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1990400000020

第20章 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889年10月,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两三岁时,他就失去了父母,孤苦伶仃,靠祖父抚养成人。他三岁入私塾读书,成绩优异,幼年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著称乡里。1905年,他考入永平府(今河北省卢龙县)中学读书,接触到“新学”,眼界大开,并开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1907年赴天津,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直到1913年毕业。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袁世凯的窃国,更引起他对新成立的共和国的“隐忧”和“哀痛”,为此他写了《隐忧篇》和《大哀篇》。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留学,次年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在留日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书刊,了解和研究新的社会思潮,并积极参加爱国政治运动。当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的消息传到日本后,他立即奔走呼号,发起组织爱国团体神州学会和留日学生总会,进行反袁活动。同时,为反对袁世凯同日本帝军主义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他还积极参加组织归国请愿团,分别到北京及国内各大城市开展请愿救亡运动,并代表中国留日学生总会起草了《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编印了《国耻纪念录》,发表了《国民之薪胆》,揭露和抨击袁世凯复辟卖国的罪行和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阴谋,号召全国人民继续斗争。这次爱国斗争,使李大钊成为遐尔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5月,为了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斗争,他不及毕业,便毅然回国。袁世凯死后,李大钊于同年 6月去北京工作,先后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甲寅》日刊编辑等职。此间,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他积极投身于这一运动,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民主政治、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抨击专制压迫、思想禁锢和孔孟之道,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1917年 7月,张勋复辟,李大钊避走上海,这时,他心情十分沉重,痛感辛亥革命以来国家的屡遭危难,并为探求新的革命道路而反省、思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开始了他一生的伟大转折。1918年1月,他由章士钊推荐,接替章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在北京大学,他一面深入学习、探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一面热情参加和支持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从1918年7月至 11月,他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性质及重大意义,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从而欣喜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救国救民真理。从1918年下半年到1919年间,还应邀给新涌现的各种爱国团体、新文化团体作指导或顾问,协助他们创办刊物,并直接参与发起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积极到师生和职工群众中去从事革命活动。1918年12月,他与陈独秀一起创刊了《每周评论》,着重发表批评时政的政治性文章,有力地推动了爱国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直接参与领导这一伟大爱国运动,是大家公认的运动领袖。与此同时,为着革命斗争的需要,他更加勤奋地钻研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仅在1919年一年里,他就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早在中国播下马克思主义种子的伟大先驱。“五四”运动以后,他便开始了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活动。1920年3月,他团结一批进步青年,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探求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途径。随后,他又在北京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人,就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并介绍魏金斯基一行赴上海同陈独秀商讨建党问题。在李大钊的努力下,继上海共产党小组成立之后,北京共产党小组也于同年秋天宣告正式建立。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到天津、唐山和济南帮助建立党、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在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相继成立和开展工作的基础上,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李大钊以其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长期领导北方各地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8月,他参加了在杭州西湖召开的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坚决支持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实行党内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指示。此后,根据党的决定,他曾多次代表中共与孙中山商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由孙中山亲自主盟,第一个以个人的身份加入了国民党。1924年1月,他出席了在广州举行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大会主席团五个成员之一,参加了大会各种文件的草拟工作。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年6月,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1月离苏回国。回国后,他担任了中共北方区委书记,积极组织和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从1924年底到1926年初,他先后参加领导了国民会议运动、关税自主运动、推翻段祺瑞军阀政府的“首都革命”和“三·一八”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各省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开展。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实行极为残酷的白色恐怖统治,李大钊不得不转入地下。3月底,他把国共两党在北京的领导机关迁入东郊民巷苏联大使馆的旧俄兵营内办公,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继续巩固和发展组织,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春,奉系军阀张作霖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进步人士。4月6日,李大钊等在苏联驻华使馆驻地被捕。在狱中,他惨遭酷刑,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顽强的崇高品质。4月28日,他与其他十九位革命者一起,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