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生食河蟹虾引起肺吸虫病
【健康红绿灯】
王先生出现低烧等感冒样症状,小腿上还长了一个核桃大小的“瘤子”。“瘤子”轻微痛痒,一周过去,“瘤子”竟然会爬行,从小腿移动到大腿。经过全面检查和详细询问以后,才发现原来困扰多时的怪“瘤子”是由肺吸虫引起的。据了解,王先生一向都有生吃河鲜的习惯,其中特别喜欢吃醉蟹或蝲蛄。
【健康探究竟】
肺吸虫病又称并殖吸虫病,为并殖吸虫寄生人体所致。肺吸虫成虫有并列的雌雄两性生殖器官。
我国以卫氏和斯氏(四川)并殖吸虫为主要致病虫种,蟹和蜊蛄是肺吸虫中间宿主。并殖吸虫终宿主为肉食类哺乳动物,也涉及到人。虫卵随终宿主的痰或粪便排出体外,卵在水中发育,孵出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在其体内发育,逸出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或蝲蛄体内,形成囊蚴。流行区居民常因食生或半熟含有囊蚴的蟹和蜊蛄或生饮疫水而感染。
肺吸虫的虫体有游走的习性,常从囊肿内游走到周围组织,形成新的囊肿。
特别提示:
1.肺吸虫的潜伏期可以达到半年以上甚至一年,因而很少有患者能自我发现。
肺吸虫病的主要表现
1.肺吸虫进入胸腔,会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和胸痛。侵入肺内,常有阵发性咳嗽、咳痰、咯血。
2.痰呈赭色胶冻状,合并细菌感染时,痰呈脓性。
3.腹部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到皮下结节。
4.脑型肺吸虫病可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少数患者有癫痫、抽搐、偏瘫、运动障碍等表现。
2.20%的盐水和食用米酒不能全部杀死囊蚴。
3.生、烤、炒等烹饪方法不能将囊蚴杀死而且食具易污染。
4.饮用生水也有感染的可能性,吞食猪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也可能感染。
【健康DIY】
医生提醒:杜绝进食生河鲜是预防的最好办法!
1.通过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宿主,消灭传染源。
2.搞好环境卫生,控制或杀灭媒介节肢动物和中间宿主。
3.加强家禽家畜和宠物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和驱虫,不要与宠物过分亲近。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易感者,要保护。流行区,重防护。
保护易感者:在某些寄生虫的流行地区从事耕作或旅行,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服用某些预防药物。彻底治疗病人和病畜。
2.断途径,搞卫生。淡水螺,要控制。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控制或杀灭媒介节肢动物和中间宿主。
防止粪便入水,消灭淡水螺。
3.吃熟食,好习惯。蟹蜊蛄,不生食。
熟食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切实做到不食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预防感染。
4.勤洗澡,剪指甲。不随地,排粪便。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便,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污染水源。
注意个人生活卫生:勤洗澡、换衣服,勤理发、剪指甲,洗手要认真。
夏季为什么容易得细菌性痢疾
【健康红绿灯】
2004年4月15日,信阳市罗山县东铺乡二中发生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先后有464名学生发病。经调查,该学校食堂操作间狭小,地面污水横流,无防蝇防尘设施。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人们喜欢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
【健康探究竟】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资料表明,2~7岁儿童发病最多,其次是20~39岁青壮年,1岁以内的年龄组最少发病。菌痢的发病与免疫力下降有关,尤其是肠道的局部免疫力起主要作用。营养不良者、慢性病患者及肠功能紊乱者,其肠道免疫球蛋白A水平均低下,不仅容易发病,且比较容易形成慢性菌痢。
菌痢的主要表现
急性菌痢: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
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呼吸衰竭,但肠道症状轻。
慢性菌痢:有持续轻重不等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
细菌性痢疾可分为急性菌痢、急性中毒性菌痢和慢性菌痢。其中以急性中毒性菌痢最为严重,而且以儿童、青少年为多见,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特别提示:
1.对于痢疾要高度警惕,及时进行治疗。
2.急性菌痢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发展为慢性菌痢。
3.中毒型菌痢病情发展快,病情凶险,切忌大意贻误病情。
【健康DIY】
医生提醒: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痢疾的关键措施之一。
2.预防菌痢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
3.对于中毒型菌痢患者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生命体征。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吃熟食,防污染。防变质,要消毒。
食物不要放置过夜,易变质,易生菌。食品生熟分开,熟食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的器皿中。
做好洗涤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
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2.降体温,凉毛巾。急性期,服药物。
出现高热惊厥,马上进行物理降温。
饮加盐的凉开水或口服补液。急性期每日量达3升左右,补偿严重腹泻时液体和盐的流失。
3.消化道,要隔离。餐饮具,要消毒。
对患者进行消化道隔离,并有专人护理。
对其排泄物及接触过的衣服、用品、食具等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4.注饮食,半流质。要卧床,保体力。
卧床休息,对腹泻严重而又虚弱的患者,可在床上垫上吸水纸或吸水垫排便,以免用力,加重患者病情。
患者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一般每2~3小时吃1次,宜用米汤、藕粉、稀粥、面条等清淡、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忌食牛奶、菜泥、鸡蛋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夏季谨防“水中毒”
【健康红绿灯】
炎热的夏日,老张和朋友去北戴河度假。烈日当头,酷暑难耐,老张便不停地喝水,一上午喝了10多瓶矿泉水中毒是指体内水分潴留过多导致细胞内水含量过多引起细胞功能紊乱,同时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引起水中毒的原因:过量饮用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长期超大量喝水和短时间内大量喝水,都会造成水中毒。
水中毒的表现
1.开始时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
2.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
【健康探究竟】
特别提示:
1.发生水中毒,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
2.水中毒对人体损害很大,特别是对大脑细胞的损害较重。
3.夏季口渴时每次喝水不宜过急过多,而且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健康DIY】
医生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1.喝饮料,水不足,不等于,补充水。
2.软饮料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和热量,补充水分的作用要比清水小。
3.预防水中毒可适度地吃点蔬菜汤、清凉茶水或糖盐口味淡的绿豆汤等食品。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瓶装水、桶装水,都不如,烧开水。
25%的瓶装水和桶装水仍然存在着微生物指标超标和菌落总数超标的问题。
夏季,人们饮水量大,选择安全、清洁的饮用水显得更加重要。
2.没口渴,也喝水。不暴饮,少量饮。
不要只在口渴时才想起饮水。早晨应少量、多次饮水,补充晚上水分的耗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定时排便及降低血压。
夏季口渴时喝水每次以100毫升到150毫升为佳,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3.最理想,温盐水。防中暑,少冰水。
大量饮用冰水或冷饮,会导致汗毛孔宣泄不畅,肌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发中暑。
正确的方法是,多喝一些温开水或者淡盐水,使不断出汗而缺水的肌体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
4.温热茶,能解暑。25℃左右,活性水。
将水烧开,迅速冷却到25℃左右,这种水被称为活性水,极易渗透到皮肤细胞中去,既解渴又美容。
泡茶以70~80℃的开水为宜,以免破坏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与凉茶相比,热茶(30~40℃)解暑降温的效果更佳。
怎样防治稻田皮炎
【健康红绿灯】
在湖北省大冶市罗桥街大林山村,村民接触田里的水之后就会起红疙瘩,引发化脓、胸闷。在大林山村病情比较严重的卢家湾,一些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正在逐家逐户发放药品,并用调配粉对居民的生活用水、住宅周边进行消毒。经过大冶市疾控中心初步诊断为稻田皮炎。
【健康探究竟】
稻田皮炎俗称“烂手烂脚”,是发生在5~8月份种稻、收稻过程中的一种皮肤病。以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地区为多见。主要是血吸虫尾蚴钻进人的皮肤而引起,或是由于稻田中水的碱性过大而诱发,或是稻芒刺激过敏所引起。
在水田中劳动的农民,由于水温偏高,浸渍时间过长,田水偏碱性加之机械性摩擦皮肤等,也容易发生稻田性皮炎。
种、收稻过程多在水田尤其是碱性水田中进行,由于浸泡时间过长,使皮肤变软起皱,加之在插秧过程中不断地遭受机械性摩擦,表皮擦破而发生糜烂,水田的温度越高,越会诱发皮炎。多在连续下水田2~5天后发病。
稻田皮炎的主要表现
1.下田劳动10~30分钟以后,在接触水的部位如手掌、前臂、小腿等处发生刺痒,随即出现红斑,数小时后局部出现豆粒大小的红色丘疹,摸之坚实。
2.手、脚皮肤,特别是指(趾)间皮肤浸溃肿胀、苍白起皱、表皮剥脱,显露出鲜红糜烂面,手、脚掌呈蜂窝状表皮剥脱。
3.常继发感染化脓,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炎,大、小腿淋巴管炎。
特别提示:
1.患稻田皮炎的大多数是与农田接触多的人群,应积极预防。
2.尽量减少在水田中作业的时间,或采取干、湿轮换作业制都可预防患稻田皮炎。
3.皮肤破溃渗出(流水)明显者可用1:5000********溶液湿敷。
【健康DIY】
医生提醒:本病有自限性,隔几日不下田劳作,保持皮肤干燥,1周左右可痊愈!
1.治疗主要以局部对症处理为主,剧痒者,可口服抗过敏药。
2.对皮炎后继发感染者适当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3.常用的中药方剂有:
①苦参、黄柏、地肤子、明矾各10克,艾叶3克,煎水浸泡患处。
②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煎水浸洗。
③马齿苋、韭菜捣烂外敷患处。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农田中,少作业。劳作变,干湿换。
调整劳动时间,尽量减少水田中作业时间,采取干、湿轮换作业制。
2.下田前,先预防。凡士林,护手足。
在下田前加强个人防护,用凡士林等油类擦手足,或用20%松香酒精涂擦。
3.劳动后,要防护。矾盐水,来浸泡。
收工后用12.5%明矾,3%食盐水浸泡15分钟,浸泡片刻自然干燥,可防治糜烂发生,也可避免稻田皮炎的发生。
“恼人”的痱子
【健康红绿灯】
小李的女儿一岁四个月了,天一热就长痱子,现在后腰、背部、胳膊外侧、大腿外侧都长了,并已连成一片,而且很痒,她总是用手挠或揪衣服。有什么办法能治好小女孩的痱子呢?夏季才刚开始,孩子太难过了。
【健康探究竟】
痱子又名“汗疹”,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是夏季因汗出不畅所生的一种皮肤病,即痱疮。
痱子的主要表现
1.红痱: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疹,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2.白痱:皮肤出现晶形粟粒疹,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而成。常见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3.脓痱:皮肤出现脓疤性粟粒疹,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患病原因:痱子是因大量且持久出汗,造成汗孔阻塞而引起的,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痱子分为三种类型,即红痱、白痱和脓痱。
一般来说,痱子最容易长在儿童身上,但有些皮肤娇嫩、肥胖多汗或体质虚弱的成年人也会长痱子。除了脚底、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位外,全身各个部位都会生痱子。多发于高温多湿的夏季。
特别提示:
1.痱子常演变成“对磨疹”,脱屑、湿润甚至糜烂、皲裂等情况皆有可能发生。
2.如果对婴幼儿的痱子护理不当,可形成疖肿。
3.儿童长痱子后要剪指甲,勤洗手,避免抓挠破皮引起继发感染。
【健康DIY】
医生提醒:注意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可预防皮肤生痱子!
1.洗澡时不要用刺激性的碱性肥皂,避免痱子粉堆积,加重汗毛孔的堵塞。
2.局部宜用温水清洗,冷水及热水均会造成生痱的机会。
3.不宜擅自用一些油膏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宜通风,防过热。寻方法,降室温。
应注意环境通风,避免过热。可适当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
2.勤洗澡,常换衣。避大汗,保干燥。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同时勤洗澡、常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大量出汗,穿宽松、透气性、吸湿性好的棉质衣服。
3.要外出,须防晒。遮阳帽,护皮肤。 外出时,为孩子准备遮阳帽、遮阳伞、儿童太阳镜,对于孩子裸露在外的皮肤,应涂抹上儿童专用的防晒霜。
4.多饮水,绿豆汤。少油腻,易消化。
多饮水,尤其是凉开水,常喝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