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很多角度看,往往后来者比先入者能够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机会。但是要真正做到“后来者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也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一定要保证自己的产品优于先人者。如果市场先机已经被人占领,你推出和他一样的产品,明显是没有竞争优势的。你一定要收集产品调整和改进的方案与意见,让自己的产品优于先入者,凸显自己产品的优势,才会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让人们购买。
其次,定价上要低于先人者。市场的低价很重要,如果你的价格没有竞争力,也会被市场和消费者淘汰。所以,后来者一定要先放低姿态,把价格定得低于先入者,这样才能打破先入者的优势地位,让你的产品进入市场竞争。
再次,后来者要能够看准竞争者的弱势,在经营当中有效进行攻击。后来者进入市场,可以更容易地获得竞争者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但是在这些信息当中,你一定要分辨出哪些是最有用的,看准对方的弱势进行有效的攻击。否则,你就不可能打败对手而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最后,后来者可以根据现有的市场环境,为自己选择一个空白的市场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寻求自身的发展。先入者们往往已经将市场分割完毕,后来者要和他们争夺是很困难的。不妨在先人者之间寻找可以发展的空隙,为自己占领市场奠定基础。
只要经营得当、策略正确,那么做到“后来者居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后来者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是对辩证唯物论的巧妙运用。在市场营销当中,往往能够产生神奇的效果和魔力,让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凸显优势。
宁波奥克斯集团是当今中国空调市场的名牌企业之一,总资产达上百亿元,年产值达到八十多亿元,是世界500强企业,也是中国前200名盼优胜企业。
奥克斯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是令人惊奇的。在2002年,奥克斯是作为一个后来者进入中国空调市场的。当时中国已经有春兰、格兰仕、格力等众多的空调品牌,它们都已经以先入者的姿态几乎占领了整个空调市场。但是奥克斯并没有半点退缩和畏惧,反而主动地向空调市场发起了挑战02003年,奥克斯通过多家媒体揭露了多家空调企业“质量恐惧”和“价格恐惧”的黑幕。奥克斯提出,很多企业通过有问题的螺丝刀生产劣质空调,并且在市场上打出过高的价格,追求过高的利润。顺势,奥克斯提出了优质优价的营销策略。这一挑战的出现,让整个空调业都为之震动,令他们感到惶恐。奥克斯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摸底调查,将空调企业的黑暗面曝光,针对竞争对手的弱点攻击,令他们感到措手不及,由此成功地打响了一个后来者进入市场的“第一炮”。
之后,奥克斯不断在各个方面调整,力争超过先入者,达到“后来者居上”的目标。
首先,奥克斯大打价格牌。他在2002年的一段时间推行了“一分钱空调”的促销活动。只要顾客已经购买了一款奥克斯的产品,就可以花一分钱再获得一台挂式机,而且奥克斯的空调价格也是同类产品当中最低的。这些都为它吸引消费者、赢取顾客奠定了基础。一段时间,奥克斯几乎成了低价产品的代名词。
其次,奥克斯针对当时中国空调行业售后服务不健全的特征,大打服务牌。他们首先推出了“空调免费年检倡议书”,在整个空调行业掀起了一阵旋风。之后,他们又针对空调保养、清洗等问题专门设立了售后服务部,负责空调的安装、拆洗和维修服务,让顾客享受到“一劳永逸”的周到服务,让奥克斯迅速从空调市场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
最后,奥克斯空调在宁波发行了《中国空调技术白皮书》,揭露了空调行业许多技术炒作的“内幕”以及很多企业所谓的“新技术”,只是在原来的空调上加装两个成本极低的零件,但是销售价格却前后差距了好几倍。他们提出真正的“高科技”应该是“冷、静、强、省”。白皮书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警惕与重视,杜绝了概念炒作的现象,对空调市场是一次调整和净化,同时也提高了奥克斯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令奥克斯成为消费者心目中信得过的名牌产品。
奥克斯由于一系列营销策略运用得当,最终不仅实现了在广东市场销售收入十倍以上的增长,更是一跃成为广东空调市场的前三强,同时为后来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前三甲奠定了基础。这样,奥克斯空调也成功地实现了自己预先提出的营销目标,真正演绎了“后来者居上”的市场现象。
营销金法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没有“先”与“后”的区别,而只有“胜”与“败”之分。不管你进入市场次序的先后,市场只看你能否运用资源和策略,实现最优化的配置,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只要你占领了优势,夺取了市场份额,那么市场就给予你最高的回报。所以,作为一个成功的营销者,不要过于在意进入市场的先后,而应该更多地考虑什么时间进入市场更有利。选对了时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挖掘市场,一切皆为商机
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你也要引起重视。因为你抓住了它,将有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像甘布士一样,成为亿万富翁。
美国达维尔地方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起初只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后来靠着胆识抓住了机遇自行创业,终于,使自己走上了人生的光辉大道。
其实,世界上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事情当中,都隐含着一些决定未来的玄机,经商亦是如此。美国麦当劳集团创始人克罗克就曾说:“如果你对某种事物深信不疑,你就必然达到成功的领地。冒着理性抉择的危险,正是挑战的真正精神所在,而且这也是相当值得回味的。”
在商业活动中,对机遇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所建树,因此,必须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会,哪怕成功的机率只有万分之一,也不要轻易放弃。
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不断在发展,人也要跟着发展的趋势前进。
社会是一条河,人生就像流水,社会千变万化,人生也有各式各样的际遇。有的人在同一个地方打转,有的人则乘着急流奔腾前进。一个有胆有识、有自信心的人,必须勇敢地挺身而出,顺着急流去寻找发迹的机会。
有一次,约翰·甘布士要坐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好票,这时恰逢圣诞前夕,赶到纽约去度假的人非常多,车票早已售完了。甘布士看到这种情景并不泄气,仍旧提着行李,赶到车站去,目的是等待有人退票。
有没有人退票,他并没有把握,但心里存着一线希望。甘布士在车站售票处等了很久,不见有人来退票,尽管乘客们已经开始接踵上车了,但甘布士仍没有离开那里。
到了距开车时间仅剩五分钟时,一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赶到售票处,因为她的女儿突然发病,她不能乘这班列车。甘布士终于如愿以偿地到了纽约。
他抵达纽约之后,高兴地打电话给妻子,对她说:“亲爱的,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希望落空的人,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久,达维尔地方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削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一美元可以买到一百双袜子。那时,甘布士还只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当他察看了市场以后,便决定将自己的积蓄用来收购低价货物。大部分人都嘲笑说,他这样做是愚蠢的行为,准会吃亏的。
甘布士并不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照样收购抛向市场的货物。这些贱价的货物收购得太多了,他就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把这些物品贮积起来。
又过了十多天,那些工厂连产品削价抛售都找不到买主,便把所有的存货搬出来用火烧毁,借此稳定市场的物价。
他的妻子看到别人在烧毁货物,心里焦急起来,忍不住抱怨丈夫不该这样浪费钱财。
甘布士对妻子的抱怨保持沉默。
不久,美国政府为了抢救不景气,终于采取了紧急行动,很快就稳定了达维尔地方的物价,随后采取各种措施,援助当地的厂商复业。
这时,由于达维尔地方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几乎殆尽,物价一天天飞涨。甘布士意识到自己发财的机会到了,立即把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这使他赚了一大笔钱,也使市场物价得到了稳定。
就在他大量抛售货物时,他的妻子又来劝告他,不要这样急着把货物卖出去,因为市场物价还在上涨。他对妻子说:“该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少赚很多钱了。”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就跌了下来。从此,妻子对他的胆识和驾驭机会的能力信服不已。
甘布士决定不再去制造厂做技师了,立志在商海中创业,迎浪搏击,实现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他用这一大笔赚来的钱,开设了五家百货商店。由于他有胆有识,知道审时度势,加上经营得法,生意越做越兴旺。
甘布士终于成就大业,一跃成为当时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
后来,他在一封“写给青年的公开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你抓住了它,将有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会说,这种做法是愚蠢的人的行为,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奖券是由别人操持的,你丝毫没有主观努力的条件;但这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当然,要把握这万分之一的创业机会,也必须具备必要的素质,首先你必须具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社会上任何一种潮流或趋势,都不是一朝一夕才发生的,人们若能准确地预测到未来,就能有方法去按照未来的市场需求,做好准备工作。甘布士的创业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成功的商人另一个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沉着,商业活动中的所作所为,仅靠一味的盲目蛮干是很难行得通的。
商人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尤其要具备在别人所忽视的事情中发现机遇的能力。倘使你拥有了这些必备的素质,你就付诸行动吧,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像甘布士一样,成为亿万富翁。
掌握信息:说者无意,听者要有心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机遇就是来自这浩如烟海的资讯,有时,一句话,一则消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包含着难得的机遇,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能不能及时抓住它。
日本人重松富生以前曾在东京一家广告公司供职,有一年他去台湾旅游。在那里,他听到一位台湾朋友提到番石榴和它的嫩叶对治疗糖尿病和减肥有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兴奋的重松一下子记住了这个信息。
重松从台湾回来时将番石榴和它的嫩叶带回日本,专门请了医生进行分析和试验。试验的结果,证实了台湾朋友所言的效果。
重松借来二百万日元,在东京开设了“糖尿病及减肥食品公司”;公司在台湾等地大量收购番石榴和它的嫩叶,经过干燥处理,将其加工成如同茶叶一般,可用开水泡喝,而且味道清香爽口,别有风味。产品刚投放市场就受到欢迎,人们对这种既能治病又能减肥的产品格外青睐,尤其那些一心想保持苗条身材的妇女竞相购买,一下子兴起了饮用热潮。重松由此大发,第一月销售为五百万日元,以后与日俱增,以至每月高达两千多万日元。
香港有“假发业之父”称号的刘文汉则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话抓住机遇的。
1958年,不满足于经营汽车零配件的小商人刘文汉到美国旅行、考察商务。有一天,他到克利夫兰市的一家餐馆同两个美国人共进午餐,美国人一边吃,一边叽哩哇啦谈着生意经,其中一个美国人说了一句只有两个字的话:“假发。”刘文汉眼睛一亮,脱口问道:“假发?”美国商人又一次说道,“假发!”说着,拿出一个长的黑色假发表示说,他想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像这样餐桌上的交谈,在当时来说,只不过是商场上普通的谈话,一句只有两个字的话,按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文汉凭着他那敏捷的头脑,很快就作出判断:假发可以大做一番文章。这顿午餐,竞成了刘文汉发迹的起点。
他经过一番苦心的调查了解发现,一个戴假发的热潮,正在美国兴起,在刘文汉面前,展现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市场。他一回到香港,就马不停蹄,开始了制造假发的原料来源的调查。他发现,从印度和印尼输入香港的人发(真发)制成各种发型的发笠(假发笠),成本相当低廉,最贵的每个不超过100港元,而售价却高达500港元。刘文汉喜出望外,算盘珠一拨,立即做出决定:在香港创办工厂,制造假发出售。
但是,制造假发的专家到哪里去找?刘文汉又陷入了苦恼和焦虑。一天,一位朋友来访,闲谈中提到一个专门为粤剧演员制造假须假发的师傅。刘文汉不辞辛苦地追踪开了,终于找到了他。可是,这位高手制造一个假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样怎么能做生意?怎么办?刘文汉的思路没有就此停住,他在头脑中飞快地将手工操作与机器操作联系起来?终于想出了办法。把这位独一无二的假发“专家”请来,再招来一批女工,精通机械之道的刘文汉又改造了几架机器,他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由老师傅把质量关,发明与生产同步进行,世界上第一个假发工厂就这样建成了。
各种颜色的假发大批量地生产出来,消息不翼而走,数千张订货单雪片般飞来,刘文汉兜里的钞票也与日俱增。到了1970年,他的假发外销额突破10亿港元,并当选为香港假发制造商会的主席。
刘文汉学会了听别人的话从而抓住了机遇,这不是点石成金,而是给他打开了一座机遇的宝库。所以说者无意,听者要有心。
冰块里的商机
世界上的许多事业有成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聪明,而仅仅因为他比你更懂得创造机遇。
弗里德里克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期便梦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由于没有什么太好的机遇,他的心中也时常显得焦躁不安。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他发现,常常被人们废弃的冰块的用途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而它的主要用途,也就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用途就是食用。而且,冰块加入水中,或者化为水,就可以成为冷饮,他立即敏锐地发现在气候炎热的地方,这种饮料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
弗里德里克由此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商机。但是,他发现现在自己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人们的饮用习惯,用冷饮取代人们习以为常的热饮;创造一种冷饮流行的市场局面才可能使冰块销售业务有长足进展。
于是,弗里德里克开始不断地实验创造消费。他试着利用冰块做各种各样的冷饮,并将冰块加入各种酒中勾兑出各种口味的鸡尾酒。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试制出适合于多数人饮用的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