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哥伦布经历千辛万苦回到海地。老远就发现那里有几艘飘扬着西班牙国旗的船只。上岸后,岛上出奇的宁静,使他感到有一种不祥的预兆。正当他快步向新建立的堡垒走去时,迎面走来了西班牙大臣鲍瓦季里亚和一队皇宫的卫兵。哥伦布还没来得及开口,卫兵们便蜂拥而上,给哥伦布带上脚链手铐。鲍瓦季里亚代表国王宣布逮捕哥伦布,并没收他的一切财产、撤消他“海军上将”等职务。
原来,留在岛上的西班牙人,对印第安人的奴役有增无减,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殖民者找不到更多的黄金,又要提防印第安人的反抗,终日提心吊胆,情绪消沉。许多人不想再呆下去了,纷纷发出怨言,说都是哥伦布坑害了他们。有些人甚至偷偷地驾船逃回西班牙,对哥伦布进行控告。国王和王后对哥伦布的成绩本来就不满意,只是由于他的花言巧语,才勉强同意他第三次出航。现在,他的部下也溜回来告发他了,这就使国王和王后决定逮捕哥伦布。
搞好自己团队的内部团结是非常得要的,不然的话就会出现内奸。
突然发生的事情,正好比从云头跌入了深渊。哥伦布正要争辩,鲍瓦季里亚把两张西班牙报纸仍到哥伦布面前便走了。哥伦布拣起报纸,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中:
“哥伦布私吞王室收入。”
只见报纸上用整版篇幅登载了哥伦布骗取国王的信任和财产去航行,又把发现的大量财富吞为私有的经过。说哥伦布是个大骗子,应当受到惩罚。他对此谈谈一笑。可是当他翻开第二张报纸的时候,头上立刻像响了一声闷雷。报纸头版头条的位置上写着:
“葡萄牙人达·伽马已经发现真正的印度!”
看到这里,哥伦布感到如五雷轰顶。他勉强打起精神,阅读那篇文章,它详细报道了伽马怎样绕过非洲南部,开辟了通往真正的印度的航路。达·伽马带回了大批黄金、宝石和香料,他的所见所闻,与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一书中关于印度的叙述一模一样,有繁华的街市,有高大的建筑,有各种奇珍异宅,黄金和香料充斥市场,还有茂盛的庄稼。哥伦布看着看着,再也支撑不住了,终于昏倒在地。
原来,葡萄牙的达·伽马就是在哥伦布出发的那一年在同一个星期里航行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的。正当哥伦布在帕里亚湾航行的时候,达·伽马发现真正的印度的消息传到了西班牙。国王夫妇非常震动,他们责怪哥伦布为什么不能赶在葡萄牙人前面发现真印度,而且还欺骗他们说发现了印度。现在报纸已经出来了,人们深信达·伽马是真的到达印度了,很自然地就以为哥伦布登上的那个“印度群岛”,完全是骗人的勾当,人们不得不怀疑哥伦布是骗子了。一些本来就妒嫉哥伦布的人趁机大进谗言,诬陷哥伦布,说他是个大骗子,侵吞了国王的财产,并大造舆论。再说,海地岛上叛乱的消息又不断传来,哥伦布侵吞公款的议论也在流传着。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和王后都非常恼怒,终于下了决心,取消哥伦布的一切特权,就派了哥伦布的死对头鲍瓦季里亚去海地逮捕哥伦布。
1500年10月,哥伦布带着沉重的镣拷被钾回西班牙显赫一时的“海军上将”,顿时变成了囚徒。
做下属的,必须及时抓住并满足上级的真正需要。一旦被发现有欺骗行为,厄运也就在所难免。毕竟,每一个下级的命运并非掌握在神的手里,而是掌握在上级的手中。
公众心中的大英雄突然成了阶下囚,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西班牙。一些受哥伦布探险活动影响的人以及哥伦布的朋友们纷纷为他鸣不平。关心哥伦布命运的朋友们以及资助过他的人,对他的入狱深感不安,想了各种办法去营救他,他们极力在伊萨贝拉王后面前为他开脱,说他是有功劳的,虽然他没有到达印度,但是他发现了“西印度群岛”。因为哥伦布坚持说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大陆周围的岛屿,但当达·伽马真正从印度返回时,哥伦布的话就无法使人相信了。于是,人们便在哥伦布所说的“印度群岛”前面,加上一个“西”字,称为“西印度群岛”。这当然是十分错误的。但这个错误的名字,却一直不合理地使用到今天。
西班牙王后对哥伦布勇于探索的精神,素有几分钦佩,既然有人替他说情,落得送个人情。国王怕引起社会骚动,她和国王商量后,便下令释放了哥伦布,把逮捕他的责任推到具体执行者身上,还给了他二千枚金币,以便让他体面地进入宫廷。除去镣拷的哥伦布,跪伏在王后脚下,泪流满面,感激涕零。
在关键的时候,自己以前积累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可能会来帮助自己。所以,智慧的人物总是在平时就种下了善因。
从现在开始,哥伦布再也不是什么新土地上的总督兼行政长官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意外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近一年的狱中生活,加上七八年来的海上漂泊,哥伦布苍老了许多。但是,对这个在海上生活惯了的人来说,离开大海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样,他仍然向往着海洋。出狱后不久,为了报答王后的恩典,1501年,他又申请第四次远航,率领四艘不大的帆船和150名船员,于1502年春出发西航,宣布要作一次环球航行。
五、第四次航行:盘桓于巴拿马地峡
1502年5月9日,哥伦布率领4艘船只和约150人从加的斯出发,企图在古巴和帕里亚半岛之间的海面上尽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哥伦布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四条船全部沉没和毁坏,许多人葬身海洋,他自己也差点死在一个孤岛上。这次航行可以说是胜利的航行,却没有得到任何奖赏。印第安人的袭击,船员的开小差,自己严重的关节炎,以致使哥伦布于陷于困境。他没想到,这是他最后的一次航行。
哥伦布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从许多方面来说都是他生平一次最有意义的航行。第四次航海中,哥伦布发现了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所有地区,包括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地。这次远航开始时,哥伦布的年龄差不多已满了五十一岁,当他远航归来时,他已有五十三岁。按照当时标准,他已经是老年人了。但是,他在这次西航中仍然显示出高明的航海技术和超人的勇敢精神。
1.获释并决定进行环球航行
哥伦布的第四次航行,带了4艘船,最大的不超过70吨,参加这次远征的共150人,巴多罗慕和哥伦布的幼子费南多亦在其内。
可以看出,哥伦布有意在培养他自己的儿子来继承他的事业。任何有远见的人,总是早做准备。
哥伦布原本希望能让他设计和制造几条不大的船只,船只结构应该非常完善,能够逆风甚至逆流航行。然而他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他不能不利用他现在能得到的船只,这些船只质量也并不太差。拨归他指挥的四条船大小和尼雅号相等,风帆都是直角帆,除下帆外还有主桅第三层帆,但面积不大。哥伦布带小儿子弗兰多坐一条最大的船——拉·卡皮坦号,即指挥船。它的载货量为七十吨。指挥船的船长为送戈·特里斯坦。他参加过哥伦布的第二次西航。全体船员中有两名职员、十四名能干的水手、二十名少年见习水手和七名小职员。小职员中包括两名号手,这大概是准备当哥伦布出现在东方国王宫廷中时用以增加喜庆气氛的。船上还带有一只爱尔兰狼犬,这是准备在对印第安人采取军事行动时使用的。
与第一次西航的成员作一比较,第四次西航船员成员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年龄在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的少年水手人数众多。显然哥伦布根据几次西航经验知道,在这种探险和冒险的航行中,青少年水手要比老年水手合适得多。因为青年人能灵活机动地执行命令,不抱怨,不发牢骚,不吹毛求疵,而老头子则喜欢撇嘴巴埋三怨四:“怎么回事?老船长!大概是疯了吧,忘记了一切规矩!”青年人不会说一切新发现的海岛都一钱不值,不会像饱经世故的海狼那样留恋马赛、那波利和里斯本那些花天酒地的地方。
任何辉煌的成果,都属于有准备的头脑。哥伦布虽然未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做好准备,但他的准备还是显得很周密,人员搭配合理——大量地录用年轻人,以利于执行自己的命令,又重视能干的水手,注意整合他们的智慧。
然而,国王斐迪南大概是想赶快把他打发走,而王后伊萨贝拉则是看见哥伦布受了种种侮辱而感到良心不安。所以,这一次哥伦布的出海很迅速,获得的物资也相对丰富。
哥伦布此次西航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古巴(他始终把古巴看做中国)与他在1498年发现的那个大陆之间的海峡。当时,霍赫达和巴斯蒂达斯沿着南美大陆航行,最远只到达达连湾,从达连湾到科尔斯特港这条线以西整个加勒比海的海岸和水域(包括整个墨西哥湾)欧洲人还没有去考察过,他们对那里还是毫无所知。哥伦布相信,正是在这个地区能找到揭开这个大地谜语的钥匙,能搞清楚他近来发现的地方和亚洲的关系。哥伦布希望在这儿找到马可·波罗从中国航行到印度洋所走过的那个海峡。这时候达·伽马正在绕过好望角向东航行。国王和王后甚至帮哥伦布写了一封介绍信给达·伽马,预料这两位航海家将在印度某一个地方会面。当时甚至还没有人猜想到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太平洋。大洋毕竟是单一而不可分的,它东边濒临欧洲和非洲,西边濒临亚洲和非洲。他们认为印度洋像地中海一样只是这个世界大洋中的一个海湾,经过加勒比海西部一个他们认为存在着的海峡就容易走到那个地方去。
一个可怕的错误,会导致一连串可怕的错误推理和计划。不过,我们完全没有必须为当时人们的错误认识而感到优越。我们现在的地理知识,不正是这些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探险家们的发现积累的么?
2.从未见过的狂烈的飓风
1502年4月3日,船队离开塞维利亚,顺瓜达基尔维尔河下驶。为了清理船底、上漆涂油以防止凿船虫类,他们在卡萨·德·韦霍停泊,将船只拖上岸休整。不过,在这次航行中凿船虫并不怕油漆,它们蚀凿船只,毫不留情。船队从瓜达基尔维尔河口开到加的斯,哥伦布和他的小儿子弗兰多在这儿上船。
那是哥伦布出海后不久的一天下午,天空突然出现了团团乌云。乌云的形状告诉他,一场飓风即将来临。可是四周全是苍茫的大海,没有一个能避风的地方,情况十分危急。哥伦布沉着地命令下帆、抛锚停泊,等风浪过后再行靠岸。又把四条船用缆绳系在一起,集中抵抗狂风的袭击。
经验使我们能够做出最完善的准备和预防工作,虽然我们的预防措施不能完全消除危险,但却可以大大降低危险。
狂风夹着暴雨来临了,整个海面暗无天日。巨大的海浪拼命袭击着船队。四条船几千公斤重的铁锚先后被打断,接着四条船的缆绳也断了。
“叭”的一声,哥伦布邻近的—条船一下子被抛到了几百米远的地方。
哪知风越刮越猛,浪越来越大,虽然等了几天,仍然是狂风怒吼,波涛汹涌。这是一场罕见的自然现象,哥伦布惊奇不已。他在给国王和王后的信中,对疯狂的大自然作了这样的描述:“浪涛翻滚,一连八九天,我两眼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见到过各种风暴,可是从没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样狂烈的风暴。”
接着“轰”的一声,船被刮翻了。水里传来几声凄惨的叫声,一会儿就被震耳欲聋的海浪声淹没了。哥伦布难过地流出了眼泪。
飓风过去了,幸存的三条船彼此失去了联系。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汇合在一起。
3.求助遭拒
1502年5月9日,哥伦布带领船队由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出发,在驶往加那利群岛的途中,曾到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建立于西非海岸一个根据地的近海,哥伦布按照国王和王后的指示派巴多罗慕等登陆访问了那里的葡萄牙官员。船队于25日晚抵加那利群岛,停留数日,取了一些木材和水,接着便从那里西行,横渡大西洋;6月15日,到达加勒比海的东边,并发现马提尼诺岛(今马提尼克岛);休息3天后,驶往多米尼加岛。
哥伦布的原计划是尽快航行到牙买加去,从那里转往新大陆,沿岸前行,以探寻自己想像中的那条海峡。但是到了加勒比海以后,新的情况使他不得不修改原计划。
国王原已明确规定禁止哥伦布进入他原担任过总督职务时的辖区范围内,以免和奥凡多发生冲突。为船队的安全着想,他们有必要到圣多明各一行,首先是因为主舰行驶效率很差,这使另三艘船感到极为不便,惟一解决的办法是请奥凡多换给一艘较好的船做主舰;另外还因为长期的海上生活经验使哥伦布清晰地感觉到一场特大的风暴即将来临,必须在它来临之前赶到这个地区最好的避风港圣多明各,争取奥凡多允许他们在那里暂避风浪。
他在海上已经历过两次飓风,一次是1494年在绍纳岛后面,另一次是1495年在伊萨贝拉。眼下他又看到了飓风快要到来的兆头。认识兆头,这实在很好。海上一股股含油的浪涛从东南方滚滚而来,天上黑压压的乌云在狂奔飞跑,一阵阵的风在海面上飞舞,海牛海豹等海栖动物成群在水面上浮游。看到这些现象,加以身上关节炎也在隐隐作病,他知道灾难已追在眉睫。
6月29日,哥伦布的船队抵达圣多明各河口,他们得知奥凡多已于4月15日到任。哥伦布当即派遣一个船长去见奥凡多,提出上述申请。当时奥凡多正忙于把波巴蒂拉、罗尔丹以及与他们有密切关系而无专长的一班人遣送回西班牙,并把战败被俘的维加酋长瓜里俄奈克斯也送去受审。他对哥伦布的申请事项,断然予以拒绝。
在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我们往往无法取得帮助。
哥伦布大失所望,他不再为自己的事与奥凡多磋商。但是他又担心奥凡多打发回西班牙去的船会在海上遇到危险,于是叫自己的使者带着自己的便函再去见奥凡多总督,告以特大风暴即将来临,希望延迟数日开船,以免他所遣返的人遭到不幸。另外,留港船只都要加固系船用具。
这里我们看到,哥伦布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他并没有要存心看自己的继任者的笑话。与哥伦布相比,他的继任者奥凡多则显得心胸狭窄,卑鄙固执。
然而,糊涂的奥凡多根本听不进哥伦布的劝告和建议,而且当着部下用嘲笑口气宣读哥伦布的便函。他的部下听了便函和意见都哈哈大笑,挖苦这位仿佛善于看风的“预言者”。奥凡多的庞大船队就在这一天仍照原定计划全部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