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水浒传语典
19621000000068

第68章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原著

《水浒传》第12回:“一上一下,似云中龙斗水中龙;一往一来,如岩下虎斗林下虎。一个是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那个没些破绽高低,这个有千般威风勇猛。”

释义

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顶上有支撑高天的白玉柱,东海之上有横跨深渊的紫金梁。喻指能够担负重任、扭转危局的杰出人物。擎,向上托举。

例句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103:“擎天之柱著功勉,包罗大海佐明君。”元·关汉卿《哭存孝》第3折:“俺想存孝孩儿,华严川舍命,大破黄巢定边疆。他是那擎天白玉柱,端的是架海紫金梁。”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1折:“一个学李太白高才调,一个似杜工部好文章;一个是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元·无名氏《存孝打虎》第1折:“俺可便专心儿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元·高文秀《渑池会》第4折:“你便似紫金梁架海涛,我似那白玉柱侵云表。”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4折:“论你之功,如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也。”元·郑光祖《老君堂》第3折:“天下豪杰皆上表,威镇乾坤罢刀枪。真为白玉擎天柱,堪作黄金架海梁。”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4折:“多谢你个架海梁,擎天柱!生死相忘,今古谁如?”元·朱凯《黄鹤楼》第1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他有甚歹意?”元·朱凯《黄鹤楼》第1折:“你道他是擎天的玉柱,架海金梁,才杀退霸道奸雄曹孟德,那周瑜不弱如兴刘灭楚的这汉张良。”元·柯丹邱《荆钗记》第19出:“论文呵,对先圣夜读诗书;论武呵,总元戎时观韬略。巍巍架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4折:“叔叔,你是那擎天白玉柱,架海的紫金梁。”元·无名氏《赚蒯通》第4折:“我想那辞朝归去汉张良,早赚的个韩元帅一时身丧。苦用波擎天白玉柱,痛也波架海紫金梁。”元·无名氏《马陵道》第1折:“庞涓是一条擎天白玉柱,孙膑是一座架海紫金梁。”元·无名氏《岳飞精忠》第4折:“四个将军,乃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社稷,威镇边疆。”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第15出:“幕府英雄胜虎狼,擎天玉柱紫金梁。妖娇警夜长蛇动,武上春围细柳香。”明·姚茂良《精忠记》第11出:“身居八座之尊,班列群僚之上。巍巍架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明·无名氏《魏徵改诏》第4折:“险摧折了擎天白玉柱,枉埋没了架海紫金梁。”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1折:“他若将那补完天地手舒开,端的便堪为将相挂印悬牌,他是个架海擎天白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明·无名氏《大劫牢》第1折:“我端的便到滦州有义方,我是个出水金精兽,稳情取檠天架海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一个好似白牙老象走人间,一个就如金爪狸猫飞下界。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樵子道:‘和尚不要调嘴。那妖怪随身有五件宝贝,神通极大极广。就是擎天的玉柱,架海的金梁,若保得唐朝和尚去,也须要发发昏哩。’”清·吴璇《飞龙全传》第38回:“心中大喜,想这红黑二人,真是两条擎天之柱,架海之梁。若与侄儿为友,甚是相称。”

篱牢犬不入

原著

《水浒传》第24回:“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释义

扎得牢实的篱笆,能够阻挡狗钻进来。喻指由于防备严密,坏人没有机会钻空子。

例句

明·陆采《南西厢记》第7出:“只道螂螳来捕蝉,谁知黄雀旁边觑。自是篱牢犬不入,贼秃何须起狗意。”明·沈璟《义侠记》第10出:“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须知里壮才堪羡,怕什么男儿家柔软,却不道夫祸少皆因妇贤,篱牢处犬难穿。”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回:“常言: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岂不闻古人云:篱牢犬不入。”清·无名氏《照世杯》卷3:“古人说得好:篱牢犬不入。若外人不曾看见尔的头脸,怎就想着亲切你的身体?”

雕鸟尽,良弓藏

原著

《水浒传》第90回:“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

释义

当展翅高飞的雕鸟灭绝时,用以射杀飞鸟的弓箭就可以收藏起来了。古代帝王成就霸业以后,谋害功臣,祸及无辜,剪除异己,巩固势力。

出典

春秋·辛妍《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卷10:“太宰嚭遗大夫种书,曰:‘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大夫何不释吴而患越乎?’”

例句

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卷4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卷92:“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信曰:果若人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卷5:“吾闻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今吴病矣,大夫何虑乎?”汉·荀悦《前汉记·高祖皇帝纪》:“常山王、成安君为刎颈之交而卒相灭;大夫种存亡越伯勾践而身死。语曰:野禽殚,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唐·鲍溶《苦哉远征人》诗:“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唐·赵蕤《长短经·惧诫篇》:“大夫种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谚曰:野兽尽而猎狗烹,敌国破而谋臣亡。”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卷11:“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诸将反叛》卷2:“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255:“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乌喙,可与共患难,不可共乐,子何不去。”元·无名氏《赚蒯通》第4折:“兀的不是狡兔死,走狗僵,高鸟尽,劲弓藏,也枉了你荐举他来这一场。”明·李开先《宝剑记》第14出:“古人云: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诚如此言!”明·李开先《宝剑记》第29出:“回首十年万事空,只愁无计出牢笼。苍天何事困英雄!侵云杨柳由他绿,向日葵花空自红。才知鸟尽折良弓。”明·李梅实《精忠旗》第2折:“自古道:高鸟尽,良弓藏。弓藏鸟尽传话古,今日呵怕高鸟也难弋取。”明·沈采《千金记》第46出:“狐亡兔死走狗固当烹,良弓藏高鸟散林中。”明·汤显祖《邯郸记》第19出:“我还师莫教飞鸟尽,留取报恩环是了。飞鸟尽,良弓藏。看来龙莽也是一条好汉,且留着他。”明·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第34回:“文静临刑,抚膺而呼曰:‘飞鸟尽,良弓藏,果不妄耳!’”清·陈忱《水浒后传》第9回:“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衣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祸。”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2回:“小弟从征方腊回来,苦劝我东人隐逸。明知有鸟尽弓藏之祸。东人欲享富贵,坚执不从。”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元帅虽如此说,岂不闻:飞鸟尽,良弓藏。从来患难可同,安乐难共。”民国·蔡东藩《前汉通俗演义》第33回:“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民国·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13回:“况古来之佐命立功者,未必能长享富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