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聪明人识人要诀
1990300000022

第22章 事事动心,办事活心眼(3)

使者又献上一幅图画,打开一看,原来上面画的是一位娇美无比的美女。使者说:“大汉皇帝怕匈奴王不答应讲和,准备把中原头号美人献给他。这就是她的画像,请您先过目。”

阏氏接过画像一看,图上的美女就像天仙一般漂亮,她想,如果自己的丈夫得到如此美丽的中原女子,还有心思宠爱自己吗?想到这里,她摇晃着头说:“这用不着,拿回去吧!我请单于退兵就是了。”

使者卷起图画,告辞了。

阏氏送走汉军使者后,去见匈奴王,她说:“听说汉军的援军快打过来了,这里的汉军阵地又攻不下来。一旦他们的援军赶来,咱们就被动了。不如接受汉朝皇帝讲和的条件,乘机向他们多要些财物。”

匈奴王经过反复考虑,终于同意了夫人的意见。后来,双方的代表经过多次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

利用“枕边风”达到求人的目的,这种做法古已有之。翻遍《二十五史》,故事比比皆是。即使是近代,东北的张作霖也是采取了这一手腕,成功地为自己挖好了一条地道,结果官运亨通,扶摇直上。

张作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虽说已是土匪大头目,但他朝思暮想要弄个朝廷官当。

奉天将军曾祺的姨太太从关内返回奉天,此事被张作霖手下干将汤二虎探知,急忙报告张作霖,张作霖一拍大腿,说:“这真是‘猪拱门’,把货送到家来了。”

于是,张作霖吩咐汤二虎在新立屯设下埋伏,当这队人马行至新立屯时,汤二虎便一声呐喊阻截下来。随后,再把他们押到新立屯的一个大院里。曾祺的姨太太和贴身侍者被安置在一座大房子里,四周站满了持枪的土匪。

这时,张作霖便按照原来的谋划,以接到报告飞马来到大院。故意提高声音问汤二虎:“哪里弄来的马?”汤二虎也提高声音说:“这是弟兄们在御路上做的一笔买卖,听说是曾祺将军大人的家眷,刚押回来。”

张作霖假装愤怒说:“混账东西!我早就跟你们说过,咱们在这里是保境安民,不要随便拦行人,我们也是万不得已才走绿林这条黑道的。今后如有为国效力的机会,我们还得求曾大人照应呢!你们今天却做出这样的蠢事,将来怎向曾祺大人交代?你们今晚要好好款待他们,明天一早送他们回奉天。”

在屋里,曾祺姨太太听得清清楚楚,当即传话要与张作霖面谈。张作霖立即派人给曾祺姨太太送来最好的鸦片,然后入内跪地参拜姨太太,姨太太感激地对张作霖说:“听罢刚才你的一番话,将来必有作为,今天只要你保证我平安到达奉天,我一定向将军保荐你这一部分力量为奉天地方效劳。”

张作霖听后大喜,更是长跪不起。

次日清晨,张作霖侍候曾祺的姨太太吃好早点,然后亲自带领弟兄们护送姨太太回奉天。

姨太太回到奉天后,便把途中遇险和张作霖愿为朝廷效力的事向曾祺将军讲了一遍。曾祺十分高兴,立即奏请朝廷,把张作霖的部众收编为巡防营,张作霖从此正式告别了“胡匪”、“马贼”生活,成为了真正的清廷管带(营长)。

张作霖利用“枕边风”办成了由黑道转为白道的一件大事,可见此“手腕”的效力之大!

为人处事,软硬兼施

做人做事,要学会软硬兼施,这才是有“心眼”的人的处世哲学。软与硬,作为一种策略,或者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无论何种结合都不可偏颇。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应当和颜悦色,与人为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大家还是和和气气的相处。当然,工作生活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矛盾只要不是很尖锐,更多的还是相安无事。所谓凡事好商量,有话好好说,都是人们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温和态度和常用退让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候温和的手段都灵验,社会上有的人就是欺软怕硬,得寸进尺,把妥协退让当成软弱可欺。你越是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他越是不依不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手段了。

《水浒传》中大相国寺菜地中的一群泼皮无赖就属于这样一种人。他们整天偷鸡摸狗,不务正业,以到大相国寺的菜地中偷菜为生,还欺负寺中的和尚。鲁智深知道后,原本还想好好给他们讲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他们欺负鲁智深是新来的,又不了解他的底细,想一来就给他一个下马威。结果一群人被鲁智深打入了粪坑,吃了大亏,最后终于服了软。如果鲁智深还是像以前那些管理菜园的和尚一样,没有一些拳脚手段,把这帮人打得服服帖帖,最后那就只能自己吃亏。

在人的交往活动中,软与硬的两手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如果有所偏倚,自己便要吃亏。为人不能太软,那样会给人以废物点心的感觉,都觉得你好欺负,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会经常受到别人举止、言语、态度的戏弄与伤害。由于人性中有着天然的缺陷,人们总多少有点欺善怕恶的毛病。因此,人可以温和,但不可以软弱。

然而我们也不能走到事物的反面,不可以总是态度强硬,好勇斗狠。一个人太强硬,必然使人觉得他头角峥嵘,浑身是刺。这种强硬积累到一定限度,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以至于弄得千夫所指,触犯众怒,到时候谁也救不了你。

在平时人们更多的还是要软硬兼施,因为生活是复杂的,人们的心情是多变的,在不同的事情上,人们会采用不同的态度和策略。所以,我们还要表现得灵活一点,针对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采用多样的方法。涉世不深、初入社会的人,或者过分软弱、过分善良,或者是态度固执,目空一切,因此更有必要了解软硬兼施的效用,心理上有点软硬两手交替使用的谋略与机变。

甚至在爱情上,对自己钟爱的人,也要表现得灵活、果断、态度鲜明,而在男女双方,男子有更须具备这种心理的自觉。夫妻之间,闹矛盾了,翻脸了,总要有一方主动道歉,抚慰对方,这是软的。但如果是重大原则问题,感情危机,则必须坚持原则,据理力争,舍得批评自己从心底爱着的人,并且不可让步,这是硬的一手。严格地说,只有经历风雨考验的爱情才是真实的。

在事业上,软硬兼施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荆州就充分运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而且运用得非常高明。诸葛亮是运用武力占据了荆州,但是他非要和东吴说是暂借荆州,这就是软的一手,用这一招给东吴以幻想,让他们以为还能够通过和平手段取得荆州,所以难以下决心和刘备、诸葛亮动武。可是当东吴催讨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又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赖着不还,另一方面又威胁动武,把东吴弄得打不是,不打也不是。运用这一手,诸葛亮达到了长期霸占荆州的战略目的。

所以,软与硬,作为一种策略,或者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无论何种场合,不可偏颇。从理论上讲,软,体现友善、涵养、通情达理;硬,则显示尊严、原则和力量。还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只要运用得当,还是有助于我们构建和谐、美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的。

适可而止,留下回旋的余地

遇事穷追不舍,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聪明人——有“心眼”的人都会适当考虑别人的想法,留下回旋的余地。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说话做事总是不会给人留下余地,搞得对方经常尴尬。其实想想如果你自己处在这种状况会怎样。很显然,人一旦处于这种窘境,则不仅仅是气别人,也气自己,气自己无能、无力,甚至会怀疑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萌生很强烈的人生挫折感和失落感。那么,有过这种体验和经历的人就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一旦自己通过努力证明自己比对方强,完全有能力收拾对方,那么就应当适可而止,别再以牙还牙,以毒报毒,把对方完全置于屈辱的地位,不然只会使对方蒙受如自己当初一样的打击与屈辱,从而为自己制造一个仇敌。冤家宜解不宜结,问题解决了就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否则对方记了你的仇,将来还会给你气受。

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求人的时候,如果受了气。你放开眼界,把立足点放在解决对策上而不是斗气上。

和人家斗气,一来未必能够斗得过,二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补益,因此换一种视角,换一套思路,另辟途径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一旦问题解决了,你受气的根源也自然消失了,这时候你还不解气,还让那些本来已经很尴尬的部门工作人员下不来台,那就太没有“心眼”了。你应当想到,这一次人家阻挠了你,给你气受,也许下次你还要求人家,要是人家记了仇,你就还会有更大的气要受。相反,如果你能够适当给他一个台阶下,他感怀你的宽容大量,下一次办事时也许就能给你帮上大忙。

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不把事情做绝,甚至可以化敌为友。

每个人受了气后都会产生一种报复心理。于是奋发向上,寻找时机。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说不定你哪天还会有更大的气受。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有了实力,或是抓住了对方的把柄,完全有能力收拾对方时,能够恰当地利用这种优势,以一种大度宽容的方式来对待对方,求得他的信任与感激,再进一步通过其他方式来增进彼此的感情,那么就不但排除了树敌的可能性,而且多了一个很可信赖的朋友。那就更不容易受气了。对于矛盾的双方而言,这样结局无疑是最为理想的。

心眼灵活易成事

无论遇到什么事,要想在困境中取得胜利,都必须棋高一着。变在人先,用对手想不到的办法获得最终成功。

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晏州少数民族首领卜漏反叛,并四处抢掠。于是朝廷诏令陕西军、义军、土军、保甲三万人开赴前线,命赵通为泸南招讨使,统领大军前去平叛:结果赵通完成了这项极困难的任务,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赵通的心眼灵活,他采用的就是变在人先、突出奇兵的计谋:

赵通领兵前芝,一路上收复了许多村庄与部落。当赵通领兵抵达晏州时,卜漏已撤出晏州域,占据了一个叫轮缚大囤的地方。这里山高数百丈,林木深密,被沿途击溃的夷人全都来到了这里,他们垒石为城,城外拉起了木栅,路上挖下陷阱,砍伐巨树,制作守城御敌的战具,居高临下抵御官兵。

赵通的部队来到山脚下,正准备攻山时,山上滚木巨石纷涌而下,箭如飞蝗。官兵只好后退驻扎:

赵通因部队无法进攻。便同种友直、田佑恭等偷偷察看地形,发现一旁的山崖特别陡峭,卜漏自恃天险,万无一失,没有派人守卫。赵通通过详细观察,发现此处可以攀登,心中十分高兴。

回到军营后,赵通立即命种友直和田佑恭带人从山崖处攀上,从背后猛击敌人。自己亲率部队从正面佯攻。

佯攻的官兵从早到晚,一刻不息地发起冲锋,卜漏便把注意力放在了正面。

种友直的部队大多是西南高原地区的士兵,善于爬山。入夜后,士兵们背着绳子爬到崖顶,放下云梯,士兵们人人衔枚,悄悄地提着猴子攀登而上,这些猴子身上都捆着油膏和蜡:

鸡叫时分,和友直与田佑恭的部队已全部爬上山顶。种友直一声令下,这些袭击士兵拿着武器穿林而入,抵达敌营时,点燃猴子背上的火炬,几十只猴子狂跳着蹿向敌营,那些用茅竹做成的房子很快被烧着,官军呐喊着冲向敌人。卜漏的人马未料到赵遹从背后发起进攻,顿时手足无措,乱作一团。

赵遹在山下望见火起,知道种友直已经得手,便指挥部队从正面进攻,两军夹战,敌人溃不成军,被火烧死和掉下山崖的不计其数,斩杀并俘虏了数千人。卜漏突围逃走,到轮缚大囤时被俘获。

赵遹变在人先,突出奇兵,终于平定了叛乱。

在现代社会,要参加经济竞争,最忌讳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随大流。人家干什么我干什么,人走我随,这将永无成功之日。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走他人没有走、也不敢走的路,这样才能达到他人达不到的目标,取得他人无法得到的巨大收获。

1982年,在美国《幸福》杂志上所列的全美500家大企业的名单上,赫然跃出了一名新秀,名不见经传的电子工业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这家名列第411位的大公司,年仅5岁,是美国500家大公司中最年轻的公司。

一年之后,奇迹再次发生。当美国《幸福》杂志再次公布全美500家最大公司的排位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的苹果计算机公司青云直上,一举跃到了第29l位,营业额达9.8亿美元,职工人数4600人。它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极大关注。

是谁采用了什么策略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领导这家公司的主要是两位年轻人,他们叫史蒂夫·乔布斯、斯蒂芬·沃兹奈克。

当时,在美国,许多计算机生产厂家都把研制和生产的重点放在大型计算机上。如被誉为“巨人”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是世界上电子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制造厂商,也是最大的电脑生产厂商,其业务范围涉及政府、商业、国防、科学、宇航、教育、医学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产品销售至128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400多亿美元,就是这样一家久负盛名的大公司,竟然没有一台个人电脑上市。虽然当时微电脑在美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但大多是供工程师、科学家、电脑程序设计师使用,还相当不普及,普通家庭很少购买。

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奈克决定另辟新路,变在人先,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计算机上。

创业开始,困难重重,缺乏资金,乔布斯卖掉自己的金龟牌汽车,沃兹奈克卖掉了心爱的计算机,凑了1300美元。没有工作场所,他们就在乔布斯父母的汽车库里工作。他们弄来廉价零件,利用业余时间在汽车库里苦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家用电脑,命名为“苹果Ⅰ号”。当他们把这台电脑拿到俱乐部去展示时,立刻吸引了不少电脑迷。他们纷纷要掏钱购买,一下子就订购了50台。为了生产这50台电脑,他们跟几家电子供应商谈妥,以30天的期限,向电子供应商们赊了2.5万美元的零件,结果在29天之内就装配了100台家用电脑。他们用50台电脑换了现金,还将借款偿还了供应商。

从此,局面打开了,他们的订单源源不断,他们认定家用电脑的发展前景广阔,于是打算成立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家用电脑。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投资家马克拉的帮助,他愿意投资9.1万美元,美国商业银行也贷给了他们25万美元贷款。然后,他俩又开始了游说活动,募集到60万美元的资金。这样,1977年“苹果计算机公司”宣告正式成立。马克拉担任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任副董事长,斯科特任总经理,沃兹奈克任副总经理。

他们将办公地点从汽车库里搬了出去,又网罗各方面人才,共同进一步研制和改良家用电脑。不久,他们向市场推出了“苹果Ⅱ号”、“苹果Ⅲ号”和“里萨”等个人电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