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19608200000051

第51章 对策研究:大众影像的培育和发展(14)

②发挥能动性,介入影像生产。

施拉姆曾言:"媒体有责任帮助创设足够的学院与大学研究中心,作为这一个事业新参加者的训练之所。这无疑是媒体的责任"。作为一种正在崛起的权力部门,媒体除了传播的职责,也正在越来越深地介入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并且越来越呈现出自身在文化建设上的能动性。在影像文化尤其是大众影像文化建设中,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台无疑具有主导作用。

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家用摄像机的普及率一直很低,再加上影像传播权的垄断,民间摄制一直呈隐态或寄态存在,民间缺乏独立的影像文化传统,因此大众影像节目的启动有相当的难度。尤其在节目初期,在这块前无古人的处女地上耕耘尤为艰辛。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鲜镜头》栏目征稿启示播出之后,一个月里,回馈电话不到30个,观众反馈率之低令人吃惊。这种状况与社会上摄像机的真实拥有量相比,极不对称。在观众调查中发现,与报纸、广播及其它电视节目门类采用的参与手段不同(报纸通过文字、广播或电视通过口头语言),自拍节目通过运动影像手段表情达意,这种新型节目参与方式对国人而言存在障碍。

类似状况在其它大众自拍栏目的运作中同样遇到。北京电视台《百姓家园》制片人称:栏目"开发的时候特别艰苦。一开始这些责编都不知道怎么开发,我也不知道,硬着头皮说,我给他们作示范。里面坐一排责编,外面坐一排业余作者,叫号,跟看病似的,然后就问。问完了,就说你应该拍什么,最好的是什么。一个"门诊"半小时,然后总结出几点,指出要注意什么,对待什么人应用什么办法。一开始我们想让有摄像机的人拍自已身边的事,可拍来的总是流水账……绝大部分是旅游、聚会、婚礼、生日等内容。后来改变方法,先征内容,我们把要求写得特清楚,印成传单到各大学、街道散发"。⑵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DV新闻秀》也开始通过组织"DV新闻俱乐部",每月定期组织活动、观摩学习,提高了参与者者的技术水准,形成约50名爱好者的核心创作层,才保证了节目的持续性。

在鼓励大众参与,启动大众影像生产方面,境外传媒走在了前列。

从2002年以来,凤凰卫视就率先注资发展大众DV作品的推广和展映,首先由凤凰周刊杂志社协同推出的《"D热V爱"全国酒吧大联展》活动,"鼓励每个普通人进行影像创作,纪录时代,纪录生活;倡导大众积极参与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文化建设。"这种尝试尽管在实际运作中在推广策略上把握不足,但意义不可低估。此后,凤凰媒体即调整了DV在中国的推广策略,先后两次推出的《中华青年影像大展DV新世代》半年奖和全年奖均收到了很好的推广效果。

在台湾,"公共电视"(PTSCHANELL53)的《纪录观点》栏目,除进行纪录片的日常播出外,还举办《观点短片展》。参赛者不限年龄,鼓励使用DV拍摄长度限定为11分钟的短片,用PC计算机进行非线性剪辑,最后由《纪录观点》节目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每部短片补助十五万元台币(含税),分两次支付。自2002年起,该项赛事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此外,作为台湾唯一的公共电视媒体,公共电视还特别针对儿童举办"短片制作及媒体素养研习活动",引导儿童认识媒体、善用媒体资源,进而运用最新的数字科技完成自己的创作。该活动包括"教师短片制作及媒体素养研习活动"、"儿童短片创作辅导计划"、"儿童短片创作成果展"等三大部分。比如《儿童短片创作辅导计划》,由老师与学童组成制作团队,每个制作团队,由公视安排一名导演进行辅导。影片制作过程中,指导讲师将依拍摄前期、拍摄后期、剪接、后制等四个阶段,与制作团队面对面讨论。和孩子一起构思,拟成短片制作企划案,再将企划案寄回公视参加甄选。其中优秀的企划案,公视选出并邀请工作坊的讲师,继续辅导入围者完成影片。影展结束后,短片将参加《儿童短片创作展》并在公视频道播出。这一系列计划周密的影像活动,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普通观众的参与积极性,也持续性地进行了影像知识普及,所产生的影响自然是长效的。

虽然国内传媒市场对境外媒体依然是壁垒森严,但是国外强势媒体正在使尽浑身解术挤进中国市场。在渗入中国大陆的过程中,国外传媒除了挖主流电视台的墙脚外,也在致力于民间影像力量的培养。美国DISCOVERY频道于2003年起在中国每年推出一次"新锐导演计划",打破体制、专业的界限,筛选优秀制作人接受DISCOVERY的委托制作。2003年,五名来自中国大陆和一名香港的新锐导演从近四百份影片大纲中脱颖而出,参与"中国新展望"系列专辑的制作,以短片的形式阐明"现代科技进步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冲击"这一主题。DISCOVERY国际电视网总裁慕珂女士(Dawn McCall)说,其主旨就是要"把他们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带给数千万DISCOVERY探索频道的观众"。现在新锐导演计划已成为DISCOVERY在中国设置的一个长期项目。

目前国内电视媒体介入大众影像生产正成为不可逆转之势。2003年9月14日,号称"中国第一个自拍栏目"的儿童自拍节目——《我看见》在中央一套《大风车》栏目正式推出两年之后,全国少工委,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首届全国儿童DV作品大赛》。该大赛评出了观察奖、评委会大奖等多项奖项,《蚂蚁比赛》、《我爸我妈》、《大队部的故事》、《小燕子一家》等视角独特、具有鲜明青少年特点的儿童作品获奖,从片名上就能够感受到儿童的新鲜视角及其中萌动的生活气息。2004年6月,由央视电影频道协办,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办了首届"金字奖"评奖活动,其中八部电影剧本被电影频道选中,准备投入拍摄。在"金字奖"获奖的DV影片作品中,刘伽茵的《牛皮》、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管娜的《森语森森》等都入选了国内外著名电影节并获奖,充分显示出主流媒体介入对民间影像拓展的巨大支撑效应。

相形之下,安徽电视台在大众影像的培育和推广上走在了国内前列。从2003年起,安徽电视台即较早注意到大众影像的开发潜能,探索一条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电视产业的新路。该台秉持"为大众而不是小众,为主流而不是非主流"的思路,从组织建构到设备保障、从支撑平台到整体宣传、从创作队伍建设到业务指导,较为系统地为当地DV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与组织支撑。该台设立了专门的"DV办公室",组建了安徽第一个DV俱乐部。2004年初,一个供会员上传并播放作品的专业网站平台"DV时代"(www.dvtimes.cn)又投入运行。安徽电视台DV俱乐部拥有百余名会员,以及一个包括冷冶夫、吴文光在内的"官方"与"民间"二者兼顾的专家顾问系统。从2003年4月举办安徽省首届公益广告大赛起,安徽电视台在三年时间里共展播DV公益短片近百部,已经举办了四届DV公益宣传短片大赛(其中两届全国性大赛),"DV影像故事大赛"、"安徽省大学生优秀DV作品展映"等系列活动,由于找到了较好的合作基点,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官方与民间携手发展大众影像的路径。

大众媒体适当地引入民间影像,不仅能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主体参与要求,也是避免"复制时代"媒体影像趋同化,增加节目多样性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认为,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可以预测的未来,大众传媒仍然不是民间影像的主要传播途径。

(2)网络平台。

在每一种传播技术的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媒介逻辑。从技术层面来看,互联网与DV影像采用共同的数码格式,从精神层面讲,互联网的自由、互动、共享精神,与个人影像的精神本质息息相通,由于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优势,网络传播成为大众影像传播的最理想平台。事实证明,在这个没有国界的平台上,大量影像发烧友在网络上自建站点、发布作品,构筑个人的影像家园。早期DV剧《清华夜话》即因网络而流行校园,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迅速窜红,网络传播更是功不可没。网络与大众影像的结合,其结果——正如波斯特所预言——必然将"促进这些不具任何总体化姿态的地方性叙事的广为传布"。

200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11亿,网民普及率达到8.5%,其中宽带上网网民数为643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我国大陆的IPv4地址数已达到74,391,296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我国域名总数为2,592,410个,网站数为694,200个,中国网民中有27.8%的人使用过BT软件,总规模达3085.8万人。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广、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正以超乎想象的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这也是一个可供民间影像产品传播的广阔天地。

目前网络传播主要有三条主要途径:BT传播、网络电视和视频博客。

①BT传播

视频影像在网络上的传播,与网络视频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随着宽带的普及和新型视频软件的推出,尤其是BT所代表的P2P技术(peer to peer)的发展,创造了便捷自由、全球一体的资源巨库。网民可直接链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同时也可轻松地将个人影像作品制作成BT种子上传,供观众点击下载(全球著名的LegalTorrents.com、youtube.com等给音乐和影像创作者上传自己作品的种子文件提供发布平台)。BT将传播、发行成本降到了零,只需基本上网费用,即可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全球传播网络,因此BT的运用被认为是"将互联网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视频录像机"。

②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的运作方式是对电视节目进行直接编码,设立链接的集合点,用户登录该站点,就可选择节目进行在线观看,这些节目的主要采用real player和windows media player这两种播放器为主要播放工具,用户只要进入站点,点击所要观看的频道就可以在线观看;第二种播放的方式是点击现有的播放网址,通过编辑制作的电视视频播放工具播放;第三种播放的方式就是现在推广的电视与网络功能结合的链接方式;第四种方式是现有的广电传媒集团建立的传播网站。这四种接入构成目前网络电视的主要接受信道。随着新的视频标准MPEG4的确立和RM流媒体格式的流行,为实现网络电视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视频博客

Vlog,又称V-log,videoblogging,通过发布个人制作的视频,让彼此之间的影像交流变得可视可听。自苹果公司推出适合下载、播放短小视频日志的视频iPod软件后,极大推动了VLOG的发展。目前视频博客在全球方兴未艾,如美国著名的Rocketboom.com,两个制作人(35岁的监制Andrew Baron及24岁的主播Amanda Congdon)仅用一台家用DV、笔记本电脑和简单的灯光,每天便网罗大量奇闻逸事和娱乐新闻供人使用RSS(Real Simple Syndication)软件订阅观看,日用户超过10万。目前苹果公司推出的iTunes服务平台,其播客节目下载系统也同时兼容视频博客节目的订阅下载。从目前来看,VLOG的发展尚受到视频文件的接收空间和带宽的影响,随着技术瓶颈的逐步解决,VLOG对大众影像的自由发布将拓展一个新的空间。

从维护民间影像独立性的角度讲,网络是进行大范围传播的最佳媒介。读者反馈的及时性、视频搜索的便捷性,使网络成为影像传播的最佳通道。"对于那些能够买得起电脑设备并付得起电话帐单的人来说,他们每天都能既做自己的制作人和经纪人,又做自己的剪辑和受众。他们的故事变得越来越特异、互动而个体化,在不同的场所按不同的方式讲述给不同的受众"。的确,随着视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网络带宽的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开放和宽容使民间影像的传播有了更多的便利。民间影像从个人电脑中可以直接发送到世界任何一个想要你的影片的个人和网站,因此网络传播对于大众影像来说,是一条最为便捷的高速公路。但不可否认,如果在未来的网络上民间影像仍然呈散乱状态,单个影像文本将可能淹没在海量的影像洪流中,其借助网络实现的也就只是大范围的群体传播而已,要产生如《馒头血案》的类似影响,仍将借助传统大众传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