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读本
19636500000010

第10章 秋(2)

特别提示:

1.明确过敏原后应避免与其再接触。

2.不宜在室内饲养猫犬等小动物。

3.花粉季节尽量少出门。

4.哮喘病人发作时不能背。

【健康DIY】

医生提醒:坚持规律性的预防诊疗是哮喘控制的关键!

1.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

2.特别注意预防感冒。

3.饮食应清淡又富有营养,随时饮水;少吃辛辣油腻的食品,忌烟酒。

4.患者平时应随身携带几种扩张支气管的气雾剂,以备不测。

我们能做到的几点:

1.喂母乳,增免疫。好儿童,不吸烟。

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幼儿免疫力。

避免儿童被动吸烟。

2.用热水,勤清洁。日用品,要晒干。

定期热水洗涤床单和被子,并用烘干器烘干或在太阳下晒干。

3.家族史,有哮喘。婴幼儿,应避犬。

对于有哮喘家庭病史的婴儿要避免接触烟草、烟雾和猫、狗等动物。

4.如感冒,或肺炎。速送医,遵医嘱。

如果孩子得了呼吸道疾病(感冒、肺炎等)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不可轻视的蛔虫病

【健康红绿灯】

1年前,小刚开始出现全身荨麻疹,且反复发作,多次到医院检查,始终没能找到原因。后来医生通过仔细询问了解到:在近1年来出现顽固性荨麻疹的同时,小刚还表现出食欲较差、脐周常阵发性疼痛、烦躁不安、精神委靡等症状。通过大便检查,医生发现小刚的大便中有大量的蛔虫卵,原来小刚得了蛔虫病,是体内蛔虫分泌的毒素,刺激身体产生了荨麻疹。

蛔虫病的不同表现

1.蛔虫性阑尾炎:

(1)是肠管内蛔虫钻入阑尾引起的。

(2)出现发热、右下腹剧痛,尤以脐周疼痛为最典型。

(3)若延误治疗可致阑尾穿孔而导致腹膜炎,常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2.蛔虫性肠梗阻:

(1)蛔虫多条互相盘结成团、堵塞肠道,即为“蛔虫性肠梗阻”。

(2)肠道内蛔虫团块堵塞或导致肠扭转和肠坏死。

(3)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健康探究竟】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的,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60%~90%。

患者常有脐周阵发性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因蛔虫能分泌神经毒素,刺激患者神经中枢,所以还会出现精神不安、烦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如顽固性荨麻疹等。有时还会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及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特别提示:

1.蛔虫病主要是食用了带有蛔虫卵的食物而引起。

2.感染的途径主要是污染的双手及带有蛔虫卵的食物。

3.得了蛔虫病,绝非“可治可不治”的小病,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治疗。

【健康DIY】

医生提醒: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蛔虫病的最好方法!

1.治疗蛔虫病主要以口服驱虫药为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相应药物治疗。

2.服用驱虫药时,应注意休息和饮食,并注意服药后的反应及排虫情况。

3.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4.驱除蛔虫小妙方:

①香榧子,文火炒熟,5岁以上每年一次,每次2粒,嚼细烂,每日3次,连服1周;5岁以下服香榧子粉(将香榧子炒熟,研成细粉),每年一次,每次1克,温开水吞服,每日3次,连服1周。

②使君子肉,先去皮尖,文火炒黄嚼服。每日每岁1粒,最大剂量不超过20粒。晨起空腹服,连服2~3日。

我们可以做到的几点:

1.生瓜果,要洗净。饮用水,要烧开。

不生吃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

不饮生水、不干净的水。

2.勤洗手,剪指甲。吮手指,坏习惯。

勤剪指甲。

饭前、便后要洗手。

纠正儿童吸吮手指的习惯。

3.灭苍蝇,讲卫生。做清洁,杀虫卵。

重视环境卫生。

做好防蝇、灭蝇工作以防虫卵扩散。

4.不随地,大小便。人粪便,要处理。

搞好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

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才能作肥料。

秋季严防食物中毒

【健康红绿灯】

2008年11月27日上午,广东河源连平县上坪二中有55名学生进食了校方提供的一盘红萝卜和鸡蛋炒粉丝。当天下午3点10分左右,这批学生先后出现上吐下泻、腹痛、头晕等中毒现象,学校立即将55名疑似食物中毒的学生紧急送到当地医院抢救。经过医生输液、催吐等治疗后,学生陆续出院。当地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等部门提取了相关样本进行化验,估计这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该校学生进食了变质食物所引发的。

【健康探究竟】

食物中毒是指人吃了有毒有害物质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秋天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常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此外,还伴有体温增高及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病情的轻重与进食的食物量及人体的抵抗力有关,进食量多、抵抗力低的病人病情较严重。

食物中毒的原因

1.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引起。

2.真菌毒素中毒:食用了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的有毒物质引起。

3.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如河豚鱼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食用了如大麻油、苦杏仁、鲜黄花菜、发芽的土豆、未腌制好的咸菜、毒蘑菇等引起。

5.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储藏不当等原因引起。

特别提示:

1.病人呕吐时,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而引起窒息,应让病人侧卧,便于吐出呕吐物。

2.病人出现抽搐、痉挛时,应取来筷子,用手帕缠好塞入病人口中,以防咬破舌头。

3.保存致毒的食物样本或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便确诊和救治。

【健康DIY】

医生提醒:食物中毒类型早期的发现、处理和救治对挽救生命十分重要!

1.立即拨打“120”求救。

2.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糖盐水,补充体液,防止休克。

4.特别注意:昏迷者不能强行灌水,以防窒息。可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讲卫生,好习惯。勤洗手,剪指甲。

清洗、分割食品及就餐前用肥皂水清洗手和腕部。勤剪指甲。

控制食物中毒关键在预防,搞好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

2.防食品,被污染。烹调时,分生熟。

严防蝇、鼠、蟑螂、蚊类污染食物。

农作物、瓜果蔬菜应合理喷洒农药。

烹调时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隔餐菜,加热吃。肉蛋类,要熟透。

不宜在常温下保存剩菜,并且隔餐剩菜食用前应充分加热。

动物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煮熟。

4.毒磨菇、河豚鱼、生扁豆,禁止吃。

不吃病死禽畜肉及腐烂变质的食品。

不吃毒磨菇、河豚鱼、发芽土豆等。

瓜果蔬菜在清洗前浸泡20~30分钟,用淘米水清洗蔬菜,可有效清除残留农药。

秋季腹泻——小儿健康“杀手”

【健康红绿灯】

2007年11月,家住广州芳村的小朋友豆豆连续腹泻了3天,之前父母一直当豆豆肠胃不好给他吃中药。到了第四天,看见孩子越来越虚弱,甚至出现了抽搐,才连忙送去医院,可是当孩子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医生说豆豆患的是秋季腹泻,已因严重脱水出现了酸中毒,并发感染性休克。如果发病初期能及时引起家长注意,送到正规医院治疗,豆豆早就能出院回家了。

【健康探究竟】

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病。由于易感人群为3岁以下的娇嫩宝宝,加上起病危急(高烧、呕吐和腹泻)、症状严重(极易出现酸中毒、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所以专家称它为一种相当厉害的小儿“杀手”。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通过飞沫、大便感染。每年9~12月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月最严重。

该病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哪些人易患秋季腹泻6个月至3岁以下的婴幼儿胃肠功能较弱,抗轮状病毒的抗体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不完善,故最容易发病。

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注意:小于6个月的婴儿或母乳喂养的婴儿,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所以他们都不易感染秋季腹泻。

泻,平均一天5~6次,多则数十次,大便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无腥臭味。整个病程一般在5~7天,长的可达3周。生病的宝宝会因腹痛和呕吐而食欲低下,因脱水而变得眼窝凹陷、哭闹,以及精神不振、嗜睡等。

特别提示:

1.“轮状病毒疫苗”只针对秋季腹泻,对其他腹泻不起作用。

2.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是秋季腹泻区别于普通腹泻的特征。

3.一旦出现腹泻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不要随便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健康DIY】

医生提醒:注意饮食卫生和合理饮食是预防秋季腹泻的重要方法!

1.科学补水,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搭配合理的糖盐水。

2.合理膳食,严重腹泻时可以少吃多餐或吃流质、半流质食物。

3.保暖护臀,可用热水袋对腹部进行热敷。用纱布清洗屁股,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等。

4.病人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洗涤并消毒处理,以免反复交叉感染。

5.止泻小妙方:

①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盐,煎汤代茶饮。凡大于1岁的小儿可吃苹果泥,可以止泻。

②炒米汤:将普通大米洗净,晾干,用大锅炒至金黄色,加水煮粥,给孩子喝粥水。也有止泻的作用。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服疫苗,保平安。增免疫,强体质。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每年7~9月,即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口服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每年一次。

2.不嚼饭,喂宝宝。餐炊具,要洗净。

每次给宝宝换尿布后、喂奶前、冲奶前、给宝宝喂饭前都要洗手。

妈妈在喂奶前,应将乳房擦洗干净。

宝宝的奶瓶、餐具、炊具用前清洗、消毒,用后晾干。

不要嚼饭喂给宝宝吃。

生吃的瓜果要洗净。

3.喂母乳,增免疫。饮净水,吃鲜菜。

提倡母乳喂养,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一起添加。

保证饮用洁净水,不吃变质食物。

少吃多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B。

4.流行期,少外出。醋熏房,早预防。

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或公共场所。

可用酸醋熏一下房间。

尽量不接触患有腹泻的宝宝。

收割季节小心“打谷黄”

【健康红绿灯】

一位25岁的男性患者,因发热、全身疼痛,在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了4天无效,其后,又出现了咳嗽、痰中带血,继起大咯血、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转入医院急诊科后被诊断为“钩体病”。

【健康探究竟】

钩体病又称“打谷黄”,一般在秋天打稻谷时出现,病人的皮肤发黄,所以叫“打谷黄”。钩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由一种称为钩端螺旋体的微生物引起的。

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或猪,带有这种病菌的鼠或猪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钩端螺旋体。

健康的人如果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水或食用了被动物尿污染的食物,钩体就会穿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或口侵入人体致病。

钩体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典型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全身肌肉疼痛及咳嗽等。症状轻重相差悬殊,轻者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重者可有黄疸、出血、出血性肺炎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特别是洪水泛滥期间,河流、池塘等水源遭受严重污染,就很可能引起这种疾病暴发流行。

我国钩体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1.稻田型

患者可能是在水田中劳动时通过皮肤感染的。

2.洪水型

在洪涝灾区可能发生。

3.雨水型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发生,其流行持续时间较长,甚至被鼠尿污染的游泳池里,也会导致钩体病的发生。

特别提示:

1.灭鼠是预防钩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2.圈养家畜的排泄物一定要无害化处理,防止其排泄物污染水源。

3.发现钩体病要立即送医院救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健康DIY】

医生提醒:尽量做到“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治疗!

1.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钩体菌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好方法。

2.早期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输液防止过多过快。

3.钩端螺旋体对青霉素敏感,治疗主要使用青霉素。

4.钩体病的治疗可辅以解热、镇痛、强心、止血等。

我们可以做到几点:

1.收割前,放干水。日光照,2小时。

收割前应尽可能将稻田水放干,同时在日光下照射2小时左右。

2.防护剂,护手足。穿长裤,水田靴。

加强个人防护,割稻时最好穿长裤、水田靴;皮肤涂搽防护剂(如樟子油、1%石碳酸凡士林等,每次下水前涂一次)。

3.鼠尿中,有病菌。污染水,不生饮。

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被鼠尿和畜尿污染而导致病菌经口侵入。

4.洪灾后,避疫水。池塘中,不戏水。

禁止儿童在可疑的河沟或池塘中玩水或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