了个版本,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她:“有一次,妈妈上街买菜,听到有人大声叫卖:‘卖宝宝咧,卖宝宝咧。’那个人挑着一对箩筐,一前一后各放着一个小孩,妈妈看到前面的那个小孩好乖哟,不哭不闹地坐着,又白白胖胖的,觉得好可爱。后面的那个小孩呢,又哭又闹,还长得黑黑瘦瘦的,不好玩。妈妈就花了一块钱买了前面那个小孩。”“那后面那个小孩卖多少钱?”女儿傻傻地插话。“后面的那个小孩不乖,就是五毛钱妈妈也不会买呀。”“后来呢?”“后来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孩长大了,就是你呀。”妈妈点着女儿的鼻子说。“妈妈我不信,我就是你生的!”女儿半信半疑地看着妈妈,有点着急了。“你看你长得不像妈妈呀。”妈妈把女儿抱到镜子前,脸挨着脸地比较。女儿仔细端详了一下,皱了皱眉头,大概是觉得不像吧。
上文中的妈妈详细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和女儿探讨出生问题的,我不知道谈话中的女儿年龄有多大,感觉大概三四岁吧,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妈妈以玩笑的态度来回答女儿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不妥当。如何不妥当,我们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你是父母爱的结晶
每位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我是您生出来的吗?”“小狗狗是从它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我呢?”“第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不管哪个问题,不管孩子怎么问,都代表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到开始思考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一般从四岁左右开始问这个问题,这个时候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已经知道了男人和女人谈恋爱、结婚,然后生宝宝,由对外界的观察投射到自身身上,他们会想到,宝宝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除了受内在生命发展秩序的指引外,还在于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观察,所以,不同的孩子因为个性气质不同、成长环境不同,问这个问题的时间也大有不同。但是,不管孩子什么时候问这个问题,我们都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什么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引导呢?
有一位妈妈在论坛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女儿现在三岁了,那天问我她是从哪里来的。我告诉她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因为我是剖腹生的她,所以给她看了刀口的位置,她就很害怕。请问我该如何回答比较好呢?
一位妈妈说,我跟女儿说她是像蝴蝶一样,把妈妈肚子咬开一个小口飞出来的。她只是问我痛不痛,并不害怕。她喜欢蝴蝶,也看过动物世界里蝴蝶的生长过程,所以胆小的她并不害怕。
还有一位妈妈说,爸爸和妈妈相爱、结婚。爸爸用爱在妈妈的心里种了一粒种子,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最后就生出了宝宝。
上面的两种回答,第二种显然比第一种要准确,更能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对生命诞生的正确认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回答得越科学越郑重,对孩子的心智发展越有好处。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爸爸妈妈创造的,爸爸和妈妈认识以后,开始恋爱,结婚后住进同一个房子,当他们决定生一个小宝宝时,爸爸便把一粒种子种到妈妈的肚子里,那粒种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像一棵小树一样慢慢长大,长大到妈妈的肚子放不下时就开始寻找出口,这个出口长在妈妈身上,就是生命的通道,通过生命的通道宝宝就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了。
其实,只要家长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就一定能够回答好这个问题。那么,如何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认识,并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呢?
科学回答孩子关于生命的第一个问题
当下,家长们的文化水平大多都很高,只要把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当成一件与孩子的生命发展密切相关的大事来对待,就一定能够回答好。
1.以珍视生命的态度回答孩子
孩子的生命来自父母,这一点要跟孩子说清楚。所以,我们不需要略过父母恋爱、爸爸把生命的种子种到了妈妈体内、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孕育这些细节。特别是女孩,我们一定要从小告诉她们这个道理,这样,更有利于她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防范陌生男人以及自我保护。
当下,经常有中学生怀孕后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怀上的;有的女孩进入了育龄却不知道如何避孕;有的女孩因为没有来月经便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病,却想不到是怀孕。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与青春期教育的不足有关,也与幼年时家长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生命的知识有关。
我们没有科学地告诉女孩生命是怎么来的,或者告诉孩子她是买来的、捡来的、飞来的等,都等于传递给孩子一种不正确的生命态度,那就是“生命来得很容易,不需要珍视”。这样,孩子可能会不珍视自己的生命,也可能会不珍视创造生命的能力和过程。所以,我们要真实、严肃地告诉女孩她的生命是父母爱的结晶,是被父母重视的,她也一样要重视生命。只有女孩懂得珍惜、保护自己的身体,她对生命的态度才会传递给未来的孩子。这样,女孩身心就不会遭受打击,才更有精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拥有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2.成长没有小问题
生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幼年的发展是整个人生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六岁前,孩子几乎完成了80%以上的人格塑造,正是奠定人格发展的基础时期,同时也会影响他们价值体系的构建。
就拿孩子询问生命由来这件事来讲,他们需要一个令他们满意的真实的答案,然后让自己充满信心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告诉孩子他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父母相爱后,想要延续彼此的生命,才繁衍出的家庭里最重要的一员。三个人组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一个团队。母亲在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很辛苦,父亲很细心地照顾母亲,这样他们就更相爱了。孩子了解到这一切后,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宝贵,父母也很重视自己,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一些认识,比如,“好好生活”、“我要为自己负责”、“我是重要的一分子”等,而这些正是健全人格应该具备的基本内容。
所以说,孩子关于生命由来的问题,是关系到孩子人格发展和未来婚姻的大事情,家长要认真学习才能科学地回答出来,绝不可以敷衍了事。
六岁不到,就喊着要结婚
有一位妈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令她困惑的事情:六岁的女儿在幼儿园里交了好多朋友,其中当然不乏小男孩。妈妈觉得这样很好啊,说明女儿性格大方、开朗,善于处理同学关系。于是,妈妈给女儿带零食的时候,就会多给女儿带上一些,以便分给喜欢吃的同学。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真的让妈妈晕菜了。
有一次,妈妈去接女儿的时候,看到女儿和一个小男孩手拉着手走了出来。在路上,女儿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和我们班的张建伟结婚!”妈妈一愣,因为她没有想到女儿会提出这样的想法。
我想,很多妈妈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有点不知所措,不呵斥孩子就是做得好的了。其实,面对女儿如此“早熟”的话语,我们不光不能呵斥,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四五岁,婚姻的敏感期到了
如果我们说,在四五岁的时候,孩子婚姻的敏感期就到了,那么,很多家长一定会瞪大了眼睛。不要怀疑,事实就是这样的。当你的孩子很神秘地跟你说,要和班里的谁谁谁结婚,而且特别喜欢和异性小朋友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就足以说明孩子受内在成长秩序的指引进入了婚姻的敏感期,他们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起对婚姻的最初的认识。如果这个认识是正确的、积极的,那么,到了恋爱的季节,孩子就有能力处理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并顺利地走进婚姻的殿堂。
父母恩爱的画面和甜蜜关系对孩子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男孩会说:“我要和妈妈结婚。”“我要和老师结婚。”女孩会说:“我要和爸爸结婚。”“我要和老师结婚。”这个时候,他们对婚姻的认识就是可以和异性结婚。但是,当孩子再长大一点,他们对婚姻的认识会不断地提升,升级到要和同龄人结婚、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和自己喜欢同时也喜欢自己的人结婚。这个过程,需要孩子自己认识,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帮助。
如果我们认识到婚姻的敏感期是孩子对于成人世界的婚姻关系的最初认识,让孩子看到自己对爱人忠诚、友爱的一面,同时也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那么,孩子的这个敏感期就会度过得非常顺利。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女儿非常喜欢班里的某个小朋友,吵着要和对方结婚。如果对方不喜欢女儿,而是和别的小朋友关系好,这个时候,女儿一定会很伤心,甚至会哭泣。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喜欢是两个人的事情,看看你喜欢的小朋友中,有没有喜欢你的?”如果孩子这么去做,就等于认识到了在爱人选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能一厢情愿。
如果女儿的婚姻敏感期度过得比较顺利,那么吵着要和某个男生结婚的次数就会变少,因为女儿的心智已经发展进入到了下一个敏感期。如果我们每天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去幼儿园,或者在幼儿园里自由玩耍的时间比较少,再或者孩子一提结婚的事情我们就制止孩子,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深入发展同伴关系,没有机会发展小小“恋情”,“婚姻敏感期”的发展也就会受到阻碍。这样的话,孩子就可能在后来的某个阶段——小学或者初中,重新对某个异性发生兴趣,或者热衷于公主、王子、恋爱、亲吻、结婚等话题。但是,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新的成长任务,往往难以完美地修复缺失的生命历程。
所以,尊重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就是尊重孩子的生命发展历程,给予了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那么,我们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女儿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呢?
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
要想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的敏感期,以下几点是我们需要做到并注意的:
1.清除脑子里的“邪恶”观念
不要以为孩子一说“结婚”、“爱”这些字眼,就觉得是受了父母或影视剧影响,从而拒绝回答,并勒令孩子以后不要这么说。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孩子并没有学坏,他只是在进行着自己生命发展一定要经历的事情。我们只有先清除自己脑子里出现的这些念头,才能正确对待孩子眼里的“爱”和“结婚”。
2.看到女孩和异性交往的好处
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生下来就拥有的,而是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习得的,恋爱的能力也一样。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交往能力有限,将来肯定不具备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事实证明,很多人因为不懂得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到了一定年龄恋爱就会受阻。而婚姻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女孩喜欢和男孩交往,我们要支持孩子的这一表现。
当女孩说要和男孩结婚时,我们可以对她说:“孩子,你真是好眼光。那个男生很懂礼貌啊!你可以和他交朋友的。”总之,不管女孩喜欢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利于她学习交往技巧,从而奠定与他人交往的基础。
青春期,可能是未来婚姻美满的一道坎
小婷家有三个孩子,她是老大,由于家里负担较重,再加上小婷又不爱学习,所以十三岁的小婷就已经辍学在家,帮着家里照顾生意,做家务。小婷第一次离家出走是在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四那天。当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时,小婷的家人却因为她的离家出走而焦急万分。在民警的帮助下,大家找到了小婷。但是,小婷不愿意回家,因为家里人总是打她,她认为家人都不喜欢她,什么事情都让她做。从那以后,小婷似乎就对出走“上了瘾”。截至4月底,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当地派出所接到小婷离家出走的报警电话就达到十余次,而每次民警都在第一时间找到了小婷。
民警们逐渐发现,小婷离家出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她的停留地都是离家不远的地方,她出走的理由慢慢地变成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诸如不愿意干家务、不给零花钱等等。稍有不如意,她就要离家出走。
那么小婷为什么会对离家出走“上瘾”呢?小婷的理由很充分:每次离家出走后回家,家里人都会对她很好,可是一段时间后,小婷就感觉家里人又开始对她不好了,于是她就以离家出走来“惩罚”家里人。
看到这里,我们都能察觉出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于是,就培养出了一个会威胁别人的孩子。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养成了与家人有一点分歧、自己感到不痛快就离家出走的习惯,那么,有一天走进婆家,也会很难和婆家人相处的。这或许还有一些余地,因为婆家毕竟也是家。如果在工作中也这样,与领导、同事有一点分歧就离开公司,那么,恐怕没多久就会被炒鱿鱼。这个故事提示我们,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不但仍然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培养,而且要结合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给予特别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