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1990400000023

第23章 熊雄

熊雄(1892~1927)原名祖福,号中和,字罴士、披素。江西宜丰人。

熊雄出生在一个前清举人的家庭。童年时,在家中的“培兰书室”读四书五经兼学武术,古文和武术均有扎实的基础。1907年他考入瑞州府中学堂。1911年参加江西新军的学生军。辛亥革命后,学生军改编为学兵团,他是该团的领导人之一。1913年7月参加讨袁,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后入该党办的军事学校学习。1916年由日本回国,积极投入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先在护国滇军工作,后任护国湘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毅然弃甲,于1919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此间,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同进步留学生和华工一起探讨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920年底,他与赵世炎、李立三等在巴黎组织劳动学会,明确提出要革命,要参加工人运动。随后,他们又以劳动学会为中心,成立了留法勤工学会。1922年3月,他转入德国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3月,奉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革命经验,并按照党的指示,到苏联红军中学习军队的政治工作经验,从而为回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5年9月,熊雄奉调回国,被分配到黄埔军官学校任政治大队副大队长。10月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协助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工作。1926年1月,他调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负责主持政治部的工作,并兼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是中国共产党在军校的主要负责人。在军校工作中,他坚决贯彻党的政策和主张,认真执行军校的办校方针,他先后聘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张太雷、何香凝、鲁迅等到军校做政治报告,聘请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等人为政治教官,并亲自负责讲授《军队中政治工作》和《本党宣言训令》两门课程。在主持政治部工作期间,他还通过健全各种制度,创办《黄埔日刊》、组织学生参加民众运动、定期举行政治讨论会、政治测验、政治讲演竞赛、组织宣传队“血花剧社”和参加军民联欢会等多种形式,对黄埔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教育,为培养既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军队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黄浦军校工作期间,他还对蒋介石的反革命篡权阴谋进行了揭露和斗争。1926年7月,蒋介石借出师北伐之机,发表所谓“临别赠言”,影射攻击共产党,他立即在8月的《黄埔日刊》上发表了《对校长“临别赠言”的说明》一文,与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27年1月,国民党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及主要干部也一同北迁,他继续留在广东工作,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革命队伍内部的斗争日益尖锐。广东的国民党右派和校内反动势力的破坏活动日益疯狂,在此情况下,他始终坚守工作岗位,率领军校党、团员和左派认真贯彻党的指示,对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阴谋和活动给予揭露,进行斗争,从而使军校保持了浓厚的革命气氛,成为支援北伐战争的坚强后盾。1927年3月,蒋介石到上海后,形势日益紧张,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他机智沉着,指挥若定。一方面布置中国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秘密转移,保存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继续领导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以灵活的方式进行战斗。4月4日,在军校召集的国民党特别党部全体党员大会上,他公开表示拥护武汉国民党中央的“四大方案”,坚决反对破坏国共合作的广东国民党党部的议案。同时领导了广州工农革命群众为保卫胜利果实而举行的游行示威。4月15日,广东反动派在广州进行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熊雄在广州反革命政变中被捕。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坚持工作,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5月中旬广东国民党反动当局将他秘密杀害。