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不得好报
原著
《水浒传》第8回:“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
释义
好心对待他人,却得不到好的回报。意指不被人理解,表达出怨愤之情。
出典
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17:“曰:‘为什么却丧身?’师曰:‘好心无好报。’”宋·克勤《碧岩录》卷6:“和尚快与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这汉识什么好恶,所谓好心不得好报。”
例句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卷29:“俗语对:好心弗得好报,痴人自有痴福。”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我不好骂出来的!什么瓶姨鸟姨,提那****做甚?奴好心不得好报,那****等不的,浪着嫁汉子去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7回:“这春梅道:‘过往勾当,也罢了。还是我心好,不念旧仇。’敬济道:‘如今人好心不得好报哩!’”清·无名氏《小儿语补》:“好心不得好报,劝你不用焦躁,忘恩负义由他,自有天公知道。”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48回:“古今尽是一骷髅,抛露尸骸还不修。自是好心无好报,人生恩爱尽成仇。”清·四桥居士《隔帘花影》第35回:“古今尽是一骷髅,抛露尸骸还不修。自是好心无好报,人生恩爱尽成仇。”清·无名氏《玉娇梨》第13回:“真是好心不得好报!且请问相公高姓?贵处那里?今将何往?”民国·梦笔生《金屋梦》第45回:“古今尽是一骷髅,抛露尸骸还不修。自是好心无好报,人生恩爱尽成仇。”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原著
《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道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释义
做了好事只有家里人知道,做了恶事很快尽人皆知。劝诫人们行善止恶,弃恶从善,以免恶名远扬。
出典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疾谬》卷25:“谈者含音,无足传之美。令闻不著,丑声宣流。没有余败,贻讥将来。”
例句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9:“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6:“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公。谚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明·陆采《南西厢记》第28出:“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俺的女孩儿莺莺不秀气,近日神思恍惚,闺门不守,想是与张生做下来也。”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石城县把这件事当做新闻,沿街传说。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1:“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妹子被强人劫去,家门不幸,今日跟这红脸汉子回来。人无利己,谁肯早起?”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3:“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9:“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只为陈小官自家不要媳妇,亲口回绝了丈人,这句话就传扬出去了。”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6:“临审之时,府前好不热闹,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晓的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常言: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消几日,家中大小都知金莲养女婿,偷出私孩子来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3回:“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象我如今皈正佛门,你就不晓得了!”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3回:“正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冯奇又知道了,劈面走到,钱岩就把老妪说的话,告诉一番。”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第15回:“那铎头虽然明知,而不敢言,只是把些酒食哄着他就罢了。正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清·吴璇《飞龙全传》第1回:“却说那些看的人民,纷纷议论,只说个不了,一传十,十传百。正是:好事不出门,奇事传千里。”清·张南庄《何典》第9回:“谁知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一霎时满关都晓得了。那些阴兵见主将逃走,便都弗怕军法从事,乱窜起来。”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这一声传出去,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5回:“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又道:人嘴快如风,登时内外男女,都知道谭绍闻家闹出搜赌乱子来了。”清·曹去晶《姑妄言》第3回:“古人说: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是他衙门里事,不知怎么就传出来。”清·李宝嘉《活地狱》第36回:“但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黄大老爷进省,也不晓得怎样含糊回报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回:“常言道:好事不出门,恶言传千里。王伯臣接着电报十几天不报丁忧,这话早已沸沸扬扬,传的同城都已知道,就有此耳报神到瞿耐庵面前送信讨好。”清·无名氏《照世杯》卷3:“可知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我们本官的衙内,看上夫人房中两个丫环,要去偷香窃玉。”清·无名氏《闽都别记》第33回:“荒淫无忌,人人皆知,直传到千里外。正是:好事不出门,呆事传千里。”清·无名氏《绣鞋记》第4回:“古云:好事不出门,恶言传万里。又云: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因风姐声名狼藉,良雪佯作不知。”清·无名氏《带印奇冤郭公传》第26回:“况语云:好事不出名,坏事满街飞。不到两月,果然传遍通城了。”清·无名氏《小五义》第54回:“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风声就到了岳州府了。”清·无名氏《玉娇梨》第18回:“天下事最古怪,我错选一个张轨如,他偏晓得!我注意一个苏友白,他就未必得知。真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清·无名氏《岭南逸史》第23回:“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那得不知?”民国·蔡东藩《两晋演义》第22回:“俗语说得好: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汉至聪的不法行为,才经数夕,已是喧传内外。”
如鱼似水,似漆如胶
原著
《水浒传》第98回:“当下全羽、琼英如鱼似水,似漆如胶,又不必说。”
释义
就像鱼和水那样融洽投合,好似漆和胶那样粘连紧密。喻指男女关系亲密,缠缠绵绵,情深意厚,难舍难分。
出典
春秋·管仲《管子·杂篇·小问》:“婢子曰:‘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宁子其欲室乎?”
例句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4折:“人都道这村里妻夫,直恁般似水如鱼,两口儿不肯离了一步。”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38出:“去时春暮子规正啼,如今柳岸前枯,见嫩菊开数枝。料张状元,见它喜,如鱼投水,如胶投漆。”明·吴廷翰《步步娇·情词》曲:“难讨恩爱一宵,谁承望暮暮朝朝。如鱼得水,又似漆投胶。”明·沈青门《新水令·闺情·折桂令》曲:“待相逢梦也难求,着甚来繇,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我和他比蜜调油,如鱼得水,似漆投胶。”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金奴与吴山在楼上,如鱼得水,似漆投胶,两个无非说些深情密意的话。”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8:“他两个自花烛之后,日则并肩而坐,夜则叠股而眠,如鱼籍水,似漆投胶。”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5:“昔有夫妻二人,各在芳年,新婚燕尔,如胶似漆,如鱼似水。”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6:“两个自道:‘佳人才子,一双两好。’端的是如鱼似水,如胶似漆价相得。”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20:“这里洞房中一对新人,真正佳人遇着才子,那一宵****,端的是如胶似漆,似水如鱼。”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9回:“敬济上的楼来,两个如鱼得水,似漆投胶,无非说些深情密意的话儿。”明·无名氏《欢喜冤家》第3回:“夫妻二人十分欢喜,如鱼得水,似漆投胶。每日里调笑诙谐,每夜里鸾颠凤倒。”明·无名氏《欢喜冤家》第3回:“话不烦絮,过了两个月日,每夜盘桓,真个爱得如鱼得水,似漆投胶。”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4回:“这一夜恩情,不数千金一刻!次日起来,男看女,如鲜花着露;女看男,如玉树临风。真个如鱼得水,似漆投胶。”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段书交代到这里,要按小说部中,正不知该有多少什么如胶似漆,似水如鱼的讨厌话讲出来。”清·无名氏《巫梦缘》第9回:“若木送了茶点进来,王婆也抽身出去,王嵩闭上了门,且叙叙旧情。真正如鱼得水,似漆投胶。”清·无名氏《巫梦缘》第11回:“从此每夜过来,真个如鱼得水,似漆投胶。王嵩趁他欢喜时节,说起刘寡妇卜氏,要嫁做二房的话。”清·无名氏《碧玉楼》第13回:“两个走进内室,各自宽衣解带,云雨起来,如鱼得水,似胶投漆,百般娇态,无所不至。”
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原著
《水浒传》第3回:“这鲁提辖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水浒传》第63回:“再说闻达奔到飞虎峪,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在寨中商议计策,小校来报,近山上一带火起。”《水浒传》第77回:“背后卢俊义赶来,童贯败军,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天晓脱得追兵,望济州来。”《水浒传》第84回:“却说洞仙侍郎与咬儿惟康正往东走,撞见楚明玉、曹明济引着些败残军马,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一同投奔蓟州。”《水浒传》第96回:“却说乔道清同费珍、薛灿领败残兵,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似漏网之鱼,望北奔驰。”《水浒传》第99回:“再说田豹同段仁、陈宣、苗成统领败残军卒,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似漏网之鱼,到威胜见田虎,哭诉那丧师失地之事。”《水浒传》第109回:“其余侍从亦都脱卸外面衣服,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如漏网之鱼,从小路抄过云安城池,望东川投奔,走的人困马乏,腹中饥馁。”《水浒传》第115回:“却说方天定上得马,四下里寻不着一员将校,止有几个步军跟着,出南门奔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水浒传》第119回:“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
释义
又作“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似漏网之鱼”、“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如漏网之鱼”。就像丧失了主人的狗和漏网之鱼,惊恐万状,拼命奔逃。喻指匆忙奔逃、狼狈不堪的样子。
出典
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卷47:“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例句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2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他两个无明夜海角天涯去。”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3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气,都做了江山之秀。闪的我急急如漏网鱼,呀呀似失群雁,忙忙似丧家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担渴担饥担劳苦,此行谁理家乡。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鞑虏。”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7:“算计已定,连夜奔走。正是: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2:“黄生心生一计,将石块填脚,先扒开那些棘刺,逾墙而出,并无人知觉,早离了帅府,趁此天色未明,拽开脚步便走。忙忙若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明·罗懋登《西洋记》第54回:“帖木儿羸羸然如丧家之狗,干干的如漏网之鱼,大败去了。”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9回:“澹然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赶出城外,乘着月光,不住脚走了半夜。”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7回:“五更替他雇长行牲口,起身往扬州去了。正是: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随行打寻杨大郎,并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