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易,失之易
原著
《金瓶梅》第14回:“你们内官家财,无可稽考,得之易,失之易。”
释义
人们对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加珍惜,也就容易失去。所谓来得容易,去得容易。
例句
唐·元稹《出门难》诗:“易得则易失,难同亦难离。”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9回:“圣人云:得之易,失之亦易。只三十年,必为之周之续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6回:“臣闻古人有言: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清·无名氏《豆棚闲话》第9则:“刘豹也只得叹几口气,正所谓得之易,失之易也。”清·无名氏《蝴蝶媒》第16回:“得之易,失之亦易,自古皆然。只可恨我们一时失脚,堕入污泥之中,悔无及矣!”
情人眼内出西施
原著
《金瓶梅》第37回:“自古道:情人眼内出西施。一来也是你缘法凑巧,他好闲人儿,不留心在你时,他昨日巴巴的肯到我房子里说?”
释义
在倾心相爱的人心中,无不感觉所爱的对象像西施一样美丽,蕴含了无限的爱意。说明在感情的支配下,人们会产生主观偏见。也指人缺乏客观公正的看法和处事态度。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春秋时越国人,后泛指美女。
出典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1:“谚云: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山谷取以为诗,故《答益公春思》云:‘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逸文》:“谚云:情人眼里有西施,鄙语也。山谷取以为诗,故《答公益春思》云:‘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最为得。’”
例句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10:“回头一看,满府中妖妖娆娆,娇娇媚媚,尽成灰土。这方是情人眼里西施,别个争他不过。”明·西湖浪子《三刻拍案惊奇》第20回:“情人眼里出西施。他自暗暗里想象这文姬:生相仔么好,身材仔么好,性格仔么好。”明·陆人龙《型世言》第16回:“姐姐,从来男子没个好人,都好的是怜新弃旧,若与他名色娶妾,寻个丑头怪恼的与他,还恐怕他情人眼里出西施。”清·徐士鸾《宋艳》卷7:“谚云: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黄山谷取以为诗,有西施逐人眼,称心最为得之句。”清·缪莲仙《民国·梦笔生花》二编卷8:“久病床前没孝子,情人眼里出西施。”清·翟灏《通俗编》卷22:“《复斋漫录》: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山谷取以为诗,其《答益公春思》云:‘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4回:“这卜通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不知如何看上了他。”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那五姨太太,其实他没有大不了的姿色,我看也不过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不过有个人情在里面。”
情知语似针和线,就地引起是非来
原著
《金瓶梅》第34回:“潘金莲这几句话,分明讥讽李瓶儿,说他先和书童儿吃酒,然后又陪西门庆,岂不是双席儿?那西门庆怎晓得就里。正是:情知语似针和线,就地引起是非来”。
释义
这些平常话语就像穿针引线那样,势必牵扯出许多是是非非。喻指如此所作所为,必然招惹是非,引出事端。
出典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2:“洞宾拜辞师父下山,却不知度得人也度不得?正是:情知语似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8:“说了又笑一场。正是:情知语似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清·无名氏《五美缘》第2回:“冯旭闻言,满心欢喜,道:‘叫小生一时消受得起三位美人。’正是:情知语是针和线,就此引出是非来。”
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
原著
《金瓶梅》第11回:“管教潘金莲: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正是: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金瓶梅》第56回:“妇人道:‘且到那时再作理会。’正是: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金瓶梅》第62回:“后次西门庆死了,金莲就在家中住不牢者,就是想着李瓶儿临终这句话。正是: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生尘。”《金瓶梅》第86回:“一面收拾衣服铺盖,也不作辞,使性儿一直出离西门庆家,径往他母舅张团练家,他旧房子自住去了。正是: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
释义
又作“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生尘”。自古以来,只有感恩图报和结怨记恨这两件事情,最令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善良的人们感恩戴德、感恩戴义、感恩荷德、感恩怀德,恶劣的人们积恨抱怨、积恨致怒、积恨毁人、积恨成仇。
例句
元·高明《琵琶记》第29出:“为寻夫婿别孤坟,只怕你儿不认真。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元·柯丹邱《荆钗记》第10出:“不贪富贵自甘贫,叵耐无知小贱人。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元·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第6出:“到前途作个道理,到前途作个道理。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明·张凤翼《灌园记》第28出:“丛祠特建祀贞臣,方表当年徇节身。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明·张凤翼《红拂记》第20出:“全恩割爱许相亲,破镜重圆谢主人。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明·邵璨《香囊记》第13出:“施恩布惠谢高邻,馈乏周穷岂惮频。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成尘。”明·李梅实《精忠旗》第4折:“汴水东流无限春,雨淋零夜却归秦。惟有感恩并积怨,万年千载不生尘。”明·范受益《寻亲记》第12出:“多蒙押狱转回心,抱屈含冤诉此情。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明·沈采《千金记》第6出:“我见他饥馁,与他一饭,他就嗔怒。正是: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明·沈璟《义侠记》第19出:“任你人心似铁,须知官法如炉。惟有感恩积恨,万年千载难磨。”明·顾大典《青衫记》第15出:“天涯母子傍谁亲,幸借廊庑寄此身。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明·陆采《南西厢记》第16出:“先生息怒且安身,赖我婚姻岂是人!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明·徐元《八义记》第26出:“你去须当改了名,这回怎敢叫程婴。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明·张四维《双烈记》第40出:“今结果了岳飞,料他祸来不远。正是: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生尘。”明·吾邱瑞《运甓记》第36出:“今朝推哺送温营,管取三军喜气生。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明·郑若庸《玉玦记》第19出:“长安为客几经春,一望关山泪满巾。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明·徐霖《绣襦记》第21出:“感君厚德暂容身,一饭重怜气莫伸。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成尘。”明·汪廷讷《天书记》第25出:“龙潭虎窟得逃身,义气如君自古人。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明·无名氏《白兔记》第6出:“暂时落薄暂时贫,你且宽心过几春。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明·无名氏《破窑记》第24出:“俗谚云: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生尘。刘小姐今当得志之时,追思往事,难道无一言也!”明·杨尔曾《韩湘子全传》第23回:“当下士民人等,各各痛哭一场,如丧考妣。真所谓: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成尘也。”清·李玉《清忠谱》第16折:“孝子忠臣萃一门,拼生刺血奏登闻。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清·盛际时《人中龙》第12出:“年来千里定神交,济困扶危侠气真。惟有感恩并戴德,万年千载不忘心。”清·徐述夔《快士传》卷2:“茑萝仅似寇仇人,萍水翻如骨肉亲。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清·曹去晶《姑妄言》第6回:“奶奶天恩,我若敢忘了,死于千万刃之下。正是: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
救人须救急时无
原著
《金瓶梅》第56回:“哥若有好心,常言道:救人须救急时无。省的他嫂子日夜在屋里絮絮叨叨。”
释义
救助别人要在他处于危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0:“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餐虎咽,尽情一饱。正是: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渴者易为饮,饥者易为食。”明·吴还初《天妃娘妈传》第4回:“独不闻乎济人当于急处施恩,修心只在要途方便?大人倘以仁爱人,小子当以德报德。”清·樵云山人《飞花艳想》第12回:“济人须济急,救人须救彻;不有拿云手,网罗谁解结?”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9回:“济人须济急,救人须救彻。不如拿云手,网罗谁解结?”清·无名氏《杏花天》第12回:“玉娘道:‘相公,济人须济急时无。’若兰道:‘官人,为人须做大丈夫。’”
教人无福也难消
原著
《金瓶梅》第7回:“乍睹多情风月标,教人无福也难消。风吹列子归何处,夜夜婵娟在柳梢。”
释义
意指没有福分的人,即使有了福泽的机遇,也难以享受。
例句
元·王仲诚《粉蝶儿》曲:“荡缃裙,掩玉钩,百倍风流,无福也难消受。”元·赵彦晖《点绛唇·席上咏妓》曲:“怎能够玉树同栖翡翠巢,无福的难也波消。”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2折:“俺家里富贵也双修,无福的难消受。俺可便钱财上不枉求,我觑着那珠翠金银,我可便浑如似参辰卯酉。”元·秦简夫《东堂老》第1折:“我劝咱人便休生奸狡,则恐怕命中无福也难消。”明·冯惟敏《不伏老》第4折:“且远尘嚣,喜飞腾时不凑巧,怕珍藏修数岂能逃。常言道:高官大爵,无福也难消。”明·郭勋《雍熙乐府》卷9:“青霄有路终须到,生前无福也难消,把佳期叮咛休忘了。”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2折:“把家缘家计,尽都分了,破碎了我收着。常言道:无福出难消。我则待甘分受劬劳。”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28回:“金山冲北斗,愚人无福也难消;泥佛上西天,呆汉有心终不到。”
梦是心头想
原著
《金瓶梅》第79回:“不打紧,我到明日,替你做一件穿就是了。自古梦是心头想。”
释义
夜晚所梦到的事情,往往是白天心中所想的事情。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出典
战国·列御寇《列子·周穆王》:“子列子曰:‘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
例句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2折:“你平日间思想你兄弟,所以做这等梦。俗话说:梦是心头想。”元·王仲文《救孝子》第4折:“觉来时我心儿里空悒怏,呀,原来梦是我心头想。”元·张国宾《薛仁贵》第4折:“婆婆,梦是心头想。孩儿也,你得官不得官,你早些来家,兀的不盼望杀我也呵!”元·关汉卿《双赴梦》第2折:“白昼间频作念,到晚后越思量,方信道梦是心头想。但合眼早逢着翼德,才做梦可早见云长。”元·郑廷玉《智勇定齐》第1折:“梦是心头想,晏婴打胡嚷。若不见淑女,慢慢白他谎。”元·郑廷玉《看钱奴》第1折:“财主也,知他在那里?便好道梦是心头想,信他做什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7回:“师父,梦从想中来。你未曾上山,先怕妖怪;又愁雷音路远,不能得到;思念长安,不知何日回程;所以心多梦多。”清·无名氏《七真祖师列仙传》卷上:“常言说:梦是心头想。我看老爷动了邪念,才做这样胡梦,劝老爷再不可胡思乱想!”清·秦子忱《续红楼梦》第23回:“怪道昨儿晚上呆呆的,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常言梦是心头想,你心里惦着那件事,所以才有这样的怪梦缠绕来了。”
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功夫
原著
《金瓶梅》第5回:“自古道: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功夫。罢,罢,罢!一不做,二不休。”
释义
要想活得称心如意,只有拼命地追求索取。意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一切代价。
例句
明·姚茂良《精忠记》第3出:“腰间宝剑血模糊,杀取南朝片甲无。身后欲求生富贵,眼前须下死工夫。”明·徐复祚《红梨记》第18出:“自古道: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就走,死也说不得了。”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1:“次日起个清早,只推有事,讨些凉水梳洗,取了一百两银子、两大锭金子,急急的跑进城来。这叫做:欲求生受用,须下死工夫。”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干娘,此计甚妙!自古道: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罢,罢,罢!一不做,二不休!”清·无名氏《山水情》第1回:“如今不免在蒲团上打盹片时,死着心儿,牢等那了凡出来,探其动静,再作区处。正是: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