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不是包庇缺点的理由
成长是一个有秩序地不断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能力不断地增强,各个器官的功能不断被唤醒,孩子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变得越来越多,孩子的心智也就会不断地成长。孩子成长的重要方式就是模仿,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特别是在幼年的时候,他们因为缺少好坏的评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这些行为不断地重复,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会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那个时候,我们要改变孩子就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要及时改正孩子的小毛病。
我们都知道女孩的脸皮薄,自尊心强,性格比较敏感,如果我们直言不讳地说出女孩很在意的事情,就会让她们心里很不舒服,甚至会拧成疙瘩,不好解开。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女孩还可能会觉得妈妈偏心,看自己不顺眼,在心中留下阴影。
比如,有个女孩胳膊上的汗毛比较长,她的一个女同学就说:“你的汗毛这么长,应该穿长袖盖住啊,露着多难看啊!”女孩本来就对自己的汗毛很在意,听同学这么一说就更在意了。有一天,她的妈妈也说:“我女儿汗毛可长了!”结果恰巧被她听到了,她觉得自己的胳膊真的是很难看,从那以后便坚决不穿露胳膊的衣服。
再如,有个女孩写字比较慢,在学校里抄写字词的时候,几乎总是最后一个做完。她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老师认为写字太慢是她的缺点,就经常跟她妈妈说。于是,这位妈妈就时常叮嘱女儿写字的时候快一点。可是好长时间过去了,女孩写字的速度却仍然没有改变。这位妈妈便再次叮嘱她快一点,谁知她很生气地说:“以后少说我慢,我不喜欢听!我的作业也不用你管,我自己能写好!”弄得这位妈妈真的是很尴尬。
总之,女孩是很敏感的,如果我们不小心触碰到了女孩的敏感点,就会让她们很不开心,甚至会生气、逆反,那样的话,反倒不利于我们帮助孩子改掉小毛病。所以,我们指出孩子的小毛病还是要讲究方法的。
换种方式提出来
孩子的一些行为是源自一定的心理基础的,我们要想改变孩子,就要先让孩子理解父母为什么要让他改变,自己的做法有哪些是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这样孩子才愿意改正。我们最好不要凭着自己的意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说出来。
1.先肯定孩子
再好的孩子也有缺点,再不好的孩子也有优点,当我们要纠正孩子的某个缺点的时候,可以先找到与其连接最紧密的优点肯定一下,此时孩子的内心是温暖的、是有底气的,当他对自己有了信心的时候,我们再指出他的某个小缺点,他就不会因为暴露出这样一个小缺点而丧失掉自信,反而有一种“我要改正小缺点,让自己更好”的向上的心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非常期待妈妈指出他的缺点。当然,我们指出孩子的缺点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指出的缺点一定要客观、真实,不要夸大。
“缺点”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敏感点,女孩也一样,但是胆小的女孩还没有建立起自我认识、自我监察的习惯的时候,很多小缺点她们是意识不到的。为了不让小缺点铸成坏习惯,就需要家长来帮助。这个帮助的过程就难免不触碰到女孩的敏感点。
很多家长发现了孩子的缺点后都是顺口说出来,或是大声地指责孩子,这种坏习惯一定要克服,一定要等到自己情绪平和的时候,再跟孩子谈他的缺点,这样才能做到“先肯定孩子,再提出缺点”,才能保证孩子能够听得进去。
2.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相信他
我经常听到孩子感叹:“妈妈一点都不相信我!”“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妈妈相信。郁闷死了!”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讲,她们都是相信自己的女儿的,可是,她们的掌控欲太强,而且毫不掩饰,时时流露出对女儿的不放心,以至于让女儿误解为妈妈不相信她。
如果女儿觉得妈妈相信她,那么,女儿也就会对妈妈说真话了。为了获得女儿的信任,我们和女儿交谈的时候态度要真诚,不要流露出不信任的神情;女儿谈论某件事的时候,即使我们不相信也要认真听,然后找到确凿的证据揭开真相,提示女儿她说得不正确。这样我们把问题归结到了女儿的认识能力上,女儿就不会感到我们对她不信任了。
聪明的妈妈,在问女儿一些事情的时候,会说:“妈妈相信你会跟妈妈说真话,妈妈爱你,多么糟糕的结果妈妈都能接受!”这样的话语,躲开了女儿“说真话会不会挨打”的敏感点,促使女儿对妈妈敞开心扉,同时也会接纳妈妈向她提出的建议。
女儿臭美,怎么教
有一次,我送给亲戚家的小女儿一双美丽的粉红色靴子。可是,当时是秋天,还没有到穿靴子的时候,女孩又太想穿了,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就拿出靴子穿上,在房间里跑几圈。赶上星期天,一大早就起来,穿上新靴子在房间里玩。她的妈妈说:“那份对靴子的痴迷劲儿,真是太可爱了!”
末了,这位妈妈又担心地说:“我的女儿太好美了!这样臭美是好还是不好呢?怎么教育呢?”我觉得她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很有必要,如何教育爱美的女孩,是一个大问题。
女孩需要美
爱美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种较高的生理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七个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审美需要、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对美的需要和吃饭、穿衣、爱、尊重等一样是一种基本的生理需要。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当他们有追求美的表现的时候,比如要穿漂亮的衣服、要弄个自己喜欢的发型、特别在意自己衣服的款式等,这就表示孩子对美有了感知和追求。
孩子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是与生俱来的,按照孩子内部发展的秩序发展起来的,当孩子审美的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如果我们给予孩子一个他们需要的美的环境,那么我们就是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们一定要记得一点,那就是孩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他们按照内在的秩序建构自我,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拥有的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审美的建构是与孩子的道德意识紧密相连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配合很重要。
在两岁半左右的时候,女孩对于食物的完整性非常敏感,如果她在吃馒头或者苹果的时候,我们先咬了一口,她就会非常生气,甚至大哭大闹。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误解为女孩“小气”、“抠门”,其实这只是女孩产生“只有完整的东西才是完美的”这样的认识的开始。在女孩拿着完整的苹果吃了几次后,她们会觉得将苹果削了皮、切成小块吃起来更容易,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孩子尝试内化为儿童审美和文化的一部分,当然,这个内化的过程不会只停留在吃的方面,还会向着吃的用具、吃的秩序、玩具的完整性等发展。这个时候,孩子要求的是自己认为的完美,被别人“破坏”过的就不完美了。
如果妈妈足够细心,一定会发现或者记得女儿是经历了上面的过程的。孩子必须有一个完美与不完美的比较,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才会追求事物、人生、规则、道德、生活等方面的和谐与完美。
审美的敏感期是一个螺旋发展的过程,孩子从对吃的食物要求完美、完整,逐步发展到对所用的物品要求完美、完整,对自己的形象要求完美,在这一切都获得了满足,被她很好地内化为自身的审美标准后,就会上升到对自己、对环境、对他人的美的判断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