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表法里”之说,由来已久。近年冀图把儒学锻造为新的意识形态枷锁的人们,冷饭热炒,意在掩盖儒门黑暗面,诱导芸芸众生重新拜倒在圣人脚下。可是,它与历史实际不符。
胡:拿证据来!
袁:两千多年统治阶层如何统治中国社会,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了解。一个是全国范围实行的律例;另一个是维持基层社会秩序的族规。
望文生义,以为制定法律就是法家,儒家天下没有法律,全凭以德治国,那是小学生层次的笑话。如何区分法律蕴含的是儒家思想还是法家货色?
研究中华法系的着名学者瞿同祖教授说得好:
儒家思想以伦常为中心,所讲在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法家则讲一赏一刑,“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一以度量断之”。反对有别,认为亲亲爱私则乱,所以以同一性的行为规范——法——为治国工具,使人人遵守,不因人而异其法。太史公论六家要旨所谓“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之于法”者也。此种思想正与儒家所标榜的亲亲尊贤之道相反,为儒家所深恶痛绝,认为“亲亲之恩绝矣,严而少恩”。中华法系文献非常丰富,贯串其中的都是儒家思想。以集战国以来法律之大成的《唐律》为例,明显地旨在维护尊卑、亲疏、等级。其中有一条是“八议”,凡与皇族有关的八种人,即使是死罪,都要另行请皇帝决断处理。“《礼》云:‘刑不上大夫’,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也。”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与法家坚持的刑赏一律,大异其趣。而且这种精神贯彻整部律例,历代无不遵守。平民百姓犯法,也按亲疏、尊卑论罪。例如“诸部曲、奴婢詈(骂)旧主者,徒二年;殴者,流二千里;伤者,绞;杀者,皆斩”。要是主人“殴旧部曲、奴婢,折伤以上,部曲减凡人二等,奴婢又减二等;过失杀者,格勿论。”“诸詈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若子孙违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殴杀者,徒一年半。”再看族规、家训,这些基层治理的大法,更是彻底贯彻儒门伦理:“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是宋代以来族规的范本。按照这样的儒家规范培育子民,不但举目皆是俯首帖耳的顺民,而且财产权和经济自由受到严苛的管制,随之而来的是创造性被扼杀,工商发展受阻,社会转型步履维艰,就是其苦果。
再说“儒表法里”
拙作《孔子俯视长安街和“儒表法里”》谈及儒表法里,意犹未尽,还要再说几句。
一个是司马迁,司马迁写的《孔子世家》,说孔子在夹谷之会小题大做杀人,表明他是专制的。孔子思想有可取之处,一点儿都没有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他一朝权在手,又怎么做?
荀子也是一个高山,他是怎么样讲孔子的?维护森严的等级关系,坚决镇压不同意见。孔子当政七天就杀少正卯,编派出五条合该砍头的大罪,两条是个性鲜明,三条是知道很多丑事而又善于言说。假如你认为荀子歪曲了孔子,你就要证明他是怎样歪曲的。或者你不承认司马迁《孔子世家》里面的孔子,你也要证明他怎么样歪曲了孔子。
另一个高山是陈寅恪对儒家文化的论断。他关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两个审查报告是经典性的文件,里面很多论断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看看他是怎样说的吧:
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制。秦之法制实儒家一派学说致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儒家《周官》之学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三》)秦以来专制制度是儒家学说制度化的产物!时贤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为孔子化妆,说几千年的专制都是法家的罪过,儒家实在无比仁慈、平等、自由。他们有没有足够的力气推翻陈寅恪的上述论断?陈寅恪还指出,这个制度是跟自然经济、农业经济相联系,自然经济一变化,它就不可疗救。秋风想疗救?没门!这个高山越不过去。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还有一个高山是近代中国的历史。
现在秋风他们想做的工作,其实19世纪那些主张西学中源说的学者已经做过了。他们出于好心,想减少阻力,“为俗人说法”,把现代文明跟古代文明结合起来,说议会、民主、法治中国古代都有,仅是“礼失求诸野”。那是好心,但是走不通,而且违反历史实际。这一条路对实际的宪政进展没有什么好处。这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山。
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时间:2011年7月2日
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袁伟时老师。
袁教授是广东兴宁人,是着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
袁老师是个公众人物,在媒体、学界影响、知名度非常高,国际上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很多主要媒体都请袁老师做过专门演讲。今天下午我们请袁老师给大家谈谈关于怎样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很巧的是,袁老师读大学一二年级就是在这幢楼里的,很好的机遇。所以他今天来的时候很高兴,故地重游,精神非常好。
下面期待袁老师的演讲,大家欢迎!
演讲部分
非常高兴跟大家聊天。
说到怎么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可能人家的第一印象是,袁伟时对传统文化有很多批评。我感觉到应该请我来讲这个题目,因为有很多误解,我需要将我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观点说一下。
作为个人来讲,我是很喜欢传统文化的。假如你们有机会到我家,我家里挂的都是中国画,还有书法,我个人喜欢这些传统的中国书画工艺品。这是一个方面。而且在我看来,摧毁传统文化是犯罪的。
回到一个文化学的基本概念。文化有大传统和小传统。大传统比较简单地解释,主要是精英文化方面,比如传统经典,价值观念和理论层面的;小传统主要是风俗习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统是割不断的,特别在小传统方面,传承的方式是自然传承、自然更替、自然发展的。风俗习惯等会变化,但这个变化不应该是人为的,特别是政府机构或者团体,不应该用暴力,这个暴力包括合法的力量、强制力量,如政府通过法令禁止某种传统。比如婚姻制度,我们讲一夫一妻制是最合理的。而中国传统可以多妻制,包括娶妾,这个应该通过法律来规范。中国在国民党执政期间,20世纪30年代,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20世纪30年代通过当时的宪法草案,民法已经规定一夫一妻制,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男女平等。辛亥革命时候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时妇女没有选举权,不但中国没有解决,世界上也没有完全解决。很多国家,他们的男女平等是20世纪20年代才解决的问题,而中国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
这些方面可以通过法律干预。除此以外,是不应该干预的。让它自然发展,对整个社会最为有利。包括各种民间的组织、宗族的组织、行业的组织,自然发展是最合理的。
所有的民间文化我认为都是这样。在我看来,广州有一个事做得最糟糕,就是四九年后将民间的慈善组织摧毁了。比如,东莞有一个很好的慈善组织叫明人堂,原来和当地的学宫是一体的,它有大量的土地,所以有收入。原来它培养当地的举人、秀才等,清末废除了传统科举后,它转而支持新的教育,凡是东莞人,只要考上学校,都给予资助,很多家里比较贫困的学生,能够拿到一笔助学金念完大学。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都是这样念完大学的。这样的组织是非常好的。广州市也有很大的组织,所谓善堂,做了很多慈善事业,这些都被摧毁了。东莞明人堂和其他慈善团体,还被当成地主,将它的土地分掉,后来对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多少帮助,但是将这个大的慈善机构摧毁了,这对民间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广州如七十二行商会、慈善会,都这样。
所以我认为,凡是民间组织不能动,民间的风俗习惯不要随便动它。如果真是对人的发展不利,就通过法律来处理。有些结合商业发展让它商业化,其实也很好,比如最近的龙舟竞赛,这很好。
让大家高兴嘛,人都要找些休闲,没有坏处。原来我们念中学时有乞巧节,很多女孩做工艺品,摆在家门口让大家看,这个没有什么坏处。现在广州又支持这些,如珠村。凡是这类,不要动它。
另外如文学艺术,政府更加不应该管。假如艺术家自己要组织成立各种画派的组织或俱乐部,不要管它,一管它就完了。当官的不是艺术家,他不懂,即使懂也只是一部分。只是从苏联那里听到一点什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来提倡,然后强制执行,指责这个歪曲那个又不符合现实!拍了一个《武训传》很感人,被批判说不讲阶级立场,因为武训是地主。为什么韩国的电影电视风靡中国,我们比不过它?
其实关键就在领导乱干预。这个状况改变了,中国的文学艺术肯定繁荣兴旺。美国有文化部吗?根本没有,它的好莱坞风靡全世界。有人说这是文化侵略,是吗?你可以跟它竞争啊。有些中国人得了奥斯卡奖;那是不是中国文化入侵美国呢?文学艺术政治化没有必要。中国政府要扶植文学艺术,就设立基金会,让专家评审哪些应该支持的,就拿出钱来支持。有些传统艺术很弱势,没有多少人看,应该通过专家评审拨款支持,什么粤剧、汉剧、潮剧,现在年轻人不喜欢看,但这些应该保留下来,要保留就去支持它。除掉这些以外,别管。连演员怎么演戏,导演怎么拍,你都要干预,完全是仗势欺人,害了文化和传统。让它们自然发展,自由更替,那样就没问题。对传统的破坏,发展到登峰造极就是文化革命,“破四旧”,将很多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摧毁了;那是对人类文化的大犯罪。
另一方面,我对传统文化也有很多批评。但不在一般的文学艺术,它也是精英文化的一部分。我批评在另一个部分,在制度层面、价值观念上,相应地有所批评。
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都要转化成为现代社会,核心就是要将人解放出来,成为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现代公民,假如没有这样一个人的解放,就不可能有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核心和基础就是现代公民,现代公民有很多权利要保障,不然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文化发展不起来,人的精神状态得不到充分改善,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就没有可能。所以要变。这个在全世界基本一样,大同小异。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要发展,都必须让公民成为独立自主的现代公民。
原来中国人是臣民,基本的地位是在“三纲”支配下的,不能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他必须服从官长,服从皇上和圣人。假如“非圣无法”,对圣人有所议论,甚至批评孔孟,那是大逆不道的。骂祖宗也是犯罪,骂官长也不行。而且在中国,经济上也不能独立。
从汉代以后就规定,祖父母和父母在,后代子孙就不能“别籍异财”,就是不准另立户口,不准分家,财产分割是不行的。在这样的宗法关系下就麻烦了,个人的活力就受到压抑。为什么巴金的《家》反响那么大,一个大家庭将个性和自由都扼杀了,人的地位很低,上头有家族伦理、族规和家规,在这样的限制下,人不能成为现代公民,所以一定要冲破。
除了宗法家族制度以外,政治制度上,原来中国根本没有民主。不冲破还是“三纲”支配,中国要不要发展?人要不要自由和幸福?西方为什么要革命,还是人的解放的问题。通过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慢慢意识到人要站起来,人要解放。到了英国革命,就说英国人有传统的自由,国王是不能侵犯的。传统的自由有很多很多。13世纪一个很重要的文件,英国的《自由大宪章》,你们一定要找来看看。1215年,相当于我们的南宋末年,它就有很多规定。
那些规定你不能不服气。我们还在“三纲”支配下懵懵懂懂,没有人的自由,它那个已经规定法治,要依法办事,国王的行为要依法。其中六十三条规定了贸易自由和其他方面的自由,很规范,我们根本就不行。我们缺少了些东西。我的《晚清大变局》第一章就讲了这个问题,详述中西传统社会的不同。在那些层面上,非改不可。制度不能不变,不变整个国家没有希望,人的幸福就没有办法。美国《独立宣言》说,人生下来,造物主给了我们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就是自由权、生命权、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现代公民都要的。然后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又重复讲,人生下来就有这些权利。我们为什么要有政府?就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法国《人权宣言》,没有的话就找来看看,就知道现代公民需要什么,要规范什么。
一个是13世纪的《自由大宪章》,一个是18世纪的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对比一下,你就知道,那些不变不行,对传统文化就会比较客观、冷静。为了这个制度上的变革,相应的,在价值观念上要有所考虑。
中国原来的儒家、道家以及后来引进的佛学,它有它的价值观念,有些到现在还是有用的。比如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为了缓解精神上的压力,好多人愿意读点老庄、禅宗。会读的话,不让消极处世的一面支配了自己,吸取它积极的一面,我感觉很好。但是不要沉到里面去,无所谓。就像“有等于无”,就缺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不行。
儒家讲修身,讲道德,当然有好处。我特别提倡做官的天天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他们经常敲敲脑袋,注意自己不要胡作非为,不要贪赃枉法,一点儿坏处没有。但是儒家的等级制应该反对,对中国人发展不利。
所以,牵涉到蒙学的一些通俗读物,有些让孩子们念《弟子规》,自己也念,甚至企业也念。我想任何地方都讲团队精神,讲规矩、礼貌。但是我认为,千万不要让孩子去念《弟子规》,这是害人。中国的孩子最没有创造力,但孩子天性很活泼。之所以没有创造力是因为压制,中国幼儿园教学很简单,要出去玩就得排队,整整齐齐,一个个走,不能乱蹦乱跳,太糟糕了。我参加过一次美国人的游行,留下深刻印象。很好玩的,他们每年有一天是“艾滋病日”,大家支持关心艾滋病人和治疗,到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到三藩市一个地方聚会,然后捐款。整个场面,有游行,歌星唱歌,有表演,各企业拿出产品招待大家,根本没有人排队。都是成年人,走起来浩浩荡荡,很不整齐,就是美国人那种自由散漫、活泼精神,但它爱心出来了。没有官员的长篇大论,完全民间的,讲也讲得很简单,很高兴。为什么不能这样?现在的传播工具那么发达,官僚有什么话就讲啊,通过媒体传播出来,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高谈阔论?讲几句就行了。而《弟子规》就说,要走在长辈后面,他讲的话要听,即使讲错了也不能当面批评。小孩就是应该让他乱跑,坦白说出自己的看法,那多好,他的创造精神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