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19608900000019

第19章 弗利普·威尔逊与黄金时段现象(5)

在整个晚间时段,观众是变化不定的。虽然有一些儿童几乎整个晚上都在看电视,但是,晚上8点看电视的孩子,一般要比晚上10点看电视的孩子要多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晚上看电视是一种家庭活动,所以晚上8点钟的节目,一定要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CBS节目负责人弗雷德·西尔弗曼说:“好节目都跑到晚上10点去了,8点有一个空档,可是你却无法安排它。”ABC的比尔·布雷德曼曾经沮丧地说:“你有一个非常棒的点子,你也能够很好地实施它,可是,问题来了,你把节目安排在恰当的时间了吗?如果没有,那么你先前的所有努力都统统付诸东流了。”

毫无疑问,一个节目的收视率是其竞争力的表现,这个竞争很可能是一种零和游戏——换句话说,某个冬日晚上黄金时间的电视观众总数,是不会受所收看节目的太大影响的,任何一家电视网观众的增加,都意味着其他电视网观众的减少。这种游戏很容易受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影响,而西尔弗曼对这种机械辅助手段很是不屑:“一台计算机怎么可能告诉你ABC晚上8点半的节目会怎样受欢迎呢?”不过,计算机可以通过量化分析进行预测,比如,它可以预测夜深之后一些相互竞争的节目不同的受欢迎程度。不管怎么说,计算机游戏比起参加一次委员会会议来说还是要好玩一些。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在NBC,这种计算机游戏似乎已经开始了,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详细资料。

某种程度上,用现有手段也能够分析目前情况,电视网节目部主任和他们老板作出的决定,很少让人惊奇。1950年代有一段时期,很短,实际上只有两家全国性广播公司,它们的节目编排,就象是用理论推导出来的那样——两家电视网在每一时段安排的节目都非常相似。这与公众利益明显相悖,可是,即使是在这种经济学家所说的“两强垄断”的情况下,竞争仍然不可避免。哈罗德·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曾经以一座小镇为例,该镇只有惟一一条横穿20个街区的大道,分析当这条大道上只有两家杂货店时的情况,提出了所谓“空间竞争”说。用他的学说很容易解释上述现象。

如果为方便公众起见,那么,这两家杂货店应该分别开在第5大街和第15大街上,这样顾客不出5个街区就可以买到新鲜鸡蛋。但是,第5大街的店主如果聪明一些,也许会把他的商店搬到第14大街,那样,他便可以为住在第15大街以下的所有人提供商品,从而占有3/4的市场份额。如果要在这场竞争中找一个平衡位置,那么这两个店就会都开在第10大街,这意味着有些顾客将不得不穿越10个街区才能买到东西。

霍特林的这一有限竞争条件下的“过度同一”(excessive sameness)法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透镜,通过它可以透析诸如两党制一类的许多现象。无须再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就可以解释,1950年代电视网的节目安排会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但是,如果在这个简单的模式中引入第三个竞争者,则会出现极大的不稳定,因为平衡点没有了。不管这3家杂货店开在哪里,其中至少会有一家觉得生意似乎不佳,有理由搬迁。

无论如何,1950年代末ABC的崛起引发了新的竞争。根据拉弗蒂的弱肉强食法则,节目单上那一长串好莱坞制造,惊险动作片、西部片、警匪片、医疗片等系列片,都是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ABC需要这些片子,因为同其他电视网相比,ABC几乎没有“自己的附属台”,所以必须千方百计将节目打入CBS和ABC的附属台的节目时段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像FCC委员尼古拉斯·约翰逊这样著名的权威人士,也对ABC在1960年代初极其受欢迎的节目编排表示了赞赏。FCC一度想批准ABC和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合并,但是未获成功。1966年,约翰逊在对此事表达异议时,曾经写到:“从某种意义上说,ABC还羽翼未丰(还不具备与其他两大电视网进行实质性竞争的能力),但是有证据显示,ABC富于创新性的节目安排使观众获益,而不是受损。”

随着三家电视网的竞争加剧,理论界开始就节目的多样性问题展开讨论。NBC受众研究部主管威廉·鲁宾斯的前任保罗·克莱因(Paul Klein)曾经写道:“你完全可以自信满满地用祖传的珍贵珠宝来打赌,无论节目质量如何,在任何一个电视时段,赢家都是那些在该时段的节目编排上采取‘反向策略’的电视网。”这是从克莱因所谓“LOP”理论——“最少人反对的节目”(Least Objectionable Program)理论——自然引伸出来的结果。该理论认为,既然人们不管怎样都要看电视,那么,令最少的观众不快的节目将获得最高的收视率:“盈利实际上取决于7500万人感受疼痛的心理阈限,再加上惯性收视法则。”

克莱因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任何一个真正成功的节目,它的大多数观众都是非常忠诚的,如果他们喜欢的节目被撤消,他们会提出强烈抗议。对于电视网来说,大量收到观众来信之时,正是来年秋季节目排期表公布之后的几个星期内。例如,有关解雇劳伦斯·韦尔克的新闻稿发布之后,几个月内,ABC收到了62000封观众来信——“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来信。”反向节目编排策略本身并不能保证什么:《格伦·坎贝尔》根本无法对抗同时段的《莫德小队》和《勇士》;而且反向编排的可能性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人们一般认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最适合播出的节目。实际上,电视就像政治(另一个需要大多数人参与的领域)一样,决定胜负的往往是游离型的观众或选民,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游离者更多的是回避,而不是虚饰。

某一节目前后安排什么样的节目,在牵引观众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克莱因的所谓“惯性收视法则”。因为,转换频道毕竟要费点力,虽然不大,但也还有一点。于是,CBS把《加农炮》放在《夏威夷警官》之后播出,把《多丽斯的日子》排在《露西》之后;NBC则把《军士》排在《勇士》后边播出;ABC在播完《布雷迪一帮》之后播放《鹧鸪家族》,之后又紧接着播出《222号房间》。如果电视网前面时段的节目收视效果不佳,那么后面的时段就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过,事情也有例外。比如1970~1971播出季,ABC星期天晚间的节目安排是,一开始播《年轻叛逆》,接着播地方性节目,该节目因电视网在播出季中期中止了7:30的节目而新设,然后再播《联邦调查局》——在前面时段没有安排什么强势的导入节目的情况下,《联邦调查局》却为ABC挣足了收视率。

电视网做决策的顺序依次是:(1)今年的节目计划中,我们要保留哪些节目,放弃哪些节目?(2)其他电视网在每一时段估计会播放哪些节目?(3)我们需要哪些类型的节目才能保持收支平衡并且能够有效地与其他电视网竞争?(4)根据已经制作完成的试验片来看,葫芦里还有什么药可卖?一般来说,负责节目计划的副总裁、负责销售的副总裁和负责受众研究的副总裁会带着他们的助手,在“排期公告板”前碰头开会。弗雷德·西尔弗曼认为:“‘委员会’也有荒腔走板的时候。有些很聪明的人持有不同观点,应该让他们试试,谁要想独断专行,那准是疯了。”这样的碰头会每年都开,年复一年,永远不变的只有一个,杰伊·伊莱亚斯伯格说:“无论你制作了多少试验片,在节目排期会上,总有人会说:‘天那,我是多么希望我们能再有一两个小时体面的节目啊。’”

电视网的高级执行官会干预节目排期。众所周知,CBS主席佩利是该电视网节目最终的决策者;在节目排期会上,ABC主席戈登森也时常回忆起自己1930年代末的一些经历。当时他是派拉蒙影院公司的负责人,而弗兰克·弗里曼则是电影公司的主管,“一年两次,我和弗里曼会坐下来分析所有制片机构的策略,看看哪些地方有毛病,就像一个零售商试图指点制衣商,告诉他那些东西卖得火一样。”

在制订节目排期过程中,为了争取电视网总裁和公司高级官员对节目的支持,电视网节目主任可能会将节目重新打理一番,比如改一改故事框架,调一调故事重心等。制片人希望将节目推销出去,所以对此也很少抱怨,不过有时也会感到不爽,因为他们的编剧对这些改动心怀不满。如果节目主任决定,将一档预计1小时长的节目,改放在一个没有多少利润的半小时时段里播出,制片人会对此大发雷霆。以下节选的是,在节目排期过程中,在CBS弗雷德·西尔弗曼的办公室里无意听到的谈话内容,1小时内3次谈话内容的结尾部分,是有关影片《熊猫》的:

“我在明天中午之前……在明天下午3点之前得知道。只要你有那个小动物,我想那一部分是可以拍的。不过,我想在我的口袋里准备点别的可供选择的节目……,我大概可以保证给你半小时的播出时间,我们有半小时的空档……,我想让它与《玩具熊》排在一起播出,《玩具熊》是我最好的试验片……。”

“嗨,如果是半小时的契诃夫作品,那我们不要这节目了。想想看,那可是《有枪走天下》,一部动作片,它不是一部大戏,但却是一部惊险动作片。你3分钟之内闯了祸,然后又迅速解决了……。嗨,莫蒂,生活就是妥协……,给我回电话……。”

“不,不是这样的,嗨,你得记住这是《谍中谍》,讲述的是1914年两个家伙在西部的故事……。我肯定你可以得到那半小时时间,我对佩利讲过这个节目,他很喜欢……,我不是说你得不到完整的一小时时间,我只是不知道……。莫蒂,我这样做不仅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了你。我想看到你的片子播出,这是我想做的全部事情……。”

1971年秋,这个节目在CBS电视网播出。它是整整一小时的节目,冒着与同时段的《弗利普·威尔逊》唱对台戏的巨大风险。到了1972年1月,像《安妮女王》一样,这部片子被枪毙了;同时被毙掉的还有被称作“最好的试验片”的《玩具熊》。不过,CBS黄金时段节目作为一个整体,还是轻松地登上了那一年收视率排行的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