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达仁道夫说的到底做什么事情才既有意思又重要?我觉得这是很宽泛的,就我们现在探讨的人生转型的机会,其实就是既有意思也是很重要的事。那么,如何把机会变得既利己又利他?这就是机会运作的方法问题了。
利己利他说到底就是机会分享,分享的最佳通道是合作,合作要以什么为基础?信任!
那么话题就引出来了:就机会分享而言,信任是人性化的下赌!
是的,不下这种赌你又怎样?你肯定被孤立!因为被孤立,你的机会成功率就会大受影响,甚至会失去大好的机会。
中国古哲人也曾有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感慨。三国时期的曹操虽是一个多疑的军事家,他甚至把多疑都带到梦里,醒来时就随梦滥杀无辜。
比曹操更多疑的是吕布。当时曹操手下有个人才叫陈宫。他因屡见曹操随意杀害名士,而对曹操产生了不满情绪,遂从曹操那里转投吕布。吕布意外得才,大喜过望,欲与陈宫同心同德,而吕布妻子却说:“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不义之徒,又“无谋而多猜忌”,致使陈宫始终没有得到重用,陈宫无奈,也只有老老实实地当高级“混混”了。再看《水浒传》中的宋江,正是采取用人不疑的治军之道,才使得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对他忠心耿耿,可见,信任别人,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什么举这几个例子?意在提醒各位,当你手拥机会时,想想别人,想想你可以合作的人,既然有意与人合作,就要赐以应有的信任。信任别人不但能使别人无怨无悔地为你分忧,而且因此也能使自己得到别人的敬重和信任。
如果不信任别人,就没有一颗坦荡待人的心,内心就会有沉渣积淀,你就分不清身边与你合作的人究竟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于是,你就不得不时时提防那些欲与你为敌的人整天在琢磨你什么。
当然了,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完全利己利他这不太可能。然而,作为你物色可以与你分享机会的人选时,你就应该先问问这个人值不值得信任,你认为值得信任,就不要犹豫不决。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候信任也是一种冒险。是人性化冒险。诚如区化吉先生在《人生忧患》中所说:“对别人信任需要有孤注一掷的精神——赌注是爱,是时间,是金钱,有时候甚至是生命。这种赌博并不一定常赢。但是,肯定比不肯相信别人的人差错少。”
当然,即使信任对方了,也不要放弃所有的防御,那样就很容易失去自己。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也就是说既要有所防备地信任别人,又要让别人感觉到受你的信任是一种荣幸,这就是成功者所应具备的理性心理素质。
多个欲擒故纵的心眼
欲擒故纵原取于《三十六计》中之第十六计。原文是:“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追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意思是,敌人被威逼到无路可走,他就会反扑;让敌人逃跑则可消减其气势。追击敌人时紧紧跟随而不逼迫,以消耗敌人的体力,瓦解他的斗志,待敌人溃不成军时再捕捉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这就是需,有孚,光的道理。后来,欲擒故纵被广泛运用于人际关系中机会的把握,即要想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必须多用心计,巧妙处理得与失、大与小、里与外、出与入、先与后等辩证关系,然后有智谋、有步骤地进行舍弃,就像俗话所说:“舍出孩子套住狼。”
再看在和平年代里,虽然我们看不到战场上的弥漫硝烟,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也不管你厌恶不厌恶,事实上人算人、斗心眼的商场竞争就是无处不在,你不愿意也好,你厌恶也罢,只要你对斗心眼者不留点心眼,没准儿什么时候就落入人家的套子里去。
举两个一古一今的例子。
武则天执政时,曾赏给太平公主细玩宝物两食盒,价值百镒黄金。太平公主收下后藏在了府库中,却被人全部偷走。武则天大怒,命令洛州令限期查出盗贼。这样,命令被层层下达,落到了巡捕头上。
巡捕们很害怕,但又商量不出什么好办法。他们在路上遇到了湖州别驾苏无名。他们久闻苏无名才智过人,就把他请去觐见武则天。
武则天问道:“你有什么办法抓到贼人?”苏无名说:“若让我抓盗贼,那就不要限定日期,不要再追究州府县令们的责任,把县里的捕盗和吏卒都归我指挥,我能给您追回宝物,请您静候佳音。”
苏无名立下了军令状,吏卒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他却不慌不忙,反而叫他们先等一个月左右。到了清明节那一天,苏无名才把吏卒们全部召来,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5个人或10个人为一伙,在东门、北门等候。如果发现有十几个穿着葬服的胡人,出城到北邙山扫墓,就跟随在他们后边,随时来报告。
吏卒们在东门、北门等候,果然遇到了苏无名所说的那种情况。只见那十几个穿着葬服的胡人,来到一座新坟前祭奠,他们象征性地哭了几声,眼里竟然连一滴泪水都没有。撤下祭品后,他们沿着坟墓巡视了一圈后,就不禁相视而笑。苏无名一看情况果如所料,就高兴地说道:“找到盗贼了。”随即派吏卒把那些胡人全抓起来,掘开坟墓,劈开棺材一看,果然发现了晶莹夺目的稀世珍宝!
武则天惊奇地问道:“你怎么这样料事如神?”
苏无名解释:他到洛州之时,正巧碰见那些胡人出葬。他们哭得声音很大,但从脸上的表情来看并不伤心。他一看便猜是盗贼往城外转移赃物,但不知他们把偷的东西埋在什么地方了。清明扫墓,估计他们要出城查看赃物是否安然无恙。他们祭奠而哭声不哀痛,可知里面埋的不是死人;又巡行坟墓相视而笑,是庆幸坟墓没有损坏。此宝物不在其中,还能在何处矣?
再来看看日本松下公司的管理。
松下一贯奉行的是“不抢先战略”。它从不热衷于扮演新技术先驱者的角色,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这样就给他们的竞争对手索尼公司这样一个错觉:松下看来是实力不济了。于是自恃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索尼公司,便常常以开拓者的姿态抢先而变,总想在技术上领先,从而霸占家电市场。殊料两者反复较量多次,结果失败者往往不是松下而是索尼。
松下所采用的战术就是我们中国的欲擒故纵术。例如在1969年,索尼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家用小型摄像机,一时风靡市场。松下见此情况,并不急于步人后尘,而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推出消费者喜欢的可摄像4~6小时的机种,并且价格比索尼产品低了15%,上市后很快压过了索尼。
我们往往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你想和竞争对手分享蛋糕,可是竞争对手心里想的是怎样把你的蛋糕抢光,形势逼得你为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多出个心眼来对竞争对手有所防范;你想买一套别致的房子,房地产商各种各样的宣传诱惑随之而来,让你无所适从,因此你一定多长个心眼来引诱对方亮底,让对方自卖破绽;你遇上又想与你合作又很敛财的人,与你共事可以,但一提到钱,就是一毛不拔,这让你原来的计划很难实施,你不得不多个别的心眼,使他出资……也许,很多时候你并不想采用这些“不太地道”的办法完成你要完成的事,但无奈人心隔肚皮,你不长点这样的心眼,可能就使你的商机或契机失去再也回不来,与其如此,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纵然使此“欲擒故纵”计也无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欲擒故纵”的尺度,又应该在什么样情形下才适用“欲擒故纵”呢?
一是平时要磨砺自己最基本的洞察能力,分析对方与你之间的心理距离,再结合其言行举止,判断对方究竟想干什么?为什么要干?对方的行为对你的利益会不会构成影响?构成什么样的影响?
二是与人相处要知己知彼,也就是说,在知彼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心理与能力也要作相应的评估,同时要分析自己与对方的亲疏度,尽量找其能互通的接洽点(也叫共同语言),在关键点上把握好能感动对方的话语权,这样你就为“欲擒故纵”打下了基础。
三是要具有过人的“得”“失”眼光,而且还要有舍得小利的过人眼光和实务操作上的隐蔽能力。那些对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在情绪上永远输不起的人,那就免谈“欲擒先纵”了。
四是要把握好“欲擒故纵”的“度”。我们只提倡将此法用于不伤害对方利益、不腐蚀对方灵魂的前提下的“欲擒故纵”,但不支持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为了谋私利,不惜以金钱的利诱来纵容越来越多的腐败分子的“欲擒故纵”。
凡事比别人多想一步
我们常听老人说下棋要想三步。其实,只想三步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能成为象棋或围棋高手的,绝不仅仅就是老人们所说的“想三步”。他们深知,“想三步”这种雕虫小技人人都会,真正有心眼的人,就是要比对手多想几步。也就是说,能比对手多想的棋手,才是棋坛取胜的关键,没有这个心眼,就休想在棋坛上所向披靡。
如果当初的那个苹果不是掉在牛顿头上,可能今天我们能够得到依然是:今天真是倒霉,这个讨厌的苹果为什么偏偏落在我的头上?可能我们都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这种说法在精神意义上解释得通,但在很多时候,比别人多个心眼,可能比付出努力更具说服力。
人不同于动物,就因为人是高等动物;而比高等动物更高等的是,比普通人想得更多的人。所以有人说,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天才能比别人多想一些。
诸位可能平常既谈政治,也谈哲学。但你想过没有,如果政治成“家”或哲学成“家”,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政治家对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只有一个,而哲学家的回答却有很多个。我们平素面对的生活与人际交往,不是政治,而是哲学,所以,我们为人处世,谁比谁多个心眼,谁就是最不易遭人算计的人。
就比如关于牛粪与鲜花的关系,人们定势思维中的“鲜花插在牛粪上”是天大的笑话,如果你缺心眼,就会把这二者绝对地区别开,而有心眼的人却说,“鲜花不插在牛粪上,却能长在牛粪上”,因此他会把牛粪用于浇灌鲜花,让鲜花长得更鲜艳。
人类的基本算术都认同“1+1=2”,但谁能说那些从生育学中产牛“1+1=3”的联想没有合理性呢?这就说明,人类世界没有边境,科学没有止境。认识世界需要心眼,发现世界中的世界更需要非凡的心眼。那个叫哥德巴赫的科学家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1+1=2”奇妙的猜想,这个猜想原先还只是多个心眼的猜想而已,后来我们的陈景润却用了一生的研究,为这个科学之谜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学者与凡人的不同,其实也就是在科学的领域,他们总是比我们多想了那么一步。
普通人在科学领域可能难有科学家那般深入研究的心眼,但普通人与普通人打交道,双方比高低的事常而有之,因而斗心眼的事也常而有之,如果你只认定自己心里亮堂,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那么遇上稍稍爱耍小心眼的人,那倒霉的一定就是你。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那些凡事都能比别人多想一步的人,并不一定凡事都抢在别人前头,但只要他拿定主意动手了,就一定十拿九稳。为什么?因为他经过深思熟虑,对事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估计比别人更充分,因此也就有了相应的临场应对能力。
古人说的“后来者居上”,从某种意义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似乎存在着冲突,说来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是在行动上抢了先,在方法上由于欠思考而吃得不得要领,因而他很可能只能吃到螃蟹的一只脚,而“后来者居上”之所以能真正大口大口地吃到螃蟹的肉,就是因为他善于趁着“第一个吃螃蟹”者在啃蟹腿的时间里多了个怎样吃螃蟹的思考。诚如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说明,凡事争先未必佳,只有多个心眼去思考,把成与败考虑充分,才能得到“格物”致胜的法器。
诸位可能都看过现在很多电视台举办的竞技娱乐节目,其中最有趣的是主持人安排同一个竞技项目让几个参与者分先后依次去体验,结果胜者往往是最后一个。为什么呢?因为前几个体验失败者都是最后一个体验者成功的垫背呗!除非最后体验的这个人是个没头没脑没心眼的蠢蛋。
我们都坚信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但“智慧”二字却把人的生存状态分成了两种迥异的世界:一个世界里是不善独立思考、缺乏心眼的人;第二种人凡事都喜欢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因为他们总是比庸才们想得更多,做事的把握性比庸才们更大,胜率更高,所以他们总是比庸才们走得更远,这种人则属于英才世界里的人。
言至此,诸君更愿意把自己列入哪个世界?这就得靠你自己多个心眼掂一掂了。
没心眼的练嘴,有心眼的练手
记得国内有一位私营企业家曾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少力量大还是人多力量大的问题……我们稍微多个心眼想想,在中国,人多意味着口杂,说话的人与做事的人能不能成正比?如果不成正比,靠炒鱿鱼式管理,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恶性循环。”据说这位私营企业家麾下的企业仅有不到百人,创造的经济价值却远超规模于三倍的同行企业。为什么呢?用他的话讲,人少,空话就少,有利于做事情。你不得不承认,他的心眼就是不一般。
无疑,这位企业家肯定是“人少力量大”的倡导者和推行者。他的一席话,让我联想到平日间人人都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边说边练,真把式。”我现在把这句话略作一下改动,叫“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如果再把这句话赋予心眼的意义的话,那就是:“光说不练者没心眼,光练不说者有心眼,连说带练者心眼多多。”现在的悲哀是:光说不练者多多,光练不说者少,连说带练者少之又少。如此说来,人多真的很无益,因为人多口杂,大家都在拍胸脯说话,心里都在盘算着如何少干点事多吃点饭,自然就成了一盘散沙。
在光说不练者在表面上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那些能够多出一个实干的心眼的人就显得非常之与众不同了,别看他们在一个团队里只占着很少的群体,甚至只是极个别的人,但倘若叫大家突然停住练嘴的兴致,把目光都投向他们时,那时你就会发现,原来他们是那么的耀眼!
这时谁还说那些光练不说的人傻,那他才是真正的傻子呢!
即使你说他傻,他表面上似乎也认了这个傻,那叫真傻吗?你练了嘴,到头来一事无成,他利用你练嘴的时间练了手,却练就一身好本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