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瓶梅语典
19618300000007

第7章 三画(1)

万事不由人算计,一生都是命安排

原著

《金瓶梅》第46回:“想前日道士说我短命哩,怎的哩?说的人心里影影的。随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说毕,和月娘同归后边去了。正是:万事不由人算计,一生都是命安排。”

释义

古人认为,凡事由不得人们自我作主,只能听天由命,服从上天的命运安排。表明了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宿命思想。

例句

元·柯丹邱《荆钗记》第23出:“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王秀才把荆钗为定,如何说得成亲。”元·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第12出:“既然如此,且教他回去,后日别作道理。正是:万事不由人计较,算来都是命安排。”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52出:“相公今日笑颜开,非是尊官事未谐。万事不由人计较,算来都是命安排。”明·陆采《明珠记》第7出:“莫将盟约等闲乖,只怕婚姻未必谐。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明·陆采《怀香记》第23出:“华堂喜见雀屏开,莫把姻缘作浪猜。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明·沈采《千金记》第5出:“男儿有志待时来,只恐功名未遂怀。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明·沈鲸《双珠记》第38出:“谈玄术士决将来,妙应于今岂浪猜。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由命安排。”明·张凤翼《灌园记》第27出:“欲正家风未遂怀,只因王命聘裙钗。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明·无心子《金雀记》第27出:“寒风料峭,寂寞关山道。万事不由人造,都缘命里相招。”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2:“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谁知天理不容,鬼神不愤,人财两空,故有尽失,察院夹打,兵马比限。可见:万事劝人休计较,一生俱是命安排。”明·吴元泰《东游记》第73回:“僧家有一句禅语说的好:上床脱了鞋和袜,知道明朝来不来。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明·无名氏《鼓掌绝尘》第14回:“空里来,巧里去,你一千五百两银子,尽皆消散,却不晓得那正青骢马端然仍为我首。正所谓: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明·无名氏《贪欣误》第3回:“只道黄侍郎泰山可靠,那知速化冰山;只道王秀才贫寒,到底那知转眼荣华。俗语云: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清·邹必显《飞跎全传》第11回:“心好强如吃斋,命好强如学乖。万事不由人做主,一生都是命安排。”清·无名氏《炎凉岸》第2回:“奶子领命,竟到袁吉家来不题。正是: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清·无名氏《鬼神传》第10回:“情鬼与奴,此二者皆系前缘已定。此所谓: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清·无名氏《常言道》第14回:“金银钱原不能偷得到手,反送了一条性命。正是:万事不由人算计,一身都是命安排。”清·无名氏《情梦柝》第1回:“这首词是说: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谁不愿玉食锦衣,娇妻美妾。那晓得才出娘胎,苦乐穷通,已经停停安安注定,不容人矫揉造作。”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原著

《金瓶梅》第1回:“到不如削去六根清净,披上一领袈裟,参透了空色世界,打磨穿生灭机关,直超无上乘,不落是非窠,倒得个清闲自在,不向火坑中翻筋斗也。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金瓶梅》第79回:“五更时分,相火烧身,变出风来,声若牛吼一般,喘息了半夜,挨到巳牌时分,呜呼哀哉,断气身亡。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金瓶梅》第87回:“武松这汉子,端的好狠也!可怜这妇人,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亡年三十二岁。”《金瓶梅》第99回:“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可怜敬济青春不上三九,死于非命。”

释义

活着的时候可以有所作为,死后什么事都结束了。三寸气,指呼吸,引申指活着。无常,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皆不能久住,均处于生灭成坏之中,故称无常。

例句

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前集:“贾奕觑了,认的是天子衣,一声长叹,忽然倒地。不知贾奕性命如何?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关汉卿《双赴梦》第4折:“咱人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壮志难酬!”元·王实甫《西厢记》第5本第4折:“妻子空争不到头,风流自古恋风流。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史九散人《庄周梦》第1折:“全不想无常迅速顷刻休,休倚仗三寸气在千般用。”元·柯丹邱《荆钗记》第34出:“甘守共姜誓柏舟,分明尘世若浮鸥。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无名氏《货郎旦》第4折:“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当日无常埋藏了毕,果然道:福无双至日,祸有并来时。”明·卜世臣《冬青记》第34出:“你明系一伙强盗,可惜与我辈无干涉。姑饶你狗命。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明·王玉峰《焚香记》第26出:“不是冤家不聚头,生离死别两悠悠。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明·无名氏《大劫牢》第4折:“想人生会少离多,争长竞短,你死我活。便好道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10:“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早知九泉将不去,作家辛苦着何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5:“虽唤做吉祥而逝,却不曾有片言遗嘱。常言说得好: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0:“那时连刘公也慌张起来,又去请太医时,不肯来了,准准到第七日,呜呼哀哉。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7回:“又过数日,呜呼哀哉!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明·杨尔曾《韩湘子全传》第13回:“若说众人,一口气为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纵是身荣富家客,那个能人会接头?岂不是假人!”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第20回:“不一时报马飞来,恶煞到了,接过旨,一声炮响,刽子手刀起头落。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清·孔尚任、顾彩《小忽雷·系颈泄仇》:“贱人,你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清·陈飞霞《阴阳斗》第15回:“只见他气息全无,身软如绵,已见不活了。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0回:“可怜张保伏侍岳爷这好几年,立了多少功劳,才博得个前程;不愿为官,今日仗义死于此地!正是:三分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清·无名氏《三春梦》第33回:“薛灶子赶上,手起刀落,将天斗挥做两段。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遇无常万事休。”清·无名氏《锋剑春秋》第3回:“屈兴无奈,只得四马来战白起。不上几合,被白起挑于马下。三股气在千条计,一旦无常万事休。”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原著

《金瓶梅》第1回:“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撞着他来!”

释义

描述相貌丑陋,不堪入眼。表明对他人不公正相待的歧视心理。

例句

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2出:“作怪!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明·欣欣客《袁文正还魂记》第14出:“你大嘴脸,你父母产你,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2:“三分人,七分鬼。写也写不动,算也算不动,倒做了眼中之钉,巴不得他死了干净,却又不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9:“朱世远见女婿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好生不悦。”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7回:“六七岁的个孩子,叫他大块的扫地,提夜壶,全尿盆子,牵了个驴子沿了城墙放驴,作践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打骂的肚里有了积气。”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把小珍珠锁在尽后边一间空房之内,每日只递与他两碗稀饭,尿屎都在房里屙溺,作践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明·周楫《西湖二集》卷15:“女儿看见罗江东猥獕丑陋,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吃了一惊。”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6回:“似此模样,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怎么去见我的师父?怎么去见我的朋友?”明·陆云龙《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第1回:“村村绝火,似断寒食之烟;树树无皮,止剩槎桠之干。鸠为形,鹄为面,饿的七分似鬼,三分似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3:“可怜这清清白白一个好后生,弄得乌不三,白不四,三分似人,七分像鬼。”明·无名氏《啖蔗·破毡笠记》:“延至一年之外,病势有加无减。三分人,七分鬼。”明·无名氏《南牢记》第4折:“不期徐仁缠上刘千的妻小坠儿,被他搬调,将我妹朝打夕骂,折掇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清·张南庄《何典》第3回:“再加一班牢头禁子,个个如狼似虎,把他摆布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要死弗得活,真是度日如年。”清·曹去晶《姑妄言》第3回:“这样三分似人七分似鬼,丑骡乍见了还要体战心悸,妇人中可还有爱他的?”清·无名氏《小五义》第107回:“真是一群乞丐花子,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清·无名氏《枕上晨钟》第5回:“富公因看那些犯人,个个是鸠形鹄面,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模样。”

三拳敌不得四手

原著

《金瓶梅》第14回:“趁这时奴不思个防身之计,信着他,往后过不出好日子来。眼见得三拳敌不得四手,到明日,没的把这些东西儿,吃人暗算了去,坑闪得奴三不归。”

释义

即使再有能力的人,寡不敌众,终究敌不过多数人。喻指无力与强势抗争。

例句

元·施惠《幽闺记》第9出:“不是这等,和你众人齐上去与他杀,叫他双拳不敌四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9:“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钮成独自一个,如何抵挡得许多人,着实受了一顿拳脚。”明·陆人龙《型世言》第17回:“赶上去把张腰拿住,打上一顿,正是:双拳敌不得四手,怎生支撑?”明·无名氏《鼓掌绝尘》第31回:“我待打他一顿,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怎么抵当得那四五个?”明·无名氏《英烈传》第20则:“吕珍见两拳敌不得四手,便将马跳出圈子外边。”清·袁于令《隋史遗文》第30回:“他这班人却是亡命之徒。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你在外边,我先进去。”清·张南庄《何典》第6回:“活死人气力又小,双拳弗抵四手的,那里挣得脱,不免赤骨肋受棒被他们排头排脚的打了一顿。”清·张绍贤《北魏奇史闺孝烈传》第7回:“北魏的兵势舍命望前乱砍,到底是身带箭伤,况且三拳不敌四手,怎么挡得住这三千生力的喽兵。”清·欧阳巨源《负曝闲谈》第9回:“喇嘛僧虽有功夫,却也双拳难敌四手,早从小银合上掉将下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论今日的局面,讲不到双拳敌不过四手来,却正是三人抬不过理字儿去,人家的话真说的有理,这一发作,父母回来一定晓得。”清·无名氏《麟儿报》第14回:“宁无知双拳难敌四手,早被众人推倒,按头的按头,揿脚的揿脚。”清·无名氏《说唐演义全传》第42回:“自古双拳不比四手。叔宝在旁,正在没分解之际,早有探军报到金墉城,那金墉城众将都来接应。”清·无名氏《双凤奇缘》第38回:“张氏夫人虽然武艺精通,双拳难敌四手,只杀得浑身香汗淋淋,抵敌不住,要败将下去。”清·无名氏《闽都别记》第124回:“倡仪会举,场中无有忠良;单与独征,单拳难敌四手。”清·无名氏《彭公案》第21回:“李佩见贼人又添余党,自己虽然刀法精通,无奈两拳难敌四手,一人怎敌二人?”民国·蔡东藩《清史演义》第54回:“怎奈英兵攒聚,双拳不敌四手,虽格杀英兵数名,已是身无完肤,大叫一声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