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脏腑气机
《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指出:“喜则气和先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故《灵枢·本神》指出:“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思虑过度,则伤心脾,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则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三)导致情志异常波动
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根据临床观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若患者有较剧烈的情志波动,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有高血压史的患者,若遇事恼怒,肝阳暴张,血压可以迅速升高,发生眩晕,甚至突然昏厥,或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斜。
不内外因及其辨证
不内外因,是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不能确切分为内因或外因,中医将其称为不内外因。主要是指劳逸损伤、饮食损伤、外伤、寄生虫等等。
一、劳逸损伤
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正常的劳动和体力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不会使人致病。只有比较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房劳过度,或过度安逸,完全不劳动、不运动,劳逸才能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1.过劳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劳神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劳力过度,是指较长时间的过度用力而积劳成疾。劳力过度则伤气,久之则气少力衰,神疲消瘦。如《素问·举痛论》所指“劳则气耗”,《素问·宣明五气论》所指“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即指此而言。
劳神过度,是指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脾在志为思。”而心主血藏神,所以思虑劳神过度,则耗心血,损伤脾气,可出现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脾不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房劳过度,是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而言。肾藏精,主封藏。肾精不宜过度耗泄,若房事过频则肾精耗伤,临床常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男子则遗精、早泄,甚则阳痿,女子则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病症。
2.过逸指过度安逸,包括体力、智力和性能力三个方面。人体每天需要适当的活动,气血才能流畅。若长期不参加劳动,又不从事体力锻炼,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可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或发胖臃肿,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症,或继发它病。如《素问·宣明五气论》指出“久卧伤气”,即是这个道理。懒于思考,易使大脑功能退化;性活动不足,可致性功能和性器官退化。
二、饮食损伤
饮食损伤,包括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三个方面。正常的饮食有助于补充气血,供给机体器官活动需要,不会使人致病。只有当饮食不洁(饮食不卫生)、饮食不节(饮食量不适合)、饮食偏嗜(饮食结构不合理)、或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因素才能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1.饮食不洁食物被污染或腐败容易引起胃肠不适、急性感染、以及食物中毒,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呕吐、严重者可致生命危险。
2.饮食不节主要指进食物量不节制,容易因量少而引起营养不良,如过度节食可导致青春期少女月经量少或延期甚或闭经;也可因量多而引起代谢垃圾堆积,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等。
3.饮食偏嗜主要指进食物结构不合理,容易因过多或过少进食某类或某种饮食而引起健康损伤。如喜好肉食类者,因脂类进食超过人体生命所需,剩余部分不能被机体排泄而转化为有机垃圾存留在体内而成为腐蚀机体细胞的酸性物质;如喜好素食类者,因脂类进食不能满足人体生命所需,机体可因能量不足而衰退。
另外,饮食过快或过慢、过冷或过热,口味过重或过淡,过食煎炸、腌制、熏腊食品等,都会有损健康。
三、外伤外伤包括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伤等。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等外伤,可引起皮肤肌肉瘀血肿痛,出血,或筋伤骨
折,脱臼。重则损伤内脏,或出血过多,可导致昏迷、抽搐、亡阳虚脱等严重病变。烧烫伤,多由高温物品、沸水或热油,或烧烫等引起。轻者损伤肌肤,在受伤部位红、肿、热、痛、皮肤干燥,或起水泡、剧痛;重度烧烫伤则可损伤肌肉、筋骨,使痛觉消失,创面如皮革样,或蜡白、焦黄或炭化;严重烧烫伤则伤面过大,除有局部症状外,常因剧烈疼痛、火毒内攻、体液蒸发或渗出,可出现烦躁不安、发热、口干渴、尿少等,甚至死亡。
冻伤,是指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全身性冻伤,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寒过盛,阳气受损,失于温煦和推动血行,则寒战,体温逐渐下降,面色苍白,唇青,指甲青紫,感觉麻木,神疲乏力,或昏睡,呼吸减弱,脉迟细。如不救治,易致死亡。局部冻伤,多发生在手、足、耳郭、鼻尖和面额部位。发病初起,受冻部位因寒主收引,经脉挛急,气血凝滞不畅,影响受冻局部的温煦和营养,致使局部皮肤苍白,冷麻,继则肿胀青紫,痒痛灼热,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等,溃破后常易感染。
虫兽伤,包括毒蛇、猛兽、疯狗咬伤,或蝎、蜂蜇伤等。轻则局部损伤,出现肿痛、出血等;重则损伤内脏,或出血过多而死亡。毒蛇咬伤则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救治,常导致中毒死亡。疯狗咬伤,初起仅见局部疼痛、出血,伤口愈合后,经一段潜伏期,然后可出现烦躁、惶恐不安、牙关紧闭、抽搐、恐水、恐风等症。
四、寄生虫
中医早已认识到寄生虫能引起疾病,并将之称为“虫积”,多由饮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不洁食物等所致湿热内生,蕴酿生虫,久而成积。虫积常见腹痛、食欲不佳、面黄形瘦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厥逆、腹胀不通、呕吐,甚至酿成蛊症。寄生于人体内的虫类颇多,一般有蛔虫、蛲虫、绦虫、血吸虫、囊虫等。其发病各有特征,如蛔虫寄生于肠道,则腹痛时作;钩虫病常表现为面黄肌瘦、嗜食异物;蛲虫病患者常主诉****、会阴瘙痒,并可在这些部位直接找到白色细小线状蛲虫;绦虫病症状较轻,常因粪便中发现白色带状或虫节片而就医;血吸虫病因其肝脾肿大,血行不畅,而致水液停聚,形成“蛊胀”。
继发病因及其辨证
继发病因,是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代谢垃圾堆积形成新的致病因素。常见有痰饮、瘀血、结石等等。
一、痰饮
痰饮,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由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产物。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邪侵犯肺、脾、肾等脏,使水液敷布,排泄失常,或致三焦水道失畅,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乃至水湿停聚,酿成痰饮;如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煎熬津液而成痰;或素食肥甘、嗜酒,亦能引起湿聚而生痰。一般以质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通常多为合用。
痰饮一旦产生,便能流窜全身,停聚各处,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停留在肺,则出现喘咳、胸闷、咯痰;蒙蔽于心,可见胸闷、心悸、失眠、神昏、甚则狂癫、痴呆;停聚于胃,会致脘闷痞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流于经络筋骨,可出现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成痰核瘰疬,阴疽流注;痰饮上扰,可致眩晕、昏迷;痰气凝郁于咽喉,则咽部不适,常有如物梗喉感;饮停胸胁,可见胸胁胀满,咳嗽引痛;若留聚肠间,则肠鸣辘辘,甚至便溏腹泻。可见其害甚多,故有“百病多因痰作祟”之说。视之有形,闻之有声的痰饮被称为“有形之痰”;而看不见、听不见但仍有痰饮征象者,被称为“无形之痰”。
二、瘀血
瘀血,是指全身血脉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在离经之血未能消散等病理状况。一般是由气虚、气滞、血寒、外伤等原因所致。
盖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无力,无力则血易停滞,从而产生瘀血;气滞则血凝,凝则成瘀;血寒则易凝滞成瘀;外伤则血溢于经,离经之血停聚而成瘀。
瘀血形成后,既会影响血液的运行,又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病证。如瘀阻心络,会出现胸闷、心痛、口唇青紫、脉多结代;瘀阻肺络,可见胸痛、咳血;瘀阻于肝,则见胁痛、痞块症瘕;瘀阻于胃,可见呕血,胃脘作痛,大便漆黑;瘀阻胞宫,可致小腹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甚至崩漏;瘀在肢体,局部可见肿痛或青紫,甚则活动不利。
尽管瘀血为病繁多,但临床表现多有共同特点:疼痛多如刺如割,且痛处不移而拒按;出血多紫暗而不鲜,或挟带血块;局部表现,可见青紫或瘀斑、瘀点,久之可触及肿块,按之不移;舌边尖瘀斑、瘀点及舌下静脉瘀紫甚或曲张,尤其是舌下静脉瘀紫甚或曲张,在临床上先于其他瘀血征象出现。
(冼华谭工)
思考题
1.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风、寒、暑、湿、燥、火各邪气的致病性质和特点有哪些?
3.七情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4.饮食、劳逸为什么可致病?
5.什么是继发病因?
6.什么是痰饮?如何理解“百病多因痰作祟”?
7.什么是瘀血?举例说明瘀血有哪些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