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水浒传语典
19621000000016

第16章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

原著

《水浒传》第31回:“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做声不得。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水浒传》第103回:“吓得庞氏与丫鬟都面面厮觑。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半晌价说不出话。”

释义

就像忽然间劈开了头顶上的天灵盖,犹如猛然里淋透了浑身的冰雪水。这是宋元讲唱文学的常用语。喻指突然降临灾祸,令人惊恐异常,不知所措。顶阳骨,指头盖骨。

例句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当时潘松吓得一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清一不敢隐匿,引长老到房中,一见,吃了一惊,却是: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0:“清一不敢隐匿,引长老到房中一见,吃了一惊。却似: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0:“不看犹可,看时,众人都吃了一大惊: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3:“乔俊听罢,却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这乔俊惊得呆了半晌,语言不得。”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7:“焦吉道:‘你这厮在窗子边和什么人说话?’吓得合哥一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2:“长老用手一指,众人见了这口宝剑,却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6:“却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雪水来。半晌做声不得,蓦然倒地。”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24:“不看万事全休,只这一看,那一惊非小可!正是: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一桶雪水来。”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28:“走进看时,不见一个人影,忙把桌上火移来一照,大叫一声:‘不好了!’正是: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一桶雪水来。”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3:“富家子疑怪,只得起来挑明灯盏,将到床前一看,叫声:‘啊也!’正是:分开八片顶阳骨,浇下一桶雪水来。”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13回:“吓得王则大惊,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明·赤心子《绣谷春容》:“清一不敢隐瞒,引长老到房中,一见红莲吃了一惊,正是: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回:“晁知州见了这牌,就如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吓得软瘫成一堆,半日说不出话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回:“那西门庆不听万事皆休,听了此言,正是:分开八块顶梁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5回:“月娘不听便罢,听了正是:分开八块顶梁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慌的手脚麻木。”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第23回:“众官看了,一个个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正是:劈开八片顶梁骨,倾下半天冰雪来。”明·无名氏《醋葫芦》第10回:“海沸山摇的嚷得好不热闹。成珪一声惊醒。正是:分开八片顶门骨,倾下一桶冰雪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0回:“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水浇下来。”清·无名氏《兰花梦奇传》第59回:“夫人听了这句话,好似劈开两片顶梁骨,倾下一盆雪水来,心里一阵抖,口中哭出‘苦命的儿来。’”清·无名氏《三春梦》第5回:“刘镇听说,正是: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水雪花。”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原著

《水浒传》第23回:“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过了亦如然。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水浒传》第61回:“天下原来都要人阿谀谄佞!罢,罢!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小生告退。”

释义

分明是好言相劝,却被误解成恶意。意指不听从忠言相告,不理解好意相劝。

例句

明·徐田臣(★请将二字按左右结构组字)《杀狗记》第18出:“兄富伊贫实可怜,逆来顺受总由天。分明指与平川路,莫把忠言当恶言。”明·张凤翼《灌园记》第3出:“一纸封章早扣阍,谁知遭遣出金门。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明·范受益《寻亲记》第5出:“员外欺心上有天,院君休把我埋怨。分明指与平川路,莫把忠言当恶言。”明·范受益《寻亲记》第31出:“伊父飘零二十年,荷蒙收录得周全。分明指与平川路,莫把忠言当恶言。”明·郑若庸《玉玦记》第13出:“曲突无功最可怜,焦头受赏已徒然。分明指与平川路,错把忠言当恶言。”明·徐元《八义记》第17出:“梦幻是非莫乱传,料应生死总由天。分明指出平川路,莫把忠言当恶言。”明·无名氏《破窑记》第14出:“小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若姐姐不听梅香之言,只得且自回去,又作道理。分明指与平川路,莫把忠言当恶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9:“众人连忙去取索子家法,将玉娘一索捆翻。正是:分明指与平川路,反把忠言当恶言。”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到了亦如然。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明·无名氏《警世阴阳梦·阳梦》第8回:“众人却不知这个道人当初救拔魏忠贤,今日又来提醒他。正是:分明指与平川路,反把忠言当恶言。”清·张大复《钓鱼船》第8出:“咳,罢了,分明指与平川路,反把忠言当恶言。”清·洪琮《白牡丹》第3回:“分明指引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原来世人多是褒奖的,这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天子尚且避醉汉

原著

《水浒传》第4回:“自古天子尚且避醉汉,何况老僧乎?若是打坏了金刚,请他的施主赵员外自来塑新的;倒了亭子,也要他修盖。”

释义

古人认为,无论谁都不愿意招惹醉酒汉子,就连身份高贵的皇帝也会避让。

出典

宋·张舜民《画墁录》:“熙宁以前凡郊祀,大驾还内,至朱雀门,忽有绿衣人出道,蹒跚潦倒,如醉状,乘舆为之少抳,谓之天子避酒客。”

例句

明·罗懋登《西洋记》第57回:“况且自古道:天子门下避醉人。这个道士也不知他是那个府州县道,抛父弃母,背井离乡,抢到这里。”清·无名氏《五美缘》第9回:“果然我昨日吃醉了,这叫做大人不计小事。自古道:君子避酒客,不要着恼。”

天不盖,地不载

原著

《水浒传》第34回:“不知是那个天不盖、地不载、该剐的贼,装做我去打了城子,坏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倒结果了我一家老小,闪得我如今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水浒传》第80回:“若是义士肯放高某回京,便将全家于天子前保奏义士,定来招安,国家重用。若更翻变,天所不盖,地所不载,死于枪箭之下。”

释义

又作“天所不盖,地所不载”。犹如“天地不容”的意思。上天不覆盖,大地不承载。喻指为天地所不容,没有好下场。

出典

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例句

唐·李延寿《南史·谢超宗传》卷19:“超宗先在僧虔舫,抗声曰:‘有天道焉,天所不容,地所不受。投畀河伯,河伯不受。’”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卷9:“天不覆,地不载,岂不是?师云:‘若是则覆载。’”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0:“天不盖,地不载,此理如何?”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6:“天不能盖,地不能载。一室无私,何处不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5本第4折:“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害得老大小疔疮!”元·王德信《北西厢》第20出:“夫人听谁说来,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元·郑光祖《周公摄政》第4折:“这其间神不容,地不载,天不盖!”元·郑廷玉《金凤钗》第2折:“譬如教天不盖,地不载,居在人海,枉了食不饱,衣不遮,送了世界。”元·无名氏《还牢末》第4折:“天也不盖,地也不载。哎,则俺那贤慧嫂今何在?”元·杨显之《潇湘雨》第1折:“小生若负了你呵,天不盖,地不载,日月不照临!”元·无名氏《抱妆盒》第2折:“若昧了前言呵,天不盖,地不载,日月不照临!”元·无名氏《碧桃花》第1折:“小娘子放心,我若负了心呵,天不盖,地不载,日月不照临。”明·徐霖《绣襦记》第20出:“娘,虽则我门户人家,也要顾些仁义,惜些廉耻,何故这等狠毒,天不容,地不载。”明·郑之文《旗亭记》第27出:“小可若忘了这的,天不盖,地不载。”明·范受益《寻亲记》第16出:“这等人教他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天不盖,地不载。”明·徐复祚《投梭记》第7出:“不知那天不盖、地不载的强盗畜生,做这等勾当,连累我也没趣得紧。”清·翁桂《明月台》第9回:“恶贯满盈,罪在不赦!命天雷击死,使其天不容,地不载。”清·李渔《合锦回文传》卷13:“都是你要害梁状元夫人,致使我误死于赛空儿之手。你今还要哭我怎的?你这天不盖,地不载,忘恩负义的贼!”清·无名氏《金云翘传》第11回:“若束守娶了马翘,后日变心不似今日者,天不覆,地不载。”清·无名氏《醉春风》第7回:“这样黑心禽兽,天不盖,地不载,还求老爷做主!”

天字第一号

原著

《水浒传》第21回:“有那梁山泊晁盖送与你的一百两金子,快把来与我,我便饶你这一场天字第一号官司,还你这招文袋里的款状。”

释义

古人将事物分类编号,常以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文句的字为次序,每四个字为一句。“天”字是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字,所以“天字第一号”就是第一类的第一号。借指最关键的人物,最重要的事情。

例句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8:“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听来是这客人的爱妾,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大湖船,摆了盛酒,吹弹歌唱俱备,携了此妾下湖。”明·董说《西游补》第4回:“当时从天字第一号看起,只见镜里一人在那里放榜。”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8回:“您这做门客的人,才几天不拿扇子敲手心,装那在行的腔儿了。不是我吆喝的紧,你就是天字第一号的肉麻尊神。”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1回:“每门上俱有号头,写着天字一号,就是九龙冠。”清·张春帆《宦海》第5回:“在庄制军眼中看起来,觉得天下九州岛只有两个名士,天字第一号的名士是庄制军自己,地字第二号的名士就要算着邵孝廉了。”清·张春帆《宦海》第10回:“你们只要依着我的说话试他一试,包管不到一个月,老师就把你当做天字第一号的能员。”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这三件事件件依得,便饶他天字第一号的这场羞辱。”清·曹去晶《姑妄言》第3回:“你脖子上那几条伤痕也算得个打么?要在我贱躯上,就算天字第一号的轻刑罚了。”清·吴沃尧《近十年之怪现状》第11回:“借了人家的钱,在赌债上扣还,这等天字第一号的便宜事情,你还不愿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回:“现任支应局兼营务处的候补黄大人,是护院的天字第一号的红人。”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回:“看来一个天字第一号优缺的海关,都要凭着库书舞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3回:“所以当时在雁翎的院子里,虽然与雁翎知己,惟是天字第一号的挥霍大名,终要让过周庸佑去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原著

《水浒传》第26回:“都头却怎地这般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谁保得长没事?”《水浒传》第101回:“不踢时万事皆休,一踢时迍邅立至。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释义

又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气的阴晴雨雪变化不可预测,人生的祸福吉凶情况难以判定。反映了古人对世事变迁的感叹,以及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卑弱心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典语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