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生产与需求的严重脱节,出现了周期性的混乱和崩溃。当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社会管理以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的时候,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这时,社会总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是根据对各种产品的需要确定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再也不是奴役人们的盲目的力量,而是按照计划,“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55]
恩格斯当时设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商品生产将被消除。他说:“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那时,一件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径加以确定;日常的经验就直接显示出这件产品平均需要多少数量的社会劳动”;因此,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生产与需要的关系,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56]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观点。这个观点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在历史上,除了原始社会末期处于萌芽状态的商品关系外,商品生产都是与私有制相联系。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商品多多少少是私人生产者的产品。在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的条件下,商品生产也就失去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其次,在现实上,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无论城市和农村,都已普遍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可以通过剥夺城乡资产阶级生产资料,建立单一的全民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以英国的情况为依据,认为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时,人们的劳动就将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从而商品生产将被消除。最后,在工人运动中,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和杜林,都大肆宣传反对资本主义,保留商品经济,企图通过保存商品经济来保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将被消除的观点,也是为了反对蒲鲁东、杜林之流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谬论。
十月革命以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继续存在和发展商品生产,而不能消除商品生产。特别是对于像我国这样原来经济落后,商品关系不发达,自然经济占优势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杜林硬说,社会主义不能消灭旧的分工制度和城乡对立。恩格斯指出,当社会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的时候,生产资料奴役人们的状况将根本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必须彻底变革,旧的分工也必须消灭。人们劳动的性质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57]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消灭旧分工已不再是毫无根据的幻想和虔诚的愿望,而且有着客观的可能。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只要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起的破坏和浪费,实行普遍劳动的制度,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就可大大缩短。其次,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它要求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发生变革,要求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正是大工业的发展,要求用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能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恩格斯确信,只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就能彻底消灭旧的分工,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生产者,“他们懂得整个工业生产的科学基础,而且其中每一个人都从头到尾地实际阅历过整整一系列生产部门,所以这样的社会将造成新的生产力。”[58]
杜林不仅认为无须废除旧的分工,而且认为城乡的分离“按事物的本性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这实际上就是要继续保持生产资料对生产者的奴役状态。恩格斯指出,大工业的发展,已为消灭城乡分离提供了条件。从前不得不受到地方局限性制约的生产部门,随着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完善等等,已经有可能使工业在全国平衡分布。只是资本主义制度才使工业过分集中于大城市,使城乡对立更加尖锐。只要消灭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整个社会生产就可以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协调,按照最适合于经济发展的原则分布于全国。由此可见,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也不是什么空想。
第四,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将自行消亡。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无论古代奴隶主国家,中世纪封建贵族国家和现代资产阶级国家,都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国家,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从而使国家成为多余。恩格斯说,当不再有需要加以镇压的社会阶级的时候,当阶级统治和根源于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生存斗争已被消除,由这些原因引起的冲突和极端行动也随着被消除的时候,就不再有什么需要镇压,也不再需要国家这种特殊的镇压力量了。因此,“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自行消亡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无产阶级一旦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国家就会立即消灭。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还需要有无产阶级****的国家。但这已经是过渡性质的国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只有到了共产主义,才不需要国家,国家才随之消亡。
第五,人们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到来以前,人类还没有最终摆脱动物的生存条件。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控制自己社会行动的规律。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人类才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恩格斯写到,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直到现在都如同异己的、统治着人们的自然规律一样而与人们相对立的规律,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注释
[1]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77页。
[2]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01页。
[3]同上书,第467页。
[4]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74页。
[5]同上书,第475页。
[6]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80页。
[7]同上书,第542页。
[8]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29页。
[9]李卜克内西:《致弗·恩格斯》(1873年3月25日)。引自《马列主义研究资料》第3期第108页。
[10]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73年6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594页。
[11]同上书,第592页。
[12]同上书,第591页。
[13]白拉克:《致弗·恩格斯》(1875年3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和白拉克通信集》第11页。
[14]倍倍尔:《我的一生》第2卷第234页。
[15]恩格斯:《论波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11-412页。
[16]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75年3月18-2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22页。
[17]马克思:《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9页。
[18]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75年3月18-2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23页。
[19]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75年10月1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51-152页。
[20]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5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和白拉克通信集》第54-55页。
[22]恩格斯:《致卡·马克思》(1876年5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3-14页。
[23]恩格斯:《致卡·马克思》(1876年5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9页。
[24]恩格斯:《〈反杜林论〉三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页。
[25]恩格斯:《致威·李卜克内西》(1877年1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23页。
[26]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页。
[27]同上书,第74-75页。
[28]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5页。
[29]同上书,第89页。
[30]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5页。
[31]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0-121页。
[32]同上书,第122页。
[33]同上书,第125-126页。
[3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1页。
[35]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2页。
[36]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9页。
[37]同上书,第160页。
[38]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3月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525页。
[39]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32-233页。
[40]同上书,第243页。
[41]同上书,第256页。
[4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60页。
[43]同上书,第163页。
[44]马克思:《弗·恩格斯的小册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63页。
[45]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版序言的补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566页。
[46]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99页。
[47]《圣西门选集》上卷,第275页。
[48]《傅立叶选集》第2卷,第8页。
[49]《欧文选集》下卷,第51页。
[50]同上书,第14页。
[51]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0页。
[52]同上书,第299-300页。
[53]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6页。
[5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3页。
[55]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9-322页。
[56]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8页。
[57]同上书,第333页。
[58]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35-3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