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瓶梅语典
19618300000016

第16章 四画(6)

无毒不丈夫

原著

《金瓶梅》第92回:“自古:无毒不丈夫。不是我去寻他,他自来送死。一面走出外边,叫过左右伴当,心腹快手,如此这般,预备去了。”

释义

意指不能够做到心狠手辣,便不能成为大丈夫。这是极端个人主义者的成功哲学,破坏了传统的道德秩序,严重损害了他人利益。

例句

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曲:“法则有准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说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元·关汉卿《鲁斋郎》第3折:“自古道:无毒不丈夫。他将了你的媳妇,不敢向鲁斋郎报恨雪冤,则来俺家里尤云殢雨。”元·马致远《任风子》第2折:“你道是苦劝着不依你个妇女,那先生坏衣饭如杀父母。自古无毒不丈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5本第4折:“他不识亲疏,啜赚良人妇;你不辨贤愚,无毒不丈夫。”元·王伯成《贬夜郎》第2折:“得手如还入宫宇,一就无毒不丈夫,玉殿珠楼尽交付,抵多少烛灭烟销帝业亏!”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3折:“厮杀哩!说个狠,可不道无毒不丈夫?”明·汤显祖《紫钗记》第22出:“堪笑书生直恁愚,教他性气走边隅。人从有理称君子,自信无毒不丈夫。”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8回:“还是我妙人儿有见识,使小僧如梦方觉。自古道:无毒不丈夫。待我暗里用些计策,赶他出寺便了。”明·无名氏《前七国志》第9回:“见孙膑本命星仍不离朱亥家,遂自道:‘古云:无毒不丈夫!’”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4回:“那侄少爷见如此情形,又羞又怒又怕。回去之后,忽然生了一个无毒不丈夫的主意来。”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部第2回:“别说徐某心肠狠,古语云:无毒不是丈夫行。”

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

原著

《金瓶梅》第78回:“轻移莲步,有蕊珠仙子之风流;款蹙湘裙,似水月观音之态度。正是: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

释义

比鲜花更能善解人意,比美玉更能散发香气。喻指女子美丽多情,聪慧伶俐。

出典

《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宋·朱熹集注:“英,华也。”

例句

元·荆干臣《醉花阴·闺情》曲:“花解语玉生香,月户云窗,忽被风飘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1本第2折:“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只索手抵着牙儿慢慢的想。”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第6出:“花解语,玉吐香,乍相逢,记不真他俏模样。”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0:“新娶得一个浑家,乃东京金梁桥下张待诏之女,小字如春,年方二八,生得如花似玉,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明·无名氏《欢喜冤家》第4回:“张英与新人除冠脱服,仔细把新娘一看,年纪止得一十八岁。正是: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明·无名氏《风流和尚》第1回:“可成与新人除冠脱衣,把新人一看。正是: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明·无名氏《贪欣误》第3回:“真如那广寒队里婵娟,披香殿上玉史。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清·李修行《梦中缘》第15回:“但见眼角眉梢堆着一团俏致,真果是:比花花解语,凝玉玉生香。”清·陈朗《雪月梅传》第27回:“原来这月娥小姐年方十四,生得比花能解语,似玉更生香,与小梅不相上下,且又知书达理。”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16回:“把常姐改名银瓶,日日教他拨阮调筝,清歌妙舞,把个银瓶娇养的真如花花解语,似玉玉生香。”清·无名氏《平山冷燕》第14回:“今看阁上美人,比花解语,比玉生香,只觉前言尚摹写不尽。”清·无名氏《双凤奇缘》第1回:“有一美貌女子冉冉而来,生得那: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清·无名氏《走马春秋》第1回:“小姐谢恩起来,站在一旁。闵王目不转睛,羡慕之极。真是: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辉。”

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原著

《金瓶梅》第16回:“哥一一告诉俺们,比来相交朋友做什么?哥若有使令去处,兄弟情愿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释义

这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意思相近。为了共同的目标,甘愿舍身冒险,不顾一切地拼搏。意指不怕风险,无所畏惧,勇于舍生取义。

例句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3折:“你有什么事,要用着兄弟,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6:“那时报仇之事,水里水去,火里火去,包在我身上,一个个缉获来与你出气,但未知尊意若何?”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29:“又且张官人相托,随你分付,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尽着老性命,做得的只管做去,决不敢泄漏半句话的!”明·罗懋登《西洋记》第48回:“要个不怕天地,不怕鬼神,水里水去,火里火去,这等一个好汉才去得。”明·无名氏《啖蔗·蔡瑞虹传》:“那时报仇之事,都担在我一身上,水里水去,火里火去,包在我身上,不知尊意如何?”清·李修行《梦中缘》第3回:“俺四人蒙兄厚意,无以补报,兄既有命,除上天之外,水里就水里去,火里就火里去,有甚不肯,但不知却是何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8回:“若是尹相公这般好人,要小人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其实不耐烦受他的鸟气!伏事相公是该的,怎好便受赏赐!”清·陈森《品花宝鉴》第40回:“要与兄弟报仇,就到水里去,火里去,我肯的。”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28回:“也只因他没这福量,或是得之不义,水里来还要水里去了;或是福量限定,三升的锅容不下四升的米,也要滚将出来。”清·无名氏《九云记》第27回:“小的今日死又死不得,活又活不得。大老爷如有使的,水里火里去了,也是情愿了。”清·无名氏《岭南逸史》第21回:“大王若用得小生着时,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如何说不愿的话?”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原著

《金瓶梅》第47回:“常言道: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西门庆、夏提刑已是会定了。”

释义

火候到了,猪头自然就煮烂了;钱花到了,公事自然就办成了。揭露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的贪婪本性。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3:“自古道得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7回:“啥是章程,银子就是章程。火大蒸的猪头烂,钱多买的公事办。老满,咱帐房有多少银子?”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自古: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只要破些银子,把这枕箱买了回来,这事便罢了。”清·无名氏《蜃楼志》第16回:“本府马公从前年送申观察时记得吉士,知他是个忠厚读书人,所以并不推辞,许他照应。这叫做:火到猪头烂,情到公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