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一是指数字具体化,即如果某一个目标能用数字来描述,则一定要写出精确的数字。比如,你在三个内要实现的收入状况,就可以量化为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等具体的数字。二是指形态指标化,即如果所确定的目标不能直接用某一个数字来描述,则必须进一步分解,将其表现形态全部用数字化指标来补充描述。如想买一套房子的目标,应该具体说明:多大面积、几室几厅、多少价格、具体位置、房屋朝向、周边环境要求等。
时间限制是指你所确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期限,可以具体到某年某月。没有时限的目标,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你可能轻而易举地为自己找到拖延的借口,使目标实现之日变得遥遥无期。
将制订目标的原则习惯化,意味着你的目标不能太过高远,而是要尽可能的具体一点,以便在生活中随变化调整。
把目标量化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一向采用“逆推法”,即确定大目标的条件,将大目标分解成为一个个小目标,由高级到低级层层分解,再根据时限,由将来逆推至现在,明确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即时行动←更小的目标←小目标←大目标
用“逆推法”分解量化目标为具体行动计划的过程,与实现目标的过程正好相反。分解量化大目标的过程是逆时针,由将来倒推至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是顺时推进,由现在到将来。
这个过程可以这样进行:先根据总目标实现的条件,将人生总目标分解为几个5至10年的长期目标,再根据长期目标的实现条件,将其分解为若干个2至3年的中期目标,再继续将其分解为若干6个月至1年的短期目标,进而将每一个短期目标分解成月目标,月目标量化分解为若干个周目标,周目标变成若干个日目标,最后,依次具体化为现在应该去干什么。
不管什么目标,也不管多大,每一个目标都要分解到你现在应该做什么,使你现在的行动与你未来的愿望、梦想联系起来,使目标有了现实的行动基础,否则,你的愿望现在就可以断定不太可能实现。
65.将目标分解完成
一个看似很庞大很艰巨的任务,如果分成一件件小事分段来完成,往往就会变得简单易行。比如,当我刚开始写作此书时,这个巨大的工程差点一下子就把我压垮了。不过,当我以“章”为单位把它分成了五小块,并将每一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意义突破时,这项工作就变得简单易行,一点儿都不令人感到沮丧了。
记住,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起始点,并坚持做下去。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自传中是这样说的: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分段实现大目标真可谓是经验之谈,这一思想甚至适用于所有的“行业”。相信你已制订了自己宏大的计划,可你不可能一步达到,你还要制订一些小计划,分步来完成你的宏大计划。当你把这些小计划一步步完成时,你就成功实现了你的宏大计划。
有个专业名词叫“冷盘切割技术”。假如你买了一根意大利腊肠,很显然你不可能一次把整根肠都吃完,于是你要把它切成薄片。做事情也是这样。当你遇到太大太难的任务时,你会习惯于拖延。但是如果你把它分成小块,一次做一点,你做起事情来会很带劲,而且一点一点,最终你会把整件事情都做完!问题的关键就是你要摆脱惯性,以便使事情运动起来获得动量。一旦你获得了动量,你就会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没有任何借口》的作者有一次我在电台上讲话的时候,接到了一个想打扫地下室的妇女的电话。她说,地下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东西,这都烦了她八个月了。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先选一个角落打扫呢?”两个星期之后,我收到她一张便条,她说她按照这种方法做了结果还真奏效。我不清楚她是先把东西都堆到一个角落然后打扫的呢还是先打扫一个角落、一部分一部分清理的。但不管怎么样,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做,使她终于把整件工作都做完了。分步做事,事情就不会显得那么艰巨,相反它会显得更容易完成。
假如有一天你发现家里看起里有点破旧、需要重新刷一遍。但是愁于搬家具等准备工作,你就一再拖延。解决办法就是一次一点地去做。拟定一个行动方案:第一周选定一个颜色;第二周去买颜料和刷子;第三周先刷一面墙……不知不觉,你就会把正间屋子都刷完。但是,粉刷屋子的最好方法还是找一个粉刷匠,所以多花点时间努力工作,这样你就有资金雇专业的粉刷师。
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冷盘切割技术来处理。你最想做成的事情可能是需要花时间最多也是最难的事情,但是只要你把一件大事分成小块来做,你就不会再拖延,这样你的愿望也不会受损。
这个好习惯是你的每一个大工程都变得简单易行。
66.细节决定你的成败
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有意思的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教授这样做的本意是教育学生在科研与工作中都要注意细节。相信尝过尿液的学生应该终生能够记住这次“教训”。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海尔厂区上下班时工人走路全部靠右边走,没有其他企业员工潮进潮出的现象,完全按交通规则,这就是不简单。难吗?不难,行人靠右走这是小学生都懂的规则,可很多企业没做到,海尔却做到了。这就是素质,海尔人的素质,在小小的走路这一细节上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没有良好习惯为基础,任何理想的大厦都难以建立起来。而习惯恰恰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的不断积累所形成的。所以,中国古人说的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能导致事业的成败。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1824-1870)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另一方面,“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所以,成功是一个日积月累、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希图侥幸、立时有成的想法都注定要失败的。中华武术中的“功夫”,就是基本动作天天做,本身就有日积月累的含义。
细节总是容易为人所忽视的,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在,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还专门针对细节下些功夫,设计些细节方面的试题,通过细节来观察应聘者;有的用人单位甚至通过“吃相”、“笔迹”等细微小事来决定用人与否。
对于求职者来说,展现完美的自我,是需要靠细节来体现的,所以,时时处处勿忘细节自然是渴望成功的人必须要注意的。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
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有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你好,朋友,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你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着名大公司的总裁。
这道显然是专门用来考察求职者细节的试题,使得一些志在必得的应聘者纷纷铩羽而归。在这里,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
要把重视细节、将小事做细培养成一种习惯。通过长期积累,自然会使你在所做的工作中有大的提高。如果只图一时,而不顾长远,自然起不到这样的效果。就像毛泽东所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在一时,而在一世,在每一个细节上把事情做好是相当难的。
67.不要轻视身边的小事
做任何一件事对你的人生来说都是极具意义的。做一位泥瓦匠,你也许会从砖块和泥浆中发现诗意;做一名图书管理员,你或许可以在工作之余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做一名教师,也许你对教学工作感到厌烦,但是,只要你走进教室见到学生,你一定会变得热情洋溢、精力充沛。不要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你的工作,也不要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你的工作,如果这样做的话,只会让你觉得工作单调、无聊、一无是处。在外面观察一个大教堂的窗户,上面也许布满了灰尘,十分灰暗,没有光华,但是,如果我们推门走进教堂,将会看到另外一幅色彩绚丽、线条清晰的景象,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
这揭示了一条真理:从外部看待问题是有局限的,只有从内部观察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有的工作从表面上看索然无味,可是当你身临其境,努力去做时,你会发现趣味盎然。
画家莫奈曾画过这样一幅画,描绘的是修道院里几位正在工作着的天使:其中一位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位正提起水桶,还有一位穿厨衣的天使,正在伸手去拿盘子。从画面上你可以看到,哪怕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天使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去做。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也许,在你的眼中看来,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实在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大事。严格说来,这件不大的事还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阿基勃特做了,并坚持把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长。
有一些人因为“事小而不为”,或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在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从开学这一天起,我们不设值日轮流表,因为只要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把自己的座位周围清扫干净,整个教室也就干净了。”学生们表示能够做到这一点,可是一年以后,大家发现,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坚持这样做了。 “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这正是许多人的心态。成功不是偶然的,有些看起来很偶然的成功,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正是对一些小事情的处理方式,已经昭示了成功的必然。
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从工作本身去理解,把工作看成你人生的权利与荣耀。别轻视你做的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你也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把它做好。
能把小事情顺利完成的人,才有完成大事的可能。走好每一步路的人,绝不会轻易跌倒。所有的成功者与我们都做过同样简单的小事,惟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
一对住在科罗拉多州基俄华乡下的夫妇,打了一千四百次以上的电话,向新丹佛国际机场的噪音热线抱怨它们起降的飞机飞过他们家上空。他们对机场的官员说,他们将会不停的打电话,直到航道改变为止。
如果我们估算一分钟打一次电话,那么一千四百次电话加起来,就是超过23小时的抱怨!
令我们奇怪的是,这样一件小事,机场为什么不能快速解决?
小事虽小,但如果不能快速处理好,它始终会存在着,并且会始终困扰着你。
如果你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就立刻去做,不要只是抱怨不停。谁制造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解决。
拖着不办,问题始终在那里。很多注重品质的公司都为产品附加上价值。附加价值的方法有好几种,譬如说通过品质、服务、运送速度和亲切感等。就如在这个例子中,因为产品是丹尼制造的,所以让他对品质负责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丹尼所做的不只如此。他把布莱恩请来,就是对产品另外附加了热忱和责任感。尽可能的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才能使问题解决,并给自己赢得一个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