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人胆儿虚
原著
《金瓶梅》第35回:“贼人胆儿虚,自知理亏,拿了他箱内一套织金衣服来,亲自来尽我,我只是不要。”《金瓶梅》第83回:“贼短命,既不与他有首尾,贼人胆儿虚,你平白走怎的?”《金瓶梅》第85回:“你使性儿不进来,和谁憋气哩!却相是贼人胆儿虚一般。”
释义
那些做盗贼的人,心中胆怯,神情极不自然。意指做坏事的人,唯恐败露,心中不安。
例句
宋·悟明《联灯会要》卷27:“却顾谓侍者曰:‘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曰:‘有。’师曰:‘作贼人心虚。’”元·白朴《墙头马上》第4折:“踌也波蹰,贼儿胆底虚,又怕似赶我归家去。”元·贾仲明《对玉梳》第3折:“这的是你财上分明大丈夫,贼儿胆底虚。”元·马致远《任风子》第2折:“原来这害丹阳刺客心头怕,杀劣马贼人胆底虚,使不着胆大心粗。”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2折:“哎!你个义子休心怕,你正是贼儿胆底虚。”元·无名氏《神奴儿》第3折:“他为甚的便慌笃速,一句句紧支吾?你正是贼儿胆底虚。”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6:“俗语道:贼人心虚。寿儿被太守句句道着心事,不觉面上一回红,一回白。”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4回:“这分明是贼人胆虚。这闷气,我受不的!”明·罗懋登《西洋记》第56回:“这正叫是:做贼的胆下虚。他只听见佛爷叫声金毛道长,他就一朵祥云一齐儿竟转北天门上去了。”清·张春帆《宦海》第7回:“那少年男子做贼心虚,提着一个包裹,先自逃走。”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7回:“这夏鼎贼心胆虚,猛可的吓了一跳,不觉的立住了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冒得官毕竟贼人心胆虚,一听话内有因,便涨红了脸,一句对答不上。”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0回:“回家之后,虽说有马老爷教他的一派胡言可以抵制,毕竟是贼人胆虚,见了太太总有点扭扭捏捏说不出话来。”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0回:“这个毛病,起先人家还不知道,这又是他们做贼心虚弄穿的。”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4:“做贼人心虚,人而做贼,已无人心矣,遑问其虚与不虚哉?然贼者,习也;心者,性也。习相远而为贼,性相近而犹虚。”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原著
《金瓶梅》第20回:“李瓶儿尚不知坠他计中,每以姐姐呼之,与他亲厚尤密。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金瓶梅》第72回:“常言道: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婆还有个里外心儿,休说世人。”
释义
对人说话要有所保留,处世要存有戒心,有所提防,不可表露全部心意。佛教禅宗指话语不可说尽,应尽量暗喻隐含。
出典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5:“上堂:‘太阳东升,烁破大千之暗。诸人若向明中立,犹是影响相驰。若向暗中立,也是藏头露影汉。到这里作么生吐露?’良久曰:‘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参上堂世法里面谜,却多少人佛法里面醉。”
例句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如今俗语云:逢人且说三分话,只此便是忠。”元·高明《琵琶记》第30出:“笑伊家短行,无情忒甚,到如今,兀自道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明·范受益《寻亲记》第16出:“作恶须防灾祸侵,劝君仔细自沉吟。夫妻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明·陆采《明珠记》第31出:“自古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我心上为无双小姐旧约,指望偷出宫中,再成夫妇。”明·沈璟《义侠记》第5出:“落尽红芳又绿阴,腻红愁态静中深。从今莫说三分话,已自全抛一片心。”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低低用几句真言挑出,挑出他真情肺腑,毕竟那阮三说也不说?正是:人前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2:“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明·安遇时《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28回:“大抵开元不可轻,口能招祸又伤身。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清·袁于令《西楼记》第29出:“那时功德圆满,随即自尽便了。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清·李雨堂《万花楼》第5回:“还有一言,你可晓得?古语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清·徐震《赛花铃》第6回:“红生一时失却检点,便把方公前日订姻一事,并方兰平昔妒忌因由,备细说了一遍。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岂可全抛一片心。”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1回:“俗语说得好:逢人只说三分话,路上须防人不仁。足下方才这话,幸撞着小弟的耳朵里,若遇了别人,不大不了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回:“一言抄百语,你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切记,切记!”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16回:“夫妻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莲花落,莲花落。”清·四桥居士《隔帘花影》第10回:“夫妻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哩哩,莲花莲花落。”清·无名氏《山水情》第4回:“方才我描过他,实是有理得紧。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清·无名氏《杏花天》第9回:“悦生道:‘芳卿之论,果是金石。其乃知机人也,令当铭刻。’正是:逢人慢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清·无名氏《巧联珠》第9回:“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莫道隔墙无耳听,须知窗外岂无人。”清·无名氏《醒梦骈言》第6回:“(张维城)怕人家笑他没福,只推葬后人口欠平安,因此打算要迁。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原著
《金瓶梅》第81回:“那胡秀道:‘保叔,你老人家休管他。我吃什么酒来,我和他做一做。’被来保推他往屋里挺觉去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释义
美酒并不能使人陶醉,而是饮者自己陶醉美酒;鲜花并不能使人迷惑,而是赏花人自己迷恋鲜花。意指沉迷于酒色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而不在于酒色。外界诱惑是次要因素,关键在于个人自我控制能力。
例句
明·冯梦龙《万事足》第15折:“我且回去,过几日又来讨信。唉,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明·梅孝己《洒雪堂》第14折:“唉,酒不醉人人自醉。相公还是色不迷人人自迷。”明·谢谠《四喜记》第6出:“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宋子京贪恋青霞,顿忘学业,早间请我花前同酌。”明·沈鲸《双珠记》第10出:“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心上若有酒色病,一生作事欠便宜。”明·欣欣客《袁文正还魂记》第12出:“昨日遇娇媚,教人如醉如痴。若还此事中吾机,管取谐连理。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4:“又造百花楼一座,与玉堂春做卧房。随其科派,件件许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25:“争奈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才有****之事,便有迷恋之人;才有迷恋之人,便有坑陷之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直饶今日能知悔,何不当初莫去为?”明·无名氏《别有香》第15回:“遂拉他同坐,女亦不拒。俗语云: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明·无名氏《弁而钗·情侠记》第3回:“张生欣然不辞,遂留寝于钟子书房内。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清·袁于令《西楼记》第36出:“自古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吾儿于鹃,往京会试,中了榜头,到不在京中,闻得他日夜在寓中啼哭,倒往下路去寻穆素徽了。”清·方成培《雷峰塔》第22出:“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我昨日一见白娘子之后,害得我神思恍惚,意乱心迷。有心图他上手,却恨无计可施。”清·孙家振《海上繁华梦》第1回:“从来俗语说得好: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可知酒、色二字,虽是误人,实是人自己误的。”清·无名氏《常言道》第8回:“钱士命熟视良久,不禁爱花掩要他,不由自主,如醉如痴,把他的意见好像一时就要动手才好。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清·无名氏《争春园》第9回:“自古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兄虽是这等说,只恐见了那妖娆妇女,就不是这等说了。”清·无名氏《狐狸缘》第1回:“却说周公子看罢狐妖,不觉心猿动转,便生怜爱之情。这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5回:“千岁听说大惊,陈琳叮咛别去。古人云: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君君自迷。”清·无名氏《株林野史》第14回:“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试看栾书遥望日,世间那个不如伊。”清·无名氏《粉妆楼全传》第30回:“侯登大喜道:‘拜托大力就是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清·无名氏《快心编》第19回:“谚云:酒不醉人,色不迷人,由人自为迷醉耳。斯言诚是也,于色何咎焉?”民国·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4回:“谁知她梨颊娇姿,越形妩媚,红中带白,白里含红,又经那两鬓乌云笼住春色,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弄得咸丰帝越看越爱,好一歇,没有声响。”
酒在肚里,事在心头
原著
《金瓶梅》第86回:“老伙计,你不知道,我酒在肚里,事在心头。俺丈母听信小人言语,驾我一篇是非。”
释义
虽然喝了酒,内心并不糊涂,想把心里话说出来,借酒浇愁。
例句
元·高茂卿《两团圆》第2折:“我醉了,酒在肚里,事在心头。听的你把那十三年前的事说起来,我怕不与婶子一个娃娃?”明·冯梦龙《万事足》第7折:“娘子,我酒在肚里,事在心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6:“常言说得好:酒在心头,事在肚里。难道我真个单吃酒,不管正事不成?”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1:“南都闾巷中常谚,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记数则。如曰:酒在口头,事在心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因此酒在肚里,事在心头,不肯多饮,只吃了几杯便叫收拾过了。”清·无名氏《蜃楼志》第5回:“笑官酒在肚里,事在心头,听得众人睡着,把春才推了一推,又拧了一把,毫无知觉,便轻轻的起身,摸到素馨房中,素馨却还挑灯静坐。”清·无名氏《一片情》第14回:“我酒在肚里,事在心头,那小畜生做事,我难道不晓得的?”清·无名氏《风流悟》第7回:“两个你一句,我一句,怎当得他酒在肚里,事在心头,子佳赶上,竟把真娘一巴掌,打得势重。”
钱过北斗,米烂陈仓
原著
《金瓶梅》第3回:“家中钱过北斗,米烂陈仓,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放光的是宝,也有犀牛头上角,大象口中牙。”《金瓶梅》第7回:“在县前开个大生药铺,家中钱过北斗,米烂陈仓,没个当家立纪的娘子,闻得咱家门外大娘子要嫁,特来见姑奶奶,讲说亲事。”
释义
金钱累积起来高过北斗星,谷米存放起来霉烂陈仓里。喻指豪门富族,丰衣足食,生活富有,不愁吃,不少穿,不缺用。
出典
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卷30:“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朽而不可食。”
例句
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卷64下:“至孝武皇帝元狩六年,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元·石君宝《曲江池》第1折:“那怕你堆积黄金到北斗边,他自有锦套儿腾掀,甜唾儿粘连,俏泛儿勾牵,假意儿熬煎,辘轴儿盘旋,钢钻儿钻研。”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16回:“其中有一员外,家中巨富,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陈仓。”明·陆人龙《型世言》第14回:“就是钱过北斗,任他堆积;米烂陈仓,任他烂却,怎肯扶危济困?”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回:“因他家财豪富,所以都称他员外。真个金银满库,米麦盈仓。”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16回:“这等一家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的人家,如今乞食为生,无有立锥之地。”清·四桥居士《隔帘花影》第10回:“这等一家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的人家,如今乞食为生,无有立锥之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6回:“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清·无名氏《醒梦骈言》第3回:“却说城中有个富翁,叫刘大全,家中真乃财高北斗,米烂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