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因为分娩时的创伤和出血,会导致气血亏损、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弱,如此就容易引发各种产后疾病,如便秘、肛裂、痔疮、盆腔静脉曲张等。但是如果护理得好就能有效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而科学的护理方法也使得这些疾病不会进一步恶化,并尽快痊愈。提前了解一些产后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可防患于未然。
产后要严防感冒
新妈妈产后10天内一般出汗较多。这是因为,通过排汗协助排出体内积蓄的废物,此属正常生理现象,应特别注意不要受风,而导致感冒。这时受风寒之邪,会导致感冒、咳嗽,不仅对新妈妈恢复健康不利,还会致病,若长期不愈,将留下病根。
为了防止受风寒,新妈妈穿衣服要适当,不要一会儿穿,一会儿脱,造成身体对外界抵抗力的降低。夜间或白天盖被子要适当,以防盖被过多,夜间因出汗踢开被子而致受寒。新妈妈感冒可选用的食疗方有以下几种:
(1)鲜姜5克切片,红糖15克,水煎服,可发汗解表,祛寒温中。
(2)白菜心100克,白萝卜5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吃菜饮汤,可治风寒感冒。
(3)葱白3段切丝,大米30克洗净,加水放入大米、葱白煮粥吃,可治风寒感冒。
(4)黄豆一小把,香菜3克洗净切碎,水煎煮,吃豆饮汤,治风寒感冒。
(5)梨3个,蜂蜜适量,将梨洗净捣烂,绞汁后与蜂蜜调匀,可治风热感冒。
(6)将西瓜瓤去子,用洁净纱布取汁,番茄用沸水冲烫,去皮、去子,也用洁净纱布挤汁,二液合拌每日代水随量饮用,可治疗暑湿感冒。
产后发烧是大事
不要以为产后发烧只是小病而等闲视之,分娩后的24小时内,新妈妈可能发烧到38℃,这是正常的。除此时外,任何时候的体温都不应该高于正常体温。如有发烧,必须查清原因,适当处理。乳胀可能会导致发烧,但随奶汁排出,体温将会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后仍不退烧,就可能是其他原因。
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产褥感染。因为新妈妈体力比平时差,又有流血,子宫口松,****中本来有的细菌或外来的细菌容易在有血时滋生,并窜到子宫和输卵管内。这时恶露有味,腹部有压痛,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转为慢性盆腔炎,长期不愈。毒性大的细菌,还可能引起危险的腹膜炎或败血症。
发烧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乳腺炎,可以发烧到39℃以上,乳房有红肿热痛的硬块。开始可行热敷,用中药和抗菌素。如已化脓,就要做手术治疗。乳腺炎往往是乳汁施出不畅,在乳腺内淤积成块,再加上****有裂口,细菌袭入惹的祸。所以产前就应洗****,产后要揉散“奶块”治疗****裂口,也可用吸奶器帮助排乳,防患于未然。
新妈妈如何应对便秘
产后由于身体内分泌的变化,肠蠕动减弱,又因为新妈妈腹壁松弛、收缩力不足,加上产后出血多、出汗多、活动少,饮食往往又以米面为主,蔬菜、水果等的摄入量较少,所以新妈妈常常会出现便秘。
新妈妈出现便秘后,粪便在肠道里停留时间长,水分被肠管吸收,使大便干燥、坚硬,新妈妈排便异常困难,严重的可引起肛裂、痔疮,增加了新妈妈的痛苦。
再加上分娩时会阴裂伤造成的疼痛,使新妈妈对大便有一种恐惧感,不愿解大便,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产后首先要预防便秘的出现。产前有便秘的新妈妈,应及早下床活动,做缩肛运动,每天坚持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宜多喝水,可以在每天清晨起床后把香油、蜂蜜调和用开水冲服,同时多吃蔬菜和水果等纤维素多的食物,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形成条件反射。
如果2~3天未解大便,出现便秘,可以用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
肛裂了,怎么办
新妈妈发生肛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女性怀孕后,逐渐长大的胎儿压迫盆腔组织,使血液在盆腔静脉丛内淤积,回流受阻,造成****周围组织水肿,抵抗力及弹性下降。二是由于产后出血多、出汗多;精细的食物摄入多,活动少;睡眠休息不足;水及蔬菜、水果摄入少等导致粪便干燥。
当干硬的粪便通过组织水肿、脆弱的****时,就会撑破****的皮肤黏膜,鲜血从裂口流出,肛管内的粪便刺激裂开的伤口底部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
预防肛裂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便秘。产后便秘预防的重点在于改善饮食结构,适量多食用一些含维生素及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少吃性热、辛辣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松软,多饮水,并多饮一些菜汤,增加水分及维生素。
产后尽早下床活动,自然分娩者产后1~2天即可下床,初起床时可以先进行一些轻微活动,如抬腿、仰卧起坐、缩肛等,对增强腹部肌力、锻炼骨盆肌肉、协助排便有益处。同时还需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发生了便秘,千万不要强行排便,可放入开塞露等润滑药物,稍待几分钟再排便,以避免肛裂发生。
肛裂发生后,每日应用15 000********溶液(产后2周)坐浴,每日1~2次,大便后加洗1次。肛裂疼痛难忍时,可用1%的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久治不愈者,应手术治疗。
产后患痔疮怎么办
女性怀孕后,随着胎儿的长大,子宫逐渐增大。腹压增高及增大子宫的压迫,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增高而致静脉曲张,于妊娠晚期明显加重。
新妈妈在分娩时长时间用力,也会使该部的静脉淤血加重。产后便秘可刺激****引起痔疮或痔疮复发,而干燥粪便在直肠内存留时间过长,也影响直肠的静脉回流。
所以新妈妈容易患痔疮。预防痔疮发生的关键在于预防便秘,预防便秘发生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饮食要合理,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辛辣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产后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及大便畅通,但不可过度疲劳,因过度疲劳也易诱发痔疮。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出现便秘应适当采取措施,如用开塞露塞肛或服用中药润肠片。
(4)每天做缩肛运动,每日2次,每次做20~50遍。
一旦痔疮发生,可以每天用15 000********溶液(温热)坐浴,每天2~3次,以促进****周围的血液循环,洗后要拭干,涂上痔疮膏。
新妈妈尿多正常吗
在妊娠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在雌激素、孕激素及醛固酮的作用下,孕妇的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体内水钠的潴留增加。而水钠潴留是妊娠期的生理需要,起着稳定母体内环境的作用。其增加的水分,一部分潴留在组织间,另一部分使血液稀释。
分娩后情况发生变化,胎盘排出,胎盘循环停止,子宫缩小,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胎盘激素撤退,醛固酮和皮质醇减少,组织间液的重吸收增加进入体循环;循环血容量上升,肾小球滤过率增多而钠的重吸收减少,孕期潴留的水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而产后尿量大大增加。在最初几天里24小时尿量可达2 000~3 000毫升,尿量多属正常现象。
新妈妈产后为什么会患膀胱炎及肾盂肾炎
有些新妈妈在宝宝出生不久后就出现尿道感染,以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较常见。
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影响,尿液常有滞留,易造成细菌感染。据调查,5%~10%的孕妈妈尿液中有细菌,如果不及时治疗,其中的80%将持续带菌到产后。
当产褥期抵抗力减弱而又有适当的细菌繁殖条件时,就会发展成急性泌尿道感染。
女性尿道长4厘米,短而直又接近****,尿道很容易被细菌污染。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长,恶露处理欠清洁,容易引起尿道的污染。新妈妈分娩后膀胱和输尿管肌肉暂时松弛,易存残尿。另外,有的新妈妈习惯憋尿。助产操作时使****极度扩张,也可引起膀胱黏膜、尿道的挫伤和淤血而发生尿潴留。产后导尿、保留尿管等都会增加尿道感染的机会。
产后预防尿路感染,要注意恶露的清洁处理。每天清洗外阴部,多喝水,不要憋尿。及早下床活动有助膀胱肌肉功能恢复。必须在分娩后4~6小时排尿。一旦出现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恶露有臭味要小心
产后****的排出物称为恶露,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大约在产后3周左右就干净了,也有少数延长到产后6周。产后应当对恶露进行仔细观察,要注意恶露的量、颜色、质和气味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了解子宫复旧的情况,也可发现一些异常情况。
当发生产褥感染时,恶露可能有臭味,颜色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浆液性,而是呈土褐色,并且混浊、污秽。子宫底部可有轻度压痛,子宫比较软,复原差,体温常略有升高,脉搏稍快,这时就要考虑是否有厌氧菌感染,厌氧性链球菌易引起的急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确诊后必须及早治疗,控制炎症,以防感染扩散。如果产后较长时间恶露仍为血性,量多,伴有恶臭味,有时随血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子宫复旧很差,这时要考虑子宫内可能有胎盘或胎膜残留,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不可疏忽或拖延,因随时都有大出血的可能。
产后足跟痛重预防
有的新妈妈生了宝宝后脚后跟痛,每遇潮湿、寒冷则加重。新妈妈对此不要大意。足跟痛的原因是有的新妈妈生产之后,穿拖鞋或赤脚穿凉鞋,不注意避寒凉或不注意休息造成的,也就是由于产后体虚,尤以肾气亏虚未复,而感受寒冷以至足跟痛。足跟为肾所主,女性生产劳损肾气,复遭风冷乘虚而侵袭,以致腰、脚之脉络自行不畅,乃麻痹而作痛。
主要症状为足跟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遇热则感舒适,久站或步行稍远或遇寒凉则疼痛明显,甚或较原来疼痛增重,日久不愈。
所以,提醒初产妇产后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防寒凉,不赤脚穿鞋,不过早下地劳动或做家务活等。
新妈妈腰痛怎么办
许多新妈妈产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现象。产生腰痛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怀孕期间腰部负重增加,脊柱前凸,背伸肌群持续紧张,造成后腰下部或骶骨以上肌肉群的“疲劳性疼痛”;另一方面是一些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大都躺在床上,很少活动,这也会造成腰肌疲劳而加重腰部酸痛。所以,建议产后当体力开始恢复以后,尽早地开始运动,更多地站起身来稍做运动,以免造成腰部肌肉的疲劳性损伤。
另外,脊柱两侧分布着多个穴位,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由家人帮助,轻叩并按摩背部,对缓解产后腰痛很有帮助。
浑身酸痛怎么办
新妈妈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腰膝、关节疼痛或全身酸痛,称为产后身痛或产后关节痛。主要原因为产褥期机体血脉空虚,气血运行不畅,稍有劳累或受风寒外邪。本病特点是产后肢体酸痛麻木,局部无红肿灼热,当与风湿区别开来。
产后疼痛厉害时,宜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新妈妈下床活动,宜量力而行,以免损伤筋骨导致机体酸痛。居室应保持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免风寒入侵,病情加重。应注意局部保暖,夏季不要受凉,不要睡竹席、竹床,空调控温不宜过低;保持床铺及衣被的干燥、清洁。出汗多时,应用温水擦身和淋浴洗澡,衣服要常洗换,谨防着凉受寒。
产后身痛多由血虚或外感风寒所导致。血虚者宜多吃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猪肝、羊肉、鸡、桂圆、红枣、红豆等;外感风寒者宜多吃辛温散寒之品,如生姜、葱白、红糖及一些易消化的鱼、肉类,忌食生冷之物。
如果痛得严重,可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产后出汗多应怎样护理
新妈妈产后出汗多,主要是皮肤的排泄功能旺盛,将妊娠期间积聚在体内的水分,通过皮肤大部分排出体外。所以产后出汗多不是病态,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
产后汗多虽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要加强护理。首先,室内温度不要过高,要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其次新妈妈穿盖要适度,不要穿戴过多,盖的被子不要过厚。汗多时用毛巾随时擦干。
有条件的话,每晚洗淋浴;没有条件,可以每晚用温水擦洗。但要注意不要受凉,产妇的内衣、内裤要及时更换。
有人认为,产妇产后怕见风,要捂着,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要门窗紧闭,穿厚衣,戴厚帽。实际上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容易使新妈妈产后中暑、虚脱,给易出汗的新妈妈“火上浇油”。所以,应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子宫复原运动的做法
在经过妊娠与分娩后,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也随之松弛,子宫的位置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产后经常取仰卧位,就可能致使新妈妈子宫后倾而出现腰膝酸痛、腰骶部坠胀不适等症状。因此,为使子宫保持正常的位置,应进行“子宫复原运动”。分娩后,早晚可行俯卧位(但注意不要挤压乳房),每次俯卧时间20~30分钟。平时可采取侧卧位,仰卧时间不要太长。分娩后10天起,早晚各做1次胸膝卧位,每次持续10~15分钟。胸膝卧位姿势要正确,胸部与床紧贴,尽量将臀部抬高,膝关节呈90°角。注意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新妈妈及饭后不易行胸膝卧位。
发生排尿困难怎样处理
产后子宫体积骤然缩小,回心血量增加,新妈妈尿量增多,通常在产后2~4小时就应排尿。但个别新妈妈发生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尿液不能排出或排不干净,即产后尿潴留。常见的原因有:会阴伤口肿胀、疼痛,致精神紧张,恐惧疼痛,反射性地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膀胱和尿道位于宝宝娩出的路径旁,生产时这些组织会被挤压、拉扯,甚至擦伤,组织充血水肿,膀胱肌肉张力降低;产后腹壁肌肉松弛,膀胱容易增大,新妈妈对尿液的充盈不敏感;有的则因为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排尿困难。
新妈妈在产后要及时主动排小便,如果感觉有尿意又排不出尿或排尿不畅,要及时找出原因,想办法解决。简易的方法有:用温开水冲淋外阴部,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诱导排尿反射;用热水袋敷下腹部,改善膀胱的血液循环,刺激膀胱肌肉收缩,促排尿;如因不习惯卧床排尿,可在家人的搀扶下改蹲位小便。
医生可能会给予肌内注射硫酸新斯的明,加强膀胱的肌张力以促使排尿。也可留置导尿管1~2天,使膀胱的充血水肿消退,肌张力恢复。
防止排尿困难要从产时做起。产程中每2~4小时应小便1次,不要憋尿。分娩结束后立即饮200~400毫升水,在产后4小时内应排小便。
如何缓解产后腹痛
分娩后,有一部分新妈妈仍然感觉有阵阵腹痛,腹痛时腹部可以摸到一较硬的“疙瘩”,这一硬“疙瘩”实际上就是子宫。当子宫收缩时,产妇感到腹痛。一般新妈妈对这种产后子宫收缩痛即产后痛感觉不出来,但有些新妈妈,特别是急产妇和经产妇仍然感到阵阵腹痛,哺乳时疼痛更为明显,甚至有时痛得难以忍受,而且疼痛时往往伴有恶露排出量的增多。
产后痛多见于生育次数多和分娩过程短的新妈妈,而选择剖宫产的新妈妈产后痛也较为明显。生育次数越多,其产后痛越重,可能是因为多次妊娠,子宫肌肉内的弹性纤维平滑肌成分减少而结缔组织增多,以致子宫肌肉的收缩力不正常。而急产妇的产后痛可能是因为子宫收缩过强引起子宫肌肉层缺血、缺氧所致。没有经过产程直接行剖宫产的新妈妈对这种产后宫缩痛较为敏感,故产后痛明显。当哺乳时,宝宝的吸吮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使产后痛更为明显。
产后痛一般在产后2~3天出现,持续2~3天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疼痛较重难以忍受时,热敷小腹部或服用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另外,饮服红糖水、黄酒、山楂罐头也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产后6周需要做的检查
产后6周内称为产褥期,在这段时间里,生殖器官要逐渐恢复正常。所以产后42天,即6周要进行常规检查,以观察盆腔内生殖器是否已恢复正常。检查内容包括:测血压、查血常规、查尿常规,了解哺乳情况,并要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子宫及卵巢、输卵管的恢复情况。建议同时带宝宝一起来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