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学
19646700000047

第47章 针灸、推拿及其他疗法(6)

(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盛衰消长的结果。只要人体正气充沛,抗病能力强,病邪就不易侵入机体,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邪气就可乘虚而入,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的经络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来改善脏腑功能,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激发机体内的抗病因素,增强抗病能力。推拿对脏腑的调整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作用,即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如摩腹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治疗便秘、腹胀;二是间接作用,即通过经络与脏腑间的联系而发挥作用。如治疗心动过缓时,用较强的按法、拿法刺激内关,可使心率加快;治疗心动过速时,用较弱的按法、揉法刺激内关,可使心率减慢。又如按揉脾俞、胃俞穴可调理脾胃,解痉止痛。

临床和实验证实:推拿有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等作用,推拿脾俞及胃俞穴后多引起胃运动增强,推拿足三里穴则多引起胃运动抑制。并且,在胃活动增强时,推拿后往往使其运动减弱,而当胃活动减弱时推拿后则增强。推拿还能改善呼吸机能与促进膀胱收缩。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的光泽和弹性。推拿也能通过神经体液等因素,反射性地提高机体的某些防御机能。推拿还可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调整全身功能。

三、推拿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推拿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与中医的治疗原则相同,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确立的,但又有其自身特点。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样,病理变化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差别。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个体差异,体质、年龄状况等,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因人、因病、因症、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而推拿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推拿的治疗原则下制定的。推拿的原则是:

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术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也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机体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贯穿在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根据整体观念的原则,在推拿临床中,既要在分析局部症状时,注意机体整体对局部的影响;又要在处理局部症状时,重视机体整体的调整。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中医临床中辨证施治表现在: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后,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在临床推拿工作中,辨证论治具体表现为辨证施术,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疗法则,选择穴位和部位及手法的操作方法,进行具体的操作治疗。辨证施术的原则体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同病异治,即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这是因为其具体的病机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选用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就不同。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治疗,这是由于某些疾病,虽病变部位和症状不同,但其主要病机相同,因此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选用相同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

(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表现出来,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是反应了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在内的全部情况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确定何者为标,何者为本。

由于推拿学具有的自身特点,在“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指导下,应该标本同治、缓急兼顾。既要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的治疗,又要注重疾病的次要矛盾的处理;既要积极治疗疾病的急性发作,又要兼顾疾病慢性症状的处理。同时,在推拿临床中,正确地应用标本同治、缓急兼顾的治疗原则,不仅需要制定推拿本身具体的治疗方法,还应该根据这一原则,将推拿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合理的结合。

(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推拿治疗,是一种运动疗法。不论手法对机体的作用方式,还是病员所进行的功法训练,都是在动中进行的。适宜的运动方式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推拿“以动为主”的治疗原则,是指在手法操作或病员进行功法锻炼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理状况,确定其作用力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动作的徐疾和活动幅度的大小。同时,推拿治疗在“以动为主”时,也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一是在手法操作时,要求医务人员和病人都应该情志安静,思想集中,动中有静;二是推拿治疗及功法锻炼后,病员应该注意安静休息,使机体有一个自身调整恢复的过程。医务人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动和静一定要合理结合。

四、推拿常用手法

(一)基本推拿手法

以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各种规范化的动作,刺激受术者体表,从而起到进行治疗、康复、保健的各种操作方法,称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柔和、有力、均匀、深透。所谓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中,应持续一定的时间;柔和,是指手法缓柔,灵活,不要生硬;有力,是指手法应有一定的力度,这种力度不是蛮力,而是一种巧力;均匀,是指手法动作的速度、力度、幅度,应保持一致;深透,是指手法的力量必须要达到病变的部位。基本要求的五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要熟练地掌握手法的各种技能,就必须多加练习。

1.按法以指、掌有节律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

(1)操作。按压的力量要垂直向下;用力要由轻到重,逐渐用力,并保持一定时间;在按法结束时,应慢慢减轻压力,不宜突然松开。

(2)应用。按法的刺激力较强,有镇静止痛,疏通经络,放松肌肉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穴位和部位。

(3)方法。

①指按法:用拇指或中指指面为着力部,用于穴位及压痛点。

②掌按法:用全掌或掌根为着力部,多用于腰背及下肢部。

2.拿法拇指与其余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提捏肌肤或肢体,称拿法。

(1)操作。用拇指指面和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提捏一定部位并向外牵拉,保持5~10秒钟,反复数次;用力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而有节奏。

(2)应用。拿法刺激力较强,可以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疼痛和精神疲劳。

(3)方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指面提捏。

3.推法以指或掌、肘等着力于施术部位上,做单向直线推动,称推法。

(1)操作。着力部位要紧贴于体表,呈单向直线推动;推动时用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可使用介质,以利操作,并增强作用。

(2)应用。本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具有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3)方法。

①拇指推法:用拇指指腹着力于操作部位,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推进。

②掌推法:用掌根或鱼际着力进行推动。

③肘推法:用肘尖着力进行推动。

4.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移动,称为摩法。

(1)操作。自然伸直,在治疗部位做环形或直线抚摩,往返移动;可使用介质,以方便操作,增强疗效。

(2)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具有理气和中、消积导滞、散瘀消肿、调节胃肠蠕动的功能。

(3)方法。

①指摩法:以食、中、无名指指腹着力,手指并拢,随腕关节做环形或直线抚摩。

②掌摩法:用全掌着力,随腕关节及前臂做环形移动。

5.擦法用掌贴于施术部位,做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称为擦法。

(1)操作。用掌紧贴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做直线往返摩擦移动,连续不断,不可歪斜,停顿;往返移动时,距离要拉长;压力要适当,以摩擦时无皮肤皱褶为宜;可使用介质,以保护皮肤,方便操作,增强疗效。

(2)应用。本法可使治疗部位产生一定热量,可提高局部体温,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3)方法。

①小鱼际擦法(侧擦法):以小鱼际为着力部,多用于背腰部。

②大鱼际擦法:以大鱼际为着力部,多用于四肢部。

③掌擦法:以全掌为着力部,多用于胁肋部。

6.法用小鱼际侧部或掌指关节着力于一定的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摆动、旋转运动,使滚动产生的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1)操作。小鱼际侧部置于治疗部位,以手背尺侧为力面,以掌背小指侧为力点,做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摆动,连续不断;手法的压力要适度,不可有拖动、跳动。

(2)应用。法接触面积较大,压力较深而柔和,适用于肩背、腰骶和四肢部。本法具有舒筋活血、缓解肌肉和韧带痉挛、增加肌筋活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

7.揉法用指、掌和前臂吸定于一定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称揉法。

(1)操作。用指、掌和前臂吸定于一定部位,做轻柔缓和的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手法的压力要适宜,动作要有节奏。

(2)应用。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积到滞、缓解肌痉挛、软化疤痕的作用。

(3)方法。

①拇指揉法:用拇指指腹进行揉动,常用于穴位。

②掌揉法: 用全掌、掌根、大、小鱼际、叠掌吸附于体表揉动,多用于病变部位。

8.抖法用双手握住肢体的远端做连续不断的上下抖动,使肌肉关节产生松动感,

称抖法。

(1)操作。用双手握住肢体的远端,被抖肢体自然伸直,放松;将肢体做连续不断的上下抖动,幅度小,频率快。

(2)应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松解粘连、疏理肌筋、滑利关节等作用,可用于四肢和腰部。可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9.拍击法以掌、指、拳背等,有节奏地击打体表,称拍击法。

(1)操作。以掌、指、拳背等着力,单手或双手交替有节奏地击打体表,用力快速而短暂。

(2)应用。本法具有消除疲劳、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3)方法。

①虚掌拍法:手呈虚掌,在患者体表拍打,适用于背腰及下肢部。

②掌击法:以掌根或小鱼际击打体表,常用于背腰及下肢部。

③拳击法:用拳背较缓慢地击打,可用于腰背部。

④指尖击法:用指尖轻扣体表,适用于头部。

10.摇法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活动,称摇法。

(1)操作。一手固定患者关节的近端,一手握住其关节的远端,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关节的环转运动。用力应平稳,速度宜缓慢,不能快速摇动。

(2)应用。本法有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主要用于颈部,腰部及四肢各关节。

(1)颈部摇法(2)肩部摇法(3)髋部摇法(4)踝部摇法

(二)常用保健推拿手法

1.仰卧位

(1)头面部推拿。病人取仰卧位,医者坐在病人头前。

①分抹前额: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由内向外分抹前额5~10次。

②轻摩眼眶:用双手拇指指腹由内向外,由上向下轻摩眼眶5~8圈。

③轻摩面部:用双手指腹从患者下颌轻摩至面部3~5次。

④按揉太阳穴:双手拇指按揉太阳及眼周、面部穴位,单手拇指按揉印堂、百会。

⑤点揉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点揉患者风池穴1~2分钟。

⑥梳理头皮:以指代梳,从前向后梳理头部2分钟。

(2)胸腹部推拿。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其一侧。

①按压双肩:用双手掌根同时按压病人双肩3~5次。

②分推胸部:双手掌根自剑突沿肋弓分推至也腋中线5~8次。女性病人应避开敏感区。

③按揉腹部:叠掌按揉腹部1~2分钟。

④按揉中脘、天枢、关元穴:拇指按揉中脘、天枢、关元,每穴30秒~1分钟。⑤摩腹:用全掌在腹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摩动,亦可在上腹或下腹横摩,每次2~3分钟。

(3)上肢部推拿。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其一侧。

①拿揉上肢:一手托住患者手腕,一手拿住上肢肌肉,从肩到腕拿揉3~5遍。

②按揉穴位:拇指按揉肩于、曲池、外关、阳池、合谷穴,每穴30秒。

③按揉腕关节:拇指按揉腕关节1分钟。

④摇肩、肘、腕关节:顺、逆时针各摇动肩、肘、腕关节5~8次,活动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

⑤抖上肢: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大、小鱼际,双拇指置于其腕关节上方,略向外牵拉上肢,将上肢作上下抖动1分钟。

(4)下肢前、内、外侧部推拿。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其一侧。

①直推下肢前、内、外侧:用手掌紧贴大腿根部,自上而下,分别推下肢的前、内、外侧各3~5遍。

②拿揉下肢前、内、外侧:用双手手指拿住大腿根部,自上而下,分别拿揉下肢的前、内、外侧各3~5遍。

③按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穴:用拇指按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等穴位,各30秒~1分钟。

④搓揉膝关节:双手小鱼际分别放于髌骨的上、下缘,搓揉膝关节1分钟。

⑤活动髋、膝、踝关节:让患者屈髋屈膝90度,医者一手按住膝部,一手握住踝关节上方,环转摇动髋关节3~5圈,顺逆交替。然后,患者屈膝90度,医者一手握住膝关节上方,一手握住握住踝关节上方,环转摇动髋(膝)关节3~5圈,顺逆交替。然后,患者屈膝90度,医者一手握住踝关节上方,一手握住足背,做踝关节的屈伸及环转摇动3~5圈,顺逆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