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9901700000017

第17章 做人做事,重视细节(2)

在2000年的亚洲杯足球赛上,中国队杀进四强,半决赛中国队与日本队相遇。赛前许多队员都表示:我们不怕日本。比赛时教练的战术安排没什么错误,队员们拼劲也十足,但最终还是以2∶3输掉了这场比赛。应该说,中国队较以往有进步,场面也不难看,但日本队明显技高一筹,尤其下半场完全控制了场上的主动权,基本上是在压着中国队打。

我们这里不是在评球,而是要说评论员黄健翔所说的两段话:“要说速度和身体条件,日本队好像不如我们,他们前锋速度并没有我们快。可在全场的节奏上,却好像每个日本队员都能比我们快两步,这样整个日本队就比中国队快了两步……”

中国队引进外援时多引进前锋,能进球见效快,日本队职业联赛中引进的却是济科等一些宝刀已老的中场大牌明星。这些球星年龄大了,也不可能多进球,但却给日本队员带来良好的技战术意识、先进的足球理念、一流的中场组织……

我们再来看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一段话:“对于中国人来讲,不用打气的自行车轮胎,不用换的电灯泡,不滴水的水龙头等,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低质量日常用品,并在更换、修补中去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在美国,这已是一个基本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日本足球队也好,美国日用品也好,能给我们个人一种什么样的启示呢?那就是:许多时候,我们会有很好的目标和方法,也会去努力学习先进者、成功者的经验、技术,但往往只是大处着眼,而忽略了细节之处,把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置于脑后而去建筑美丽的空中楼阁。

日本队员单拿出来与我们队员拼体能,也许不是我们的对手,可人家在场上每时每刻每个人都始终比我们多跑两步、快了两步;东亚球队都在学习世界强队的技战术,可日本队除了这些宏观的东西,每个人的脚下都细致了许多;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在高科技等领域绝不含糊,在低端产品上也绝对是一流水平。说白了,就是每个岗位、每道工艺、每个环节上的人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无论高科技、低科技,无论是否是重要工程、国家项目,认真、敬业已是一种骨子里的习惯,每一道细流汇聚起来,就聚成一股领先的潮流。

有这样一句谚语说得好: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中的一粒细砂。为什么我们总在费尽心力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去倒掉鞋里的沙砾呢?

作为一个球队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个人也好,成功的经验有千条万条,但都离不开这一点:大处着眼,小处做起,切实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克服自身的各种惰性和小毛病。唯有如此,才能具备成功者的基本素质,可以征服各式各样的高山。

创新成就未来

提到创新,有人总觉得神秘,它似乎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有一个穷人到一家富人处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炉子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看这并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能给自己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她想,“我倒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

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几块石头洗干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我总得放点盐吧。”厨娘就给了他一些盐,然后又给找来了一些豌豆、香菜等。最后,又把在案桌上能够收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将石头捞出来扔到了路边,然后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讨饭可是不好讨的,不来点创新,能讨到好吃的吗?讨饭者尚且需要创意,我们的生活不也同样需要创新的精神吗?

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就在于你能找出新的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在于他们能找出把事情办得更好的办法。

人人都有创造力,哪怕是弱智者。

著名作曲家罗忠熔之子罗铮有一张典型的弱智人的脸。不仅如此,扳手指做加减法也会把他难住,甚至对电话号码他也浑然莫辨。由于方向感差,他若是独自在大街上,根本就无法回到家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对音乐有着超常的领悟力,当这一切通过视觉艺术浑然天成地表现出来时,乐坛、画坛都为之震惊。凡接触过他和他的作品的人,对此都深信不疑。罗铮开始画画是在1992年,他偶然用毛笔在一张废纸上画了两个圆圈,罗忠熔却觉得在里面透露着一种天真稚拙的情趣,就把它挂在墙上。后来一位画家朋友看见了也觉得很有意思,便建议让罗铮试试学油画。

罗铮的第一幅画是《爸爸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这幅画太贴切了,这简直就是罗忠熔那幅音乐作品的全部乐思架构和内容。罗铮所创作的匈牙利现代音乐大师利盖蒂音乐画,利盖蒂在看到这幅画的彩照后,大为震动,认为罗铮对他的音乐理解得极其深刻而又准确。罗铮对音乐的理解不需要媒介,直接深入音乐,而且并没有人教他画画,他的画完全发自内心,是与“灵魂”的直接对话。

面对愚者之智,面对超于常人的创造力,我们再也不能说创造力是少数人的专利。

人人都有创造力,只要你用心发掘,只要你肯去运用。

人人都有创造力,现在就把它拿出来!

果断地对坏习惯说“不”

好的习惯能助你成功,而那些坏的习惯则会成为你成功的阻碍。许多大事的失败往往都被一些细节决定,而你的行为习惯就是这些细节的始作俑者。

一位国有企业的厂长,在企业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接到了一笔国外订单,价值600万元,全厂职工闻讯无不欢欣鼓舞,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正式签合同那天,厂长与外商谈判十分顺利,眼看快中午了,厂长热情地邀请外商共进午餐,然后再正式签订合同,大功即将告成之时,这位厂长忽然嗓子发痒,习惯性地“啪”——一口痰吐在了地上。外商见状立即止步,表示合同不签了,结束了这还没有开始的合作。原因是连厂长自己都不爱惜工厂的环境,外商怀疑这种企业领导人带领下的职工素质和企业水准。

一种坏习惯的养成将会让你失去很多,也许是机会,也许是别人的尊重,也许代价更严重——那就是与成功的永远隔离。坏习惯,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面对可恶而又顽固的恶习,我们能够克服它吗?

这里有一个大象“林旺”的故事:“林旺”小时候被放进了动物园,它的鼻子被一根链条拴在了木桩上。有一次,它想挣开铁链到猴山去看看猴老弟,没想到挣得太猛,把鼻子挣得生疼。

“哎哟,不得了!”林旺眼里含着泪,心里自言自语:“我这头小象是挣不开这个铁链的。”半年后,林旺又想到大街上转转,一挣链条,又一次把鼻子挣得生疼:“我是永远也挣不开这个链条了。”两次失败,两次心中自言自语,使得它再也不敢去挣那根链条。后来,年复一年,小林旺长大了。但是,此时它再也不想到外面去玩儿了,因为它以为自己是不可能挣脱链条的。但实际上,这时的它只要轻轻一挣,就完全可以到外面潇洒走一回。小林旺从小到大,从大到老,终于老死在了一个小小的象房里。这样的悲剧故事,岂止是只在动物世界上演?人们可以自问一声:我是小林旺吗?非常可能!

林旺的悲剧,基于它从两次挣脱动作中得出的一种负面认识:我是挣不脱那根链条的。这关键的两次自我暗示,使两次否定性的自我评价进入了它的潜意识之中,每当碰到这样的事,就会形成习惯性反应。不是我们无法克服,而是我们对坏习惯已经习以为常,认为它已经是我们的一部分,不可逾越了。

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坏习惯,现在,该是对它说“不”的时候了。

改掉坏习惯,我真希望能跟你说那是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是不然,你一定得努力去克制自己的行为,时时刻刻。

用勤奋敲响成功之门

许多人将自己不能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运气不好。我要是有他那样的机会说不定比他还强呢,只可惜老天爷不长眼,哼!

有一位懒惰成性的乡绅,他拥有一块地产,每年坐收8000元的地租。后来由于无力还债,他把一半地产卖掉了,剩下的一半租给一位勤劳的农民,租期为20年。契约到期的时候,这位农民去交定租时,问乡绅是否愿意把这块土地出卖。乡绅感到十分吃惊,他问:“是你想买吗?”“是的,如果我们能讲好价,我就买了。”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乡绅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农民,说:“天啊,请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不用交租金,靠两块这样的土地也不能养活自己,而你每年都要交付给我200元的租金,这些年下来,你竟然还买得起这块土地。”“道理很简单,”农民回答说,“你整天在家里坐享其成,却不知坐吃山空,而我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何劳动都会得到回报的。”这个农民的话极其正确,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付出以后才能有回报,所以人一定要勤奋。上帝是公平的,对每个人的时间也是一样的,你用在什么地方,或一段时间内在什么地方付出,回报就会出现在那里。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一次被邀在大型演讲会上作演讲,台下数千人静静等待着原一平的到来,想听他的成功秘诀,等了10分钟之后,原一平终于来了。他走向讲台,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半个小时后,有人等不住了,陆陆续续离开会场。1个小时后,原一平仍然一句话也不说,这时,会场上大部分人都走了,最后只留下十几个人了。这时,原一平说话了,他说:你们是一群忍耐力最好的人,我要向你们分享我成功的秘诀,但又不能在这里,要去我住的宾馆。于是十几个人都跟着原一平去了,到了原一平房间后,他脱掉外套,脱掉鞋子,坐在床上,把袜子脱了,然后他把脚板亮给那十几个人看,人们看到原一平双脚布满了老茧,3层老茧。原一平说:“这是我成功的秘诀,我的成功是我勤奋跑出来的。”

成功的人,未必都很完美,也未必都很快乐,但他们有项特质是常人所没有的,就是专心致志,就是勤奋。

如果你认为自己很久都没有再加薪或升迁了,你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从老板的观点来看一看。

不管是雇主或员工,人的本性都是相同相近的,能够激励你的事情,也同样会激励老板。老板想要成功,扩大企业的规模,增加个人的收入。

如果你让老板觉得升你的职位、加你的薪水很值得,他就会这么做。让他这么做的唯一前提就你必须勤奋。

勤奋是通向美好人生的阶梯,表现在日常工作上,它首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是员工成才的必经之路,是企业生机与活力的集中表现。与此同时,勤奋需要用诚实的品格来支撑,需要用精明的技巧来激励,需要用美好的理想来引导,需要从做小事、做好小事开始。

而且,在你看来也许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于有心人而言却是难得的机遇。

也就是说,即使是机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抓得住的,这需要平时积累的一种高素质。

脚踏实地的价值

如果给你一张报纸,然后重复这样的动作:对折,不停地对折。当你把这张报纸对折了51万次的时候,你猜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一个冰箱那么厚或者两层楼那么厚,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这个厚度接近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做事情不能仰头向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在你的一生中,诚实和勤奋应该成为你永不背叛的益友。

1938年,本田先生还是一名学徒时,就变卖了所有家当,全心投入研究制造心目中认为理想的汽车活塞环。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与油污为伍,累了倒头就睡在工厂里,一心一意期望早日把产品装造出来,以卖给丰田汽车公司。为了继续这项工作,他甚至变卖妻子的首饰,最后产品终于出来了并送到丰田去,但是事与愿违,他的活塞环被认为品质不合格而打了回来。为了求取更多的知识,他重回学校苦修两年,其间经常为了自己的设计而被老师或同学嘲笑,被认为不切实际。

他无视于这一切痛苦,仍然咬紧牙关朝目标前进,终于在两年之后取得了丰田公司的购买合约,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

当时,因为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一切物资吃紧,政府禁卖水泥给他建造工厂。他没有就此停止前进,而是决定另谋他途,和工作伙伴研究出新的水泥制造方法,建好了他们的工厂。战争期间,这座工厂遭到美国空军两次轰炸,毁掉了大部分的制造设备。本田先生迅即召聚了一些工人,去捡拾美军飞机所丢弃的汽油桶,称其为“杜鲁门总统所送的礼物”。因为日本战时十分欠缺各种物资,而这些汽油桶则刚好提供了本田工厂制造用的材料。在此之后他们又碰上了地震,夷平了整个工厂,这时本田先生迫于无奈不得不把制造活塞环的技术卖给丰田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遭逢严重的汽油短缺,本田先生根本无法开着车子出门买家里所需的食物。在极度沮丧下,他不得不试着把马达装在脚踏车上,他认为如果成功,邻居们一定会央求他给他们装部摩托脚踏车。果不其然,他装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马达都用光了。他想何不开一家工厂,专门生产他所发明的摩托车?可惜的是他欠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